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 我的书架 | 手机阅读

书窝网 -> 都市言情 -> 大明:朱元璋求我教他做皇帝

第一章 重生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大明。

    洪武十五年。

    应天府。

    “这都什么时辰了祝老头怎么还不见过来”

    淮河岸边,有一农家小院,此时院口处一个看起来约莫十六七八的俊秀少年,正探着头四下张望。

    少年名为方世玉,重生到大明朝,已经三月有余了,但身份只不过是个平民百姓。

    作为重生者,方世玉自然也有一个系统,只是这个系统除了一些小玩意,什么奖励都没有。

    什么武学秘籍,金银财宝,更是闻所未闻。

    属实一般

    更加坑爹的是,这个垃圾系统,竟然还给了方世玉一个要命的身份,那就是方孝孺的远房表亲,要多远有多远的那种。

    而这方孝孺可不是一般人,乃是明太祖朱元璋留给皇孙朱允炆的辅政大臣,更是对建文帝朱允炆极为忠心耿耿。

    史书记载,靖难之役后,永乐大帝朱棣登基为皇,让方孝孺给自己起草诏书。

    但无论朱棣用什么方法,这方孝孺就是软硬不吃,除了燕贼篡位四个字外,多一个字都不肯写

    勃然大怒的永乐大帝,放言方孝孺要是再不识好歹,那就诛九族

    结果方孝孺眉头都没皱一下,十分硬气的表示,九族算个屁,你就是诛我十族,这诏书老子也不会写的。

    面对方孝孺如此奇葩的要求,朱棣当即表示,如你所愿

    于是,震惊朝野,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诛十族就此诞生,但凡有点血缘关系的都被杀了,甚至就连跟方孝孺只有一面之交的人也都被杀了,总共八百七十三人,惨死在这场事件中。

    如今的方世玉,对此只想骂娘

    自己跟方孝孺那是需要翻上半天族谱,才能扯上一点关系的存在。方孝孺位极人臣的时候,自己没落到一毛钱好处。方孝孺落难了,自己倒是要被株连

    这他妈找谁说理去

    你方孝孺是个有骨气的文人,我方世玉不反对

    可你让老子给你垫背是什么道理

    每当方世玉一想到自己好不容易重生了,结果要不了多久,自己就要给这个只闻其名未见其人的方孝孺陪葬,顿时就觉得自己简直比窦娥还冤

    痛定思痛之后,方世玉只想到三个解决方案。

    其一,帮助建文帝朱允炆打败朱棣。

    其二,投奔永乐大帝朱棣。

    其三,在一切还没发生之前赶紧跑路

    但第一个显然是行不通的,建文帝朱允炆简直就是个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废物,跟着建文帝,岂不是死的更快

    第二个显然也是行不通的,此时的朱棣虽然还不是永乐大帝,但那也是燕王,手中权势滔天。

    他方世玉只不过是个小屁民,别说投奔了,见都不可能见得到朱棣。

    怎么想,也就只有跑路这一条还算是靠谱点了。

    但问题了,此时的明朝,管制极严,若是没有官府的证明,别说跑路了,你就是出个村子,都要被抓起来的。

    何况这天下之大,莫非王土,只要在大明朝的版图之中,结局就只能是被朱棣一刀咔嚓掉

    思前想后的方世玉,终于想到了一个办法,那就是既然陆上不行,那老子就出海

    此时的南洋一带,压根就是没主的地方

    什么琉球c爪哇之类的,不过都是一些当地的部落土著

    自己好歹身怀上下五千年的文化知识储备,混个土皇帝压根就不是问题。

    指不定还能改变历史,数百年后,华夏版图延伸几大洲

    这么一想,似乎重生还真是个不错的机遇

    可问题又来了

    方世玉没有船

    琉球之类的地方,虽然不算远,但很显然,靠自己游是不可能游到的。

    如今大明朝刚刚建立没多久,张士诚跟陈友谅的残余势力尚未清缴干净,官府严禁出海

    但凡是船,都在官府手里。

    官府没有下令,别说方世玉了,就是大明水师都出不了海

    至此,方世玉的跑路计划彻底搁浅了。

    但事无绝对,就在方世玉万念俱灰的时候,救命稻草祝老头现身了

    祝老头虽然官职不高,只是个正四品的水师佥事。

    但放眼如今整个大明水师,这个职位简直就是核心中的核心啊

    不仅有船还有人,长江乱不乱,老祝说的算啊

    只要这老祝同意,方世玉想出

    海简直就是轻而易举。

    因此问题的关键就是,怎么才能拉着老祝跟自己一起跑路

    何况,这眼看着距离那起大事件越来越近,时间也越来越紧迫,再不跑可就来不及了。

    方世玉觉得以自己领先五六百年的知识储备,忽悠一个老祝还不是绰绰有余。

    可左等右等,这老祝今儿个竟然还没现身。

    莫非是出事了

    自己能不能绝处逢生,可全靠老祝了

    老祝要是出了事,方世玉可就玩完了啊

    “小玉子,赶紧起锅做饭去”

    “我这忙东忙西,可累的够呛啊”

    就在方世玉皱眉沉思的时候,耳中忽然传来了明亮的声音。

    很快,一个看起来约莫五十上下,一身武官装扮的老头,大踏步走进了这个农家小院。

    身后还跟着一个手拿宝剑,虎背熊腰的壮汉。

    老头正是方世玉心心念念的老祝,后者则是老祝的亲兵,名叫玉兰。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老祝你先别急,我给你泡壶茶再说。”

    看到老祝总算是现身了,方世玉当即松了口气,赶紧泡茶去。

    “有点眼色”老祝砸吧了一口茶,大大咧咧的坐了下来,等着方世玉做饭。

    玉兰则站在老祝身后,手不离剑,十分警惕的模样。

    “老祝,今儿个给你尝尝新手艺”很快,方世玉就端出来好几盘热气腾腾的大菜。

    前世的方世玉简直就是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厨艺自是不在话下,放在眼前这个朝代,简直堪称米其林五星级大厨的水准了。

    热菜一上来,便是一直一脸警惕的玉兰,也忍不住咽了几口口水。

    “小玉子的厨艺,我老祝还是信得过的。”老祝一边把这些菜分成两份,一份打包装起来,一份留着自己吃。

    打包的自然是带回去给自己老婆吃,老祝的老婆倒是也来这里好几趟了,是个为人平易近人的老婆婆。

    只是身子骨不大硬朗,最近倒是没怎么看见了。

    但老祝仍旧不忘打包一份,带回去给老婆吃。

    这个封建年代,对老婆这么好的男人,可不多见。

    也正是看重了老祝这一点,重情重义,方世玉才敢把自己内心的想法告诉老祝。

    这要是换个人,方世玉肯定不敢说这些大逆不道要砍头的话。

    现在的明朝,可是耳目遍布。

    锦衣卫等四处替朱元璋充当耳目的人,简直是大有人在。

    为了以防万一,方世玉决定再试探一番。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章节放入书签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