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 我的书架 | 手机阅读

书窝网 -> 武侠修真 -> 请君来,剑出鞘

《请君来,剑出鞘》正文 第四十五章 出发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两辆马车行事低调的从州主府侧门驶出恒州城,疾驰约莫一炷香,来到驿道关口,寻了一处凉亭,段家父子二人从一辆马车下来走入凉亭,而明媒正娶的少夫人邓婵钰带着丫鬟身份的晟儿尹儿乘另一辆马车紧随其后。此刻这处僻静的破凉亭中赫然坐着恒州身份最尊贵的几人,有段千鸿在场,两个丫鬟都表现的极为规矩,一左一右站在邓婵钰身后,恪守礼数。

    肖骥作为恒州城外驿道关口的守将,一直都是尽职尽责,不敢有丁点的马虎。这在州主眼皮子底下当职的自然没有那些“山高皇帝远”的官员逍遥自在。尤其是管理驿关,更不能有丝毫懈怠,这里是中枢的最后一个关口,任何的军情要谍都要在这里整合送往州主大人的案台上,军机大如天,稍有纰漏就会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肖骥兢兢业业在这个驿关待了整整二十年,便是自段千鸿从刺史改为州主的那一年来到这里,之前的他不过是个末流营的马前卒,在歼并晏州的战役中,整个营五百号人只有他重伤侥幸被救了回来,但至此年纪轻轻的他便烙下了伤疾,再无法上阵杀敌。所幸州主大人对旧部一向不薄,在战场上退下来的旧卒要么可以分到一笔银子去做些小买卖维持生计,要么就是安插到一些闲散职位上每月领俸禄过活,当时的他就是被分配到这个离恒州城最近的驿关,起初是从小卒做起,最后在老一任郎将归乡后,凭借资历当上了这个不足百人的驿关郎将。

    驿关作为驿道专设的关口,一向只能在运输物资和传递情报的时候才可通行,绝不对外开放。所以往常这里鲜有人迹,甚至几天都未必能见到个活人。此刻肖骥站在城头,望见两辆马车下来一批人,心中自当警惕,叫来左右部下,一行十数骑向凉亭奔去。

    段家父子俩正说着话,抬头看见一队骑兵气势汹汹自驿关口而来,段元亨问道:“先前没打过招呼?”

    却见段千鸿没好气的说道:“老子出门还需要向下头汇报一声?”

    一骑尚未临近,便提枪喝道:“驿道关禁,闲杂人等不得靠近!”那名骑兵刚一说完,就见自己将军哗啦一声下马,单膝跪地激声道:“驿关郎将肖骥参见州主!”身后一众部下大惊,紧跟叩拜,尤其是先前喊话的那名骑兵更险些吓出冷汗,把头死死嗑在地上,身子直打颤。

    段千鸿上前一步,对着伏地的骑兵淡淡道:“你们职责所在,无须在意,若是他日换了一个位高权重的在这里,一样如此。”

    肖骥连忙应道:“末将定当尽忠职守,不辱使命。”连带着一众部下也松了口气。对于他们这些能够亲眼见到州主大人的无名小卒,就够回去拿来炫耀的了,日后酒桌上和兄弟们提起,那还不是多吹几壶的长面子事儿,一时间这帮骑兵都是兴奋不已。

    段千鸿摆了摆手,示意他们可以退下了,可这位郎将哪里肯走,带着几人退到三丈外,随时听候差遣。

    段元亨看了眼关口城墙,好奇道:“这些兵卒看起来都不是青壮精锐,是从前线退下来的老卒?”

    段千鸿点了点头道:“打完一场仗,要死很多人的。老子年轻的时候,在战壕里困倦,梦里是一望无际的尸体,醒来眼前还是。很多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光棍死了就死了,倒也洒脱,可那些家中有老小的就煎熬了,老的活着没盼头了,妻儿更是塌了半边天。那时我就想,以后当了大将军,绝不能亏待了和自己出生入死的兄弟。可当了家才知柴米油盐贵,很多时候很多事都是望尘莫及。人死了就什么都没了,趁他们还活着,就多给些补偿。那些在战场上缺胳膊断腿的残卒,就给他们一笔钱,做个小买卖也好,娶个不遭嫌弃的婆娘也好,总归是能过日子。像这些体格健全的,就给他们安排些轻巧活儿,许多清水衙门都被塞的满满当当,就像这驿关,哪里用的着百来号人。军情密谍要是有人想拦截定然都是在半路出手,谁会吃力不讨好的在关口动手,更何况还是在家门口,说到底不过是想给这些拿命跟着我段千鸿的兄弟一口饭吃。”

    段元亨一阵默然后,自语道:“一场仗要死多少人”

    已经略显老态的段千鸿面无表情的望着城头道:“当年中原号称雄兵百万,抵抗戎狄的十年里,前前后后战死七十万人,这是中原与蛮夷各国空前绝后的一场战役,虽说大汉王朝因此元气大伤,可换来的却是数百年的边境祥和。”

    段元亨一脸嘲讽的接道:“也迎来了中原的二十年生灵涂炭。”

    段千鸿似乎早已看淡,平静道:“当年的百万大军,在如今就不够看了。当年班师回朝的不到三十万人,朝廷为了恢复元气,昭告天下,实行‘多生多育’,这么多年的开枝散叶,中原的人口已经远超从前了。远的不说,就拿我恒州来讲,这些年的扩军速度,在册兵马已经接近四十万了,不过这和我们恒州地势民情也有关系。北三州寒苦贫瘠,兵马数量不多在理,南方富庶怡人,百姓大多经商,投身军伍的不多也在理,还就数我们恒州这不南不北的地方吃香了。天下九州,我恒州兵马战力第二,数量却是第一!”

    段元亨望向来时的大路,一阵马蹄笃速掀起浓厚烟尘,两拨人马上百骑飞奔而来。

    其中一批段元亨认得,正是刚刚“荣升”焦鞍校尉的宋舫。这个家伙为了表忠心,特意请命护送长公子出恒州,再前往焦鞍郡上任。宋舫不是只懂一股脑往上爬的蠢货,先前搭上长公子的手段确实不大光彩,也是怕在段元亨那留下个糟糕印象,此次段元亨出恒州,怎么也不能放过这个千载难逢的接触机会。

    另一批人就显得怪异许多,七十二骑皆是黑袍黑甲,兵器迥异。

    这百来号人在凉亭外三丈外停下,齐齐翻身下马。只是宋舫及三十骑随从下马便跪拜行礼,而那七十二黑甲却只是原地牵马恭候。宋舫垂头微眯着眼,心中揣测这碰巧与自己一路的黑骑是何身份,莫非就是州主大人暗中培养的亲兵?长公子出行,调遣州主亲兵护送倒也不足为奇,只是这一路自己的份量就要大打折扣了。

    段千鸿没有理会围满凉亭外的一众甲士,轻笑道:“这些年你都不在身边,也没能尽些当爹的责任,这七十二骑就当作是你及冠的礼物了。元亨,这次出去就别贪玩了,快去快回,今天特意把你娘骗去上山烧香,就是怕她死活不让你走。哎,你爹回去后怕是没有好日子过了。记住爹昨晚跟你说的话,该交代的都交代了,行了,上路吧。”

    段元亨扶着白尹儿上了马车,转头看向邓婵钰道:“真不和我去?”

    头饰反绾髻贵妇人妆容的邓婵钰轻轻摇头道:“夫君此去定有要事,我还是呆在家中,就不去多添麻烦了。”倒是她身后的晟儿蠢蠢欲动。

    段元亨又看向晟儿,笑道:“你呢?”

    仍旧一身黄衫的晟儿犹豫了一下便坚定摇头道:“我要留下来陪着小姐。”

    段元亨当着上百甲士的面,捏了捏那个拥有明媒正娶身份的女子脸颊,轻声道:“千年修的共枕眠,你我不管出于何种目前成亲,都是缘分一场,你我有几分情真意切,现在不提也罢,总有那么一天我会爱上你的,你呢,要是一辈子也爱不上我,就只好忍忍了,我段元亨不会将自己的女人拱手让人,当初我可是给过你机会了。”

    “我走之后,家里就交托你了,娘亲打心眼里喜欢你这个媳妇,我不在的时候你就多陪陪她,也好让她分散些心思。还有画园子,你也可以多去去,我那个妹妹别看她对谁都是一副冷冰冰的模样,其实是外冷内热,这些年画地为牢,怎会不孤单,有个人陪着她,虽然嘴上不说,心里也自当欢喜。还有我爹,对谁脾气都臭,府上都没人乐意跟他打交道,你棋力好,替我将他杀的丢盔卸甲,省的府上没人敢下赢他就当自己天下第一了,我看他在你手上都撑不到中盘。”

    段元亨上了马车,行出关口,掀开帘子回望,一个老父亲正向他挥手送别,一个女子静静而立,目送夫君远去。

    宋舫驾马在前开道,马车后七十二骑黑甲紧随其后。

    段元亨想到年少时偷偷离家的场景,手眼通天的老爹真就毫不知情?那个男人,心里终究是对自己抱有亏欠。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章节放入书签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