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 我的书架 | 手机阅读

书窝网 -> 武侠修真 -> 烈日乌云刀

前言 第六十一章 到达广州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众人辞别孙卖鱼,望南而来。

    大船过了永兴、郴州,王得八吩咐船只在这里等待,只等采购物品妥当,在这里装船,便立刻返回潭州。

    杜沉非吩咐多萝丽丝、阿莉克西雅也留在船上。

    一切安排妥当,众人取陆路,又经宜章、乐昌、曲江,又过了英德府,毫发无事,来到广州城中。

    进得广州城来,见这市井闹热,人烟聚集,车马驰骋,三百六十行经商买卖,诸物行货都有买卖。犀角、象齿、翡翠、珠玑、瑇瑁摆卖,不计其数,瓖宝山积;香药珍宝,积载如山。大街上人山人海,摩肩叠背,繁华热闹。

    更奇特的是,街上到处行走着白皮肤金发、黑皮肤卷发的人,着听不懂的语言,也在和人做着交易。

    怎见得广州的好处有诗称赞道“苏木沉香劈作柴,荔枝圆眼绕篱栽。船通异国人交易,水接他邦客往来。地暖三冬无积雪,天和四季有花开。广南一境真堪羡,琥珀砗璖玳瑁阶。”

    王得八领着众人在德宣街一家叫做“月栖雅舍”的大型客栈住了下来。

    这客栈占地广阔,雕梁画栋,门厅宽敞,门前柱上挂着一副对联,是“春夏秋冬一岁川流不息,东西南北四方宾至如归”,又有十来对灯笼,上面写着“未晚先投二十八,鸡鸣早看三十三”。

    王得八领头,刚到门前,那客栈主人眼尖,立刻两眼放光,迎上前来,拱手道“王老板,欢迎欢迎多时不见,一向安好”王得八也拱手连声笑道“胡老板,托福托福发财发财”

    看这两人已经很熟悉的样子,王得八想必没少来过广州,还是这“月栖雅舍”的常客。

    王得八与那胡老板正在进行着一连串的客套。

    段寒炎却在看着那大门口的灯笼,问杜沉非道“大哥,未晚先投二十八,鸡鸣早看三十三,你是什么意思”

    杜沉非也看了,笑道“这个必定是楹联中所用的缺如手法,把联句中的某个字隐去,并以这联句中的某一部分文字来暗示所缺的字,但是关键又正是在这个空缺的字上。”

    段寒炎听了立刻醒悟,道“哦,原来是未晚先投宿,鸡鸣早看天。哈哈有才”

    杜沉非道“正是这样,二十八便是二十八宿,三十三就是三十三天。”

    段寒炎笑道“正是就如有个穷人,给自己题写一联,上联是二三四五,下联是;六七八九,横批为南北。大哥看,这又是什么意思”

    杜沉非大笑道“哈哈,既然是穷人,上联没有一字,下联没有十字,表达的是缺一少十,谐音就是缺衣少食。”

    段寒炎大笑道“正是正是那横批呢”

    杜沉非笑道“横批就是,只有南北,没有东西。”

    段寒炎笑道“正是没有东西,缺衣少食,表达形象,立意实在奇巧。”

    牛犊先听了,在一旁嚷道“掌柜老子,我这两个兄弟你这里缺衣少食,也没有东西吃。那我们在你这里住个鸟,不住你这里了,今天走了一天,还没吃顿好的,我可饿坏了。”

    那胡掌柜听了,连声道“有有有各位想吃什么,我这里都有。”

    牛犊先道“有就住了,没有就他娘的走人。”

    胡老板立刻叫二安排好众人房间。王得八、杜沉非、段寒炎、牛犊先都各住了一间。当晚在这“月栖雅舍”过了这一夜。

    次日一早,王得八便与杜沉非等三人商量。

    王得八道“三位少侠,路上全凭三位劳苦功高,安全到达广州城,这两天我带领人马自去城里采办物资。三位少侠还没有来过广州,请去自由游观街景、领略土风情,晚上还来这个客栈住了。等我们采办齐全,便回潭州,三位以为如何”

    段寒炎大喜道“这样最好大哥,牛犊,我们三个去玩耍几天。”

    杜沉非也高兴,又问王得八道“不知王先生打算领众人去哪里采办”

    王得八道“我们去太平街那边,靠近大江,那里上九甫、下九甫,有的是成衣铺与棉被铺。”

    杜沉非诧异地问道“太平街潭州不是也有个太平街吗”

    王得八笑道“杜公子得对这街名到处都有。”

    段寒炎却问道“王先生是,这些东西,都有现成的买,不需要订制吗”

    王得八道“正是的那里有的是现成的襦袄短褐长衫,不需要订制。如果还订制的话,直到明年也未必做的出三万两银子的货来,耽误了赈灾的事。虽然现成的衣裳,有些不合身,但对于应急救灾来,能抵御寒冷才是第一。只有讲究美观合身才会订做衣裳。”

    杜沉非心中欢喜,道“这样很好王先生只管去,我们三人在这城中玩耍两天。”

    吃过早饭,王得八便带着那一百多个壮汉去太平街等地采办去了。

    杜沉非、段寒炎、牛犊先三人却沿着雨帽街下来,那大街两旁,酒楼歌馆,繁华热闹。你买我卖,人烟凑集,生意茂盛。果然是楼台处处人烟广,巷陌朝朝客贾喧。

    只见路旁一块块空地上的大榕树树荫下,高耸的祠堂牌坊前,有唱木鱼戏的,有评书的,有卖牛杂吃的,有卖糕点甜品的,许多人围在一起观看嬉闹。也有成群,摆张桌子,坐在路边喝茶的,悠然自得,乐趣无穷。

    三人又拐进花塔街,只见路边大树遮天蔽日,覆着一带灰墙,这墙里,多株榕树映佛门,一行香雾起中庭。里面一座高塔,冲破云霄,那塔就如花朵叠成的一根花柱,华丽壮观,檐角都悬挂吊钟。众人沿着灰墙行来,原来是一座大寺,牌额上大书着“六榕”两个金字。这两个字却是东坡学士所书。据这寺建于南朝,原名净慧寺,在唐朝时,舍利塔祥光涌现,震惊羊城百姓,信众蜂拥礼拜。后来苏东坡由海南贬所北归,路经广州,来该寺游玩,应寺僧道琮之请为寺题字,他见寺内六株榕树绿荫如盖,盘根错节,气势不凡,即题“六榕”二字相赠。再到后来,净慧寺重修,寺僧将苏东坡遗墨“六榕”二字,刻造一木匾悬挂于寺门之上。自此,人都称呼净慧寺为六榕寺。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章节放入书签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