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 我的书架 | 手机阅读

书窝网 -> 玄幻魔法 -> 川行渡

序章 柳暗花明有桃源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浩瀚川水,奔流而下,淘不尽英雄。

    山川相缭,郁乎苍苍,飞鸟呼朋,走兽引伴,川水两岸,皆是一片生机勃勃之景,却又廖无人烟,略显凄清荒凉。

    一条碧溪自广袤树林间缓缓汇入川水。溯洄而上,水亦愈发清澈,常有鱼虾出没,波光粼粼,似幻非幻。

    继续逆流而上,约莫三十里,碧溪两岸却突现成片桃林。桃林深处,隐约有孩童哭啼。闻声赶去,行数百步,映入眼帘,一片豁然开朗。竹林桃林遮阴着房屋,一排排房屋毗邻着碧水,羊肠道交错相通,远处更是一片片良田。

    男人们常常身现野外,或背弓握剑追寻野味,或披蓑戴笠独钓碧溪,或约挚友酣畅淋漓,或带月荷锄走于田间。女人们却喜欢留在家中,或嬉笑齐谈家长里短,或成群织布缝衣,或精打细算欲添家具,或吟山歌与孩童听。孩童们则往往成群,嬉皮打闹,摸鱼追鸟,乐在其间。

    此村落坐落于帝国西部镇川郡群山之中。得益于山清水秀,且外人想来难如上青天,似世外桃源番,当地先民便以桃源为村名,也是名副其实。

    村里共有二百余户人家,碍于交通不便,男寻妻女寻夫都是在村里求的,倒也是家家有亲系,更添了几分和睦。

    虽说桃源与外界相通尤为困难,可却难不倒官府。每年十月初三,一辆辆官家货舟便顺着川水,逆着碧溪而上,缓缓驶入村口的码头。官府管事拿着早已备好的征文,挨家挨户,出粮的出粮,出人的出人。好在郡内赋税并不苛刻,有八税一,且桃源良田颇多,所以家家户户每年都有许多剩余之粮。官府也有条例,百姓可以拿粮换钱,按郡都汇率。但下面的官差,十之八九都会贪利,常常以低价买进,中饱私囊,还常常念着舟车劳顿替郡都办事,拿一点利也是理所当然。村里老者们虽心知肚明,却少有言语。

    村中管事的一直是村里最德高望重的魏老头,甚至许多人叫不出他的姓名。管事大都在外面游荡过,阅历丰富,还写得字,孩童们的名字大都是老者起的。每年,老者都会带三两个壮年汉,架舟跟随官家货舟前往郡都,在那里用家家户户的钱换些书籍和一些都城里才有的货物,载回去分与村民。当然,再德高望重的老者,有时也会和官家管事一样,贪占一些便宜。

    桃源村民的日子往往都是平淡而又和谐的。山水之美景,田园之生活,郡都文人墨客甚是向往,甚至郡都市井民在操劳之余,也会念叨着不如过上带月荷锄归的农家日子。

    但,安逸的日子过久了,难免会渴望着激情,桃源内的年轻人常常会滋生这样的想法。他们对外界都城都略有耳闻,亭台楼阁,车水马龙,华灯初上,鱼龙乱舞,且都城大家女子,淡妆素抹,一颦一笑,甚是惹人怜。于是乎便有些年轻人,按耐不住内心的冲动,不听老人们的劝告,三三两两,或乘船顺碧水而下,或沿阡陌道,走出山村,走向外面的繁华。

    都城里的世界不同于桃源。这里的人们往往重利而轻情,少有桃源人的诚朴正直。山村里的青年,怎能玩的过老道的都城人?十有八九,他们的钱财不出一月就进了别人的口袋,而后等待他们的便是折磨人的日子。大多数少年都会去卖苦力,累个一年半载,攒些钱财,赶快赶回桃源。也不乏少部分头脑聪慧之辈,在都城内混的风生水起,也就慢慢抛却了归乡念头,只是偶然间,倚楼远眺,回想着在桃源的日子。

    归乡的年轻人,慢慢却又融入桃源轻快又温馨的日子,只是偶然间对村里孩童交流时,会讲述起外面的生涯,难免会吹嘘一番外面的好,令孩童们好生羡慕。而后,当年的年轻人慢慢老去,归于平淡,当年的孩童们,却燃起去外界的心思。

    日月如梭。川水依旧向东流,却淘尽了一代又一代人的青春。居住在桃源的一代代人民,生在桃源,归在桃源,亘古不变。外面的世界,似乎整个帝国内的所有都城,都愈发繁华。

    可是繁华背后,有心人登高北望,在心底默默念着,这样的繁华可否一直持续?不过这些并不是桃源村名和外界广大百姓该考虑的事了,明日之事,又有谁能讲得清?广大百姓担心的,往往是生计之事,兴许茶前饭后,也会忧下国与民。

    有一天,又一名旧的管事逝世,新的管事上任。李老头便是整个桃源村见识最广的人了,弱冠时就走径出桃源,骑马去过帝国北疆,走路去过帝国王都,乘舟去过东边苍茫大海。回乡时,见识多了,难免会在孩童面前吹嘘几番,甚至夸下海口,待孩童们长大时,便乘舟齐去王都,感受下什么是真正的繁华。看似无足轻重,谁又能想到,若干年后,事情又会如何?当年孩童,时至今日早已变成威风男儿。贸然间有人高呼“李阿公,十年前你曾答应泛舟带我们去王都,可不要食言。”一刹间,又有七八名少年齐呼。

    李老头脸色甚是难看,心中暗自悔恨起来,年少无知怎能许如此豪言壮语。众目睽睽之下,只得装笑答应。

    万里无云日,桃源最大的船,载着李管事和八名少年,装着村民们的钱,带着村民的置换清单,解开绳扣,顺流而下。少年们满是欢呼,山歌齐唱,好不兴奋。第一次出行的少年,尽皆如此,边上老者却总是微微叹息“愿以万斗金,重复少年头。”

    “阿公,这就是浩瀚川水?我曾经听滑头说他爸爸年轻时候赤膊横渡过川水,如今看来,滑头一家果然是嘴上谈兵,也不怪父子落得一个大滑头称号。要是有人能游过去,我不吃不喝替整个村子除草一年!”望着接连天际的川水对岸,一少年目光斜视,满是讥讽。目光对面的那名少年,则脸色黑红,怒目而对。

    “两个鬼,闲的慌就去把帆去,距离王城还有两千里路程,且看你们如何坐的住。少年郎,且像老夫这般,坐于舟上,听风吹川水,岂不美哉,一点耐心都没有,日后如何成大事!”

    众少年皆沉默不语,唯恐又落得阿公一番数落,垂头丧气地望着远方,想着如何度过这无趣时光。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章节放入书签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