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 我的书架 | 手机阅读

书窝网 -> 武侠修真 -> 玄道衍天

《玄道衍天》正文 第二章 栖霞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夜色渐浓,万籁俱寂,方流云盘膝坐于厢房之内,不仅思及自己从宗门所在飞灵渡心映峰峰顶向师父古月真人辞行之时的情景。

    “流云,你可知我为何允你在刚刚完成炼真辟脉,正值凝窍的关键时刻下山?”

    此时山风之中飘荡着古月的声音,轻柔如风,响起在方流云的耳边。

    苍松掩映处,枝叶轻舞间,巨大的青石之上,古月真人迎风而立,如同空谷幽兰,飘然如谪凡仙子临世。

    方流云尽管在飞灵渡心映峰古月真人身边已然七年之久,但仍是被其师古月此刻的翩翩风姿打动。

    “弟子猜想是否是与弟子凝窍之事有关?”

    方流云试探的问道。

    “不错,你此次下山,除了因为你上山修道已然七年,需要回家探望以尽孝道之外,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与你的凝窍之事有关。”古月真人娓娓道来。

    “还请师尊明示。”

    方流云听得事关自己凝窍之事,心下就有些急切的道。

    古月也不多言,手指轻动间,一道流光划过,一个散发着柔弱白光的玉简便出现在方流云面前,方流云伸手接过。

    只听得自家师尊道:“此中详情,尽在此简之内,回去细细参详。”

    此时,方流云不由叹了一口气,这修仙之事,虽说可快意逍遥,但也步步荆棘,凝窍之事,就是一大关卡。

    自己虽说是扬州一方封疆大吏之女,但仙门之内,也不能少不了师尊护持,好在自己资质上等,七年修道,炼真圆满,开辟天品仙脉,这才获得古月真人的青睐,为自己谋划凝窍之事。

    方流云将那枚玉简拿出,那玉简在黑暗的屋中现出微弱如毫毛的光芒。这玉简之中说,师尊在衍天阁天机真人的卜算下,算得自己命中有一道福缘在平阳郡地界,其中事关自己凝窍事宜,让自己在此地留意。

    自己这才转道平阳,因与苏家姐是手帕之交,就借宿苏府,不想在这平阳郡金城府偌大府城寻访三日,毫无收获,正值心中郁郁,却碰巧今日正午在苏府后宅一处种满茂密竹林的院外之时,这怀中玉简突然光芒大炽,但自己正要去寻时,却再无异象显示。

    听那苏府人说,这苏璟在苏府地位可有可无,是个有名的书呆子,会是他吗?方流云心中寻思。

    应该不是他,身为庶子,气运稀薄,在这之前,自己曾远远的望过气,这苏府作为世代为官的郡望之家,气运金黄,盈盈一堂。但其中近五成集中于苏府府主苏挺之身,三层汇集苏府家眷之上,一层归于嗣子,另一层遮蔽府中家丁仆役。

    而观苏璟所据竹园,气运稀薄,仅仅堪比苏府仆役,又怎么会是有大机缘之人。不过听那丫鬟说,璟公子似有些不凡,若有空,还是见见,才保万无一失。方流云喃喃说道。

    方流云此前虽与那叫绿珠的丫鬟言笑嫣然,但此时,竟连名字都耻于付诸尊口。

    其实这才是出身高贵,手掌权柄者的普遍心态,用得你时,自会有平易近人,温润如玉的诸般手腕。但实则自有自身的傲气,不在一个层面,盈盈笑意之内自然也会另有玄机。

    其实方流云白天所望气运并无差错,苏璟前身尚在之时,虽在苏府之中,但因为只是无关紧要的庶子,气运自然稀薄无比。虽说在苏府这样的郡望之家衣食无忧,但却是边缘至极。

    苏璟前身本命位格为红,也就是个百里之才,气运也仅仅有着淡红,由于苏府所庇护之气运甚少,也达不到以气运养命格的地步,此生若无大机缘,恐怕也是个屡试不第的命。

    玉兔西落,金乌东升。

    竹园之中,苏璟早已醒来,用过仆人所送的餐饭,苏璟一袭青衫,高冠博带,静静独坐于书房之内,从檀木书架之上取下一册书籍,细细品读。

    这本书并非前身所读的四书五经之类的儒家经典,而是一本地理异志,自己虽说有前身记忆,但前身毕竟在苏府地位不高,眼界有限。所读之书也尽是一些之乎者也的圣贤文章。自己要想有更多打算,就要对此方世界历史,地理,都要有所了解。

    苏璟翻阅着书卷之中记载的种种,心中震撼莫名。

    此方世界地理与地球古代中国颇为相似。神州大陆,浩瀚无疆。大乾王朝定鼎天下,镇压四方。

    大乾太祖龙兴于豫州南阳郡,在天下大乱,群雄逐鹿的前朝末代,审时度势,以中原四战之地,提三尺青峰,扫灭天下七路诸侯,削平无数草莽龙蛇。

    大乾太祖雄才大略,在位期间,重开科举,凿运河,对外威压四荒,扫荡诸蛮,平定不服。对内倡礼弘儒,教化人心,禁绝淫祀。

    史载:“太祖,一生戎马倥偬,文武双全,雄才大略,丰功伟绩。纵观历代开国帝王,其治政军略未有可匹者,几比上古圣王。”

    而自大乾大祖定鼎天下已然四百八十一载,后又经过三代君王的励精图治,开疆拓土。大乾已然拥天下十四州之地。

    而后六代乾帝资质平庸,不过守成之君,并无太多建树,但也无昏庸之主,而大乾此时当朝乾帝在做太子时便有太祖遗风,身负天下众望。即位后,秉承几代先祖武烈,对四夷动之刀兵,征伐不臣,对内整顿吏治,轻徭薄赋。

    经过三十八年的统治,此时大乾文治武功又有着中兴之势。

    而此方世界的人才进身之阶是由大乾太祖开创修订的科举制度,以苏璟看来,此制度像是隋唐科举与宋代科举制度的糅合。

    学子需熟读四书五经,经史子集。经历县,郡,州三级文试,一步步由童生,秀才,举人,直至获得资格进入都城玉京大考,取得进士位格。此时方有机会踏入官场,以朝廷气运庇护家族,或经过百十年发展,成为县中士族或州中郡望。

    而此世被苏璟念念不忘的修道法门却是很难被天下寒门子弟获得,这种仙道法门一直为仙门世家和朝廷把持,私相授受。

    总之,这是一个仙门与世俗庙堂势力相互纠缠的社会,寒门子弟若想出头,只有通过科举,步入仕途,借助朝廷官气,改易家族气运。而生而正直者,死后若有幸受仙门符箓,或朝廷敕封入得神道,享受香火祭祀,其魂魄便也能多逍遥数百载。

    而天下郡望世家之中,子弟有一定机缘修道,每十年仙门都会派人在天下郡望世家和士族门阀之中选拔适合修道之人,从中选出修道种子用来培养,出身低微的寒门子弟若有天资卓绝者,也有可能被其选中。除此之外,就是通过科举在一甲之列的,由仙门破格收为弟子。虽说大多数人在这时,年龄多已偏大,根骨早已成型,但仙门多以灵药仙丹为其洗筋伐髓,重塑仙基。因为这种读书人大多数,熟读经典,见性,一旦修道,往往一日千里,因此也很受仙门重视。

    其实,这在苏璟心中,不过是仙门为了平息天下为求修道者的怨气罢了。修道之人伟力归于自身,这种令生命层次提升的手段,自然令芸芸众生趋之若鹜,有道是不患寡而患不均。若仙门不顾这千万之人的人道怨望之力,不以三年的区区几个修道名额化解,恐仙门也再无宁日!

    随着手边翻阅书籍渐渐变薄,苏璟心中也不由有些沉重,这修道之事,并非自己先前想的那么简单。

    前身一心科举,因此醉心于儒道学问,子不语怪力乱神,自然对仙道之事嗤之以鼻,即使走科举之路,也不过存着做官为天子牧守一方,教化众生的志向。

    此刻,苏璟知道以自己在苏府之中尴尬的地位而言,通过仙门获得栽培是想也别想。

    更何况仙门每十年从郡望世家中选拔弟子一次,最近的一次选拔也在八年后。那时自己纵然能侥幸入选,蒙赐仙道法诀,但没有奠基的药物,以自己错过了最佳修道时机的二十六岁“高龄”,修道恐怕也是难有建树。

    苏府家主苏挺妻妾无数,子嗣成群,男丁就有五人,长子苏向,虽不得修道,但十八岁从军入伍,经过十年军中的征战杀伐,已然官拜大乾朝正四品左武卫将军,作为大乾军方的青年俊彦,被大乾六皇子英郡王视为心腹。

    苏家二子苏昂更是有幸为仙门中的云渺宗的一位真人看中,收入门墙,入山修道已然十二载,据说早已凝窍地煞圆满之数,真元入体,在仙路之上已大步前行了。

    苏家官宦世家,苏家祖上苏威苏定方最早便是跟随大乾太祖定鼎天下的将领之一,一生戎马,积功至左骁卫大将军,武襄侯致仕。

    但宦海沉浮,世事变迁,苏家自苏定方的三代开始衰落。甚至到后来爵位都丢在不肖子孙之手。直到第七代苏家家主苏挺苏守正以科举步入仕途,新帝登基,欲扬威于四海,而作为知兵的文人才被新帝提拔,才有着机会建功立业,最终以兵部侍郎的身份出任扬州大都督府长史。虽不说恢复先祖苏氏的荣光,但好歹也算振兴了家族。

    苏府家主苏挺身为扬州大都督府长史,长期在扬州府城中处理军务,根本很少过问苏家家中之事,除却每年年祭大礼归家祭祖之外,一年中很少在苏府中露面,府中一直以来是大夫人管事。

    前身的记忆中,大夫人对自己一向很是和蔼可亲,在自己读书累倒之时,派人求医送药,嘘寒问暖。前身不知其中底细,以为大夫人处事公允,爱护自己。自己岂能不知,几年前的仙门选拔之时,就是这大夫人以自己年幼,连自己进入仙门选拔试炼的机会都剥夺了。

    前身不知其中缘故,自己岂能不知,不外乎惧强枝弱干罢了,若说年幼,那仙门自是越早进入,越早培养越好,那苏昂当年也不过比自己大了两岁!

    夺人道途,此仇无异于杀人父母。不过前身不知其中底细,再加上这大夫人事情做得堂皇,对自己前身表面也是做出一副关怀备至的样子。实是令人难以指摘。

    说来大夫人是当朝龙渊阁大学士的女儿,作为世家出身的女子,心机手腕皆不是等闲之人可比。这等世家出身之人最是爱惜羽毛,自然不想落得一个薄待庶子的名声。

    况且此方世界阶级地位深入人心,自然也不可能有前世地球一些说当中描述的以奴欺主事情发生,若真有哪个家奴胆敢丧心病狂骑在主子的头上作威作福,哪怕是再落魄的主子,一旦被其检举,就是杖毙的下场。

    苏璟心道:“这样算是维护地位的的威严性,不过越是这样,说明此方世界的秩序稳固已久,法则严密如。”

    想到这里,心下就是一凛。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章节放入书签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