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 我的书架 | 手机阅读

书窝网 -> 历史军事 -> 1618:燎原

诡变 第五十四章 进退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七里岗的粥场,登州陆军学校的那几个学兵和十几个从流民中找来的青壮正在把最后一袋米倒进煮沸的大锅里,掌勺的是个三十多岁的中年汉子,他用大勺子将米豁开,然后使劲搅了搅,接着盖上了锅盖,一旁的另外一个青壮开始加柴扇风。

    粥场之外,是成百上千的流民,他们穿着破布,甚至有的裹着稻草,扶老携幼,在寒风中瑟瑟发抖,他们互相依靠着,尽量排成一字队形,老幼在前,青壮在后,伸着脖子眼巴巴地看着,等着粥场开粥,这一大锅的稀粥每人大概只能分得半碗米汤清水,但是对于他们来说,这是活下去的唯一希望。他们只能依靠这半碗清水米汤和上天的垂怜,看能不能侥幸熬过一天,对于他们来说,唯一能做的只有尽力活下去,但是能否活下去似乎决定权不在他们手里,七里岗每天都会有几十人死去,而这其中,老弱占了多数。

    “就算没有那些官府和孔家的人来赶,到开春的时候,这两千多人,怕是也没剩下几个人了。”赵祯看了眼粥场外那些正在等着发粥的流民们,叹了口气,面色严峻。

    一旁的杨泉点了点头,接口道:“除了防寒衣物缺乏以外,最要命的还是粮食,虽然从天一镇和工厂区那里挤了点粮食出来,但是对于这些饥民来说,只是杯水车薪而已。”

    张子云沉默不语,眼前的状况的确非常糟糕,如果不想想办法,这些流民早晚都会死完了,可是一时半会他又如何安排这两千多人了。

    “这些人不能留在这里了。”张子云叹了口气,“得马上派人把这些人全都迁走。”

    杨泉和赵祯面面相觑,不知道张子云怎么会突然说出这样一句话来。

    “这七里岗虽然能够避风,但是现在毕竟是孔家的地,咱们今天虽然能挡得了一时,但挡不了一世,虽然不知道孔家使了什么手段,但人家现在可是有凭有据,他们如果再来讨要土地,我们还能次次都把人给绑了吗?”

    听了张子云这么一说,杨泉和赵祯无奈苦笑。心里也清楚张子云所言甚是。

    “这话倒是没错,那姓孔的毕竟是衍圣公家的人,真要是对上了,也是不好。”赵祯叹了口气道:“只是这么多人,都送到哪里去才好?”

    “关于这个我倒是有个主意,不过要等到开春之后才有可能,开春之前这些人还得要在登州待上一阵子。”张子云叹了口气,他看了眼杨泉和赵祯,“湘大,工厂区那边不是还有一大块空地吗?”

    杨泉点了点头。

    “这样,你们这几天,从这些人当中先选出能劳动的青壮来,让他们去工厂区那里,先在那块空地建造一些简易的棚子,那边后续不是要建设厂房和一些设施吗?就先用这些人,给他们工作和食物,至于他们的家人,也都允许一并带去。”

    工厂区那边早先因为人力不够,所以还留有一些空地,杨泉和雨柔原本是打算春天开工的,现在这样的话,正好用这些人提前建设,也省得春天再去征人建设了。

    “那剩下的人呢?”赵祯心里也清楚,除了那些青壮以外,还有很多老弱妇孺。

    “剩下的那些老弱妇孺,适龄的孩子先送入学校,剩下的全部送到天一镇外,再由模范军安置。”张子云叹了口气道:“这件事湘大先负责,我会让凌威也来帮忙,你们先把这些人的名字全部登记造册,统计人数之后再报给我,开春之后我好再行安排。”

    粥场的厨子们揭开了那口大锅的锅盖,水已经煮沸,米粒在大锅中翻腾,蒸汽带着米香飘了出来,粥场外那长长的队伍开始骚动起来,他们晃动着脑袋和身体,拼命伸着脖子,似乎是打算吸几口带米香的味道,赵祯连忙赶过去,领着粥场的人开始吆喝着维持秩序,经过短暂的骚动人群才安分了起来

    张子云望着那长长的队伍,叹了口气,又看了眼杨泉道:“咱们工厂区还有海外的一些事情都缺人,但是他们这些人现在这身体是不行的,先让他们去工厂区,先做些简单的活计,之后再对他们进行一些必要的恢复和培训,他们的家庭情况也要搞清楚,尤其是其中鳏寡孤独的那一群人。”

    “你的意思是,你想把他们……”杨泉顿时明白了他的意思,但是接下来的话他马上住口,他也知道张子云心中盘算的那些话不能说出来。

    张子云笑了一下,接着点了点头,前些日子他就接到了雷斯卡和李旦发来的信件,信中谈论的是有关琉球的问题,他们建议,如果可以的话,最好还是从大明本土直接移民去琉球,这样的话才能最为有效的控制琉球,而这些已经无处可去,无地可耕的流民正是最好的殖民者人选,琉球那里需要人,而以后在海外的殖民开拓更需要人口,在张子云还没有足够的实力解决国内的土地兼并问题的时候,最好的方法就是通过殖民来解决人口激增的问题,这也是历史上欧洲诸国解决国内人口问题最好的方法。

    只是这种事情他现在不能公开说出口,要知道朝廷里的那一堆子人能看着流民饿死,甚至惹出造反的大事,却看不得这些流民外流,当年东南沿海的那些贫民百姓为了生计拓海,一批又一批的百姓赶往东南亚,在那里建立了许多零散的殖民点,结果朝廷勃然大怒,不但没有想到这招可以解决国内人口问题,反而以为是这些人为祸海外,肆虐外邦,于是严加镇压,最终使得东南沿海的民间移民活动衰落下去。

    当然这些官员禁止大陆移民真正的原因,主要是担心一旦开了人口流动的口子,失地的农民会大量加入移民大潮,最终会导致国内的各地豪强地主丧失大量的劳动力,怕是朝廷里的那些个地主们就再也找不到耕地的人了。

    杨泉知道这事声张不得,好在人数不多,这两千人,分个几次运往琉球就好,再做些手脚也不是难事,毕竟都是失地的流民,官府也已经查问不到了,等冬天一过,开春海上解冻,船队出海就可以了。

    “眼下的问题,恐怕还是粮食问题,这些人这两个月所需要的粮食恐怕不是一个小数目。”杨泉叹了口气,“雨柔姑娘那还能出多少粮食才是关键,之前我也查过,目下这山东的粮价可是能把一般人都吓死。”

    “越到这种时候越是会出这种死了爹妈的人,”张子云恶狠狠地啐了一口,今年山东大旱,收成锐减,有的地方甚至颗粒无收,饿死的百姓遍及乡野,这一方面有朝廷赈灾不利的原因,还有奸商豪强囤积粮食,抬高米价的原因,有时候朝廷拨下赈灾款后,地方上得米商和有粮的地主豪强立刻将米价抬高几倍甚至几十倍,结果银钱米粮都被这些人赚去,在朝廷无力的时候,这种情况尤其明显,幸亏模范军的粮食储备依依提前规划了,秋收的时候从南直隶和苏杭采购海运送来,才避免了这种情况。

    “现在去买粮食那就不是花钱,是拿钱往坑里扔,”张子云恶狠狠地朝地上啐了一口,接着道:“这样吧,先从模范军的仓库里运一些粮食来救急,剩下的我想想办法。”

    杨泉也是无奈,只能点了点头,他叹了口气道:“说来说去,咱们还是处处受制于人啊,咱们登州的人越来越多,兵啊,工人啊什么的,咱们总不能一直靠买吧。”

    “买,还是要买,”张子云看了他一眼,斩钉截铁地说:“只不过得从自己人手里买,这些流民以前都是种地的,他们别的本事没有,但是论起种地他们怕是一等一的好手,等把他们送到了该去的地方,就可以让他们发挥自己的特长了,到时候就从这些人手里买粮。”

    杨泉愣了一下,他稍稍思索了一下,便明白了张子云的意思,商业体系之中,货币的流动才可以让经济更加健康的发展,因此农业这个国家的根本也必须进入整个社会经济体系之中,唯有如此,才能利用商业的促进作用促进农业的发展。

    “就怕那边的地不够用,”杨泉心里也清楚,琉球诸岛可以用来耕种的土地是有限的,而登州未来所需要的粮食储备可是非常巨大的。

    “可用的地多的很,”张子云搓了搓冻得发红的手,拍了拍身边的杨泉的肩膀道:“难道你忘了吗?咱们中国在东南海上还有个巨大的宝库,那个地方,可是华夏绝不可少的一块土地。”

    杨泉愣了一下,接着恍然大悟道:“你是说,台湾!”

    张子云点了点头,这个时代的台湾,还是没有开发的处女地,虽然有澎湖巡检司在管理,但是大明朝廷里,还没有人认识到这个岛屿巨大的潜力,这个在未来对于中国有着巨大作用的宝岛,这个时代,还静静地横亘在与大陆相望的海里,等待着祖国大陆的来客,叩响她的大门,发掘她无尽的美丽。

    “登州商会的勘测船队已经在基隆港登陆了,等到那边完成了所有的勘测,就可以派人过去了。”

    杨泉差点没跳起来,台湾,那个地方对于这个时代的中国人来说,可能没有多少概念,但是对于他们来说,他深知这个地方对于中国和所有中国人的意义。那个富饶美丽的岛屿如今遍布森林,那些生长了千万年的参天树木,还有无数奇珍异兽,深埋在地底的矿藏以及南北沿海地带富饶的土地,无数的深水港,沿海的鱼虾,这个巨大的宝库就在东南沿海的对面,但是一直忙于开发大陆的中国人一直没有时间关心这个地方。

    米粥已经熬好,流民们排着队,领取着这今天的第一顿也可能是唯一一顿热餐,学兵们则维持着秩序,赵祯来回奔波着,给那些个老弱递送热水。

    张子云叹了口气,他的事情还没有结束,还有许多的问题等着他,他转过身,翻身上了马,接着冲着杨泉:“这边的事情就先交给你,我先回去,等这件事过去,我们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杨泉会意,接着右手举到额前,竟然朝他敬了一个军礼,张子云笑了一下,举手还礼。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章节放入书签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