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 我的书架 | 手机阅读

书窝网 -> 历史军事 -> 1618:燎原

履霜 第一百三十九章 梃击之局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这件事没你想得那么简单。”冯君晨突然打破了张子云的思索,他饮了一口酒,又看了一眼严玉,笑着道:“是吧,严公。”

    严玉见冯君晨看他,一脸苦笑,接着摇头,他自己实在是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

    两个人像是在打哑谜,这让一旁的张子云和杨泉不知所然。

    冯君晨冷笑一声,接着看了一眼严玉,然后又看了看张子云道:“不知道你听说过没有,行刺当日,太子宫外的锦衣卫一个都没有。”

    张子云点了点头,这点也是这件事最大的疑点之一,当日,太子寝宫外的锦衣卫因为换班,所以无人值守,而张差才能顺利进入内宫,一路打伤数人,直到被两个太监擒住。

    后世人据此认为,是太子调走了这些锦衣卫,自导自演了这场略显滑稽的闹剧。

    冯君晨一脸得意,似乎是知道张子云在想什么,看来并不是后世有这样的疑惑,这样的猜测恐怕从这个案子出来之后便就有了。

    冯君晨并不着急说话,慢悠悠地自斟自酌了一杯,吊足了张子云和杨泉的胃口。

    “案卷上说的是,张差进宫的时候,正是当时锦衣卫换班的时候,这话看上去没什么问题,但是若是你仔细想想,这其中的问题就大了,从宫门到太子住的慈宁宫,这段路不长也不短,这一路上竟然没有一个锦衣卫看见张差,退一步说,张差穿着宫里的衣服,可手里捉着木棒,这么明显就没个人看见?就算真的是锦衣卫的疏忽,出了这么大的事情,锦衣卫的指挥使连带东厂的人都得革职查办乃至凌迟,可事发之后,所有人都盯着张差,盯着刑部大理寺,盯着郑贵妃,却唯独没有人追究锦衣卫和东厂,咱大明朝廷里的那些个言官,可是一个个渴血的鲨鱼,发生了这样的事情,还是关于太子的,临了了,却没有把东厂和锦衣卫的皮拔下几十层,你不觉得奇怪吗?”

    一连串的问题就像是连珠炮一般,一个接着一个,让张子云的脑袋有些晕眩,等冯君晨说完,他停了一下,细细思索了一会。

    锦衣卫,内宫,张差,这就像是有人在下了一盘大棋,棋局里的棋子活蹦乱跳,大家都看得清楚明白,可棋手却藏在了深深的帷幕之后。

    “严公,你觉得当今天子是什么样的人?”似乎是为了提醒他,冯君晨又接着道。

    本来还有些疑惑的张子云心里猛然一省,顿时明白了冯君晨的意思。紧接着他的内心中顿时涌上了一阵惊恐,一种无法言语的惊恐。

    “严公,当天天子寝宫附近的锦衣卫,多了整整几倍吧。”冯君晨的这一问,严玉一脸无语,只能端起酒杯,自己抿了一口,脸上全是无奈,算是默认。

    张子云顿时了然。

    这天下之间,能调动锦衣卫和禁军的,只有一个人。郑贵妃做不到,太子同样也做不到,要知道私自调动禁军,无论是谁,无论是什么原因,不经过某个人的首肯,都是死罪。

    “审理此案的时候,所有人都心知肚明,就算是外来的王之窼,也很聪明,根本没过问锦衣卫的事情,朝廷里所有人都清楚得很,这问不得,也不能问。”

    所以,没有人谈到天子,虽然这件惊天大案就是在天子的居所,天子的眼皮底下发生的,而连大臣晚上吃什么都能查到的锦衣卫和东厂却全都在作壁上观。

    这可能吗?

    张子云不知道该说什么,他还想追问,但是一旁的严玉却轻轻地瞧了瞧案几,咳嗽了几声,道:“有些事情不能想,也不能问,否则的话,只会引火上身,冯兄很聪明,王之窼也很聪明,子云兄也该聪明一些,要知道,在咱这大明,天子想要过问的事情,可没有查不到的。”

    张子云顿时明白了严玉话里的意思,天子也干预了此事,至于他的动机是什么,无人深究,也不敢深究,是像太子示威,还是另有所图,无人知道。

    冯君晨呵呵一笑,仰着头将自己杯子里的酒喝完。

    “满朝廷的文武百官谁都明白这件事不简单,但人人都不敢说,也不能说,说了,太子会记恨他,贵妃也会记恨他,甚至皇上也会记恨他,再者说,这事也捅出来,那就是让天子在贵妃和太子之间选一个,到时候,这事就会变成大事。”

    是的,一旦真的究根问底,所有人,策划的人,执行的人,太子,万历皇帝,整个朝廷都会被卷进去。

    张子云这个时候的表情,和杨泉一样,目瞪口呆,其实仔细想想,从后世流传的资料来看,郑贵妃虽然受到万历皇帝的宠幸,但是自始至终也不过是个宠妃而已,她的才智根本敌不过这些朝廷中的官员们,后来的红丸、移宫二案甚至被朝廷的官员们骗得团团转,但凡有点本事的,受了天子这么多年的宠爱,结果朝廷里支持她的人一个都没有,这怎么想都觉得这郑贵妃不过是个普通女子而已。

    郑贵妃这样的人也许的确会做一些没头脑的蠢事,但真要是行刺太子,就是再蠢也知道事关重大,也得找个好手段的人吧,这张差既不是武林高手,又不是刺客出身,行凶的工具也不过是根木棒,到最后连几个阉人都没对付得了,这样的人要是行刺成功了,那火星早就撞上地球了。

    而行刺太子,一旦事情败露,会在朝廷里掀起多恐怖的风浪,还用人想象吗?而且还是在郑贵妃打算迷惑天子,行废立之事这些谣言甚嚣尘上之时,派出这样愚蠢的刺客去干这样愚蠢的事,这不等于拿着个大喇叭在宫门前大喊我是凶手这样的行为,而且依照当时的舆论形势,就算是真的行刺成功了,朝中的这些大臣还不把郑家的人给撕碎了。

    郑贵妃再怎么蠢,也不会蠢到连基本政治智商都没有的地步。

    再者说,这已经和政治没什么关系了,但凡有点智商的,都不会这么干的吧。

    仔细想想,张子云顿时觉得这其中的漏洞比比皆是,内阁,朝廷,东宫里的每一个都看得清楚明白,就是没一个愿意说出真话。

    张子云这才能明白当初他看到的史料里,郑贵妃嚎啕大哭的原因,这根本不是伪装,而是被朝廷里的这些个阴谋诡计给吓哭的,而包括张差在内的那几个替死鬼估计到死都不知道自己不过只是别人的棋子而已。

    而当朝的百姓舆论,大概也只会按照预先设计好的剧本那么思考,郑贵妃颇得圣宠,骄横跋扈,太子仁义有德却不受天子喜爱,郑贵妃不断挑拨天子和太子之间的父子关系,朝廷里的有志之士们据理力争,郑贵妃见无计可施,为了让自己傻儿子当太子铤而走险,行刺太子,结果太子洪福齐天,躲过了这次暗杀,这次暗杀除了一个太监轻伤以外,无人受伤,光荣的朝廷文官们揭露了此次阴谋,正义终于战胜了邪恶。

    而实际上,这件事处处玄机。

    太子参与了,天子也参与了,太子犯了个天大的忌讳,私自带外人入宫,摆明要闹个大新闻,而天子却趁着这个机会调走了锦衣卫。

    想必回想此事的时候,冯君晨估计是冷汗淋漓,心惊胆战了,当今的万历皇帝若真是心狠手辣,痛下杀手的话,借着太子私自带外人入宫这个由头,恐怕早就是一场血雨腥风了,甚至若不是万历皇帝而是嘉靖这般对朝廷控制极强的人物,那参与此事的人包括冯君晨都是难逃一死。

    不过万历皇帝不是嘉靖皇帝,他对朝廷的掌控远远够不上随心所欲,他也不是汉武帝,对于任何威胁都敢痛下杀手,甚至至亲都不放过,他不过是个好人,虽不喜爱自己的长子,但却不会到了要杀他的地步,否则的话,皇帝借了这次机会闹个大新闻的话,恐怕太子自己也好不过哪去。

    所以太子不能深究,因为天子没有深究便是天大的善意,如果真的深挖此事,恐怕死的人就不是三个了。

    不过想必天子也考虑了对付整个文官集团的风险,因为如果真的深究此事,恐怕整个文官集团都会与之为敌,而当时的舆论形势也自然会倒向文官,认为天子是有意袒护郑贵妃,那只会让这件事越发复杂,越发不可控制,而一旦不可控制,会发生什么,谁都不知道。

    所以双方权衡,最后也只能是各退一步,天子保住了贵妃和福王,太子则保住了自己的权位,而太子的权位,说白了,也就是文官的权位。

    这件公案从头到尾都是阴谋,博弈的双方并不是郑贵妃和太子党,而是天子与臣子们。

    而推动此事的冯君晨,却成了文官的棋子,很多人都知道其中的危险,其中的玄机,却闭口不言,甚至连警告都不给冯君晨。

    眼睁睁地看着冯君晨送死,甚至一旦天子查出真相,那么第一个被拉出来的背锅的就是冯君晨。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章节放入书签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