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 我的书架 | 手机阅读

书窝网 -> 其他类型 -> 龙阙

凤凰城主 人口问题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第382章

    秦凤仪年前把徽地巡抚给干翻,

    是为政治场中的胜利。但他那种趁火打劫的行径,

    也颇得官场诟病。有些个迂腐的官员就觉着秦凤仪这事儿做的不厚道,

    更有无数御史盯着南夷,

    这不,

    秦凤仪刚建了个马球场,

    就有御史参他行为奢侈,

    败坏风气。

    这件事,景安帝根本没打发人叫秦凤仪知道,直接反问那御史,

    “镇南王用自己的银子修马球场就是奢侈?要按你说,镇南王的银子该怎么花?”

    御史道,“自然是取之于民,

    用之于民。”

    景安帝冷冷道,

    “既如此,干脆你去做这镇南王如何?”

    御史当即满头冷汗,

    面白如纸。

    秦凤仪这几年,

    建凤凰城, 打仗,

    平定南夷,

    勾通大理、交趾,

    还能不费朝廷的银子自己建港口,不要说景安帝这做亲爹的,便是叫朝中公允人看来,

    建个马球场怎么了,

    又不是鱼肉百姓。建就建呗,难不成,还不允许亲王殿下有些个个人爱好了。

    当然,亲王殿下这也不是寻常的个人爱好就是了。

    因为,京城很快便听闻了亲王殿下要举行马球赛的事。这倒不是谁刻意去打听,实在是,秦凤仪天生就是个大排场的性子,他干啥事都喜欢干得惊天动地。秦凤仪的佳荔节为什么短短几年便朝野闻名,就是因为他善宣传。如今这马球赛也是,明明是许多清流不大赞同的玩乐项目,秦凤仪偏要宣扬的天下皆知。

    话说,,秦凤仪好打马球,马球场都建起来了,自然是要用的。秦凤仪不愿意就自己组建马球队消谴,他是一向是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的性子。如此,便着人沿着京杭大运河,一路宣传他们南夷的马球赛。秦凤仪还大手笔的拿出了十万银子的比赛金,当然,这十万银子不是好赚的,秦凤仪设置了极其复杂的晋级方式,而且,不是说得第一的就能得十万银子,这十万银子,是要按比赛成绩来分的。但,这十万银子豪奖的宣传语一宣传出去,这可比莺歌燕舞的佳荔节更吸引人,当下便不知多少人涌到南夷来,打听这马球比赛的事。

    秦凤仪专门令一个相貌清秀,眉眼含笑,名唤许涵的侍卫负责此事,为此,还给许涵封了个校卫的官儿,因许涵负责马球事宜,便有人叫他马球校卫。

    秦凤仪如此大手笔的张罗马球赛,简直是惊得人都不知镇南王这是什么意思了。要说秦凤仪,绝对不是个奢侈的人,他自己起居虽讲究了些,但并不浪费。现下京城还有秦凤仪餐不过六菜的传闻呢,如今这家伙,竟拿出十万银子办什么马球赛,这是要从此就要花天酒地、吃喝玩乐了?

    也就京城人有这种担心,在章颜赵长史看来,秦凤仪五天打一回马球,平日里依旧是勤于政务没有半点耽搁,同时把大理马匹要涨价的事驳了回去。

    真是好笑,他这里刚要准备马球赛,大理马就要涨价,这起子短见小人。

    秦凤仪与赵长史道,“你与白使臣讲一讲,如何才能把生意做大的道理。真个短见!怎么两只眼睛就只盯着眼前一亩三分地!”

    赵长史对此等小人也颇是瞧不上,笑道,“我们先时是互有盟约的,殿下只管放心,我带他去亲卫营看一看,包管他们不敢做出毁约之事。”

    秦凤仪现下的精力都在建港口、训练大阳的亲卫、还有官学上面,并不愿意这会儿就与大理开战,所以让赵长史去跟那大理使臣讲一讲道理。

    由于秦凤仪开始的巨额奖金,整个南夷的马市骤然繁荣,而且,人们买的不只是大理马,事实上,打马球最青睐的是北疆的骏马,这样的马高大不说,速度也快。但,大理马也不是没有优点,大理马虽矮,却十分有韧性,而且,擅走山路。

    如今,一些商家做生意用马之类的,仍是选大理马。倘是些不差钱的贵公子,或是要组建马球队的,则是多用北疆马。

    要说先时对秦凤仪办马球赛还颇有些不解的臣属,如今见到南夷客似云来,心下也有些隐隐的明白了。不说别个,只要人多,整个南夷的商业又达到了新的高峰,包括还在建设中的外城,房舍店铺全部销售一空,甚至连凤凰城周边郊外的地价也跟着上涨不少。

    此时此刻,出资赞助秦凤仪马球赛的几家银号商号,简直是服的五体投地。相对于因马球赛给南夷带来的繁华,这十万银子算什么呀。便是他们几家大商家,谁家的生意不因此受益呢。何况,还能借此马球赛与亲王殿下更近了一层。

    不过,城中还是事务不少。

    最让秦凤仪与南夷诸官员发愁的仍是人口问题,倒不是说南夷人少,当然,南夷人本也不是很多。但,先时秦凤仪刚来南夷时,那时地方穷,但有个赚钱的去处,百姓们基本上个个踊跃。如今不同了,南夷这里商事繁茂,秦凤仪收的商税又不重,当地百姓哪怕在田里种些菜蔬,每日进城来卖,也能过得日子。像一些建城、建港的活计,已经由原来的香饽饽变得寻常了。许多心思灵活的百姓,都不乐意来挣这辛苦钱。

    何况,如今外城在建中,又要开始建港,秦凤仪并不愁银子,愁的是过来干活建港的民夫。

    用章颜的意思,还是让各家出徭役,大不了多给些工钱就是。

    秦凤仪道,“现在不少男丁已是在建外城了,还有许多在军中当兵,怕是徭役也没有多少人哪。”

    章颜道,“不如去外地招些民夫来。”

    “只得如此了。”工程依旧是包给商贾来做,这些招工的事,自然由商贾们自己想法子。只是,有些实在招不到人,现在用工短缺之事,秦凤仪也不能置之不理,只得多为他们操一操心了。更叫人郁闷的是,自秦凤仪从徽地“救济”了些人回来,现下外头但凡有听闻要到南夷做工之事,许多人都担心碰到“拐子”,这就令南夷招工之事愈发艰难了。

    最终彻底解决此事的,是海外的来客。

    知道秦凤仪这里缺人,然后,海外的商人不知道从哪里运送来的,好几船的昆仑奴。用秦凤仪的话说,“除了有些黑,不会说汉话,倒也能比划着沟通,做活亦是卖力。”

    大阳听见新鲜事,连忙打听,“爹,有多黑?”

    秦凤仪想了想,“跟锅底似的。”

    大阳惊的大张着小嘴巴,都不能信,当天就跟他爹说,想去看昆仑奴。秦凤仪道,“明儿个带你去。”

    大阳道,“那我邀请阿寿哥、阿泰哥、大妞姐一道去。”大阳现在不知为啥,特喜欢文绉绉的说话,像“邀请”这种词,明明用一个“请”字就可以,他就爱咬文嚼字。

    秦凤仪笑,“去跟他们说去吧。”

    大阳忙着邀请小伙伴去了,李镜笑道,“以前观史书,说魏晋时便有昆仑奴来我中土,史书上记载是发肤黝黑,倒是没见过。”

    秦凤仪道,“明儿咱们一道去瞧瞧。”又道,“你不晓得,个子很是不矮,筋骨瞧着该是强健的,只是,这么远道而来,船上只当他们是奴隶,侥幸未死罢了。故而,我说了,依旧如先时那般干活,汉人如何待遇,他们亦是如此。现下也不要令他们做重活,待缓一段时间,应该是极能干的。我着了通译过去,看能不能与他们沟通。”

    秦凤仪又问,“咱们库里有没有陈年不用的料子?”

    “不会衣不蔽体吧?”

    “说衣不蔽体有些严重,但也好不到哪儿去。”

    李镜道,“你是知道我的,素来不存那些积年的东西。不如打发人去城中棉麻铺里,寻些积压便宜的库底子,给他们寻出来做衣衫。”

    秦凤仪道,“这单生意干脆找个铺子交待下去吧,鞋起码也要一人两双得有个替换的才是。”

    李镜便吩咐女官去办了。

    李镜与丈夫道,“昆仑奴的事,还是与朝廷说一声的好。”

    “我晓得。”

    秦凤仪知道现在大皇子在朝刷人望,总是免不了要踩他几脚的。秦凤仪向来不惧人言,但他买了好几船的昆仑奴,理当得与朝廷说一声,不然,纵他不说,怕也会有御史唧歪的。

    秦凤仪就让赵长史写了个折子递了上去,景安帝一向喜欢秦凤仪心思灵敏,常人想不到的法子,秦凤仪都能想出来。景安帝干脆让秦凤仪挑几个昆仑奴送到京城来,他也没见过昆仑奴呢,倒是先收到了大阳写给祖父的信。大阳给他祖父画了个昆仑奴,就是个小黑人,两只白眼睛。景安帝有些好奇,遂让秦凤仪送几个来京瞧一瞧。

    大皇子知晓此事亦颇有些好奇,笑道,“以往只在史书上见到到,说唐时便有昆仑奴了,只是未见过。”

    景安帝道,“最早见书于魏晋时,便有了。”

    朝中还有一件,内阁郑老尚书同景安帝商量,“先时南夷地方小,故只设了巡抚位,如今南夷靖平,是不是设总督府?”

    景安帝道,“这事,朕也思量,待问一问镇南王的意思再说吧。”

    郑老尚书应是。

    故而,秦凤仪收到景安帝的批复,一则便是让他准备几个昆仑奴送到京城看稀罕,二则便是问他总督府之事。

    秦凤仪还与章颜说呢,“当初没想着在城中造个总督府,这以后你到哪儿办工啊。”

    章颜很有些谦逊,“臣不过正三品,总督皆是正二品,如此升迁,怕是太过了。”

    秦凤仪道,“这有什么过的。你在南夷,这都是第三任了,倘是再继续任巡抚,朝中那些个爱找茬的必有话说。何况,这几年打仗,都是你镇守凤凰城,运送粮草,还有守城之功。现下也兼着从二品的散秩大臣,升二品也不算什么,你升了总督,就让老桂接你的巡抚位,我看,他亦是个一心任事的。”

    章颜问,“那安抚使一职?”

    “就傅长史吧,先时平靖桂信之地,他亦有参赞之功,虽是五品长史,实际上也兼了四品的桂州知府。如今安抚使为从三品,不过升半品。依旧让他兼着桂州知府便是。”

    秦凤仪如此安排,南夷的臣属都没意见,景安帝看了看,也没意见。只是,不少盯着南夷总督位子的朝臣未免有几分丧气,想着镇南王也将南夷把持的太紧了些。要说最高兴的,就是章颜他爹章尚书了,章尚书简直是老怀大慰啊,想着当年儿子阴差阳错的去了南夷,如今看来,这一步,简直是走的太对了有没有!儿子这尚未不惑便居尚书位的,便是举朝而观,也是有一无二啊!

    章尚书胸膛里的那一颗老心啊,扑通扑通的,甭提多雀跃多欣慰了!又想着镇南王虽则一向不走寻常路,但当真是个重情重义之人,只看这些个跟着镇南王的,不提自己儿子,便是朝中又臭又硬一直在从三品位置上不得升迁的桂韶,如今也升了正三品的巡抚。

    章尚书琢磨着,还是要就朝中的形势悄悄的跟儿子说一说的,镇南王这样的才干,倘止步于王爵,岂不是太可惜了吗?  烦请重新添加收藏! 请牢记: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章节放入书签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