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 我的书架 | 手机阅读

书窝网 -> 武侠修真 -> 那日提剑江湖去

《那日提剑江湖去》正文 第十八章 倚江倩影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润州,多景楼,黑瓦白墙,飞檐斗拱。

    立于三楼,可见江景。

    白浪翻空动浮玉。

    夜雨方歇,春汛便急。

    李但是到底是等到了天明,并没有连夜过江。一是他喜欢看雨,不是很喜欢淋雨。

    二是夜晚江上茫茫全是雾气,再有春雨,过江也确实是很危险。

    但天一亮,雨就止住了。晨光熹微,江风怡人。

    孙玉玉已经离开了,要回到那座江南小城,去给他盯好这三天之内的风吹草动。

    他嘘出一口气来,手摸上了那颗紫阳珠。其材质也是古怪,非金非玉,非木非石,其中可能确实有玄妙。

    但李但是不想琢磨这些玄妙,一是没那能力,这珠子照孙玉玉的说法在江湖上流传已有百年,多少对道门经典研究透彻的人都没能解开,更别说他。

    二来,他不在乎。

    就算里面真有吕祖六十年功力,他也不在乎;就算武当“五千言”摆他面前,他也不在乎;就算剑神叶吹雪要教他剑法,他也不在乎。

    他只要有他手上的那一把剑就够了。

    自古成大事者多多少少都要有些这样的不在乎和在乎。

    他立于楼上,白衣飘飘,心里想到此节,豪兴顿发。又放目望去,见江上烟波依旧,也不知何时才能恢复平静。

    渡船当然是不敢在这个时间过江的。

    没时间再等了,他纵身而下,脚步虚晃,向江上飘去。

    三丈之塘,尚能踏水而过。千尺之江,如何能度?

    世界上哪里真有踏水无痕的轻功?

    于是李但是就落到了水里,然后向江对面游去。

    幸好他平时拍栏杆,拍树枝,进出孙玉玉的院子,给手上涨了点力气。

    所以他虽然姿势不是很优雅,但确实很有效,就像……狗刨?

    他心里却在想着哪里有那么多一苇渡江,折竹过河的人?没了船可不还是就靠游?

    幸好没什么人看到,倒是上岸后这个湿透的衣服得忍耐一下。

    ……

    ……

    “师姐,我们是不是把李公子逼得太狠了?”

    宁采采小声说道,身后的峨眉同门也都点头表示同意。

    程镜伽却仍是坐在二楼,也不回头,就看着江水清波,笑道:“他乐意游过去,就让他游呗。”

    宁采采坐到她身后,同情地说道:“果然师姐说的对,剑用的很好的人脑子是没几个正常的。”

    “他乐意脑子不正常,说不定反而比我们都聪明许多呢”程镜伽悠悠道。

    不等众人思考她这句话的含义,她就站起身来,转身道:“我们也不能闲着,真凶未出,既要小心,也要追查到底。”

    她淡眉微蹙,神情严肃,峨眉弟子听言,齐声答是。

    她又转过身去,淡淡地道:“袁师姐,润州十三街大大小小的帮会,交予你去调查了。朱师姐,你去金玉堂,看看孙掌柜调查到哪一步了。乐师妹,你去桃花庵,替师傅向择荇师太问好。”

    她说话之间,每人都安排妥当,连下十六条命令,要用峨眉的影响力,把润州广陵一带二百里查出个底朝天来。

    但宁采采始终没听到命令,终于忍不住,开口问道:“那我呐?”

    程镜伽一笑:“跟我在此,策应四方,看江,等信鸽。”

    宁采采想到自己虽然少了点江湖经验,但也不至于留在这里看门看江,不过嘴上依旧应是。

    众人得令走出,程镜伽就又转过身去看江上风景,宁采采也悄悄地凑到她身边,跟着她一起看江上风景。

    楼外飞檐正适合白鸽停留,江上风波依旧,程镜伽眼里雾气就像江上水雾一样,不知道在跟着什么起伏。

    宁采采心里一惊,想着莫非师姐竟会居然也动心?

    ……

    ……

    过了江是一片竹林,竹林靠着石头,石头靠着江。

    李但是从水里爬出来的时候,身上已经湿透了。

    他挥了挥手中的剑,听到剑鞘里的水声,赶紧把剑拔出。

    精钢遇水,便容易生锈。

    他把剑鞘里的水倒出来,又看四下无人,便脱下身上衣服,就在江边拧了起来。

    一江之隔,好像空气就变了,他感觉自己到了一个新的环境。

    他觉得新鲜,有趣,眼睛里也泛出了跃跃欲试的光。

    紫阳珠还在他的身上,保管得很好。

    他又穿上衣服,蹦跶了两下,就提着剑向竹林外走去。他的衣服还是湿的,在滴滴答答地往石头上滴水。他走了一路,水也巧妙地融进了昨晚的雨里。

    等到太阳升起的时候,江水,雨水就都会消失,不分彼此。

    ……

    走出这片竹林后,就是一座山,明秀瑰丽,最高峰向东逶迤而下,形若卧龙。西侧断开,仿佛要独立出去,又像伏虎。

    中间有一谷,谷里有桃花,当地人称为桃花涧。山上多是红叶,时节未到,仍是青翠。若是深秋之时,则满山枫香,红如晚霞。

    此地兼山水之胜。

    李但是顺着桃花涧走到山里去,便是一湖,平如明镜,湖心有亭,以九曲桥和岸上相连。

    时间还早,早起者有多是穷苦人家来讨生活,没人会有闲情雅致来此地游玩。

    李但是知道此地如果再往东走,就是一片形如月牙的池塘,再往东就是两百年前所建的栖霞寺了,可他不准备往东去。

    他此刻已经来了精神,深吸一口气,提步跃出。

    人影闪动,速度飞快,一身白衣在林间起起落落,小心地避开了所有可能来砍柴的柴夫。

    不过一个时辰,他就过了碧云亭,千佛岭,红叶谷,陆羽庄,离了此山,一路朝北。

    大道多行人,他怕惊着这些人,便多走小路,近道。

    一路上饱览江北风光,到了午后,心旷神怡。

    再看眼前,自东北往西南,一山分为九节,紫气浩荡。

    山下入口处,一座石碑映入眼来。

    上书: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

    李但是再看落款,果不其然是不肖之徒云紫阳这七个字。

    这些字皆是云紫阳用手指所刻,笔锋流畅,运转如意。李但是也知道这是黄真人坦然示天下的“大宗师”七纲之一。

    云紫阳落指,也应该融进了他自身的感悟,所以若是道门江湖人至此碑前,可能多多少少都会有些感悟。

    李但是也有所感,但只是摇了摇头。

    这便是紫阳山了,山上便是紫阳山庄。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章节放入书签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