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 我的书架 | 手机阅读

书窝网 -> 历史军事 -> 第三帝国之鹰

第370章 天亮之后 战事重启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on lorred>.

    蒂萨河两岸,帝国元帅装甲师和大德意志师一路向北追杀,e40在前,四号坦克在中间,sdkz251型装甲车在后,装甲集群所过之处,所有车辆被打成废铁,任何敢于抵抗的步兵都被弹雨淹没,四十九坦克师和213摩托化师官兵的鲜血染红了每一寸土地。∑,

    直到夜幕降临,一场一边倒的杀戮才宣告停止。

    蒂萨河北岸,麦泽恰特镇中。

    得知两支部队战败的噩耗,二十四机械化军军长克里雅科夫和参谋长科索洛夫面面相对,彼此清楚地看到对方眼中的震惊。

    一天的时间,两个师全部被打垮,不是偷袭,也不是伏击,而是在毫阻止苏联空军的肆虐。

    第六航空队的机群及时赶到,它们原本的任务是配合地面部队发动进攻。

    可是发现有苏联战机的存在后,护航的109战斗机轻盈地扑向低空中的伊尔2。

    一眨眼的功夫,天空中遍布互相追逐厮杀的战机,新的机群不停赶来,立刻便被扯入激烈的战斗,枪炮声和爆炸声遮蔽了战场上空。

    得到空军的支援,伊尔2攻击机也不再肆虐,地面上的德军的行动再次大胆起来,新一轮的进攻随即打响。

    大德意志师率先发起进攻。

    侦察排和空中侦察机察觉到对面的苏军构筑了新的防线,这些防线是以公路上的各个村镇为支撑点构筑的。

    村镇外的散兵坑和里面的建筑成为苏军步兵的主要防御工事。

    没有铁丝网,更没有连绵的战壕。

    一夜的时间,四十九坦克师的部队光是重整散乱的部队就用去大半夜的时间,根本没有多余的时间构筑完备的防御工事。

    大德意志师兵分两路,沿着两条近乎平行的公路向北发动进攻。

    霍尔雷恩少将是步兵团长出身,升为师长后却很快学会了装甲部队进攻的精髓,更是深刻领会了陈道一向提倡的炮兵是战争之神的作战理念。

    部队虽然沿着两条平行的公路向北推进,然而炮兵团却紧跟在后方,两条公路上的部队全部在炮兵团的火力支援距离内。

    34号公路上,大德意志第一步兵团轻而易举地攻克了两个村庄后,抵达蒂萨河左岸的重镇蒂萨菲尔德。

    蒂萨菲尔德与蒂萨河右岸的波罗斯洛镇隔河相望,两个小镇间距离只有不到五公里。

    根据作战计划,大德意志师与帝国元帅师相约拿下蒂萨河两岸的这两个城镇,并取得路上联系。

    五辆山猫轻型坦克很快被派往蒂萨菲尔德外围进行侦查,跟在他们身边的还有一个乘坐装甲车的步兵排。

    四架i282型直升机也被派往该城。

    十几分钟后,炮兵团便发来电报,告知一团团部炮兵已经准备就绪。

    苏军兵力不足,只在小镇边缘和镇内设防,放弃了野地的防御,一团二营的步兵和装甲车很轻易地取道野地,绕到小镇的东北方向,与他们同去的还有一个坦克连。

    随着一道无线电波,大德意志炮兵团的阵地上响起一阵雷鸣般的炮声,一营12门105毫米榴弹炮发出怒吼,炮弹雨点般的落向蒂萨菲尔德镇的南部。

    炮击持续了大约十五分钟后,十一辆e40型坦克和十七辆四号g型坦克引导着大约一个连的步兵发动进攻。

    苏军士兵的身影闪现在镇南的建筑残骸和废墟中,镇口部分建筑的角落里还出现有坦克的踪影,它们是昨天坦克大战中为数不多的幸存者。

    依托着镇内的建筑和有利地形,苏军士兵们鼓起勇气,用劣势武器对抗德军的冲锋。

    和野战不同,e40型坦克并没有直冲进镇内,而是拉开距离,凭借厚重的装甲和精准的88炮,一一点射苏军暴露出的火力点。

    e40型坦克身后,四号坦克也在干相同的工作。

    无论是机枪掩体,还是反坦克炮阵地,或者是隐藏在阴暗角落的苏军坦克,一旦暴露,立刻会遭到德军坦克炮的血洗。

    见镇南的战事吃紧,德军步兵越来越接近小镇,越来越多的苏军步兵赶向小镇南部加入战斗,反坦克炮手们也推着反坦克炮冲向小镇南部。

    镇内苏军的一举一动都在直升机上炮兵观察哨的监视下,随着炮兵观察哨的一声召唤,大德意志炮兵团再次发出咆哮。

    这一轮炮击,四个炮兵营同时开火,36门105毫米榴弹炮和12门150毫米榴弹炮将数以吨级的钢铁砸到镇南苏军头上,小镇南部几乎三分之一的区域顷刻间被火焰和硝烟笼罩。

    炮击中,完好的建筑化为废墟,废墟又变成瓦砾堆,覆盖在苏军士兵的尸体上。

    仔细辨认出炮击的强度后,迂回到镇东北方向的二营认出这是约定的进攻信号。

    借助苏军主力被吸引到镇南的机会,二营在坦克连的引导下,迅猛地冲向小镇东北,只用了一次冲锋,不到十分钟的时间便席卷镇东北的苏军阵地,冲入蒂萨菲尔德镇内。未完待续

    1小说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章节放入书签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