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 我的书架 | 手机阅读

书窝网 -> 历史军事 -> 霸权之锦绣行

正文 第24章 又见风波起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御书房内,除了萧天,还有四位大臣。左丞于太,右相李道君,大将军慕容英,大学士刘正堪。

    首先讨论的是战或者和的问题,于太坚定主战,刘正堪却旗帜分明的主和,慕容英和李道君则保持缄默。

    李道君此人是前朝皇室宗族,四大臣里年龄最小,却极得萧天信任。原因在于李道君兄长李道衡是前朝末代皇帝,继位时国家风雨飘摇,其过并不在他,而且还是有不少故旧大臣支持他,这成了萧天登基最大的阻碍。是李道君亲往劝兄禅让皇位,才使得萧天名正言顺登上帝位。

    李道君话不多,虽为右相,但很少参与军政大事的决策,这是他明哲保身的一种谋略。

    刘正堪相反,他是与非凡子齐名的一代鸿儒,却热心官场,懂得钻营。作为前朝遗老之一,在前朝的故旧大臣中有比较高的声望。大学士本只是一个虚衔,可在他的眼中,他的身份地位足以影响一个国家的命运和前途。

    萧天见于太和刘正堪一时争论不下,将目光望向李道君,“李爱卿可有良策?”

    李道君沉思片刻,慎重地道:“不管是战是和,皆有其利弊之处。战则扬我国威,可如今国库空虚,势必加税增大百姓的负担。和则损我颜面,其他三国也会认为我们软弱可欺,往后只怕有三面受敌的窘境。大将军久驰沙场,如果有把握必胜,臣认为战比和好。”

    李道君很聪明,一下子把难题抛给了慕容英。

    慕容英来之前与雅先生做了一番分析,北邙国大举侵犯明显是个不正常的行动,极有可能是个圈套,目的是把他慕容英调离京城领兵御敌,特别是听到于太大力主张战争的作法,更加深了慕容英的这种顾虑。

    慕容英哂然一笑,“皇上,臣有一计,可不费一兵一卒,令北邙国自动退兵。”

    此言一出,满座皆惊。萧天高兴地道:“大将军请说。”

    “东月国与北邙国是宿敌,当年翔阳之战,东月国丢失北方四镇,一直引为奇耻大辱,如今南宫纯屡次发兵皆未果。三年前南宫纯曾遣使来京,希冀与我们结盟,共同讨伐北邙国。皇上因休养生息,一直未曾答允。目下我们与东月国可说是同仇敌忾,只要皇上遣使往东月国,答应结盟之事,请东月国发兵四镇。阿史那这次领兵是北邙国的精锐主力,调走的只怕大部是四镇的兵力。东月国攻四镇,岂敢不回来救援,天和关危机立解。”慕容英侃侃而谈。

    萧天紧皱的眉头舒展开来,“你这是围魏救赵之计。”

    慕容英点点头,“不错,这样做既不损耗我们的国力,又不会担下求和的骂名,而且与东月国结盟,钳制了北邙国南侵的意图,还能威慑西凤国。”

    这时于太站出来,“皇上,老臣对大将军的看法不敢苟同。”

    慕容英偏过头问:“于大人难道有更好的建议?”

    于太不理会慕容英,向萧天一躬身,“皇上,南宫纯弑兄夺位,人品低劣,又大举屠杀宗室,弄的国内民怨沸腾,这样的人绝不能轻信。别忘了前朝之事,东月国侵占了我们那么多土地,说到宿敌,只怕我们与东月国之间的仇恨更深。”

    刘正堪也站出来反驳道:“于大人此言差矣,我们南幽国地处其他三国的夹缝之中,本来形势就不利。难道这次举全国之力迎战气势汹汹的北邙国铁骑,一旦战败,于大人可想过后果吗?”

    于太冷笑一声,转过身一指慕容英,“我们不是有威震神州的慕容大将军吗?大将军身经百战,无一败绩,此番他必定能旗开得胜,一挫蛮夷之人的锐气。”

    三人之间顿时唇枪舌剑,争论不休。其实三人都是各怀鬼胎,于太是想将慕容英调离京城,慕容英则必须继续呆在京城保护萧逸,至于刘正堪希望主谋此事,捞取些政治资本。

    萧天是个猜忌心极重的人,他当然隐隐感觉到双方各自的利益,这时的他心中太子之位的人选已向萧逸倾斜,于是他的决策偏向了慕容英,有慕容英在萧逸身边,萧逸的安危有了保障。

    萧天一挥手制止了噪杂的争论,“好了,朕决定就按大将军的意思办,这确实是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多一个朋友总比多一个敌人好,西凤国在西边虎视眈眈,我们也分不出太多兵力支援北疆。李爱卿。”

    李道君站直了身体,“臣在。”

    萧天吩咐道:“朕命你为这次出使东月国的全权使者,结盟的事你一定要办妥。”

    走出御书房,慕容英快步追上李道君,“李大人,请留步。”

    李道君停下脚步,直等于太和刘正堪去远了,“大将军可是有事指教。”

    慕容英哈哈一笑,“指教不敢当,不过李大人此行或许有些阻碍,那南宫纯骄横霸道,不是好打交道之人。除了凭李大人三寸不烂之舌,只怕还得用些手段。”

    李道君接下这道圣旨,心里忐忑不安。皇上把这个烫手的山芋交给他,有对他充分的信任,更重要的是他是个局外人,不会有利益存在。李道君在官场是个孤立的人,他从不结党营私,与朝中任何人都没有交际。名为右相,却不行使右相之权,朝中的官员都说他是个木偶人。

    李道君静立一旁,等待着慕容英的下文。慕容英接着道:“南宫纯的宠妃玉莞红与我是同乡,少时与舍妹极度交好,可谓是手帕交。李大人入东月国时,先去见见玉莞红,说不定有事半功倍之效。”说着朝周围睃了一圈,四处无人,神秘地从怀中掏出一封密函递给李道君,“可先将此信交与玉莞红。”

    李道君接过密函,仔细一看,封口处涂着火漆。慕容英一拱手,大步流星地走了。

    李道君拿着密函,掂量了一番,欲转身将密函呈给萧天定夺。又犹疑了片刻,终于将密函放入袖中。

    于太和刘正堪道别后,并没有出宫门,反而走向了南华殿。贵为国舅,又是文臣之首,萧天赋予了于太在宫中自由行走的特权。

    殿门外,闻香领着一群宫女正在洒扫殿门。于太一招手,闻香立刻趋近向前,“大人有何吩咐?”

    于太轻咳一声:“速去禀告娘娘,老夫求见。”

    闻香速去速回,轻声道:“娘娘有请。”

    于太跟在闻香身后,只见这南华殿雄伟壮观,红墙碧瓦,其精致处比泰和殿有过之无不及。他将妹妹嫁给萧天的举动无疑是成功的,然而人算不如天算,慕容佳的出现使他的如意算盘缺少了最重要的一颗珠子。皇贵妃与皇后只是一个名分上的差别,但实际的作用天壤地别。

    萧震也在,接到通报后,他早早地站在寝殿外迎接,除了母妃,这个大舅父是他最惧怕之人。

    见到于太,于贞贞起身相迎,对于这位大哥,她是万分的崇拜。于太微微一点头,于贞贞立刻明白了意思,吩咐道:“闻香,把门关上,你好好守着,任何人不准进来。”

    于太大喇喇地坐下,“二妹,老夫看你做事是越来越糊涂了。”

    于贞贞倒不敢落座,赔笑道:“大哥教训的是。”

    “二妹,你跟了皇上这么久的时间,难道还摸不准他的心意?当初你输给慕容佳,就是太注重眼前的利益。”于太哼了一声,“手足相残在皇上心中是大忌,你却偏偏利用卜祥去做那些见不得人的事,令老夫差点前功尽弃。好不容易摆平,你又让震儿推那萧逸落水,你也不动动脑筋,大庭广众之下,去干这种路人皆知的蠢事。”

    “大舅,这事不怪母妃,是震儿鲁莽了。”萧震嗫嚅着道。

    (本章完)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章节放入书签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