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 我的书架 | 手机阅读

书窝网 -> 历史军事 -> 铁甲骑兵

正文卷 第576章 渥太华战役(十八)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大城市的掣肘

    王达民有点焦急,倒不是美洲的有什么不顺,而是南洋的战事变得有些看不清了,华国在南洋已经铺开了三个舰队,其中还有两个是航母群,2艘刚下水的4万吨级的加入了第四舰队,和第6舰队同第八舰队组成庞大的联合舰队。

    但是婆罗洲的静海余孽就像是人间蒸发了一样,居然在华国的监视之下,完全消失了。

    要知道他们在婆罗洲可是经营了数年,靠着当年的两艘铁甲舰,掠夺了不少商船。

    按理他们的规模应该不小,但是婆罗洲上仍然是一片原始的模样。

    他们究竟躲在那里?这是华国的将军们的共同问题。

    "他们不可能消失,前一阵子他们还在联络静海州的那些人,怎么可能无声无息了?"一个参谋发出了疑问。

    但是事情就是这样,没人知道他们究竟躲在哪里,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他们就在南洋,否则联络静海州对他们有什么意义。

    "先在婆罗洲布置临时驻军,加大对南洋一带的军事存在,多建立几个海军基地,全面控制这一代,不让他们有发展的空间!"王达民也只能先这么下命令,他现在还没腾出空来,华国的廉政工作需要他在背后撑腰,并且还有北疆的工作需要立刻展开。

    普斯罗斯的国力上升的很快,王达民需要在他们变得危险之前,先发制人。

    为此在大西伯利亚地区,极地的防御和进攻部队需要加强,而中央的控制是至关重要的。

    毕竟那是在女真族的族人中挑选的大量士兵,这些士兵的认同和忠诚是王达民要关心的事。

    为此王达民在慰问的路途中度过1个月的春节后,立即将自己的行军办公室向北迁移,他要在未来必然发生战争时,在最近的地方指挥这场可能是华国历史上最难打的战争。

    普斯罗斯这边,工业进展极其迅速,他们的粗钢产量已经跃居世界第4大国,而1年前他们的钢铁产量还是一些作坊和零星铁匠铺在生产农具。

    虽然粗钢很容易扩大规模,粗狂的生产很容易造成极大的浪费,但是普斯罗斯地大物博,他们的矿产极其丰富,完全可以自给。

    较长的时期他们都是用粗钢来换取从其他国家进口二次冶炼的精钢,但是现在普斯罗斯的第一个精钢工厂即将落成,按照普斯罗斯的生产“热情”他们一定会迅速扩大精钢的冶炼规模。这意味着他们的造船和武器生产毕竟会开始飞越的提升。

    这是王达民不想看到的,虽然他并不在乎多一个地盘,但是普斯罗斯的攻击能力是王达民心有余悸的,这个天生为战斗而存在的民族,必不会甘于寂寞的。

    而且还有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普斯罗斯有个来自未来的穿越者,王达民不知道他究竟能够带来多大的变化。

    王达民最担心的就是核武器的出现,如果到时候真的出现这种情况,王达民担心未来真的会不受控制了。

    所以王达民宁肯违背初衷,也要将这个危险消灭在萌芽中。

    这一点王达民也是无奈的,他的预言实在太夸张,许多国内的人都没法理解,更何况要说服别人不发展核武呢。

    怕是王达民一说核武的威力,全世界都会疯狂的研制核武器了。

    所以不能让核武出现在这个时空之中,这是王达民首先要办到的事,在这之前,将地球放在自己的掌控之中,显得无比重要了。

    关于这一点,华国本土做的不错,这两年华国本土避免大规模的战争,只是在零星的地区发动轻微的军事行动,很好的让百姓休养生息,现在百姓的生活已经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工业化的进程中,华国的大城市正在熊熊崛起。

    大城市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大量的人口集中起来,可以将生产工厂塞满,使他们可以满负荷的运转,为工业提供连年飞升的动力。

    但是坏处自然也有,大城市的抗战争能力太薄弱了,就想第一大城市华府。现在他的城市扩大了数十倍,已经完全不可能进行防御,一旦战争临近华府,只能被动的接受挨打。

    想避免战争的影响,只有将战争的可能性挡在华府之外。

    好在华国的纵深已经扩大到极致,敌人想打击本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同样的对于普斯罗斯来说大城市的问题也是他们头疼的问题,为了保证生产力的高度集中,他们也只能建立起庞大的城市。

    但是同样的问题也摆在他们的眼前,彼得洛维奇的办法是将工业中心分散到三大城市,即莫斯科,基辅和圣彼得堡这三个城市,这样一来即便一个城市受到敌人打击其他两个工业中心还可以继续进行生产,供应前线的战争需要。

    很显然彼得洛维奇也是准备着进行战争的目的。

    他的胃口并不小,看这三个城市的位置就可以知道,他并不是打算安居自己的那块地方,他也要向外扩张。

    但是毫无疑问他的主要防御或者说向扩张的方向是东边的超级大国。至少目前看来确实如此。

    对于他的东边这块地广人稀的冻土,他非常热切,并且认为华国并不一定会那么看重这片土地。

    他完全没有想过王达民会那么大方的放弃这片广袤的土地吗。何况王达民心中同样不放心这个重生的国家。

    另一面普斯罗斯的旁边那个裹挟这一批教民,在彼得洛维奇不得不裂开的疆土上,那个不知道哪里冒出来人,正在下面积极的准备什么。

    其时他的情报部门也是探听到了一些不列颠的打算,当他第一次听闻这个情报时也是即愤怒又有点担心,这个柯谢曼可不简单啊。

    只看他造出的乱七八糟的东西,虽然对国力没有多大影响,但是对局部的战争却是会有出人意料的影响。

    就说他制造的化学炸弹,那种炸药就是普斯罗斯的那位科学家也是第一次听闻,他们得到一点样品后证明这种炸弹配方,的确可以将现有的炸弹提升百分之二十的威力。

    别小看了这一点点的威力,要知道随着技术的进步,华国的炸药技术们正在被逐渐的赶上,以前华国的炸药让他们倍感难受,往往己方的子弹还不及对手的一半,而现在欧洲的科学家和间谍的努力下,这种炸药技术的优势正在逐步消失,双方的就单炸药上已经非常接近。

    但是一个不知道哪里来的流氓头子,居然可以使现有的炸药提升2成的威力,可想而知各国对这个集团的担忧和期许。

    只是令北欧联盟看不懂的是,辛苦培植起来的傀儡揣着先进的技术不上交不说,居然将枪口对准了自己盟友,真是让安东尼差点气疯。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章节放入书签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