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 我的书架 | 手机阅读

书窝网 -> 武侠修真 -> 诸天侠骨一点香

《诸天侠骨一点香》正文 第四十三章 暗潮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吱呀——”

    郭嘉打开寝居的窗门,一阵阵清凉透心的气息骤然扑面而来。

    前半夜充沛的雨水,已将不大的庭院冲刷了好几遍,不知从哪里飘来的许多树叶,正安静地睡在青石面上。

    郭嘉噙着笑意摇了摇头,仿佛在责怪这些淘气鬼,然后拾起一柄扫帚,自顾清理起来。

    他对身外物一向不大看重,连同住所都是极为简朴的三合院,旁人绝难想象。院子里住着一对年老夫妇,是他从乡里带出来的,平里日负责打点杂事、洗衣做饭。

    将落叶清理干净后,郭嘉心头也好似清爽些许。他打开门,走出院子,街上尚显空空荡荡,偶尔二三车马经过,响起一连串马蹄声,很快又恢复平静。郭嘉拄着扫帚柄,遥视四周。旭日东升,长街如案,一副金辉画卷正由东向西缓缓铺展过来,他一时间看的有些痴了。

    “吁——”

    急促的马蹄声由远及近,待到郭嘉身后方才停下,他回头看去,居首的竟是曹操,后面随着荀攸、贾诩等人。

    “我说什么来着?”曹操翻身下马,将缰绳递给随从,回头对荀贾二人笑道:“我料奉孝定然耐不住寂寞,病一好就想着出门,果然如此。”

    “主公驾临陋室,有失远迎。”

    郭嘉将扫帚靠在墙边,长揖一礼道。

    “奉孝什么时候也学会客套了,”曹操快速上前,一把扶起郭嘉,牵着他的手直往院里走,“奉孝大病初愈,还需多多注重修养,勿要操劳过度。这趟我带了些补品来,对补气养血大有裨益,奉孝记得每日服用。”

    “嘉何其有幸,得主公如此惦念。”

    郭嘉回身望着一个个捧着礼盒的亲随,感叹一声,将众人引入书房。

    曹操已非头一回进入郭嘉的书房,可还是会被房内的一切深深震撼。说是书房,其实是正堂,却由内及外并列着一排排的书架,高逾一丈,架上层层叠叠堆满大卷书简。原本偌大的堂内反显得尤为狭窄,只紧凑地布下一张书案与四张食案。

    四人各自入席,曹操亲随已将食盒送入,取出酒水食物,一一摆在案上,看的郭嘉一愣。

    “昨夜我与公达、文和约定,今早来探望奉孝你,顺便一块儿吃个早食,”曹操坐在郭嘉边上,伸手将他案上的酒水取走,放到自己案上,“不过这酒,还得忌上一段时日,我暂且保管下,待来日一并让你喝个够。”

    “这——”,郭嘉一只手僵在半路,盯着远去的美酒,咽了口口水,哭笑不得道:“主公一大早来到这里,莫非专为了勾我肚子里的这条酒虫?要我说啊,只这几两酒一下肚,准比什么良药补品都管用。”

    “奉孝尽管安心养病,切勿挂念美酒。待主公归来,再一同庆饮不迟。”贾诩边打趣道,边拾起筷箸,从食盒中拣起白萝卜加酱菜,拌着米饭就食,他已年过半百,饮食方面愈发注重素食清淡。

    “主公可是将要出兵解决白马之围?”郭嘉深深地望了一眼贾诩,他已从这句话里听出意味。

    “大军现下已在拔营起寨,少时就要出发。此去短则月余,长则数月,故而先来看望奉孝。”

    曹操刚说一半,正拿起酒樽,忽又想起郭嘉不能喝酒,便放于一侧,接着说道:“此战成败甚为关键,容不得半点马虎,不知奉孝可有良言相告?”

    “公达之才,远胜于我,必然筹备周密,主公何必舍近求远。”

    郭嘉朝荀攸一点头,微微笑道。

    郭嘉此言决非谦虚,何况他素来直言直语,从不知为何谦虚。荀攸为人低调寡言,就连走路也常常居于人后,可只有郭嘉才真正了解他的恐怖之处。

    荀攸最厉害之处,就是他非人一般的缜密精细的思维逻辑。他没有郭嘉的天马行空,却可以将诸事都提前思考到位,预先作好许多备案,就像铺开了一张巨大蜘蛛网,无论对手如何行动,皆早已在他的考虑之中。而他的决断力同样可怕,一旦抓得机会或发现对手弱点,就会果断出击,绝无一丝一毫的犹豫不决。

    荀攸既然随军出征,又怎会不做好充分准备。

    只见荀攸放下碗箸,说道:“奉孝休要再用言语试探主公的决心,这番无异于背水一战,思虑再多亦不为过。”

    被荀攸揭穿心思,郭嘉也不在意,问道:“敌众我寡,公达打算如何取胜?”

    荀攸整了整衣襟,正起身子,慢条斯理回道:“此战一为解白马之围,取得城内大量兵粮辎重,二为挫败袁军气势,削弱其兵力,为日后作战争取有利条件。故而先分其势。”

    “今年一月至今,于禁已多次渡河袭扰北岸,袁军皆无力应付,况眼下袁绍先头主力已集中至南岸,后续兵力还尚未集结,北岸无阻,黎阳空虚。”

    “我军可先至延津,作出渡河姿态,则沮授郭图必然率军来阻。然后主公带领精锐骑兵急行军至白马,出其不意攻其无备,必可大获全胜。”

    “如若袁军不至,我军亦可化虚为实,渡河北击,趁机直取黎阳。”

    “奉孝,以为何如?”

    荀攸之计乃是堂堂正正的阳谋,恰好抓住了袁军后方薄弱的这一时刻,无论早一时或晚一时,都无法起到同样的效果。无怪曹军早半个月就整装待发,却迟迟未动,原来正是为了等待合适的时机。

    郭嘉深感佩服,却反而笑道:“公达若计止于此,必败也。”

    “哦?”荀攸听了,非但不生气,反倒面露喜色,急问道:“奉孝有何见解,莫要藏着掖着。”

    郭嘉捂着胸口,自嘲道:“天下之大,总有那么极少数之人,可以凭借个人的力量,就打破一切计谋。换做从前,我断然不会相信,可如今却不得不信。”

    “奉孝所指,莫非——”

    荀攸望着郭嘉胸口,想起了什么,倒吸一口凉气。而此时,曹操与贾诩的表情也随之凝重起来,厅内顿时显得异常安静。

    “咳咳咳!”

    忽然感觉身体有些不适,郭嘉连着咳了好几下,说道:“正是袁买。虽然我这条小命差一点就栽在他手里,但还是不得不佩服他的手段。他这样的人物,无法用寻常眼光度量,也绝对拥有扭转战局的力量,公达切不可忽略。”

    “幸得奉孝提醒,否则悔之晚矣。”

    荀攸连连点头,不禁沉思起来。衣带诏事件发生之时,他未在许都,个中细节也是从旁人口中得知,并未有真实感受,故而没太在意袁买。但郭嘉作为最主要的当事人,首当其冲,他提出的警告,由不得荀攸不重视。

    然而还有一人,也深有切肤之痛,却一直未作出任何提醒。

    见荀攸带着疑虑的目光转向自己,贾诩已知其意,作揖歉声道:“近日我忙于研究那人,已找到些许应对办法,一时疏忽,还望公达海涵。”

    荀攸回了一礼,说道:“无妨,文和先生有何对策,请不吝赐教?”

    “赐教不敢当,”贾诩目光轻瞟左右,见三人正耐心地等待自己,稍作言语组织,说道:“自那日起,我就无时无刻不在盯着袁买,搜索他所有的过往经历,然后我在其中发现了一个秘密。”

    “袁买或许并非袁绍之子。”

    此言一出,三人皆万分惊愕。

    贾诩早已料到这一幕,他头一回见到那份情报时,也同样难以置信。

    贾诩接着说道:“前日我手下的探子前往袁买小时候住的乡下,偶然间寻找到一人。此人当年在洛阳时,曾与袁买生母同为一户人家的婢女,二人情同姐妹,对袁买的情况知之甚详。”

    “据她所说,真的袁买,产下后不足二个月便夭折了。说巧不巧的,她也有个私生子,心想反正没爹养,不如送给袁家,好有个前程。二人一合计,就来了一出偷龙转凤。”

    “后来董卓乱京,她与袁买母子一同逃到河内,共同照顾袁买。袁母死后,她千辛万苦领着袁买投奔邺城,却只留下袁买一人与袁绍信物,自己反倒回乡下多了起来。”

    又一颗响雷在众人心中“轰隆”一声炸起。

    “这是其中一部分是她亲口所述,另一部分则是我间接推测,是否完全属实,尤未可知,还不能妄下结论。但无论如何,这将成为对付袁买的杀手锏。一旦收集齐足够的证据,哪怕他真是袁绍的亲儿子,也可以让他变成假的。届时,纵然袁绍尚存护犊之情,袁氏一族又岂能容他?”

    贾诩说到此处,心中已略带得意,总算让他抓住了袁买的小辫子。

    “把那人带来,”曹操忽然说道,他的神色异常凝重,“以最快速度,把那个女人带回许都,看管起来,不得让其他任何人知晓。兹事体大,没有确切定论以前,也绝不能向外界、包括袁氏一族,泄露半点风声。违令者,斩。”

    “这——”

    见曹操面无表情,逐渐露出不愉之色,贾诩旋即低眉回道:

    “诺。”

    “文和,这件事还须由你全权负责,我对你是放心的,”曹操见状,表情又迅速舒缓,渐露笑意,“昨日你不是提到了另一个办法,先用那个法子对付袁买吧,此事须从长计议。”

    郭嘉原本在一旁默不作声,听闻贾诩竟还有计策,不禁问道:“文和先生,可否满足在下一点小小的好奇心?”

    贾诩迅速调整心态,瞥见曹操并无异议,说道:

    “前些日子,袁买前往江东,表面上是为了与孙策联盟,结果因孙策病死,没有成功。实则,他真正的目的是为了追杀张宝、夺回玉玺,但他同样没有成功。”

    郭嘉大吃一惊,用力捂住胸口,压下急速振动的心跳,问道:“先生从何得知?”

    贾诩露出神秘的微笑,说出了一个令人惊讶的答案:

    “自然是,张宝告诉我的。”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章节放入书签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