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 我的书架 | 手机阅读

书窝网 -> 武侠修真 -> 红楼英雄传

《红楼英雄传》正文 第38章 修理房屋是为谁?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周林见裘老头和他老婆子这老两口曲意奉承,片刻之间就摆满了一桌的果碟,他到底年轻脸嫩,再说还得看裘雨儿的面子,也就没有提起之前的话头。

    裘老头到外面喊裘雨儿:“小雨儿,你去陪周公子喝茶”

    裘雨儿红着脸,只在外面守着烧饼笸箩,扭扭捏捏的不肯进来。

    周林在贾府上等果碟都吃腻了,哪看得上从街面上现买的这些,不过捡一两样略尝了尝,对裘老头说道:“裘老,你过来,有事和你商量。”

    “哎,来嘞!”裘老头听到呼唤,像个哈巴狗一样屁颠屁颠的进来。

    周林指着旁边的坐椅道:“你坐下,咱们好说话。”

    裘老头一脸谄媚的笑容:“恩公在此,哪有我老头坐的地方。”

    周林道:“年长为尊,你权且坐了。”

    裘三正见周林一再要求,只得斜签着身子坐了。

    周林说道:“我想找个泥瓦匠把半山腰上的房子修一修”

    裘三正闻言,当即苦着脸万般为难地道:“恩公啊,我们这老少三口好不容易才搬到城里来,您修了房子,我们、我们也没法撂下这里去住啊”

    周林笑道:“你以为我是给你修房子?想得倒美。”

    裘三正惊讶道:“哦,不是给我们修?”随即脸现喜色道:“泥瓦匠,认识、认识,刚刚给我们垒过炉子,姓张,人还算实在。只是这大冷天的,不宜动工吧?”

    周林摆手道:“这个你别管,无非多给些工钱。那里你最熟悉,就你住的那个院子,北房三间,东西配房各两间,一共七间房子,屋里连带院落的地面都是泥土地,全部需要铺上青砖,屋内四壁用白纸裱糊,屋顶用素花纸吊顶,窗纸里外双层,各屋都要有暖炕暖炉,另外还要把院子的篱笆墙加固,这全套工程,你给我核算一下,连工带料大概需要多少钱?”

    裘三正挠着脑袋道:“听恩公这意思,真要上土包子去住?”

    周林纠正他道:“那个地方我给取名字了,叫恩山,以后再不许叫什么土包子、山嘎达。”

    “恩山,这个名字好,恩重如山的意思,恩公对我就是恩重如山”裘三正笑呵呵道。

    周林心说:“你还知道啊。”嘴里催促:“给我算一下,不用太省钱,毕竟路远,天又冷,做工的辛苦,让他们多赚几个钱无妨。”

    裘三正一挑大拇指道:“恩公啊,就凭您这个心地,上天都会保佑的”

    裘雨儿在门外听了,心里想:“可笑我刚才还在怀疑他,他这么好的人,真是我”心里一边想一边慢慢回头,偷偷从门口往屋里望,不想周林也恰好望过来,两人目光相接,裘雨儿先是脸一红,将目光垂下,随后又勇敢地望了周林一眼,这才心满意足地掉转头去。

    “咳咳。”周林咳嗽两声,以掩饰自己的心虚,催促裘三正道:“这些话就不用说了,算好大概的价钱,还要劳动你给我跑跑腿,把那张工匠喊过来。”

    裘三正掰着手指头,一五一十地算了一会儿,然后说道:“我没刻意给恩公省钱,连工带料二十五两银子使不清的,您就大包给他们,他们肯定愿意干,您还省心,限定工期,完工时您去验收一下就成。”

    周林点了点头,说:“行,就这么办。”

    不过半盏茶的工夫,裘三正将张老三喊来,路上一五一十的都说清楚了,张老三甚是愿意,到裘三正家与周林见了面,双方讲好工钱和工期,周林先发出十两银子作为启动的工钱,余下的等完工时再给清。张老三拿了银子自去找人找车,购买各种材料。裘三正熟悉情况,少不得要跟着跑几天。

    周林忙着修理房子的事情暂且不提。

    且说周瑞老婆这半日尽忙碌不相干的杂事,是什么杂事呢?原来王夫人有一个远房亲戚,其实说起来并没有血缘关系,连亲戚都算不上,也是姓王,祖上做过小小的一个京官,与王夫人之父认识,因贪慕王家的权势,便连了宗,认作侄儿。此时只有王夫人还记得有这一门连宗之族。那京官早已故去,留下一个儿子,名叫王成,不文不武,家业萧条,过不下去,只得搬出城外,回了老家乡村里去住。王成病故,也留下一个儿子,小名狗儿,娶妻刘氏,刘氏之母,也就是狗儿的岳母,是个积年的老寡妇,只有刘氏这一个女儿,狗儿良心不错,将她接过来养活,一家五口靠着几亩薄田过日子,仅能温饱而已。

    自古以来靠种地为生的日子都不好过,村里总有那么几户人家食不果腹,衣不遮体,冻饿而死的事情并不少见。

    这一年秋天,狗儿家田里的粮食收成不好,养的肥猪也有病死了,过年全靠这口猪,竟没了指望。

    狗儿有心找份苦工去做,可怜的是,一份工往往十几个人抢,没有亲戚关系根本抢不上。

    天气越来越冷,眼瞅着一儿一女身上衣衫单薄,狗儿心里着急,家里有自酿的陈酒,就着咸菜,喝了两杯闷酒,看谁都不顺眼,在家摔摔打打的生气。

    刘氏不敢顶撞,刘姥姥有些看不过去,就劝道:“姑爷,你别嗔着我多嘴。咱们村庄人,哪一个不是老老诚诚的,守多大碗儿吃多大的饭。你皆因年小的时候,托着你那老家之福,吃喝惯了,如今所以把持不住。有了钱就顾头不顾尾,没了钱就瞎生气,成个什么男子汉大丈夫呢!如今咱们虽离城住着,终是天子脚下。这京城中,遍地都是钱,只可惜没人会去拿去罢了。在家跳蹋会子也不中用。”

    狗儿听说,便急道:“你老只会炕头儿上混说,难道叫我打劫偷去不成?”

    刘姥姥道:“谁叫你偷去呢。也到底想法儿大家裁度,不然那银子钱自己跑到咱家来不成?”

    狗儿冷笑道:“有法儿还等到这会子呢。我又没有收税的亲戚、作官的朋友,有什么法子可想的?便有,也只怕他们未必来理我们呢!”

    刘姥姥道:“这倒不然。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咱们谋到了,看菩萨的保佑,有些机会,也未可知。我倒替你们想出一个机会来。当日你们原是和金陵王家连过宗的,二十年前,他们看承你们还好,如今自然是你们拉硬屎,不肯去亲近他,故疏远起来。想当初我和女儿还去过一遭。他们家的二小姐(当年未出嫁的王夫人)着实响快,会待人,倒不拿大。如今现是荣国府贾二老爷的夫人。听得说,如今上了年纪,越发怜贫恤老,最爱斋僧敬道,舍米舍钱的。如今王府虽升了边任,只怕这二姑太太还认得咱们。你何不去走动走动,或者她念旧,有些好处,也未可知。要是她发一点好心,拔一根寒毛比咱们的腰还粗呢。”

    刘氏一旁接口道:“你老虽说的是,但只你我这样个嘴脸,怎样好到她门上去的。先不先,他们那些看门的人也未必肯去通信。没的去打嘴现世。”

    狗儿正是穷极的时候,再不赶紧想出办法来,一家五口这一冬天就会挨饿受冻,听刘姥姥这样说,虽然跟乞讨无异,但乞讨只要能乞讨来东西,被人看不起又能怎样,总比冻死、饿死强,当即笑道:“姥姥既如此说,况且当年你又见过这姑太太一次,何不你老人家明日就走一趟,先试试风头再说。”

    刘姥姥摆手道:“嗳哟哟!可是说的,侯门深似海,我是个什么东西,她家看门的奴才并不认得我,我去了也是白去的。”

    狗儿笑道:“不妨,我教你老人家一个法子:你竟带了外孙子板儿,先去找陪房周瑞,若见了他,就有些意思了。这周瑞先时曾和我父亲交过一件事,我们极好的。”

    刘姥姥道:“我也知道他的。只是许多时不走动,知道他如今是怎样。这也说不得了,你又是个男人,又这样个嘴脸,自然去不得,我们姑娘年轻媳妇子,也难卖头卖脚的,倒还是舍着我这付老脸去碰一碰。果然有些好处,大家都有益,便是没银子来,我也到那公府侯门见一见世面,也不枉我一生。”说毕,大家笑了一回,当晚计议已定。

    次日起个大早,刘姥姥带着板儿就进了城。

    找到宁荣街,来至荣府大门石狮子前,只见簇簇轿马,刘姥姥便不敢过去,且掸了掸衣服,又教了板儿几句话,然后蹭到角门前,只见几个挺胸叠肚的人,坐在大板凳上,指手画脚,说东谈西。

    刘姥姥只得收起惧怯之心,蹭上来问:“太爷们纳福。”

    众看门奴才打量了她一会,爱理不理的问:“哪里来的?”

    刘姥姥陪笑道:“我找太太的陪房周大爷的,烦哪位太爷替我请他老出来。”

    那些人听了,都不瞅睬,半日方说道:“你远远的在那墙角下等着,一会子他们家有人就出来的。”

    内中有一老年人说道:“不要误她的事,何苦耍她。”因向刘姥姥道:“那周大爷已往南边去了。他在后一带住着,他娘子却在家。你要找时,从这边绕到后街上后门上去问就是了。”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章节放入书签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