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 我的书架 | 手机阅读

书窝网 -> 历史军事 -> 1618:燎原

诡变 第二百三十六章 孙承宗的不得已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孙承宗站在舆洗架前,盯着铜镜中的自己,恍惚了一阵,便拿起了盆中的毛巾,热气腾腾,在脸上擦拭了一遍,原本有些疲乏的精神多少振作了一些,今天他陪同皇太孙迎接了吴王殿下之后,便和皇太孙、吴王一起赶回了京城,随同进城的还有张、冯、严三人,他们和吴王的一些随从都住在驿站之中。

    等一切都安排妥当的时候,已经是申时,他便回到了自己的府邸之中,简单梳洗之后便打算睡了,但他心里清楚,今晚自己恐怕还睡不了。

    等侍女将洗脚盆端上来的时候,管家却在门外启禀。

    “老爷,兵部的徐子先大人前来拜访。”

    孙承宗挥了挥手,那侍女便将洗脚盆端走,孙承宗穿上靴子,开了门,管家躬身一礼。

    “徐大人正在正堂等着老爷。”

    孙承宗便理了理身上的便服,便沿着回廊往正堂走,刚踏进正堂的门,便见徐光启正坐在堂上,见孙承宗进来,徐光启便立刻起身,双手抱拳。

    “孙公。”

    孙承宗摆摆手,示意不必多礼,两人坐定,仆人进来献茶之后,两人先饮了一杯茶。

    “孙公,这么着急找我,有何事?”

    徐光启自从上次上书练兵被方从哲拒绝之后,便调任兵部,孙承宗主管兵部之后,又将他提拔为兵部武库司的郎中,自此之后便一直主管兵部武库司。

    “我记得你上次给兵部写了封信,说建议兵部武库司向登州兵工厂和登州商会采购辽东军事所用的兵器被服,尤其是火器一类是吗?”

    “孙公怎么说起这事?”徐光启一脸无奈,接着道:“户部说采购的拨银过多,其他地方采买的东西,登州兵工厂需要一倍以上的资金,盔甲、刀剑、尤其火枪与火炮之类,价格更是比其他地方高两三倍。”

    “你是兵部武库司的郎中,让你在这个位置,就是要让你掌管大明的武库,依着你看,天下那么多造兵器的地方,为什么单单要从登州兵工厂购买这些武器盔甲?”

    徐光启见孙承宗问,似乎也看到了自己的意见得以采纳的希望,便立刻抱道:“大人,之前萨尔浒打得那么惨烈,九边、辽东诸军死伤惨重,唯独张子云所部,以十分之一的兵力抵抗老奴,老奴与张子云所部激战了一天一夜,死伤比之登州军,十倍有之,就连与之一起的李光忠的登州大营与广西土兵,也是战力极为顽强,甚至与精锐的九边相比,都不逊色。于是卑职便私下调查,这才知道张子云所部使用的兵器装备都是一律由登州自己的军械所制作的,也就是现在登州兵工厂的前身,他们的武器装备、车辆都是一律出自登州兵工厂之手。在开战之前,他们还在天津、沈阳二地经由登州商会发送了大批诸如盔甲、刀剑以及各式火枪弹药,用以武装李光忠、宁政二人的部队,使得这平时不见闻名的二部突然获得了极强的战力。”

    孙承宗细细地听着,有关萨尔浒的战前所有档案都已经收归兵部文库,只是很少有人查看,也就是徐光启这样的有心之人才会去看。

    “卑职查勘过,兵部武库司发给辽东的军盔军甲,多数都是残缺次品,很多都不堪大用,卑职便并没有再多加查问,以为登州军工厂所制作的,只是合格的制品而已,只是前些日子,卑职恰好在京中认识一位去岁江西来京的考生,这位考生虽然在去年的应试中并未及第,但其人通晓天文地理,尤其精通机械制作之法,卑职便将他聘为京师制作所的工头,委托他督造盔甲器械,没过几天,他便请卑职去了天津,向我叙说了登州兵工厂制作的军械之利,乃是当世天下第一,并通过他在登州商会内的亲弟弟买到了登州兵工厂制作的盔甲一副,刀剑一副以及登州军所使用的火枪十支,卑职与那位属下便立刻开始了勘察。”

    孙承宗顿时回忆起今天所见到的那支吴王卫队,他们身上的盔甲以及武器都令人印象深刻,即使是精锐的锦衣卫在他们的面前也不过了了。

    “这些东西便是你要写信给兵部的原因?”孙承宗问道。

    “正是,”徐光启立刻站了起来,他目光肃然,看着孙承宗道:“孙公,在下这些年与西洋的那些红夷相熟,结识过不少能人巧匠,也见识过不少奇兵利器,但是登州兵工厂所制造的盔甲与刀剑,如学生那位下属所言,都是当世一等一的精品,他们的武器也好,盔甲也好,都是由所谓杨氏钢铸造而成的,这种钢我问过那些铸钢的师傅,乃是以极高的温度铸成,而且杂质极少,极为强硬,所铸造的刀剑锋利、盔甲坚硬,更为重要的是,因为其钢极耐高温,所以非常适合用于制造枪管和炮管,因此登州所铸造的火枪,极少有炸膛事故,火炮更是锐利,据我所知,目前登州军中已经装备了许多新制火炮,无论野战还是攻城,都是极为锐利,兵部的邸报也曾提到,萨尔浒的时候,登州军的炮火猛烈,老奴根本无法突破。”

    孙承宗点点头,叹了口气道:“原来如此,我说官军围攻石佛口,猛攻数月,不能轻易攻克,还损兵折将;而这个张子云在山东的泰安、黄河渡口两役,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就击破了闻香乱军十数万,原来是甲器厉害异常的原因啊,如此看来,他不但会治军,还会用人了。”

    “的确如此,”徐光启立刻接口道,“孙公可记得当年献玉琉璃给皇上的杨泉吗?”

    “记得,当时这个杨泉献玉琉璃而不求官不求名,可以说轰动朝野,皇上都对此人赞赏有加,只是后来听说他去做生意去了,便没了讯息,”孙承宗猛然抬头,“你的意思是这杨氏钢就是杨泉所制作的?”

    “卑职不查不知道,一查才吓一跳,”徐光启点点头,看着孙承宗道:“卑职在兵部文库之中查到数年前由江西转兵部的一封信函,信函之中提到江西一位知府,向兵部武库司转送一位杨姓工匠所提供的器械草图两份,这两份草图送到武库司之后,便一直放置在兵部文库之中,因为无人照看,其中一部分已被损毁,另外一部分卑职让我的那位属下看过,乃是一份关于炼钢炉的草图,那炉子的密闭性极好,能耐高温,所炼出的钢,比之我朝现在所制作的钢要强数倍都不止。”

    孙承宗从自己的座位上立刻站了起来,瞪大了眼睛,立刻道:“你是说,在杨泉未呈上玉琉璃之前,他就在江西送上了炼制杨氏钢的方法了。”

    徐光启也不说话,只是点头,孙承宗立刻恍如失神,跌坐在了自己的座位上,苦笑道:“呵!呵呵!看起来不知道还有多少有志之士遗落草野,你我这种朝廷大臣自以为天下尽在掌握之中,却不知道草莽之中,还有多少奇人异事啊,可怜我等,还自以为天下无事不晓。”

    徐光启看孙承宗一脸失望,便起身安慰道:“孙公,这件事距今已经数年了,当时孙公也不过是一介布衣而已,这事关不到孙公。”

    孙承宗摆摆手,看了眼徐光启道:“我等是朝廷大臣,为朝廷选拔人才,是我等的职分所在,结果满朝大臣,却还不如一个千户识得人啊。”

    孙承宗叹了口气,接着便又摆摆手,笑道:“子先,你今晚回去,先拟一个方策,先从登州兵工厂购买一千支火枪,一百副盔甲、五百支刀剑,另外还有登州军使用的火炮,按照样式最好各买一门。”

    “孙公的吩咐,卑职自当努力去办成,”徐光启双拳一抱,接着又有些犯难道:“只是孙公,刀剑盔甲倒是好采买,这火枪火炮可是登州军军中的装备,没有朝廷的公文,登州兵工厂恐怕不会出卖的。”

    “这个好办,”孙承宗看了眼徐光启,“我会以兵部的名义给张子云下一个公文,让他告知登州兵工厂,双方议定价格之后,由兵部出面购买。”

    徐光启点点头,孙承宗便又接着道:“你拿到这些东西后,立刻前往王恭厂,在那里设一个特别军备所,由你亲自督造,看能否仿造,仿造成功之后,又需要哪些设施,一律报告兵部,如若不能仿造,那武装一万人又都需要多少装备。”

    “孙公,你突然要买这些武备?是要做什么?”徐光启看着孙承宗,满脸疑惑。

    孙承宗沉默了片刻,他看着徐光启,眼神中满是犀利。

    “这自古以来,万事皆怕专断,这个张子云,于私,我虽然与他交情不多,但是与他的确有神交已久之感,深感他是大明为数不多的忠直之人,但于公,他在山东也好、南直隶也好,权柄过大,如今兵势威盛,放眼大明,已无人可及,我不能不为江山社稷考虑,因为专断必生强势,强势则必生威势,威势过盛,那就不是一个人能约束得住了。”

    徐光启熟读史书通论,自然也是知道孙承宗的意思,当下频频点头。

    “大势如此,你我都不过是这大势之中的人而已。”孙承宗叹了口气,他并不想与张子云为敌,但是却不得不防着张子云,实在是可笑至极。

    徐光启自然也知道他的难处,犹豫了片刻,接着道:“孙公,我倒是有一个极为大胆的建议,登州兵工厂其管理严密,上下同心,这才能锻造出极为厉害的军备,不如我们以高价从登州兵工厂挖来一二个人物,为我所用?”

    孙承宗沉吟片刻,这才缓缓地道:“这事倒也不着急,可以派人去登州兵工厂参观,先学着些,然后徐徐建立兵部自己的兵工厂。”

    徐光启点点头,他内心激动,他自己也知道,虽然登州兵工厂制作的那些军械很耗费钱财物资,但是所制造出来的军械比之现在大明军队所使用的,不知道要高到哪里去,一旦大明的军队都装备上那种标准军械,则大明振兴,便指日可待。

    他正待要起身告退,却见孙承宗看了他一眼,悠然道:“这件事,只你我知晓,其余的人,除了你手下那些可靠的人,一律不许知晓。”

    徐光启愣了一下,看了一眼孙承宗,有些不明所以。

    “卑职不知道孙公的意思?这是有利国家朝廷的大事,如果只有我们兵部动弹,而户部、工部不予跟进的话,恐怕到头来也不过一纸空谈而已。”

    “如果让户部、工部知道了的话,这事成不成,恐怕就是另外一回事呢?张子云将在外,遮掩着才有如今的这些,若是我们大张旗鼓,怕是动弹不了几天。”

    徐光启立刻心领神会,便点头道:“卑职明白了。”

    “对了,你哪位下属叫什么名字?你安排一下,我要亲自见见他。”

    徐光启便立刻道:“卑职这位下属,姓宋,名应升,乃是江西奉新人也。”

    “宋应升?”孙承宗停了一下,接着道:“是不是乙卯年江西乡试的时候奉新的二宋?”

    “正是,”徐光启笑着道,“乡试的时候他的弟弟还在兄长的前面,只是两人来京城会试,没有中举,两人失望,本打算回乡再试,就在这个时候,登州商会为登州兵工厂招收天下俊杰,杨泉和张子云亲自拜访,他的弟弟才去了登州,结果去了登州之后,他的弟弟便放弃了经试之徒,专心与登州兵工厂的事务,还得到了杨泉的重用,一路深造,他弟弟学得也很快,现在已经是登州兵工厂的总裁之一了。”

    “这个杨泉和张子云一样,也是如此敢用人啊,一个三十多岁的不第秀才,他们也能慧眼识珠,将他从这万千尘埃之中拾起啊!”孙承宗由衷地赞了一句,在这方面,他一个朝廷内阁的次辅,确实远远比不上这两个年轻人,“宋应升的弟弟叫什么名字?”

    “宋应星,字长庚。”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章节放入书签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