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 我的书架 | 手机阅读

书窝网 -> 历史军事 -> 铁甲骑兵

正文卷 第八十章 海上八卦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还能有啥,范延光不成的。我与他共事十年有余,从庄宗到明宗再到现在的李嗣源多少年一起糊弄过来。那些年一起吃馆子,逛窑子。也有过相互不服当堂掐架,也一起被逼下大狱。

    他这人是个一门心思的人,无论倒向谁,不是到最后都不会背叛的人,他就是这么念旧的人。

    你能相遇他是你的福气,也是他的运气。他这人坏就坏在太念旧,他手下不少是他一起打出来的人。

    可是他不知道约束,这点你比他好,规矩抓的很紧,从没听说过你的队伍有过不好的传闻。你趁早接手他的队伍,把这些个垃圾清理清理。

    指望他可不行,远的不说,就说孙锐从庄宗起就跟了他,玩女人,抢人家媳妇,杀人放火,喜欢排场。而且手下人也有样学样,我早和他说过这种人不能用,杀掉最好。可他哪听我的。

    哼,你不听我的,我干嘛要听你的。这孙锐迟早连累他,不过现在有你这个屠夫镇着。我估计这孙锐真要摊上大事,跑路的可能性比较大,他不敢和你斗。”

    王达民默默记下,当然也不可能凭一面之词,就断定一个人,还是要仔细收集证据的。

    “就因为他不听你的,你就不愿意听他的?”王达民疑惑的问道。

    “哪可能,说着玩的。他的野心太小,估计新军训练反而较旧军更容易形成战力。这就是系统惯性的可怕之处,王达民坚持每一个军队必须这么做,否则宁可不要。

    既然龚得海同意,王达民自然按照计划展开整编工作,而且王达民实行的精兵训练,每一位战士拉出来就是最好的基层干部。原来的各个伙长什长等都必须重新训练,王达民估计这些人的改造才是最难的。

    所有人在整训前,还需过一关,王达民管它叫政治审查。三代背景,过往行止,经济状况等等。情报组这一段时间忙得都像狗一样,不过没人有什么怨言,情报组的待遇是其他单位望尘莫及的。

    审查都有一套严格的流程,犯过什么事不能再用,家里多少钱以上不能用,每天花多少钱同样不能用。而且也都和军级有关。

    很多队长不解,我家里多少钱管你啥事,王达民耐心解释:我们这个军队不同别人,是要人少打人多,要打硬仗,打苦仗的,有钱人惜命,让有钱家庭富裕的,扛炸药包冲锋肯吗?如果你肯我也不敢用,你动机很复杂啊。

    “龚将军走吧,三个月后,保准给你一支全新的军队,让你如臂所使。”对于自己的训练大纲,王达民还是很有信心的。

    龚得海和400个手下各层次兵头前往曹州,在那里接受干部培训。原来有500多个,但是被刷掉了100个。

    龚得海很满意这个结果,要知道王达民的审查真的很严格,自己手下居然能通过8成,龚得海还是很安慰的。

    士兵的训练,交给瓦桥关回来的运输队来训练,不得不再一次佩服德国人把每一个士兵当成士官培训的策略。王达民从没担心过干部储备。即使现在给他20万人,王达民也玩的起来。

    之所以将集训地选在曹州而不是忠武镇,倒不是还不信任这些“新人”。王达民对自己的情报组负责的政审还是很有信心的。

    选在曹州只因为大泽湖水寨已经完工了。而龚得海的意思,希望自己的人,今后能在大海上叱咤风云。

    对于海军训练,王达民没有多少主意,只能先从陆军训练上作出参考。

    当然有些东西还是让众人耳目一新,比如海战中抢占丁字位,侧帆,三角帆使用技巧,说起来这还是迷恋大航海游戏时学的呢。

    机帆船目前还有许多困难,现下的船包括近海航行的船都是平底船,船匠对于尖底船完全没有概念,试着做了一条尖底船,还没下海就散架了。

    龚得海听说后,告诉王达民好像闽国人已经造出尖底船,速度确实较平底船略快,不过灵活性却比平底船高明不少。

    王达民只是对木头船制作没什么概念,至于铁壳船还是能掰扯点的,毕竟船厂也做过不短的时间。

    只是电还没有弄出来,电焊更是无从说起。铁甲舰自然是遥遥无期。不过钢板特别是防腐蚀的船用钢板,倒是在钢厂已经顺利攻关。不过人手不够,火器的需求太大,子弹自动填装机器,遇到了一些困难。

    而且有了王达民头脑中技术,麻花钻头也顺利制成,螺丝螺母的技术即将完成。

    蒸汽动力机的发明已经处于随时可破的状态,可以说除了电焊,其他条件差不多都已具备。

    发电机目前的困境,是轴承。土车床的精度太差,车制的滚子根本没法用,而要提高车床精度,车床轴承必须要完美。这就形成了先有鸡,还是先有蛋怪圈。

    钢厂实验室正在加紧来回实验,即作出滚子制成轴承,提高车床精度,再制作更高质量轴承,再次进行机床精度升级,周而复始。

    但制作一套轴承需要许多步骤,制作机床更是费时费力,一个循环都要耗费数周时间,王达民估计要想得到合适的轴承至少也要一两年时间。

    不过这些是值得的,机床精度不断提高,会带动多种机械同步提高性能。

    当然这一切不可能无限进行下去,当精度提高的一定层次,必然会遇到技术瓶颈。

    到时就不是王达民能解决的了,那需要无数人努力变革才有可能突破。

    在曹州大野泽耽搁了半月,等这些基层将领稳定下来后,王达民便动身前往梁山。

    赵三制作出了一件新武器,急于让王达民评价一下,顺便参加一个婚礼,赵三同志终于找到心仪的姑娘了。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章节放入书签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