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 我的书架 | 手机阅读

书窝网 -> 历史军事 -> 风起黄巾

第210章:天下兴亡,皆系于君!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汾水河畔。

    三个人站在那,其中的一个人身上背着一把长剑,一个人抱着一把长琴,一个人端着一壶酒。

    不远的地方,王力抱着头望着天空,他知道将军又要去冒险了,如同当年在广宗一样,为了救十多万人的性命,孤身入汉营,他这次回洛阳是要救天下人的性命。

    杨皓轩安静的听着荀彧抚琴,琴音渐起,伴着涛声,令人心旷神怡。

    郭嘉拿着酒壶,对着杨皓轩举杯:“无有相赠,以酒践行,天下兴亡,皆系于君。”

    杨皓轩狭长的眸子半眯着,笑呵呵的看着郭嘉。

    “奉孝,今日是文若兄为你我来践行的,是天下兴亡,系于你我!”

    郭嘉闻言举杯的动作一僵,仰起头将那酒饮尽,回过头看着那汾水,嘴里小声的嘀咕着:“我就知道杨勇请我喝酒准没好事儿。”

    “王统领,卢大人的车架离这里不远了。”赵国小声的对王力汇报到。

    王力点了点头,拿起剑走向了杨皓轩、荀彧和郭嘉三人。

    卢植既是名满天下的大儒,又是杨皓轩的老师,众人自然要出城十里相迎。

    卢植的随从很简单,十几个护卫,卢植身穿灰色的短麻衣,头顶的白色头发扎在一起看起来是有些随意,背上背着一个行囊,里面装着刘宏的诏书。

    “学生杨勇!参见老师!”

    “下官荀彧(郭嘉),参加卢尚书!”

    ……

    卢植捋了捋下巴上的胡子,眼中掩饰不住的笑意,这几个年轻人都很不错。

    “不请老夫入城吗?”

    “老师请!学生为您带路!”杨皓轩笑呵呵的说到。

    他与卢植两年未见,卢植的头上已经没有了一丝黑发,人也比之前苍老了很多,可能是为了修补大汉这艘破船,耗费了太多心血。

    卢植把杨皓轩视为了关门弟子,这一路来到云中城的所见所闻让卢植更加看好杨皓轩。

    卢植带兵路过西河郡时,见他带领着汉军军士走过阡陌,走过官道,那些走夫贩卒,那些衣衫褴褛的农户,面对着正在行进的汉军皆是停下脚步,恭敬的让开道路。

    卢植在他们的眼中看到了光,当时有些好奇,他叫住了一名路途中的一名农户,询问为什么态度如此恭敬。。

    农户的回答很简单,因为有了杨将军,再也没有残暴不堪的匈奴人,再也没有横行乡间的恶霸欺辱他们,再也没有各式各样令人窒息的税赋。

    得益于杨皓轩免除了算赋,免除了人头税,免除了一大笔税赋,摘掉了压在他们头顶数座大山,使得这些很多农户终于有些了微薄的积蓄。

    卢植捋了捋胡须笑得很开心,这是自己的学生,他的思绪不禁回到多年前的广宗城下,那个稚嫩的少年用近乎于拙略的计谋想要瞒天过海,还好遇到了他。

    众人一路来的了云中城的太守府中,卢植坐到了上首的位置,杨皓轩给端上了茶水。

    荀彧和郭嘉沉默不语的陪坐在两旁,卢植放下了茶杯,转头向荀彧问到:“文若看起来兴致不高,是不欢迎老夫吗?”

    荀彧抬起头,目光不躲不闪,直视卢植。

    “下官不敢,卢公是名满天下的大儒,又是将军的老师,下官岂敢有不欢迎之礼?”

    卢植微微一笑:“是不敢,而非不是!那么老夫来此的目的想必你们也都知道了!”

    “略知一二!”荀彧不卑不亢的说到。

    “打什么哑迷?不就是要召杨勇回京吗?”郭嘉在一旁小声的嘟囔着。

    说是小声,但是屋里的几个人都听得清清楚楚。

    卢植点了点头,并没有遮遮掩掩的,直接说出了洛阳城中的状况。

    “泰山将崩,洛阳城中人心浮躁,陛下召杨勇回京是想找一个有权势能够信任的人去稳定局面。”

    荀彧和郭嘉听到卢植的话都瞪圆了双眼,虽然杨皓轩早就和他们提过天子已经病入膏肓,但是这些话在卢植嘴里说出了还是能够令他们震惊。

    “皓轩,你是怎么想的?老夫来此并没有强迫你回京的意思,若回京城,一步迈错便是万丈深渊啊!”卢植转头看着杨皓轩,认真的问到。

    杨皓轩从座上站了起来,一步一步地走到厅中,对着卢植鞠了一躬。

    “龙潭虎穴又有何惧?”

    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赴命在这纷乱末年之中,争这天下之分。

    无有所何,人生当世,不就该一展生而抱负,不就该有那铮铮野心吗?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既然有这机会,杨皓轩又怎么会因为求稳而放弃争夺天下的先机呢?他等的起,天下百姓等不起。

    若还是如同历史上的百年纷乱,那他的存在又有什么意义!

    “老师,你可记得当年你教与我的一个问题?”

    “你问我,何为国?我沉默不语。”

    “老师说聚百万人而为国。”

    “学生现在,倒是又有了一个答案。”

    杨皓轩抬起了自己的一只手,眼中似有一种激荡狂狷,望着房梁,好像看破了虚空,看到了东方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

    “地之所载,天命所归,心之所向,众望所在,地大物博,民乐而安生。是为国!”

    卢植坐在那,胸中激荡,掌中紧握,笑着跟着轻声地念到:“民乐而安生是为国!”

    杨勇倒是给了老夫一个好答案。

    中平六年,公元189年,三月。

    卫将军、云中太守杨勇带数百名亲卫随同尚书令卢植入京,担任大司农。

    杨皓轩坐在篝火前,火焰烧得木柴噼里啪啦,时不时溅出几个火星。

    “王力,从云中城到这里,第几波了?”

    坐在一旁胳膊上受了一些轻伤缠着绷带的王力明显情绪不高,瓮声瓮气的回答。

    “七波了!”

    杨皓轩又往火堆里扔了一根木炭,摇头苦笑,这帮人还真是看的起自己,短短千里之路,安排了七波劫杀,还好他们还不敢大张旗鼓的围杀,还好自己所带的都是精锐。

    “袁家就这么怕我吗?”杨皓轩自嘲的一笑。

    为了卢植和郭嘉的安全,杨皓轩派人带他们秘密先行,自己大摇大摆的走在了官路上,因为总会有人不想自己活着进京的。

    大将军何进,汝南袁氏,颖川陈氏也敢来凑热闹,看来这帮人都把赌注压在了刘辩的身上,认为我是刘宏的人。

    不远处的亲卫兵营里传来一阵阵的低语,听不清在说些什么。

    一群人围在地上的几个人身边。

    白天那一战亲卫营死了六个人,伤了十八人,其中一个重伤。

    撤离的时候,一根箭直接从他的胸口穿过,却没有刺穿心口,没得当场死掉。

    但是也伤了肺,肺部贯穿,血流不止,连杨皓轩看过之后也只能摇头。

    重伤的那人躺在地上,气息越来越弱,咳嗽都咳不出声。

    看着身边围着的同袍,苦笑了一声,声音沙哑。

    “给个痛快…”

    众人默然,最后一个人站了出来,一手捂住了他的眼睛,一手拿着匕首,一刀刺进了他心中。

    那人的身子一软,随后再没有了声息。

    ……

    校场之上横摆着七具尸体,脱掉了铠甲,穿着一身布衣,躺在一堆干柴之中。

    亲卫营数百人提着火把,围着那这中间躺着的七人。

    一人上前,用手中的火把点燃了柴火,火焰在夜空中晃动不止。

    照亮了每个人的脸庞,还有他们身下拖得很长的影子。

    整个营地在火光中如同白昼。

    杨皓轩坐在一旁,拿着一根小柴火扔进了身前的篝火之中,轻声说到。

    “走好。”

    火焰之中小柴火很快被烧成了焦黑的干碳。

    每个人都只是一根小柴火,在这即将到来的乱世之中,只能被烧成焦炭,化作灰灰。

    ……

    “阿姐,你看,这般如何,是不是更英武一些?”

    刘协站在刘璇的面前,张开手,身上穿着一身黑袍,腰间挂着长剑。

    时不时拉拉领口,腰带整了又整,一个半个的少年,庄重的穿着这一身总叫人觉得奇怪,刘协自己也皱着眉头,总觉得自己那里还不得体。

    刘璇坐在自己的坐榻上,无言地看着刘协的样子,苦笑了一下:“阿弟,不必如此正式?”

    云中候回京的消息洛阳城中已经人尽皆知了,如果不出意外该就是今日会抵达,早早地就知道消息了的刘协根本没有心思上课。

    “如何不必?”刘协没有发现任何问题,满意地拍了拍自己的衣衫说道:“杨先生大胜归来,我作为学生,自然不能落了风范。”

    说着扬起了头,似乎大胜而归的是他自己一般。

    少年心性。

    刘璇无奈地笑着摇了摇头,伸出了手摸了摸袖子中的话本,他要回来了吗?

    杨皓轩是午时之后到的洛阳城外。

    典军校尉曹操带着部将曹仁在城门口相迎,何进劫杀杨皓轩的事情不知道曹操知不知道,但是既然杨皓轩能够活着回到洛阳,就是值得重视的一个筹码,曹操仗着早年与杨皓轩有几分交情,主动向何进请缨相迎。

    “末将曹操,参见杨将军!”

    吁~杨皓轩一拉缰绳,停在了曹操的面前。

    “孟德在此等我所为何事?”

    曹操抬起头看到了杨皓轩满身血污狼狈的模样先是一愣,很快就收敛了心神。

    “末将在此是想告诉将军,大将军何进请将军到府上一叙。”

    杨皓轩对曹操冷眼而视,冷笑着说到:“孟德你究竟是汉家的臣子还是何进的臣子?”

    “再不让开休怪我不顾往日的情分!”

    “杨将军请!”曹操连忙让开了身位,杨皓轩带着亲卫扬长而去。

    曹操身后的曹仁皱着眉头抱怨到:“这个杨勇还真是嚣张。”

    曹操冷着脸摇了摇头:“何进这个蠢货,杨勇又岂是他们能够劫杀的!”

    看着杨皓轩的背影,曹操嘴角微微上扬,如果杨皓轩还对何进客客气气的,曹操才会看不起他,这才有威震天下的英雄气概啊!书窝网小说阅读_www.shuwo5.com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章节放入书签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