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 我的书架 | 手机阅读

书窝网 -> 历史军事 -> 1618:燎原

第三卷 燎原 第四十八章 分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大胆!”

    乾清宫中,朱由校恶狠狠地将手中的那张纸扔在了地上,他看着跪在地上的巡城御史宋严。

    “本朝开国二百余年,却从未见过如此丧心病狂之事,刺杀内阁大臣,罪同大逆,你马上派人将此人送往刑部,由刑部以及内务部联合调查,朕要把这件事情查个清楚。”

    冯君晨站在一旁,也不说话,稍早时候,他在进宫的路上遭遇了一次极为拙劣的刺杀,一个名叫何彦的山东书生在东大街上朝着他的马车扔了一颗自制的开花弹。

    何彦在投掷之前因为紧张,结果并没有点燃开花弹的引信,结果炸弹只是把马车的车厢砸的掉了些漆而已,至于其余,便再也没有了,萧鼎的手下立刻就把何彦拿住了,萧鼎不敢怠慢,在马车离开之后,他又亲自回去把何彦押到了巡城御史处,并做了初审,何彦一口咬定自己只是因为觉得冯君晨多次在朝廷上变革制度,所以认为他是奸臣,所以他要为皇上诛杀奸臣逆贼。

    “臣以为此贼狂逆凶恶,不杀不足以震慑那些心怀叵测之徒,便应该由皇上亲自下诏,将之于菜市口公开施凌迟之刑,以儆效尤。”就在此时,刑部侍郎朱光大走出班列,开口说道。

    “臣以为此事绝非如此简单,臣以为此事应该交由刑部和内务部两部仔细查验,以查出幕后的黑手。”孙承宗也走上前,向朱由校禀报。

    朱由校点点头,他看着一旁的冯君晨,脸上露出了关心的感情,他离开御座,走到了冯君晨的面前,缓缓地道:“冯卿受惊了。”

    冯君晨立刻弯腰回礼道:“谢皇上关心,臣无事!”

    朱由校点点头,他看着冯君晨道:“自王恭厂一案之后,冯卿一直奔波,为社稷出力,朕甚是安慰,今日爱卿受人威胁,是朕的失误,孙相,徐次长。”

    一旁的孙承宗和徐光启赶忙出列,一起弯腰施礼。

    “传朕的旨意,命张帅北来之时,调动陆军第一军进驻通州,同时命令近卫军官团入京保卫京师安全。”

    孙承宗和徐光启相互看了一眼,都是一脸的讶异。

    “皇上,京师的安全一直由禁卫军负责的,”兵部尚书熊廷弼立刻走上来,“如果调动近卫军官团和陆军第一军的话,难免会有扰动。”

    “哼,”朱由校冷笑一声,“禁卫军的事情朕还没说呢?每年拿了朝廷这么多钱去,结果禁卫军还和王恭厂的那些人相互勾结,就这样的军队还能保护朕?还有你的手下,兵部侍郎何宗直这样的人是怎么进入兵部的,是怎么当上兵部侍郎的?”

    “何宗直的事情是臣眼瞎,”熊廷弼立刻跪在地上,他看着朱由校,“可是皇上,调动第一军是大事,如今朝廷动荡不安,如果调动第一军的旨意下达,这就更加增添了这朝廷的动荡,而且也会使北方还未军改的各卫人人自危,到时候很可能会酿成大祸的。”

    “皇上,熊阁虽然识人不明,但是这几句话真的是为社稷着想,臣也以为此时不能调动陆军,以免引起大变。”孙承宗看了眼跪在地上的熊廷弼,“当时议论军改的时候北方各卫的情况皇上是知道的,现今调动第一军北上,这个时候那些卫所更会人人自危,难免会出大事的!”

    “既然如此,那就调动第二军第三军,朕就不信以现在陆军的军力会镇压不住那些为非作歹之徒,孙相,你身为内阁首辅,每年的开支难道不知道吗?朝廷每年在北方各卫上的支出有多少,当年萨尔浒之战,朝廷花了整整两百万两之巨,却无法铲除建奴,如今每年还需要给辽东数十万两之巨以维持辽东局面,可如今吕宋之役,陆军以及海军所花费不到百万,却已经驱逐西夷,而且还收获了大量的土地以及西夷的船只、赔偿之费,折算下来陆海军还有军费盈余,这样的仗,朕宁愿再打几十场,这几年的改革之举已经证明了谁是谁非,朕心已决,这一次谁都拦不住。”

    “皇上,”孙承宗看着朱由校,他从皇帝的脸上看到了大明前代皇帝的影子,现代的武宗皇帝、世宗皇帝、神宗皇帝,他们每一个都是如此年轻气盛,丝毫听不进大臣们的忠告,“如果第一军北上,引起那些卫所的担心,那天下势必一分为二,这对于国家社稷有百害而无一利,臣以为就算是谁都不愿意看到如此的局面,冯相,你说是不是?”

    孙承宗看着冯君晨,希望自己的这位好友能在此时也能站出来劝谏这位皇帝,可是他却从冯君晨脸上看到的是一种决绝。

    “皇上,自天启革新以来已五年了,如今南北之形势全然不同,南方诸省开海的开海,发展工商的发展工商,陆海军的建设也有条不紊,而北方诸地,却一直动荡扰乱,建奴与蒙古虽然臣服于我大明,但是却隐隐有不臣之意,如果不早定国是,使得天下臣民一以贯之,则我大明,始终是有大大的隐患,王恭厂一案只不过是沧海一粟,此时便更应该早定国是,以重振大明百年之威,兴社稷之盛。”

    冯君晨的声音回响在乾清宫中,孙承宗先是一愣,接着苦笑了一下,他一脸知天命的样子,接着撩起官服,跪倒在地。

    “皇上,冯阁所言,臣不能苟同,”孙承宗也是朗声高啸,“卫所制度也好,禁海也好,都是历代所定下的祖制,如今我大明开国两百年,社稷国家如垂垂之日,的确是到了改良革新之时,但改良革新也讲时序,譬如春夏秋冬,才得一年更替,国家制度的改革,总得循序渐进才是正理,卫所也好、禁海也好,两百年来都已经养了无数利益相关之人,这些人盘根错节,上下勾连,形成了极为强大的势力,此时如果如冯阁所言,大定国是,南北一起通行,则那些人便会群起反对,天下间的人都会彼此站队,各持己见,则国家自此之后便会陷入无尽的动荡,臣身为大明之臣,不能见到如此的局面,臣恳请皇上,为天下社稷着想,为百姓生民着想,臣恳请皇上!”

    孙承宗跪倒在地,连连叩首,朱由校赶紧俯身将孙承宗扶住,孙承宗却跪在地上不起来。

    “老师你这是做什么?”

    “皇上不收回召第一军进京的诏令,臣不起来。”孙承宗跪在地上,也不抬头,朱由校试了两下他也没动弹,王安也赶紧上来扶孙承宗。

    “孙相,您不要让皇上难做!”

    孙承宗却始终不动弹。

    一旁的徐光启也赶紧上来扶孙承宗。

    “孙相,有什么事情你先起来再说,您是皇上内阁的首相,又是皇上的老师,您的话皇上会听得进去的。”

    朱由校看着跪在地上的孙承宗,半晌也不说话,他看了眼冯君晨,挥了挥手,示意王安和徐光启退到一旁,两人也不敢怠慢,便就各自退到一旁站好,朱由校看着跪在地上的老师,良久才缓缓地道:“既然孙相不愿奉诏,那此事就不用孙相去办了,就由冯相领衔,总统事务府和兵部一并处理此事吧!”

    这一下,所有人都愣住了,自从孙承宗担任内阁首辅以来,朱由校就从没有驳回孙承宗的奏请,君臣之间可谓亲密无间。

    孙承宗缓缓抬起头,看着面前的朱由校,半晌也不知道该如何说话,良久他又朝朱由校叩了一个头,道:“皇上,臣身为内阁首辅,既然匡正不了皇上,那臣便做不了这内阁首辅了,臣如今身体衰弱,无法侍奉圣君,臣恳请皇上能够准臣告老还乡,以保天年。”

    朱由校自然是看到了孙承宗脸上的无奈和不甘,他缓缓地道:“你这是在威胁朕?”

    “臣不敢,臣本来不过是一个小小的读书人,就是因为受到皇上的恩宠,才能成为内阁重臣,皇上的知遇之恩,臣不能忘也不敢忘,也正是因为如此,臣才不能看着皇上背上天下的骂名,如今皇上不能接受臣的进言,臣自觉无能,身心俱疲,这样还有何面目舔居重臣之位,故而臣请皇上能免臣之职,准臣告老还乡。”

    朱由校握着拳,看了看自己的老师,摇了摇头,喝了一句道:“朕不准,徐光启!”

    “臣在!”徐光启立刻走上前。

    “由你监督,将孙承宗送回官邸闭门思过,命禁卫军严加看守!”

    徐光启看了一眼孙承宗,立刻低头道:“臣遵旨。”

    朱由校看了眼孙承宗,又看了眼冯君晨,长长地吁了一口气。

    “传旨,即刻命吴王、张子云进京,并即刻发出调动兵马之令!”

    “臣遵旨!”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章节放入书签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