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 我的书架 | 手机阅读

书窝网 -> 武侠修真 -> 大理国外传

第二十六章 峨嵋之巅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公元一世纪中叶,佛教经南丝绸之路由印度传入峨眉山,药农蒲公在今金项创建普光殿。

    这峨眉山不同其他的山,这里的山高低起伏错落有致。其下已经是初夏时分,这里却依然有皑皑的白雪,随着地势的高低,汇成了一池雪水,深不见底。

    潺潺的流水,冲出了石头的间隙,由几座石桥间或相连。翻过这座山,众人来到了虚无缥缈的仙境,随风飘曳的雾气在众人的驱赶下,一会儿多,一会儿少。随着步伐的深入,众人感到了一丝丝的秋意。

    果然,在这云雾下,是红黄相见的红叶,那红的一点和黄的一点,把白影衬托的更加婀娜多姿。

    蜀国多仙山,峨眉邈难匹。

    周流试登览,绝怪安可悉?

    青冥倚天开,彩错疑画出。

    泠然紫霞赏,果得锦囊术。

    云间吟琼箫,石上弄宝瑟。

    平生有微尚,欢笑自此毕。

    烟容如在颜,尘累忽相失。

    倘逢骑羊子,携手凌白日。

    这是李白的《登峨眉山》,正是对峨眉山的最好褒奖。

    可二人无暇欣赏这里的风景,便施展轻功快速往峡谷那里飞去。

    虽说杨莜婷已经受在深山中老人的指点,但与现在的段思平想比,还是有不少差距的。毕竟在六脉神剑内力的作用下,其凌波微步的步伐已然登峰造极。

    段思平见杨莜婷跟的十分吃力,就只好放慢脚步。大约有一袋烟的功夫,这段思平二人已经到了一座布局十分奇特的庄园前。

    平淡无奇的门廊上写着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明月庄园”,如果不是这庄园响当当的名号,没有人知道这里面会有什么。

    青砖绿瓦,郎雕雀阁,鸟语花香,这里面跟外面一样,都是朴素无常,显然这庄园的主人是十分有涵养的人,此处别有一番意境。

    段思平在落星坡救郑兴致将军的事迹,已经在江湖传遍了。段思平报出名号,这管家自然就引二人往里面走去。

    庄园朴素归朴素,可二人竟然转了约有一炷香的时间。足见这庄园到底有多大。

    忽闻,郎朗的读书声响起来,散播在这小天地内。

    看来这庄园的主人不光懂武功,还是一位得道的高人,文经武纬样样精通。

    穿过院子,及至屋前。管家推门走了进去,还没等打量屋内陈设,便闻到了那久违的书香之气。屋内依墙摆了张涂黑漆的八仙桌,并两把同样涂了黑漆的椅子。墙上排满了各式各样的书籍,文人书画也已经插满了画缸。墙上挂了一副没有署名的山水字画,看得出画作者运笔潇洒,意境悠远。

    管家请二人留步在此,便推门而出。

    段思平还未曾欣赏完这墙上的字画,就听得外面的脚步声。

    这脚步声,抬脚轻盈,落脚大方,单从这脚步声上判断,此人的轻功实属了得。段思平二人便赶紧向门口走去,迎接这庄园的主人。

    “吱呀”

    从屋外走进来一位庞眉皓首,鹤发童颜,面如满月,目似秋水,白中透出红润,满身偷着佛家打扮的老人。

    段思平还未曾开口,那老人便开口说:“老衲有失远迎,罪过,罪过。”

    老人抬头看向这相貌堂堂,颇有王者风范的段思平,不禁愕然一番。

    这一来二去,段思平才知,在这庄园中,还有其他的访客。同样也为讨要武功渊源。

    如此说来,这事情所谓一致,段思平便跟着庄主,前往正厅。

    这正厅起名“归心阁”,却也是十分的有意境,二人无从思量这归心阁的摆设,便落了座。

    段思平未曾说出自己所求之事,便也就没有开口,且听其他人是如何问答问题。

    段思平从字里行间,才明白,这庄主竟是来自佛家,怪不得自称老衲。从呼吸的匀称上来看,的确得佛家真传。

    老衲自称法号为法诚,却未曾说出在哪里受戒,也未说出在哪里落俗。

    其他的访客,问的问题段思平都没有听过,但从字里行间,却是在认定某一个事情。

    老衲的回答,巧妙机智,不曾掺杂主观的臆断,这访客也讨不到想要的答案,便准备起身离去。

    就在访客转身之际,忽然看到段思平,那些访客惊呼道:“凶手不正是在此吗?”

    段思平和杨莜婷根本不明白他们说的是什么。

    法诚便开口说:“段施主,从大理远道而来,怎可能去洞庭湖,兴风作浪。”

    那访客便说:“我亲眼见到此人,还会有假。”

    那几人兜兜转转便说出他们此行的目的,原来这一行三人来自洞庭湖畔的鱼帮,前段时间,有一位身手十分厉害的高手,杀进他们的鱼帮,那高手手法简洁明了,招招要人性命,几位高手全都死于那人的手下。

    那人留下一封信,便走了。

    杨莜婷矢口否认,她说,她可以为段思平作证,二人从没有去过洞庭湖。

    法诚大师虽说想有意偏袒段思平,可事实都摆在面前,只好让鱼帮的人拿出书信来。

    这书信之意“见闻,十年前无量山之浩劫,吾痛恨杀父之仇,今仇怨已报,如若报仇,且来明月庄园,我等之。段思平敬上。”其大意无非是在报杀父之仇,段思平心想从来没有写过这样的书信。但这字迹却真的是段思平的。

    想想报仇的逻辑,如果真的是报仇,断不可能留下此信,这不明白着就是栽赃陷害嘛。

    这刚开始的一幕也就了然于胸了,这几人兜兜转转就是不肯说出实情,只是问一下边边角角的事情,无非就是在等段思平。

    按常理来说,段思平应该比他们先到,可为何会落在他们的后面。

    可这字迹的确是段思平的,众人真的是无话可说。

    法诚大师便对这鱼帮的人说:“素问洞庭鱼帮,杀富济贫,不曾做苟且之事,敢问贵帮是否对段思平之父下毒手。”

    几人支支吾吾,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法诚大师见如此将军,便对众人说:“老衲且将段思平施主留在明月庄园,待事情水落石出,老衲必会给各位一个交代。”

    鱼帮见法诚大师已经发话,几人也就不再追问,留下那封信,便下山而去。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章节放入书签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