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 我的书架 | 手机阅读

书窝网 -> 都市言情 -> 我祖父是朱元璋张浩朱允熥

第184章景隆献策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这小子,真他妈坏”

    东宫的后殿里,一直没露头悄悄看热闹的老爷子,笑得脸上的皱纹都堆了起来。

    用读书人去治僧人,自家大孙这招是真高,但也是真坏。自古以来,只要被这些读书人盯上了,哪个有好下场

    听殿里群臣愤慨,大声说着如何如何,老爷子忽然心生出几分异样来。这些官们,在他面前可从来没这么积极过,都是打一鞭子才挪一下。

    打天下靠刀把子,治天下靠章。以前,自己是不是对他们有些过于苛刻了

    心正想着这些,殿内凌汉大叫一句,贼秃

    “咦,你娘的”老爷子顿时大怒,他生平最讨厌这两个字,听都听不得。当年他刚刚坐拥江南之时,有个读书人写诗带有秃字,都被他杀了全家。

    现在,凌汉竟然当众喊贼秃

    这厮,难道除了头铁之外,脖子也铁

    心大怒,忽然又听里面凌汉说道,“从洪武十三年开始,清查天下天亩。大明有天千百余万顷,比前元多了四倍。看着不少,可只是冰山一角”

    “天下田亩,除了这些,还有许多记载世家大族名下没查出来的,还有诸多寺庙的庙产。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他们那些和尚,有什么资格占据土地而不报隐藏人口而自肥”

    y

    “不但都是庙产,臣所知有些僧人,私下仗着僧官的身份,在庙外也囤积了不少田地,穿上袈裟是和尚,脱了袈裟是地主”

    后殿,默默听着的老爷子,硬生生咽下心的怒气。

    “念这老匹夫是个能臣干吏,老子饶你这一回”老爷子心里咬牙暗骂。

    随即,脑一想到天下有许多田亩,隐藏在寺院僧人手里,心里又气不打一处来。

    “这些贼秃”老爷子心里骂道。

    殿,群臣退去,只留下凌汉,傅友,方孝孺黄子澄等人。

    见他们说累了,朱允熥命人给他们上茶。

    “这事,孤交给你们办”朱允熥在宝座上说道,“不过,孤认为一开始不宜大张旗鼓,像你们说的让地方官员检举,然后朝堂上弹劾,动静太大了”

    “大明有僧尼十余万人,寺庙上千,若是大动干戈恐怕地方不平。咱们是清查田亩,取消他们的特权,和史书上的灭佛是两回事。万不能好事办成了坏事,小事办成了大事”

    朱允熥认真的告诫,这些人虽然头铁是好帮手,但是方孝孺等人,毕竟没有真正的在政务方面有太多经验。而且一旦闹得沸沸扬扬,影响不好。传到民间,不知道的还以为,朝廷看上了人家僧人的庙产,要抄家呢。

    历朝历代为什么对这些僧人宽容,一是因为信众太多,而他们有稳定国家的作用,二来历史上许多皇帝信奉神佛,就连现在紫禁城都有几处佛堂。所以,才对这些僧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今日只是说个方向,具体该如何行事,你们私下里要好好商量”朱允熥又开口道,“不说是万全之策,最起码也要不出岔子明白吗”

    “臣等谨记”几位臣子起身回道。

    “不过也别畏首畏尾,有孤在你们身后,放手去做就是了。这事的细节,你们商议好报于孤听,需要什么孤一概答应”朱允熥又笑道,“总之,要天下少一特权,给百姓多些田土”

    “殿下所言甚是”凌汉笑道,“那些和尚别的本事没有,蛊惑人心的能耐却是不小。若真是直接动手,难免有几处佛法昌盛的地方要出乱子若是激起了民乱,臣等就万死不辞了”

    “是这个道理”朱允熥笑道,“事是好事,于国于民有利。诸位爱卿办好了,自然可以青史留名。可若是办不好,自然会留下骂名”

    一听可以青史留名,这些头铁的臣们,各个呼吸急促眼冒精光。

    这时,朱允熥的余光瞥见,殿门口肃立的王耻进来,“殿下,人来了”

    “传吧”朱允熥点点头,又对几位臣说道,“这事光你们这些臣办,孤怕你们力有不逮。一个好汉三个帮,孤给你们叫来两个帮手”

    臣们诧异的回头,眼神更加诧异起来。

    殿外,曹国公李景隆和锦衣卫指挥使何广义,一前一后的进来。

    “臣,参见太孙殿下”

    “起来吧”朱允熥微微颔首,对臣们笑道,“曹国公主管着应天府的城防兵马,若需要官兵配合,你们和曹国公商议,然后找孤用印。”

    “孤再让何指挥,调一队锦衣卫协同辅助。”

    朱允熥本是好心,可是看起来这些官们并不怎么买账。其他人还好,凌汉方孝孺等人,对何广义这

    种皇帝的耳目,可是一点好脸色都没有。

    “殿下,臣有些浅见”

    曹国公李景隆开口说道,这事朱允熥已经事先告知了他一二。又在殿外旁听了一会,见那些臣们只知道喊口号,却没说什么具体的方法,心存了几分显摆的心思。

    再说,这是皇太孙要办的事,他李景隆出谋划策,当仁不让

    朱允熥端着茶杯喝了一口,笑道,“本就是集思广益,说来无妨”

    若不是李景隆是个武人,这事他还真想交给李景隆去办。这厮是除了打仗,样样精通。除了带兵,无所不明。

    “各位大人,这事到底要怎么弄,有个章程没有”

    李景隆是超品的国公,他一说话,臣们都要正色倾听。

    “适才,我在外面听了几耳朵。真要像你们说的,又是检举又是弹劾的,这事可就大了到时候朝堂扯皮,民间沸议,和尚们惶惶不可终日,好差事也办砸了殿下担心的,也正是这点”

    “曹国公有何高见”翰林学士黄子澄开口问道。

    “高见不敢当”李景隆笑笑,“这世上有些事,你和他讲道理,他和你耍无赖,你和他耍无赖,他和你讲道理。对付那些僧人,没必要堂堂正气,有时候一些小手段,反而能事半功倍”

    说着,李景隆对朱允熥行礼,又道,“殿下,臣若是说的过了,请殿下恕臣妄言”

    “你且说”朱允熥给了个鼓励的眼神。

    臣们头铁,李景隆蔫坏,朱允熥要的,就是这样一个组合。

    “臣打个比方,好比京城外的栖霞寺,臣和那寺的方丈道然有过数面之缘”李景隆笑道,“栖霞寺有僧人数百,记名的俗家信众上万人,若是贸然查处,用什么罪名”

    “怕是这边诸位大人刚一动手,那边他就发动信众击鼓鸣冤,闹得沸沸扬扬了”

    “你别卖关子了,说正题”朱允熥笑道。

    “是”李景隆躬身,随即又道,“方才说到道然和尚,他不但是方丈,还是城外有名的地主,臣听说好几个大庄子,虽然挂在别人的名下,却是他的私产”

    “白天他是高僧,晚上他却是个花和尚脱了袈裟穿上绸缎,俨然就是个富家老爷”

    说着,李景隆微微一笑,“那道然最爱风月场所,越是风月越好秦淮河上有一画舫,每到晚上精彩绝伦。道然和那画舫的头牌打的火热,流连忘返”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章节放入书签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