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 我的书架 | 手机阅读

书窝网 -> 历史军事 -> 风起黄巾

第215章:我一死,尔等亦不远矣!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太后,你……为何要偏袒张让赵忠之辈!”何进满脸不解的问到。

    何莲俯下了身子,往香炉中添上了一块熏香,板起了脸说到:“大将军,你仔细想想,你我出身寒微,若非张让等人,你我能有今日的高官厚禄吗?”

    “太后所言不差,只是……”何进抬起头,满脸犹豫的神色,最后无奈的一叹:“蹇硕现在身在何处?”

    何莲微微一笑,拎起面前的茶壶给何进倒了半杯茶水:“兄长耐心等候便是。”

    ……

    云中候府中,杨皓轩与郭嘉相对而坐。

    郭嘉也是面露疑惑的问到:“大人这一步棋走得是何含义?恕在下实在是没有看懂。”

    杨皓轩微微一笑:“奉孝是不是觉得我留下蹇硕的性命,可以利用他手中的禁军将洛阳的局势搅的更加混乱?给十常侍出策诛杀蹇硕就如同自断一臂一样?”

    郭嘉点了点头:“没错,现在洛阳城中能够跟何进抗衡的也只有蹇硕的禁军了,而且蹇硕和大人一样,都是先帝的托孤之臣,大人为何要舍弃这么重要的一个盟友呢?”

    杨皓轩无奈的摇了摇头:“你觉得何进可能会容得下一个有着禁军统领支持的渤海王吗?只有蹇硕死了,何进才会容得下一个无权无势,无依无靠的渤海王。”

    郭嘉闻言一愣,原来大人是想保住刘协的性命啊!自古天家最是无情,为了争夺皇位,手足相残的例子属实是不少。

    “那大人想要如何对付何进?”郭嘉问出了心中最后一个疑问。

    “等!”杨皓轩缓缓的吐出了一个字。

    蹇硕一死,天下兵马大权尽归何氏兄弟之手,手握重权,哪有不膨胀的道理,他只需要静静的等待何进作死就行了。

    ……

    洛阳城中张让的府邸上,十常侍都聚集于此,他们假意和蹇硕商量共同诛杀大将军何进之事,实际上是想把蹇硕骗过来杀死,从而保全自己的性命。

    蹇硕毫无防备的来到张让的家中,刚刚进门,就被藏在门后的赵忠一剑刺进了胸口,鲜血喷涌而出。

    蹇硕双眼圆瞪,一副难以置信的神情,他怎么都没有想到,自己会死在十常侍之手,蹇硕口吐鲜血,脸上露出了苦笑。

    陛下,微臣有负于您的嘱托啊!

    蹇硕看向眼神躲躲闪闪的十常侍,用尽自己最后一丝力气呵斥到:“我若死,尔等灭亡之日不远矣!”

    说完蹇硕就倒在了地上,气绝而亡,十常侍面面相觑,蹇硕最后的话还是让他们有些惊慌的。

    张让稳了稳心神说到:“我们与何氏兄妹交情不浅,不要听信了蹇硕的怨言,我们还是赶快把蹇硕的脑袋割下来,去向大将军请罪!”

    众人纷纷点头符合,十常侍一起赶向了长秋宫。

    何进坐在长秋宫中如坐针毡,不知道何莲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只能焦急的等待,好在十常侍没有让何进等候太长时间。

    十常侍端着一个木盘低着头走进了大殿中,张让把木盘放到了地上,带着十常侍朝着何进跪了下来,连连磕头。

    “大将军饶命啊!大将军饶命啊!”

    众人一阵鬼哭狼嚎之声,何进坐在一旁冷眼相看。

    张让跪着直起了身子,朝着何进拱了拱手:“是蹇硕勾结董太后想要谋害大将军,实与我等无关啊!蹇硕已被小人所杀,人头在此!”

    说着张让掀开了木盘上盖着的布,只见蹇硕的头颅赫然摆在了木盘上,何进的瞳孔一缩,一旁的何莲看到血淋淋的头颅更是眉头紧锁,干咳了两声,有些作呕。

    “望大将军看在往日的情面上饶了我们!从今以后,我等听从大将军的趋势,忠心耿耿,绝不敢有二心啊!”

    听到耳边的哭喊声何莲有些不耐烦,开口说到:“蹇硕害你,现已被杀,他们确实是无辜的,兄长又何必听从他人之言呢!”

    何进刚刚听何莲说过杨皓轩冒死来长秋宫中汇报蹇硕想杀他的事情,心中已经把杨皓轩当成了自己人,想到之前因为袁绍之言自己派人劫杀杨皓轩的事情,不禁暗暗的后悔。

    这次杀光宦官之事也是袁绍一力奉劝的,其实何进对宦官的情感是非常复杂的。

    何进虽然手握重权,但是对宦官是既尊敬又畏惧,虽然知道杀了宦官能够为自己留下美名,但总是不能当机立断。

    何莲之所以阻止何进诛杀宦官的事情,杨皓轩并没有从中作梗,其中有两个原因。

    一是刘宏刚刚驾崩,何莲需要披麻戴孝,她不能衣冠整齐的和士人对奏,何莲虽然和杨皓轩有着私情,却也不是一个水性杨花之人。

    其二是何莲的母亲舞阳君和弟弟何苗多次接受宦官的贿赂,知道何进想消灭宦官,屡次向何莲进言,说是:“大将军杀掉左右近臣,专权独断,会削弱国家的!”

    如果让何进知道了阻止自己诛杀宦官的是自己的母亲和弟弟的话,不知道何进会是何感想,会不会吐血五升。

    何进难以违背何莲的意愿,又对袁绍有一些不满,于是板着脸对十常侍呵斥到:“看在太后的面上,且饶尔等一回!”

    “不过你们要听清楚了,下不为例,若是再敢阴谋害我,可别怪我不给你等留情面!”

    十常侍连连扣头:“谢谢大将军!谢谢大将军!小人再也不敢了,小人再也不敢了!”

    何进站起身,对何莲鞠躬行礼,端起蹇硕的头颅告辞离去。

    见何进离开,张让的老脸上露出了一丝阴谋得逞的冷笑,心里则是悄悄的松了一口气。

    何进回到了自己的军营中,把蹇硕的头颅放到了桌案上,召集众将议事。

    “蹇硕设计害我,现已被杀!”

    坐在一旁的袁绍见何进有放过其他宦官的意思,抱拳拱手说到:“大将军,这一定是张让等人嫁祸他人的阴谋!难道你真的要放过十常侍?”

    何进脸上露出了阴森的笑容,眼中闪烁着寒光:“我要将蹇硕一族斩尽杀绝,一个不留!”

    “这……”荀爽与荀攸等人对视了一眼,终究是没有劝阻。

    何进叹了一口气,他心中的苦涩和无奈别人又怎么会清楚?实在是何莲的命令不容违背啊!

    何进摇了摇头继续说到:“至于其他宦官,就不要妄自加害了!”

    “大将军!不除尽宦官势力,后患无穷啊!”袁绍着急的说到,错过了这个良机,下次说不定要等到什么时候才有诛杀宦官的时机啊!

    “我意已决,不必多言!”何进站起身,摆了摆手:“散了散了!”

    见何进拂袖而去,袁绍的脸上满是无奈,对身边的曹操抱怨到:“哎呀!大将军糊涂啊!这是在养虎为患啊!”

    袁绍始终都认为宦官亲近太后和皇帝,百官的奏章和皇帝的诏令都由他们来传递,如果不彻底除掉,将来一定后患无穷。

    曹操和宦官势力关系匪浅,则是认为在宫中宦官古今都应该有,只是君王不应该给予太多的权力和宠信,发展成今天这个地步,既然要惩治他们,杀几个行为恶劣的就足够了,不必全都杀光。

    其实曹操的想法是正确的,历史上确实都对宦官有着偏见。

    如果宦官个个都是狡诈歹毒之徒,朝廷根本不该有宦官,外加上史书中大力鼓吹宦官作恶,那为什么自秦朝开始,到清朝为止,历朝历代宫中都要有宦官呢?

    难道后世的朝代都是憨批,不会吸取前朝的教训吗?

    宦官的作用除了要传达诏书,他们还有服侍皇帝和后宫,也就是说宦官都是供皇后嫔妃使用的下人。

    如果这些下人不割蛋,后宫又美女如云,那么刘宏头上的帽子会比现在更加翠绿,可能会绿成一片大草原,其他皇帝也是同理。

    万一他们和嫔妃宫女乱搞一气,把嫔妃宫女甚至公主的肚子搞大了,那皇室的脸面何存?

    所以为了避免后宫之乱,和皇室血脉的正统,封建社会设立宦官一职,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像古罗马、古埃及、印度、希腊、朝鲜等古文明在封建时期也都有宦官一职,许多没有设置宦官一职的国家,奴仆和家中女眷乱搞男女关系的风气就十分严重,基本上每个人都是绿油油的。(参考西方的伦理新闻)

    所以宦官不能杀光,真要把他们杀光的话,和后宫乱搞的就会是外戚和其他官员了。(点名批评小杨同学)

    史书上把国家灭亡的锅推给宦官的原因,归根结底还是出于士大夫对宦官的歧视和偏见,灾加上记录历史的官员本来就是士大夫其中的一员,他们要让士大夫群体变得不粘锅,从而为自己这个群体谋求更好的地位。

    十常侍并不愿意放弃手中的权力,成为大将军何进的傀儡,一同来到了永乐宫中。

    董太后一巴掌抽在了张让的脸上,冷哼了一声,气愤的说到:“尔等尽是先帝的老臣,岂不知先帝的意愿?让那何氏兄妹在朝中作威作福?”

    跪在张让身后的夏恽抹着眼泪说到:“太皇太后,先帝尸骨未寒,他们焉敢对您无礼啊!”

    张让马上附和到:“就是啊,您是太皇太后,就算何皇后的儿子做了皇帝,她对您也不能不表示尊敬。”

    “虽然陛下晏了驾,可太后要是说句话,别说是满朝文武了,就算是何氏兄妹也只能遵从。”书窝网小说阅读_www.shuwo5.com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章节放入书签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