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 我的书架 | 手机阅读

书窝网 -> 玄幻魔法 -> 剑煮红尘

《剑煮红尘》正文 第27章 守株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把酒言欢中,公子文人接着开始吟诗作对、唱曲作赋,将有些尴尬的气氛再次闹腾了起来。

    望着楼下的众生像,王余妏眉头微微皱起,感觉这和她想象中的文人宴会有些不同。

    尽管心中再多不愿,她也只能依言去找出那两个神秘的贵人,然后再随众送出准备好的信物。

    只是

    只是相比于香囊或玉佩来说,会有人喜欢琴谱吗?而且还是一个无名小卒自己撰写的。

    想到这,她心中不禁生出一分暗笑。

    这时,有人走到孙员外的身旁,贴在他耳边低声说了些话,孙员外听后轻点了点头。

    她们的任务莫非就是呆呆地看着下面的这些人喝酒聊天?一旁的颜如很是纳闷,不明其意。但当看到周围的女子依旧是那么的兴致勃勃后,她开始怀疑是不是自己没找到正确的关注点。

    突然,在这纷起潮涌的喧声里,似于飘渺中,一道脆鸣像是空谷鸟鸣般响起,紧接着扬起的奏乐声如流云飘荡在了空中,悠扬绵延,婉转生息。

    在那另一边的围栏里,众多乐伶开始鼓瑟吹笙,击缶鸣萧,一曲迎宾的《梦还清秋》奏起。

    几杯酒水入肚,和曲未有停,觥筹交错,芸生醉美。

    听着乐曲,高士林端杯又喝了口酒,不愧是‘秋桑几过落’的桑落酒,喝来确有几分醇柔,连他这种不怎么喝酒的人也不禁贪了几口。

    不过,这个宴会倒是惬意的很呐。

    一曲作罢,稍有停歇后,却换有琴声响起。

    与之前的不用,这好像是个人独奏,高士林听着微微挑眉,有点意思。

    在座的大多数人还是懂些乐理的,虽然此曲已附上五音十二律,但显然还是有点僵直,只是乐者照本宣科地将它弹奏了出来。

    经验丰富的乐伶不会犯这种错误,而没有经验的乐伶又不会出现在这里,因此,原因只有那一个。

    众人凝神静赏,最终这首琴曲没有任何差错地演奏完,随着最后一音弹出,堂下之客起声喝彩。

    一曲刚停,一音再起。

    这是一首活泼轻快的琵琶曲,也是广为传颂的名曲——《阳春白雪》。只是作为一个经典的琵琶大曲,显然不仅仅只是名头响亮而已。

    或许是这位乐者太想要急于表现自己,在未能完全掌握的情况下就选择了它,即使是外行人于途中也听出了两次节奏断层。

    不过,轻盈畅快的旋律还是将充满活力的意象奏出,最后在渐快的‘划拉’中,全曲猛然结束,让人有些意犹未尽。

    怀着对接下来的期待,宾客翘首待之,寥寥几息后,换有笛曲唱起,依旧是婉转舒畅的调子。

    于柔美圆润的声音里,众人似乎随着这首渐而起伏的《姑苏行》游览起江南小城的水怀天、桥流水、楼依阁,趣味横生,别有风情。

    高士林抬头,望向了楼栏上的帘幕,看来有人还是有点本事的。

    和着这份闲情,高士林再次斟了杯酒,端起缓饮。

    接着又一曲典雅清丽的乐曲在耳畔吟起,听此幽婉灵透的音调,恰是筝曲,这挺符合他的品味的。

    毕竟因着某些原因,这各式各样的筝乐他可是从小听到大的。

    悠闲的旋律、淡雅的风格,在一种平缓的速度里,这首《出水莲》被缓缓演奏着。

    一曲过后,余音袅袅,韵味悠长,让人回味无穷。

    高士林微阖眼眸,如果自己听的没错,这曲的两个转承之调被改了,由原先的轻幽明朗上升至偶行的急促飞旋,间而又伴有急骤,仿佛突然间的狂风暴雨袭来又淡去,最后在云开的红日下,白莲浴雨而立。

    这番突起的升调,不仅不违和,竟还形成了一种属于自己的风格。

    整个乐曲弹得本就富有色彩,且乐者又将满溢的热情加之其上,情曲交融,使听者更如入境中。

    “这筝曲是令妹所奏吧?”杨若从陶醉中回过神来,转头看向孙景问道。

    孙景笑着点了点头,“舍妹平时就喜欢钻研乐谱,闲暇时也会弹一弹,我本以为她只是玩乐而已,没想到竟也有些收获。”随后他望向卢昇,笑问道:“卢掌司也是通乐理之人,舍妹的这首筝曲你觉得弹得如何?”

    卢昇本来在喝着茶水,闻声抬起头,点头赞道:“确实不错,隐有大师之风。”

    身边的人突然转身离去,察觉动静的颜如转头看了过去,只见那人沿着楼廊向转角处走去。

    疑惑间她发现这里不知不觉地已经少了好几个女子的身影,再看到那人转身前进的方向,颜如才醒悟到,原来刚刚这些独奏的乐曲都是这些千金弹奏的。

    本来颜如还很纳闷,为什么刚刚座上的人都心有灵犀地停下了各自的动作,认真而陶醉的听着音乐,原来是一种心知肚明的考量。

    这次的等待有些久,一音拨出后,众人闻色得之为琴。

    然而,让他们感到意外的是,此音拨出后再无后续,归于了沉寂中。

    一时间,众人有些摸不着头脑,不知道是哪位在故弄玄虚。

    高士林轻敛眉头,又一个弹琴的,只是这人真的会弹吗?

    琴作为四艺之首,七弦沉声,而御宫为乐,自古便被誉为‘圣人之器’,是士大夫之所学,贵君子之所通。

    只是古来,琴者,弹得好的有很多,但弹得妙的少之又少。毕竟,于琴,重音更重意,如若诗言,取意重于取字,言情重于言物。

    由着那人的任性,诸位也只能安静等待,付于礼仪上的尊重,就在这悄然无声的静寞中,脆音徒然灿起。

    高士林一愣,面露诧色,随后缓缓放下了手中的酒杯。

    玄乐之音,悠悠轻鸣,如潺水缓流,又似涧泉幽然,柔转心间,于蔓延中萦绕遐思无限。

    它静静地流淌着,从漫漫的盛江长河里离去,独自穿过了深谷,在懵懂中断了回去的路。

    它随着清风守待明月,顶过疾风迎接骤雨,又在黑夜里听取蛙声虫鸣。

    像是一位精怪,踩踏着万物的清灵,每一时自在逍遥,然而毫无征兆的下一刻,山河摇摆,天崩地裂。

    猝不及防,一切都陷入了绝望,在这愈加枯竭的囚灵中,河床显露、地脉虬裂,没有去路,也没有归路。

    怎样脱离困境?又怎样去改变这惨淡的未来?

    在这份生起的惆怅中,一丝突来的转机刚显,琴音却已然绝去。

    是结果已定,还是未来可期?怀着这份忧心,思绪随之彷徨。

    不知是谁第一个回过神来,回味着耳边荡气回肠的余音,一时间说不出话来。

    这琴曲,即使是他们也难以奏出这般神韵来。

    如果之前的献艺是‘小孩献玉’,偶有惊艳,那么这曲完全就是沧海明珠,全然莹月之辉。

    “这是何曲?”有人开始低声询问着,然而其人也很疑惑,摇了摇头。

    望着杯中酒水上泛起的涟漪,高士林脸上难得的出现了正经的神色。

    这曲能带来这么大的反响,不仅是因为那人高超的乐理技术,更在于此曲此前无人有所听闻,所以乍闻之下,心中不免感到震撼。

    而且如果没猜错,这首陌生的琴曲应该是新谱的,就不知道和奏者是否是同一个人。

    不断有人从飘远的遐思中回归而来,感受着心中残留的感慨和怅然,脸上浮出赞叹之情。

    尽管有着万般好奇,但依旧是没有人愿意大声言语,怕打扰此时的宁静。

    “哈哈哈,这是哪位娘子弹的小曲?好听的很!好听的很呐!小娘子曲中的悲情,老子听了,心中甚是怜惜啊。”

    啪——

    随着一声惊响,偏角处一扇紧闭的房门被巨力击碎,随着飞舞四散的木块,一道魁梧的人影出现在门口。

    面对这突起的意外,众人面露惊愕,而在此当间,房内又蹿出道瘦弱的身影,来到那人身旁,“二哥,不是说好等大哥号令行事吗?”

    那人却是摆手:“怂个蛋球,听了这群人一连的废话,也不过是一些书生玩意,怕个球。他奶奶的,这些酒味闻得老子酒瘾都犯了。”

    接连又几声炸响,随着另三道门被踢碎,出来了八道身影,其中一壮汉轰声道:“历当家说的在理,这几个时辰不吃不喝地窝着,也太受罪了。不管怎样,先干他一架再说,老牛我正好也手痒了。”

    柳衣玉帽的老人一手捻须,无奈摇头道:“诸位的心性还是有所欠缺啊,不过毕竟之前说了要一同行事,老道也只能随同了。不过诸位不可大意啊,切记,寻物为主,不可滥杀,否则惹恼了李家朝廷,会招来麻烦事的。”

    “知道了,知道了,你这个老家伙,就是话多啰嗦。朝野本就两忌,各不相干,难道李家人还想染指南武林吗?呵。”一个小孩高的人紧跟着从他身后走出,一脸不屑。

    望着出现在堂中的人影,或许是威名在外,有人很快就认出了他们,不断响起惊呼声。

    “巉山三虎!”

    “鬼陀生!”

    “蛮子!”

    “百袍道!”

    …

    “这几个在梧州和常乐郡作乱的人物,怎么会出现在这?!!”

    这份震惊瞬间蔓延到了每一个人,卢昇急步走上前,看着楼下突然出现的‘客人’,眉头紧紧锁起。

    身后的杨若擦了擦额上的汗,小心地问道:“卢掌司,这些人也是预料中的?”

    然而让他失望的是,身边的人并没有立刻回答,情况显然是出了意外。

    红衣女子目露好奇,身子半依在栏杆上,好有闲情地看着楼下发生的趣事。

    而一旁的贵妇人脸色早已变得苍白,她极力劝道:“九夫人!九夫人!快别看了,先退回安全的地方吧!”

    女子灿颜笑道:“不用担心,城主夫人,城中各位俊杰少侠都在,肯定能保得我们周全的。”

    “这就是白老你说的那十二只虫子?”慵懒的声音响起。

    “嗯。”身后站着的两道身影有一个走上前,“公子,需要老奴下去吗?”

    一只白净的手伸出,从旁端起羹汤,吹散了萦绕而上的雾气,“不急,再看看。”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章节放入书签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