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 我的书架 | 手机阅读

书窝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西州制霸

第一章 一跌越千年 第一百零六章 计策之争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刘范准备让蔡琰留在江夏竟陵,她肚子里的孩子已经差不多有两个月大了,受不得半点折腾;而江夏郡距离凉州,也就是后世的武汉距离兰州,至少还有一千多公里,路途遥远,交通又不发达,要是有个闪失,那刘范都能痛苦而死而且,就算安全到了凉州,但凉州是大汉最乱的地方,虎狼之地,朝廷和地方官府都管不到,岂有安全可言而且刘范要和叛军开战,带着女眷也是个妨碍。刘范如是劝蔡琰。

    蔡琰当然知道刘范是对她好,但她就是不听,她已经离不开刘范了。刘范想悄悄地离开,但带着几万人和几万头牲畜一起,根瞒不住敏感的蔡琰。于是刘范只能屈服,让蔡琰跟着,一起去凉州,而他只能为蔡琰做万全的准备。

    临行前,贾诩又提醒刘范,一旦收复了凉州,要治理地方,就必须要任用大量的官员,特别是一郡太守,凉州足足有十二个郡,那就需要十二个太守人选。当然,凉州地的豪强靠不住;朝廷派来的太守,很有可能是为了制衡刘范的军政大权,要不然就是在西园那里买来的官职。要想让凉州完全地、毫无保留地归属刘范,他就必须使用自己人。但刘范除了贾诩和田丰,就没有可以作为太守的人才了。贾诩提醒刘范,儿子没有。老子有

    刘范一点就通,刘焉广泛结交朝廷大臣以及在野的贤人,人才储备十分丰富。刘范和刘焉这么一,刘焉便决定将赵匙、董扶、庞羲、司马直、刘陶等人送给刘范指挥,除此之外,刘焉还请了“江夏八俊”中的鲁国人孔昱、江夏人张俭、汝南人陈翔三个大才,拜刘范为主公。“江夏八俊”,就相当于是东汉末年的偶像天团,能列入其中的人,自然不简单。甚至刘表也在其列,和他们三人同列,可见“江夏八俊”的含金量了。

    有了这么多人才,刘范的太守人选的问题也迎刃而解。除此之外,刘范还带上了貂蝉任红昌。

    刘范于三月上旬在江夏誓师,正式改镇北军为凉州军,然后挥军向西北前进。这次刘范选的路是从江夏穿过南阳郡,然后走过武关,进入三辅核心京兆郡,路过西都长安,最后挺进凉州,直面凉州叛军。

    其中的武关,是由东州进入西州的三条路线里最为方便的,其余两条路是函谷关和从蒲津渡过黄河。武关也是天下名关,处于东西州交界处,日后刘范少不了还要经过武关,这次就先打探打探情报。

    十几天之后,刘范带兵走到武关之下。只见武关如同一颗尖牙,镶嵌在两面连绵起伏的高山之间,浑然天成,城墙高达四丈,厚达两丈有余,若不用计谋,强攻必定伤亡惨重。

    刘范面对如此雄关,心中激荡不已,不禁感慨道:“好雄伟的关啊这还是我生平第一次见过如此雄伟的关”

    贾诩道:“主公有所不知,这武关啊,原称为少习关,与萧关、大散关、函谷关一起并称为秦之四塞,为秦地东南方的屏障,素有秦关百二之美誉,也就是,驻守武关,只用两个人便能阻挡一百人”

    刘范仰望武关,点点头,道:“此语中虽有夸大的成分,但武关也确实险要,实乃兵家必争之地。怪不得秦国国力如此弱还能一统天下,原来是有武关等雄关保护若没有武关在南方抵挡,想必孱弱的楚国都能灭掉秦国”

    贾诩道:“主公是没见过函谷关,那函谷关比起武关来更加高大雄伟,夹在崤山之间,又有黄河天险在一旁,更加难以夺下。而且函谷关后只有函谷能够通行,但函谷之狭窄,车不能并行,马不能连辔,军队通过时十分艰难。即使是函谷关被攻克,关中之人还能在函谷中抵挡一阵,所以,当九国讨伐秦国时,秦国人开关延敌,九国几十万军士,面对秦军精锐强盛,函谷关雄伟坚固,竟然只得灰溜溜地撤军。”

    刘范道:“函谷关的险要,我也听过。关中之地,北有萧关,西有大散关,南有武关,东有函谷关,是天下最坚固的所在。如此险固的关中,一定要被我所拥有,绝不能让别人占了去”

    贾诩道:“主公英明想当年,不仅是暴秦雄起于关中,而且您的祖宗高祖就是在关中起家的,此时汉室倾颓,主公鹰扬于关中,正是宿命使然啊”刘范闻言,激动地点点头。

    田丰给两人浇一盆凉水,道:“主公,秦国之所以能稳固地占据关中,是因为秦国花费几代人的时间,将西边的戎人给消灭了,没了后顾之忧,秦国才能安全地据守关中,抵抗山东六国同理,主公在凉州未曾干净之前,想要盘踞关中而稳固如山,依据关中与山东诸侯相抗,那是不可能的”

    理想总是丰满,现实总是骨感刘范又回到残酷的现实之中。刘范一边打马通过武关,一边问道:“那元皓,你想出怎么对付叛军的计策了吗”

    田丰严肃地道:“回禀主公,属下已经想好了”

    刘范笑道:“那元皓,你快快与我,你的计策是什么”

    田丰道:“主公想要战胜叛军,我们就应该利用叛军的劣势,利用咱们的优势主公聪慧非常人可比,请主公想想,叛军有什么劣势”

    刘范想了想,道:“叛军劣势是,第一,他们的粮草太少,依靠牛羊肉和抢掠百姓的口粮,也难以为继;第二,叛军的军人临时拼凑,良莠不齐,战斗力很弱;第三,叛军来源复杂,矛盾也复杂,不同民族之间,难免会有嫌隙,对彼此的信任不强”

    田丰道:“主公英明叛军有北宫伯玉的羌人,有阿吉的氐人,还有韩遂的汉人,甚至三族之下还有一些是雇佣来的月氏人彼此之间,不同民族,不同文化,来他们在凉州的利益就有冲突,这次只是为了一起抵抗官军,才组成联军联合在一起对于他们来,面对咱们凉州军,合则两利,分则两害,只要主公放缓进军凉州的攻势,坐山观虎斗,则叛军必定为了各自占据凉州的打算而闹掰而且,叛军的军粮很少,没有军粮补给,叛军不可能长时间战斗,而且没有军粮,叛军军心动摇,无心恋战,实力随着时间快速锐减,怎能打得过主公以逸待劳的凉州军”

    刘范点点头,但又觉得此举有些怪异。贾诩正色道:“元皓此言差矣若是真的按照你的计策,停滞不前,坐收渔利,让叛军内部发生利益冲突,进而混战,最后主公再浑水摸鱼这么做是可以让凉州军减少伤亡,也能让叛军消灭得更彻底,军粮消减,无心恋战但元皓想过没有,等叛军几番混战之后,凉州必定沦为一片不毛之地来凉州经过了百年动乱,已经很难恢复元气了

    ”

    “要是再让凉州被摧残,先不凉州的数十万百姓、几个民族将会受到多大的打击,若是交到主公手里的凉州,贫瘠荒芜得跟沙漠没什么两样,主公治理起凉州来十分麻烦,又怎有精力进入关中,进而攻取天下还有,主公如果不率领凉州进攻身处凉州的叛军,而是把凉州军留在离雒阳成咫尺之遥的三辅,朝廷会怎么想已经信任主公的皇帝会怎么想早就想置主公于死地的大将军何进会怎么想到底是主公惧怕叛军还是主公想要兵变,趁机反攻雒阳这两种推论恐怕对主公都很不利吧”

    贾诩对于田丰的计策感到有些气愤,故而一口气完,有理有据,田丰确实是失策了。田丰最后惭愧地道:“文和国士之谋,是元皓短视了只看得到眼前利益,却看不到长远”

    刘范听两人争吵之后,这才想起来,贾诩是地地道道的凉州人,对于生他养他的故乡,他的父老乡亲,贾诩自然是要尽全力保护的。但贾诩的也十分正确,不能因为凉州军而放弃凉州。

    书首发来自,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章节放入书签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