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 我的书架 | 手机阅读

书窝网 -> 历史军事 -> 帝都升职录

第七十五章 海派商人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尹杰并没有马上离开上海。

    回办公室的路上,Elton说他的一个客户有意向到欧洲设立机构,问她有没有兴趣见见。

    当然,这必须有兴趣啊!

    尹杰立即电话Bella说明了情况,告知要在上海呆一晚。Bella随即就帮她在朗廷酒店定下了房间。

    当天下午,她相当仔细地为蔡总监做了一次政策讲解。傍晚时分随同Elton一起来到了位于广东路的兰.会所。

    这是一幢巴洛克风格的四层欧式建筑,在上海滩这是一间综合了艺术观赏、餐饮文化于一体的高端商务会所,名头和帝都的兰.会所一样响亮。

    这个会所据说由著名的Patribsp;Gilles操刀设计(此人曾为默多克私人豪宅以及法国奢侈品牌路易威登总部做过设计)。一共三层:一层和二层是餐厅和酒廊,三层是宴会厅。整体而言属于中欧结合的复古风格。Patrick大师采用时尚、现代的手法演绎出了他对中国古典元素的独特理解,很奇妙地达到了餐饮与艺术的完美交融。三个楼层格局不同,却又在各自独特的艺术感中呈现出统一的复古气息。

    和帝都的兰.会所不同,帝都那个会所里触目尽是金碧辉煌和大量的印象派画作,总体呈现奢华富贵的格调。上海的兰.会所则主打高雅风,会所中随处均是黑、白、墨绿三色,却丝毫不显沉闷,反而巧妙地营造出兼具东方风韵与国际品位的独特风格,非常符合上海滩这个“十里洋场”的格调。

    兰.会所的菜品也是中西结合,或者说是以中西合璧的方式调制菜肴,比如说用西餐的手法烹制中国传统菜,或者用中餐烹饪方法制作西餐经典菜式,比如说:比目鱼松茸沙拉,又比如说三文鱼脆皮鸭春卷,或者捞汁巴西海蜇、茉莉花香鸭、虫草花南瓜鱼唇盅。

    两人今天前来是要和一位有名的海派商人共进晚餐。

    对于海派商人,民间普遍的看法是文化程度高、守规矩、低调务实、精明强干。很多人都认为上海人有“与生俱来的极强的交易观念”。各类纪实文学中对海派商人的描述也是“精明而自负、人人精于商战”。都说因为太精明,海派商人做生意相当有眼光。但也因为太精明,海派商人大多十分谨慎小心,因为他们往往会注意别人注意不到的细节。

    今天Elton介绍给尹杰的就是这样一位海派商人——沪华集团的董事长陈平。

    温文尔雅?举动斯文?潇洒闲雅?

    这些形容词似乎都能套一部分到这个中年男人身上去。他看上去最醒目的无过于那一副浓黑飞扬的眉毛和高挺丰满的鼻子了。他,国字脸,额头较宽,头发打理得很清爽,身着简单的白色衬衫灰色长裤,门边衣架上搭着一件深灰色细格薄呢外套。

    陈平是一个很成功的商人。媒体的数次采访中,他都把自己积累财富的成功归结为胆大、有想法,以及从天而降的好运气。他一手创立的沪华实业集团发展至今已完全进入丰收时期:主营业务层面,仅对美国的出口就能每年带来大几亿元的收益,而针对亚洲、非洲、南美等市场的出口也都能带来1亿到5亿不等的收入。此外,他还涉足股权投资、财富管理、金融服务等业务,并在这些领域同样做得风生水起。

    现在,他要开始布局欧洲了。

    餐桌上,Elton把话头引向了欧洲投资这件事。陈平董事长简单回答了尹杰的几个基础问题后就很自然地把话题引开了。觥筹交错之间,他给二人说起了从前:

    大学三年级的时候,因为父亲意外离世,母亲重病,他辍学回家顶替父亲进了纺织厂。

    九十年代国企要减负,大批工人下岗,才工作没两年的他也不例外。当时从小的玩伴“门槛精”小贾在深圳靠倒买倒卖赚了大钱,回到上海请儿时伙伴吃饭。这顿饭成了他生命中的转折点。(注:上海话“门槛精”同“Monkey精”,形容人聪明跳脱的意思)

    当晚的20多个朋友,有的在政府机构混得好已经手握权柄,有的投身警界威名赫赫,当别人问到他的打算时,陈平一脸茫然。他只说自己还想找工作,想赚钱给老娘付医药费。

    聚会后“门槛精”小贾留下了陈平,说自己从香港倒腾来了一批小电子商品,陈平可以在上海帮忙销售,他付工资。陈平咬了咬牙,从自己的全部遣散费用里扣除老娘两个月的医疗费用,余额都交给了小贾,说他不要工资,要入股分成。

    后来就形成了这样的模式,小贾常驻香港采购电子产品,他在上海负责销售。他原来工作的纺织厂效益不好,贱价甩卖质量很好的毛巾、窗帘、床上用品,他俩就用赚来的钱囤下了一大批抽纱窗帘。陈平知道那是国宝级老师傅设计的,国内顾客可能觉得不稀奇,可运到购买力强悍的香港就赚了一大笔钱。

    即使赚了钱,他的办公室也就是家里20平米的房间,办公桌就是客厅那张掉了漆铺着钩花台布的茶几。身边的朋友劝他换个地方,最少也要换套体面点的家具,他都回答说“还没赚到钱呢,为什么急着花钱呢?”他也因此得到了一个“陈抠门”的外号。

    他们俩就这么不知道累地闷着头努力,终于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他也终于可以不再忧心老娘的医药费了。

    两人趁着这个势头在香港成立了一间进出口公司,他则在一个酒店里租了一个隔层房间作为“驻沪办事处”。他们经手的商品日益丰富起来,从小电子商品,到纺织产品,到音像设备,再到鞋帽产品... ...。尽管经手商品千奇百怪,纺织品一直在其中占有一席之地。究其原因,或许是他对纺织产品的生产流程和质量管控更了解更有信心,也或者是因为他对自己的第一份工作寄予了太深的感情,潜意识里一直认为自己还是一个“纺织人”。

    机会猝不及防地来临了,纺织厂因为销路不畅、负担过重,最终即将倒闭。得知这个消息后,陈平直接找到了厂长。头发花白的厂长又带着他跑到区政府、市政府找领导... ... 他想买下这个工厂。

    “门槛精”小贾想不明白他为什么这么做,“已经游上岸了,为什么还要跳进那个漩涡呢?”两人几乎闹翻。

    “后来呢?”听故事有点入神的尹杰发问。

    “后来我倔啊,实际上我自己都不知道是怎么了,就是一门心思的想买这个厂子。我告诉他,如果他实在不同意可以抽走他的钱,可我不这么做就会后悔一辈子痛苦一辈子。那后来他就把钱全部都拿过来给我了。”陈平哈哈地笑着。

    尽管如此,两人手里的钱还是不足以买下纺织厂的。当时市、区两级领导对此事给予了极大的支持,采取了很多变通的做法,在很多事情上开了绿灯,还帮忙协调工商银行给了他第一笔贷款,让他可以开始生产,可以发工资。

    “那个时候年轻人脑子好啊,胆子也大。我们不是一直出口窗帘到香港吗?其实有一部分产品是被香港的中间商卖到美国去了,好多倍的利润呀。后来我们俩咬牙花钱坐飞机去了美国,省吃俭用的,每天直接到人家的店铺里去推销,语言又不好,经常被拒绝。后来还差点上当受骗了,太急于想要订单了啊,全公司上上下下都在等着我们带回来订单的呀!”

    “是怎么发现那是骗子的呢?”

    “那个人是主动找上我们的。他可能看见我们在一些店铺进进出出地推销,就临时找到一个华人做翻译,说好帮他翻译以后给那个华人一笔钱。这个世界还是好人多!这个华人祖上是山东的,翻译过程中发现问题了,谈判结束以后就悄悄给我们说了,后来又带着我们去了一家华人开的纺织品进出口公司,这才谈成了第一笔生意。”

    尹杰不由想到林霞。如果林霞是那个华人,在那种情况下她会抛去眼前的利益帮助国内的同胞吗?

    “这家华人的进出口公司和我们的合作一直很稳定,后来我们就交叉持股了,合作得更紧密一些嘛。他在西海岸,后来又给我们介绍了东海岸的一个信用很好的客户,这样子美国市场我们就全部打通啦。”

    他仰身朝后,又惬意又自豪地说:“我是赚了很多钱啦。但是直到现在,我不为这个骄傲。我最自豪的是,我工厂里面的员工一个都没有辞退过。哪怕是最困难的时候,我和老贾可以不拿薪水,可以每天酱油拌饭,我们都没有辞退过员工,该养老的我们也养了。现在你到公司问问看,我们的员工现在过的日子与其他公司好很多嘞。”

    “我们员工的薪水是国内企业里面最高的。”他摆着手说,“当然外资企业的薪水我们比不了的。但我们公司里边就像一个大家庭,和和美美的,不像外企只要经营不善就好动手裁人的啦。”

    尹杰入神地听着,她不认为这些长篇大论没有意义,相反,陈总通过这种方式向她展示了自己的企业文化和经营理念,这些信息对于她的投资促进工作而言是极其有意义的。

    “那您的公司现在是什么性质?属于国营,还是民营?”

    “确切地说,应该属于混合所有制吧。除了我们俩,还有那家美国华人公司外,我们后来又引进了几个战略投资者,目前公司的股权架构里还有27%的国资股份。”他回答到。

    尹杰微笑着与两人碰杯,祝贺陈总的成功。心里却有些犯难:沐霖或者恒琴那样的纯民营企业,投资时的决策流程相对简单,只需要管理层对投资事项取得一致就可以进入操作流程。国企,还有像沪华集团这样有国资股份的企业则相对麻烦。对外投资时不仅必须在管理层和董事会通过决议,还需要通过一系列的报审手续。

    这个案子估计短期内是无法启动的,想快也快不起来。书窝网小说阅读_www.shuwo5.com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章节放入书签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