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 我的书架 | 手机阅读

书窝网 -> 历史军事 -> 1618:燎原

诡变 第一百四十章 孙承宗的忧虑(下)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冯君晨愣了一下,接着看了看眼前这位区区詹事府的官员,立刻明白了他的意思,接着倒了杯酒给他,请他饮下。

    “自古以来,商人逐利乃是天性,凌家这么做,便会有无数人紧随其后,如此,则必须由更多的工厂,土地,用料乃至于人力,而如今的大明,内外里限制颇多,捐税卡拿,不一而足,商者在朝无权,在野也只能依附官府,可这朝廷上面的人,可曾见有一个商人在官府中?现在这张子云,拥着兵权,背后又有凌家的支持,又是个开明之人,这样的人,难道不得花钱将他送上去?而在另外一些人的眼中,这张子云难道不是心腹大患,若不早除,让他坐大了,那可是比张居正,李成梁更可怕的人物,而他张子云,就是因为心怀志向,才会与你这同样大逆不道的冯君晨联手,所以,早晚有一天,或是有人助力,或是他自己主动,早晚他自己就也会搞出许多的事情。”

    冯君晨一直听,却不说话,等他说完,才笑道:“恺阳先生,您这话我可不敢听,那张子云也断然不敢听得。”

    孙承宗却是一笑,他久在民间,知道民间疾苦,笑着道:“自秦汉以来,农桑为天下之本,延绵至今,今国家日蹵,百姓苦难,全在钱粮不足,当年张居正用一个一条鞭法,便使得万历之朝丰盈二三十年,这些年大明开海,商船货物,收获极多,就连官家都一直想要大力发展以增官用,若是张子云能够大开商事,并且能征用这其中的税收,大明的府库仓储,一定丰盈,到时候不要说小小的建州,就是倭寇朝鲜,也必定会宾服于我大明之下,到时候还怕没有田地吗?”

    改变制度,以商为本,农商结合,再通过变革税制,为国家聚财,以此再为百姓寻找出路,南洋,朝鲜,琉球,倭国乃至于南方的大明属国,延绵万里的海疆定可以为大明寻一条出路。

    这是张子云构想出来的一条大路,冯君晨仔细思虑过,虽然这条路只是粗略的一个方向,还需要无数修补,与之对应的机构、制度、人员都需要极多极多,此事所遇到的阻力极多,困难极多,面对的敌人也多,但却是最能将这一片死气沉沉的大明变为欣欣向荣的一条路,比之换一个天下实在不知道高到哪里去,只是这条路也最是难走,那些在朝的,在野的,那些个不愿轻易放弃手中权力、财富者一定会拼死搏杀,甚至没有几十年,都做不完,做不尽。

    而张子云却依然选择了这条路。

    这个张子云绝对不是个简单的人物,这就是冯君晨的想法。

    孙承宗似乎看穿了冯君晨脸上的钦佩,也叹了口气道:“这小子虽然年轻,但是见识不浅,若再假以二三十年,不知还会成为何等非凡的人物啊?”

    “只不过他的这条路,怕是会有无数的腥风血雨,明争暗斗,那些个朝廷上的,地方的官僚豪绅,哪一个肯拱手让出自己的利益,如今大明国势日衰,张子云这么折腾,我是担心…….”孙承宗叹了口气,脸上一脸凄色“自古变革之事,腥风血雨,前朝的王介甫,本朝的张太岳,没几个能成的,文荀,你熟读史书,想必是知道的吧。”

    冯君晨神色如常,慨然道:“国家开科取士,至今近三百年,现在朝堂上的那些,都是什么东西?今日倘若不学张太岳,革除弊端,则数十年后,天下又将如何?乡中宗党,朝中党羽,互相勾连,吞并土地,如无厌之口,将这好端端的华夏变成了如此局面,要我说,这些人怕是还要感谢张子云,因为若不是他更改制度,早晚一天,那些百姓会将他们的脑袋挂在旗杆之上。”

    孙承宗默然不语,接着大饮了一杯,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似乎是放下了心头的重担,他看了眼冯君晨,正色道:“文荀,你我受圣人的教训,大道正统,不可使之在吾辈手中衰落,且记此言!”

    冯君晨立刻抱拳答道:“文荀自然不敢忘!那张子云也不会忘的!”

    孙承宗点点头,接着将面前的酒杯倒满,继而又给冯君晨添了一杯,正色道:“事到如今,能在天子面前进言的倒还有一人。”

    冯君晨立刻问道:“何人?”

    孙承宗抚了抚颌下的长须,慢悠悠地道:“福安郡王!”

    这已经是他第二次听到这个名字了,冯君晨对于这位郡王越发好奇,便笑道:“请先生示下!”

    孙承宗笑着点点头,接着将酒杯端起,饮了一杯,悠然道:“这位郡王的事情想必你也知道一二。”

    冯君晨点点头道:“我之前也听别人说过,说是很受皇上和贵妃的疼爱,但是却未见过这位殿下。”

    孙承宗点点头,接着道:“当今天下,诸皇子皇孙,能得皇上宠爱的,恐怕无人能及得上这位殿下了,就算是殿下的父亲福王也远不及他,能以皇孙的身份,册封郡王,又能在京城里侍驾,出入宫闱,还能和太孙同进讲学,这诸多皇孙之中,被皇上选中给太孙陪读的,就他一个,这皇上的心思,是极为明显的。我为太孙讲学,但实话说,若论才学机智,太孙比之郡王殿下,差得远了。”

    看孙承宗说话的时候,一脸惋惜,似乎是在感叹郡王为何不是太孙。

    “先生之前见过郡王?”

    孙承宗点点头,道:“自任太孙侍讲,有幸见过一两次,这位殿下俊秀睿智,可以说是诸位皇孙之中的翘楚,更难能可贵的是他行事低调,又重情谊,他与太孙的关系远比太子和福王之间好,两人就如亲兄弟一般,这位郡王本来还在外面,前些日子刚才回来,如果你能得这位殿下一句话,那张子云的事情就大有转机了。”

    说完,他又从自己的怀里取出了一封书信,递给了冯君晨,接着道:“这位殿下平素是不喜欢过问朝廷之事的,但是他却是个仗义执言的公允之人,如果你能将张子云的事情与他一一细数,我和他也算是有些师生之谊,你可以拿着这封信去拜访殿下,殿下也该会见你的。”

    冯君晨立刻喜出望外,连忙致谢道:“多谢先生大恩!”

    孙承宗摆摆手,接着撩起衣袖,道:“天色已不早了,明日我还要为太孙侍讲,就先告辞了。”

    “多谢先生出手相助!”

    孙承宗示意不必多礼,刚抱拳想要告辞,却又停了下来,转身看了眼冯君晨,笑道:“若是有机会,倒想亲自见见这个张子云,我想他日怕是还有些事情要求他才对!”

    冯君晨见他脸上的表情复杂,似乎是也在纠结今日帮助张子云的选择是否是正确的,他也不好多说,只能笑着点头:“我会安排的!”

    孙承宗抱拳行礼,也不多话,转身扬长而去。

    冯君晨看他下楼,又复坐在座位之上,向楼外望去,酒楼之外,人来人往,这眼前的风土人物,不知道二三十年之后,将会是何等模样啊!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章节放入书签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