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 我的书架 | 手机阅读

书窝网 -> 武侠修真 -> 烈日乌云刀

前言 第二十七章 古传山请客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又是一个黄昏。

    太阳慢慢地从山后沉了下去,斜斜的一抹微弱阳光穿透树林,照射得树叶都变成了古铜色,远处翠绿色的山野,渐渐地淹没在一片模糊的暮霭中。

    天空唯一还在散发着最后亮光的红霞也渐渐地淡了下去,很快就消失得无影无踪,那白天还蔚蓝的天空,在夜晚看起来,是如此高远深邃,呈现出一片肃穆而不可捉摸的黑色。

    太阳一沉下去,东边天空正在升起的月亮就已发出淡淡的光辉,黑黝黝的阴影就落到了山庄的每一个角落。

    在寂静的夜晚,就连山间的鸟鸣声也显得格外响亮,响亮得就像这木门上突然的用力敲打声。

    有人在敲门。

    敲门的人是古传山。

    杨雨燕一开门,就看到了古传山脸上那一脸友好的笑容。

    杨雨燕问道“古先生,你好你来找我们,有事吗”

    古传山笑道“杨姑娘,你好俗话,无事不登三宝殿,在下略有些事,特来寻杜兄弟话。”

    杜沉非听见,道“古先生,请进”

    古传山走进房来,见杜沉非等七人都拥挤在这狭的房间中,坐的坐,的,在喝着一壶冷酒。

    杨雨丝却趴在床上玩耍。

    古传山在门口拣了个地方定,目光从众人脸上一一扫过,道“众位兄弟,今日培训一事,蒋芳华对于团队精神理解不透,也表述不清,令各位产生误解,在下深感抱歉,在此向各位兄弟赔罪。”

    杜沉非连忙道“是我等山野闲人,见识短浅,不能理解蒋芳华老师高论,请古先生不要怪罪”

    古传山道“在下夜来打扰各位清梦,是有一事与各位相商。”

    杜沉非问道“是什么事古先生但不妨。”

    古传山道“这个房间,地方稍嫌狭窄。在下已经令人在光明地略备薄酒,请各位移步,咱们一面饮酒,一面商谈,如何”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这古传山打得是什么算盘,但还是便跟了古传山,来到“光明地”大厅,只见中间一张长桌上,中间摆列着十几个瓷盘子,有炉焙鸡、燥子蛤蜊、酥骨鱼、鹿脯、糖榧、糖林檎等菜及甜点。

    古传山请杜沉非等人坐了,亲自给各人满酒,又给杨雨丝和杨雨燕都倒了一碗雪泡缩皮饮。

    古传山举着碗,劝酒道“来,兄弟们干了这碗。这酒,是有名的香雪酒,是以糟烧白酒替代水,采用淋饭法酿制的一种双酿酒。大家试试味道如何”

    杜沉非见这酒,淡黄色酒液,透亮清澈,便一饮而尽,又觉得这酒,芳香幽雅,味醇浓甜,既具白酒浓香,又有黄酒醇厚甘甜的味道。

    段寒炎笑道“果然是好酒闻起来香,入口却甘甜可口,视觉、嗅觉、味觉俱佳。”

    吴最乐也道“菜也很好,玉盘珍馐,美食美器,色、香、味俱全,必是名厨手艺。”

    鱼哄仙笑道“按照光照会的作风,在下觉得古先生盛情款待,佳肴美酒,必不是请我们白吃白喝的。”

    古传山笑道“鱼兄弟不要多心,这只是在下个人因为仰慕几位兄弟豪杰,略备薄酒,借这个地方,与各位同饮一杯,与光照会并无关系,鱼兄弟不要多心。”

    古传山略微整理停顿,叹了一口气,道“几位不要怪罪,只因我们白会长,是个勤俭持家的人,他的所有心思以及财力,都用在该用的地方,所以才在这些细节方面显得特别抠门。时间久了,几位就能看出白会长的为人,实则大方无比,肯周济人。”

    杜沉非突然想起了曾祖殿,便笑道“不妨,我在潭州城中,便认识一个这样的人。”

    杨雨丝一听到这里,也笑着插话道“哈哈我爹爹其实也是个这样的人。”

    古传山笑道“只有这样的人,才能集中精力,力往一处使,钱向一处花,成就一番大事。”他看着杨雨丝道“姑娘的爹爹,必定也是一位大人物,却不知道你爹是什么样的人”

    杨雨丝眼珠转动,道“我爹啊,是个这样的人,有两条眉毛,也有两条胡子,他很胖。”她伸出手来,比划了一下,道“肚子都有这么大。”

    古传山笑道“那你能不能告诉我,他叫做什么名字啊”

    杨雨丝却眼珠滴溜溜乱转一通,突然笑道“我不告诉你。”她也不等古传山再问,忽然然举着饭碗,大声喊道“我要吃饭,我晚上没吃饱,还要吃饭,饭在哪里”

    段寒炎、吴最乐见了大笑。

    古传山也大笑,连声道“有饭有饭快给这位姑娘盛饭来”

    立刻就有一个三十几岁的女人盛上一大盆热气腾腾的米饭来。

    鱼哄仙却问古传山道“只是不知道古先生找我们,究竟想商谈什么事”

    古传山道“几位可知道,江湖上救人穷苦的大善人李晨湖已经被人杀害一事。”

    杜沉非却并没听过这个人,也不知道这件事,问道“这李晨湖又是什么人”

    鱼哄仙却似乎知道这个人,道“大哥,这个李晨湖,是邵州一个富豪,家赀千万,席丰履厚,有善必为,如刷印经文、创修庙宇、造桥铺路、掩骼埋胔,以及厚赠亲朋、周济邻里,犹不足以尽其心。又在州中设置慈善会,每天日供应千百人饮食,不使当地有一个乞丐,博施济众,有贫困的人来,饿了便给他饭菜充饥,渴了就给他茶水解渴,数十年,毫无倦色。”

    杜沉非叹道“这样来,这李晨湖真是有菩萨心肠的大善人。”

    古传山接口道“正是古话,天之报施善人也,大善则大报之,善则报之。像李晨湖这样博施济众,上天应当报以他家万年不拔之基,令天下人知道生物不测,造化无穷。”

    杜沉非道“正是只是不知道这李晨湖究竟被什么人所害”

    古传山也不回答杜沉非的问题,而是从怀中掏出一张报纸,这份报纸却是无多妙闻,古传山指着一段文字,道“大家看,这一段就是讲的这个李晨湖大行善事的报道。”

    杜沉非接过报纸看了,果然见上面列着许多关于李晨湖的慈善事迹。诸如

    “邵州著名慈善家李晨湖,原为湘北益阳人,后来乘扁舟骑劣马流落江湖经商,定居邵州,在商业经营方面颇有一套成功经验。但人富志更高,几次将经营所得的巨额钱财,接济穷人。十九年之中济散万金,相助贫苦众人。是一位富好行其德的大善人、大慈善家。”

    “李晨湖曾经借贷给贫困人家数百万,到时候又将这些人的借债文契都一一焚毁,使诸借贷人十分感动。他家里有不少池鱼牧畜,凡有求鱼及牲畜者,有求必应。养视鳏寡,赡助贫穷,大行慈善事业。”

    “曹成作乱之时,朝廷遣将领兵征讨,征途中有许多兵士不服水土而患病,李晨湖用自己的家资为这些病兵求医煮粥熬药,从他手中因之存活者达到一千多人。”

    “建炎二年天灾,连月干旱,致使州颗粒无收,李晨湖除了救济州百姓当年生活物资外,又动用自家家产购买大量鸡猪牛犊,散惠孤弱不自存者,以待州百姓来年丰收。”

    “李晨湖又创办存心善堂、育婴堂、施药堂,成为江湖上声望最著的慈善机构。”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章节放入书签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