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 我的书架 | 手机阅读

书窝网 -> 历史军事 -> 铁甲骑兵

正文卷 第252章 一脉相承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毛国人真的是绝毒的种族,这种事情怕只有这种种族才能做出。

    从三毛这边望去,第一壕沟全是老人和孩子,在撕打和啃咬华国战士,三毛心头滴血,这300名战士完了,随着第一个自爆的战士拉响手雷,第一道壕沟内顿时化为漫天碎尸场。

    不用想了300个战士完了!

    侥幸脱逃到第二条壕沟内的战士,全身发抖,一半是懊悔一半是羞怒。

    "机枪那,为什么不开火。你娘的看不见那些魔鬼崽子吗。滚开。"

    三毛气急,端起机枪就开始扫射。

    毛国人的数十个孩子当场被肢解。怒不可遏的枪口又对准那些嘴上还残留着战士血肉的毛国老人。

    “哒哒“

    愤怒和羞愧让他们认识到战争是多么残酷。

    现在已经没人再同情心泛滥,只要看到露头的,无论是老人还是孩子,通通击杀。

    但毕竟晚了,第一道失陷将给毛国后续部队一个喘息的地方,也给了山腰上大批大批的毛国人涌了上来,最危险的是,失去头道瞭望哨,敌人的火炮开始向山脚突进,一旦他们推进到山脊面,华国方面就变成单方面挨打,华国火炮由于角度将无法攻击到毛国火炮。

    可笑的是这些品质优良的步兵炮都是华国制造,被高丽复国军献给肏着他们老婆孩子的毛国人。

    "兄弟们,毛国人的恶心你们都看到了,不想他们去害自己身后的亲人就和我一起上。"

    三毛扔掉步枪,端起机枪就往前冲去。

    被激怒的华国战士腾的从战壕里窜起,插上刺刀就开始往前冲锋。

    作为团长,三毛这几年可没少享福。尤其是华东军的特殊性,导致其战斗力偏弱,根本无法和其他主力部队,实现互换防区。这支队伍虽然战力确实不高,不过忠诚还是令人“放心”的。

    如今这几年疏忽轻慢,造成了整个华东军渐渐成为主战部队的笑话。

    这固然是东面重点是远海军力缺少敌人造成的。

    如今三毛端着40多斤的家伙,居然跑了几步就开始气短。

    真是羞愧难当,不过佛争一柱香人争一口气,这次华东军在东线唱主角,怎么也要也要有个可圈可点的地方,这金刚山这么险要的地方要是丢了,那才是丢到家了。

    这道理战士们也心里亮堂,只是毛国的战术实在击在华国士兵的软肋上,不过这种把戏也就骗的了一次,经历残酷洗礼的战士把善良吃下肚子,子弹不要钱的撒向那些老人和儿童军团。

    毛国这些人几乎没什么攻击力,完全就是肉盾。他们的后面才是攻击的主力。

    而且毛国从登船到现在,没有一个人撤退,哪怕是这些老人和孩子。

    作者不知道藤原秀之和毛国天皇是如何洗脑的,这事情实在令人难以理解。一百个人如此可以不难想,一千个,一万个也能解释,但是数百万人都是如此,真难以想象毛国的教育究竟是怎么描绘华国的。

    这个时候除了杀死就是被杀死,没有其他选择,毛国没有,华国也没有。

    刺刀捅进肉体,带出一飙血,血槽的放血作用在此时都显得过慢。望着见不到头的老幼军和更远处正在密密麻麻而来的毛国人,这情景令人头皮发炸。

    毛国正兵不时透过肉盾射出冷枪,或者看到被幼军纠缠住的华国战士就扔上一颗手雷弹。

    华国战士还以颜色,一个排长喊道手雷。顿时华国战士们的头盔上发出一片哐当声。这一轮手雷的效果最大,敌人密集的涌在一起,将手雷的效果完全吸收。顿时阵地边缘为之一空。

    快,往下投。

    这是防止后续敌人接上,这样可以给上前肉搏的战士,一个喘息的时间。

    机枪也被迅速架上,开始向下咆哮。

    尽管这次冲锋非常成功,第一道壕沟的已经就在脚下。

    可是望着满地的尸体,哪里还看的到战壕的影子。

    "一营二营四营就地防御。三营架迫击炮把敌人步兵炮干掉。"

    现在2团已经没地方挖掘坑道,如果不把步兵炮干掉,这边的损失就惨了。

    "团长来不及了,敌人开始架炮了。"华国这边是轻装冲锋,重武器也就是机枪,迫击炮还需要晕上来。

    "什么,娘的,撤!快撤!柱子,你等下,敢不敢给毛国来一手阴的。"

    三毛当机立断,命令撤退。

    敌人火炮是他们华国的k42步兵炮,操作极为简单,当然威力偏弱,但对步兵还是很有杀伤力的,但他对工事的破坏了力比较小,这也是尽管毛国在火炮上处于优势,但压制不住防御阵地的原因。

    战壕对火炮,特别是轻型炮,堪称性价比最高的防御工事。

    三毛的2团只能无奈的放弃好不容易夺回的阵地。不过“一脉相承”又发挥出奇效。

    三毛让柱子趁敌人还没爬上来,让他在一个坑内插了几杆旗子。

    这里得交代一下,华国是番号制,所谓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就是讲的这种军制。而毛国是队旗制,就像北方游牧民族那样,一个军队一杆旗,旗在人在,旗没了,就意味着这个旗的队伍或者族群消失了。

    所以旗子对毛国的意义,不是华国那样,通常华国历史上不少老大都是这边丢弃,那边又树了起来。

    而三毛的这个做法,确实阴险无比。

    不知情的毛国人看见战旗,一窝蜂的涌来,这就是最大的战绩,也是华国军队"失败"的证据。

    山下毛国的炮已经架好由于角度的关系,炮队看不到上面的情形,却可以看到飞扬的旗帜。

    而他们前一秒得到的命令还是向高地防线开炮。于是毛国指挥官看到,自己的大炮把自己在敌军阵地上冲锋的手下战士轰到半空,尤其是插旗的地方,简直人山人海一样,而自己炮兵自然也重点关照那里,谁能想到敌人好不容易付出不少伤亡才拿回的阵地,非常干脆的就丢弃了。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章节放入书签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