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 我的书架 | 手机阅读

书窝网 -> 玄幻魔法 -> 皖江情怀

正文 卷三十九 月夜水光上篱落 万桥露华湛榛莽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我犹如生活在颠狂的浪涛中,经历着被雨水无数次的冲洗。浊重而喧腾的芜杂思绪,不断渲染着我的风尘苦旅。冬欲来的凄冷,也笼罩着,我心灵深邃的素净。也许是冷风吹散了,我对明媚的思念。可是,在野田里,我又重新背负了,许多的雾霭凡尘。在往昔傍近缤纷景色的闲谈中,我抒写过记忆犹新的热情或凄静。我想触摸那份思念,或和煦的柔情。可惜它已纷纷凋谢,飘落在枯枝下,树荫里。我欲挥手恬静的冬日,寻找迂缓的港湾;可是只在浮萍芦荡,找到了些许稀薄的奔畅。

    在良景的游玩中,我不断地瞻顾着芰荷池莲。我也曾静观清风摆柳,谁知转眼便已冬至。伶仃了苗圃,冬眠着稻田。我听着鸟语,依然婉转朦胧的破晓。在晓鸡频催中,晨云多已变幻;曙光更是悄然,虽然已经初透了山村田间。早雾不比暮气缠绵,更不见星光点点。晚来夜窗檐,雨滴涟,寒潭鱼跃却约略可见。在荒芜的破篱,离乱的村庄,早已零落了炊烟,人们无趣地搂抱着鸡鸭c猫狗而缠绵。蔓萝的小树多零碎,它们也因霜露而苦悲。漫游的薄云,带着凤尾草的思念,泻落在群山浅凹的怀抱。岩溪庙庄,在素馨露洒中,忘却着花月流年。自古万桥茶水岭上多情思,人们用融溶泪滴,舒缓地寄托着,无尽地缠绵情愫。

    万桥乡位于高河镇南部。东接凉亭乡c月山镇,西界秀山乡,南临石镜乡。乡以境内万福桥得名。建国初分属谭桥c泉水c孟岭c鸡留c万桥五乡。一九五六年并为万桥乡,一九五八年成立万桥人民公社,继而并入高河人民公社,一九六一年复改为万桥公社,一九八四年改为乡。全乡大部分属丘陵浅山区。乡镇府驻茶树岭。境内属菜籽湖水系。万福桥河c谭桥河穿境而过流入三鸦寺湖,境内河道长二十一公里。河c湖周围形成小片圩畈区。矿产资源有铁c煤c大理石c石灰石c磨石等。三鸦寺湖位于东部边界,为怀宁县北部重要滞洪湖。境内有小(二)型水库六座。合(肥)九(江)铁路安庆支线纵贯南北,合(肥)安(庆)公路从西向东南斜穿全境。主要种植水稻。林业有鸡留c谭桥c茶岭等村成片栽植杉树c马尾松,为全县林业基地之一。境内莲花庵,为省级重点开放寺庵。

    我远远望见石拱桥,白栏杆。三鸦寺湖上,白云浮过了苍茫;清波又卷起细浪。清寒承载着落叶,钟声渲染着深秋的彷徨,山野在默默等候着丰收的硕果。由高河镇,南行十余里,蜿蜿蜒蜒,至查家蟹形。再由南而西北行,至石山脚下,只见秋风落日晖光里,暮阳似在娇笑。胡家油坊,烟霞颜色,凄恻而缠绵。莲花古庵,雉鸡修羽,又有芰荷染花。丁家瓦窑,光影摇曳似温存,路亭旁秀木参差。山涧多泉水,水塘浅碧波。这里喜善垂钓者众,尤以泉水王正明为瞻。五昌集c三观冲,现纤微孤影,若抑郁伤怆。万福c凉阴埠,晚霞返照,薄云飘晴空,犹闻五谷香。在夕阳渲染下,闪烁辉映。山梁多清秀,房屋柱檐且笨拙。又有平头小冈,碎石路蜿蜒曲入。我往南经孟家岭,诸峰连绵,重岩叠翠。往王家店,银光闪耀,巍峨高大。越峡石山,沟壑蜿蜒,潺潺流水。至范家塘,石岩藤缠,丘壑翘伏,树木挺拔而苍翠。我在暮霭中,约历时许,只见沿途濯菜浣衣,泉清若琉璃,风景妩媚而清凉。翌日由南往东,山舍相依,丘陵地貌稍朗。斋仁铺c瘌痢尖,一路登攀,悬崖峭壁上,仅用一柱支撑,十分惊险,令人望而生畏。树岭c石头嘴,空气清新,环境优美,颜色鲜艳而夺目。鹰啄嘴旁,甘泉无数。山路崎岖,峰峦凉风。鸡留c郊山,山崖峻缓,层层叠叠。何畈c谭桥,泉声奔湍,掩映松间。西北万桥c茶岭,树多而渐茂,枝伟或虬曲。断墙倒壁,老榭荒草,民居比较破落。庭院阒然,又离离疏影。我路过时,细雨不辍。赴洪栗树,古柏石阶,郁郁葱葱。绕胡家破屋,望西峰庙,至孙家栗树嘴。垂花雨罩,古拙而纹路秀丽。梅胡嘴畔,碧波万顷。谭桥河两岸,曲折雅趣,景色尤美。蛇形c陶埠c鲢鱼山,林木葱茂,雄壮美丽,辉映而森然。

    万桥乡流传着歇后语:“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说的是这样一个故事:商纣暴虐,周文王决心推翻暴政。太公姜子牙受师傅之命,下界帮助文王。但姜子牙觉得自己半百之龄c又和文王没有交情,很难获得文王赏识。于是在文王回都途中,在一河边,用没有鱼饵的直钩钓鱼。大家知道,鱼钩是弯的,但是姜子牙却用直钩(那其实也不能叫钩了)c不用鱼饵,钓到了很多鱼。文王见到了,觉得这是奇人(古代人对奇人都很尊敬的),于是主动跟他交谈,发现这真是个大有用之才,招入帐下。后来姜子牙帮助文王和他的儿子推翻商纣统治,建立了周朝。太公姓姜名尚,又名吕尚,是辅佐周文王c周武王灭商的功臣。他在没有得到文王重用的时候,隐居在陕西渭水边一个地方。那里是周族领袖姬昌(即周文王)统治的地区,他希望能引起姬昌对自己的注意,建立功业。太公常溪旁垂铃。一般人钓鱼,都是用弯钩,上面接着有香味的饵食,然后把它沉在水里,诱骗鱼儿上钩。但太公的钓钩是直的,上面不挂鱼饵,也不沉到水里,并且离水面三尺高。他一边高高举起钓竿,一边自言自语道:“不想活的鱼儿呀,你们愿意的话,就自己上钩吧!”一天,有个打柴的来到溪边,见太公用不放鱼饵的直钩在水面上钓鱼,便对他说:“老先生,像你这样钓鱼,再钓一百年也钓不到一条鱼的!”太公举了举钓竿,说:“对你说实话吧!我不是为了钓到鱼,而是为了钓到王与侯!”太公奇特的钓鱼方法,终于传到了姬昌那里。姬昌知道后,派一名士兵去叫他来。但太公并不理睬这个士兵,只顾自己钓鱼,并自言自语道:“钓啊,钓啊,鱼儿不上钩,虾儿来胡闹!”姬昌听了士兵的禀报后,改派一名官员去请太公来。可是太公依然不答理,边钓边说:“钓啊,钓啊,大鱼不上钩,小鱼别胡闹!”姬昌这才意识到,这个钓者必是国之栋梁,要亲自去请他才对。于是他吃了三天素,洗了澡换了衣服,带着厚礼,前往番溪去聘请太公。太公见他诚心诚意来聘请自己,便答应为他效力。后来,姜尚辅佐文王,兴邦立国,还帮助文王的儿子武王姬发,灭掉了商朝,被武王封于齐地,实现了自己建功立业的愿望。

    莲花庵,坐落在同兴村六匹山上,属省级重点寺庵。“莲花庵”,始建于南北朝梁朝。供奉佛像二十余尊。有专门教职人员。清康熙《安庆府志》仅载“梁建”二字。原在独秀山,后移建四次,殿与佛像基本完整,是全县僧尼较集中的寺庵,为省级重点开放寺庵,一九七七年重修,一九八六年再次重建,有僧尼七人。天王殿面积二百五十余平方米,主要殿堂面积近三百五十平方米,附属房屋面积二百平方米左右。其地环境优美,东有小丘,西有大冈,南有观音洞,北有泉水塘,左右是狮c象二山。庵堂隐于青山绿水之间,象莲花的花心落在花瓣之中。当地群众中广泛流传一副对联:“独秀山灵,和尚骑龙施法雨;井田坂美,观音踏水嵌莲花”。莲花庵里,念经诵佛,悠扬钟声。远远望去,庙宇层层叠叠。古钟香炉,琳琅满目。庙廓绿树环抱;花草簇拥,如遨游于仙境。寺院绿丛,杏黄院墙,青灰殿脊,苍翠古木;全都沐浴在,玫瑰朝霞之中。檀香烟缭绕,香客络绎不绝。深山水泥路,弯弯曲曲,一直延伸到山顶。夕阳西下,漫步于寺庙之中,聆听深沉而悠远的钟声,别有一番意境。这座寺庙不大,但庙顶金碧辉煌。古老的寺庙在朦胧夜雾的笼罩下,如浮云剪影,分外沉寂肃穆。庵寺首进为大雄宝殿。有如来佛祖十八罗汉等佛像。继续往前,便是观音殿。殿中供有观音菩萨c文殊菩萨等佛像。人们在观世音菩萨像前,行三叩大拜,以祈求平安,生子。佛像大小,高矮胖瘦,各不相同;神情动作,千姿百态。有的咬牙切齿,怒目而视;有的朱唇微启,面带微笑;有的盘膝而坐,双手合十;有的金鸡独立,手舞钢鞭;有的眼睛半闭,手持经卷。走出寺庙,见一泓池塘,曰放生池,传内有巨龟。万桥人自古就有,生子放生龟的风俗。雄伟壮丽,庄严而肃穆的莲花庵,秀颀的银杏和香樟树,掩映着庵寺。此庵平地突起,稍远山而近傍水;境地幽僻,背山而临泉流。传因建庵时山岗上,有石状类莲花,故名莲花庵。原只为一处道教建筑,以后寺庙次第兴建。灰瓦覆顶,飞檐螭首,两檐配有麒麟c狮子c狗等走兽。有盘环阶梯,两阔三楹,屋顶均用木结构,重梁起架。大殿内尘封土积,蛛网纵横。塑像已残缺不全;壁画因受风雪的侵袭,色彩斑驳而模糊不清。因年代久远,风剥雨蚀,或大部分建筑,早已被毁,后又有重建。

    汪之顺c王正明与万桥乡。汪之顺(1605一1660?),字禹行,号平子,晚年号梅湖老人,万桥乡年丰村人,明末清初田园诗人。十二岁考中秀才,但几度应乡试,都未中。遂弃举子业,归隐梅湖,肆力于诗。顺治二年后隐居梅湖,今万桥乡。“梅湖者,在怀宁西北乡,与桐城西南境相际,其水入桐城练潭以趋江,而汪先生居湖侧,故号梅湖焉。”汪梅湖曾被称为“田园诗人一流”,死后比生前诗名大,其家族后人刊印了一部《梅湖诗集》。汪之顺的诗格甚高,同乡陈世镕将其诗收入《皖江三家诗钞》。桐城派领袖姚鼐在《梅湖诗集序》中说:“先生明末诸生,入国朝,自匿以老死。为人多技能而尤长于诗,清韵悠邈,如轻霞薄云,俊空映日,不必广博而尘埃浊翳无纤毫可入也。当时吾郡名工诗者,钱田间与先生并。二人之才,各有优绌,较之正相埒。然田间交游较广,为世盛称;而梅湖伏处草泽,仅南昌陈伯玑知之,而复不尽,其后遂声华寂寞。凡诸家选明诗者,录遗老甚备,而梅湖之作,终不与焉。非徒生前身之显晦有数,即死后之名,亦若有厄之使不得扬者,而孰知其有不可没者存哉?”清代学者包世臣在《艺舟双楫》中说:“足以为吾皖三家矣!”清代诗人c散文家袁枚在《随园诗话》中评价汪之顺:“诗境清远,是陶c韦家数”。附:《月夜从高河泛舟归》,清,汪之顺。山市小饮罢,回船月当午。挥手别故人,沿流拨双舻。众动中夜息,群蛙独相语。水光上篱落,露华湛榛莽。沙有林影疏,岸回村烟聚。逶迤过石梁,阴森入松坞。孤心托微咏,颓颜酌馀醑。悄悄伤心脾,遥遥闻杜宇。王正明(1973一),名正明,素以名行世。万桥人民公社泉水大队人。中国共产党党员。当代怀宁足球事业积极倡导者和实践者。少聪颖,早年毕业于安徽滁州师院,后毕业于安庆师范学院。先后掌教于石镜第二初级中学c石镜初级中学,兴贤育才,名重一时。并投身于足球事业,积极倡导和组建了怀宁独秀足球队并荐举为队长。后,又参加怀宁县体协足球队,成为其主力队员,多次在省c市获奖。业余嗜善垂钓,远近闻名。

    我惋惜缤纷飘落的红山茶,又走过红雨桃花,想起了披洒的碧海丹霞。骨朵枝头,只因风雨多飘零,就会失却了怒放的繁华。蝶随和煦微风好景不再,无奈又是春夏秋冬。我想起那季节雨纷淅沥里,万桥踏青赏花。我在春忧云荡里,伤感着花落多失意。我回忆起自己释怀笑春风,虽然寒意涤荡雾朦胧。这里有疾走雨丝的车,留连往返的客;路几重,水几重。那时我有春草的欲望,一如既往。可惜的是社会呼唤和谐,却演绎着经济的浮躁。我人性使然,只好在艰难中不断地摸索。我记起油菜花渲染的田野,勤劳耕作的身影;寄厚望于春,却静静敲击着无奈。我记起无所适从的人们,懒散颓废而麻木漠然。花蕾争相绽放,我心灵也有些许美好。素媚李桃,茶艳梅傲;万花山峦笑,云雾笼罩,各尽其妙。竟艳美景,明媚阳光;我在万物赞赏中,只把自己情操陶冶。我思索着断魂浸漫的新绿,在温煦的风中心碎,却还精装帧着如画。

    醉酒唱黄梅的男人,断发穿男装的女人,总有说不清道不完的故事。他们坚信,山峦与江海不会孤独。他们在宣泄与满足中,变迁着乡村的历史。历史需要玄妙的段落,生活总在寻求绮语洗染。是热火唤醒了枯草原野,流溢着不眠之夜的品尝,他们温若春风,缥缈如梦。浪花云雨的迷惑,也许香甜清脆,也许苦涩茶水。如同路窄车多,安全性较弱。欲望与引诱,依然烟雾腾腾,魅力着人们的憧憬。

    我日耽风雅,无念自己写下素事篇章。每援笔饰笺,辄劳悬怀,命蹇如斯,殊觉赧颜。我在此只是淡写生活旋律。我非倩人,亦无蓝本,信步观场,稍散郁滞,慨当以慷而已。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章节放入书签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