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 我的书架 | 手机阅读

书窝网 -> 都市言情 -> 赵煦穿越成燕王

第二百二十六章 荒唐君臣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停战边市”

    王府书房,赵煦听完来自燕州的消息后,皱了皱眉。

    刘福刚巧也在,他道:“上次北狄请求停战已是四十余年前了,那时的北狄和禁军还打的有来有去,只是没多久,他们再次挑起战端,以下官之见,这不过是北狄的缓兵之计。”

    赵煦点点头。

    这的确是缓兵之计,但是大颂朝堂还往往就吃这一套。

    只要北狄人请求停战,朝堂就会立刻答应。

    对他们来说,能清净几年也是好的。

    “这是阳谋。”赵煦道:“而且他们此次还要求互开边市,估计里面藏着小心思。”

    刘福嗤笑一声,“自然是想便于窥探殿下的火炮,不过即便如此,下官倒也觉得这是件好事。”

    赵煦诧异看了眼刘福,问道:“好在什么地方”

    “当下豪族在商贸上钳制殿下,边市一开,利润丰厚,可弥补一些损失,且豪族如果想要参与边市就得看殿下的脸色,完全可将边市拿与势族做交换,所以,这是一个好。”刘福沉吟着。

    赵煦看向刘福,微笑里带着满意。

    现在的刘福越来越想一个成熟的政治家了。

    如果是以前,他一定会高喊一声,我燕州与北狄势不两立,不共戴天,绝不互市。

    但现在他却能从燕州整体利益出发了。

    燕州与北狄水火不容。

    这种仇恨必将以一方彻底倒下而终结。

    但既然北狄请和了,他觉得没必要拒绝。

    北狄人需要缓缓,他同样需要缓缓。

    毕竟当下他还没有进攻北狄的能力。

    当下让北狄继续牵着自己的精力是不划算的。

    何况如此一来,边市能成为他的筹码。

    “说的不错。”赵煦对刘福说道。

    转向燕关来的士兵,他道:“告诉墨羽,放行即可。”

    他身为燕王,本身也没有拒绝敌国使节的权力。

    现在,这只是他自己的想法。

    具体北狄使节去了金陵会如何,他也不清楚。

    不过他对他赵恒的了解,他基本会全盘接受。

    待士兵离去,赵煦将抄出来的两本册子交给刘福,让他先拿回去看,同时揉了揉酸软的手腕。

    这时候,他忽然怀念起当代的打印机。

    刘福翻开扫了两眼,里面的内容立刻让他眼花缭乱。

    但是却给他一种这很厉害的样子。

    “殿下,下官拿回去让人多抄些出来,怎么也得让政务学堂的学员一人一本。”刘福道。

    “抄”赵煦怔了下。

    他抄就罢了,毕竟要把脑子里的东西变成文字。

    但刘福再拿去抄,这得抄到何时

    政务学院的学员数目不会少。

    由此,他不禁想到一个问题。

    古代读书无法普及到下面百姓还有一个原因。

    那就是书籍昂贵,百姓根本买不起。

    如果他想让燕州更多百姓子弟能读起书,就得想办法把书籍的价格降下来。

    这样来看,他就有必要在燕州建立一个印刷坊。

    点了点头,赵煦让刘福回去。

    这件事不急,慢慢来。

    对他来说,当下还有更重要的事,那就是让自己拥有能稳坐燕州的军事能力。

    当前,梁家大概率掌握了火绳枪。

    他自然不能落后。

    火炮之外,也要把火枪搞出来。

    不过就和火炮一样,他不会循规蹈矩把这些火器发展的道路重走一遍。

    没有这个必要。

    因为这些火器发展的道路本就是有不少歧途的。

    脑中有现成的经验,他自然要一步到位。

    在自己现有的技术能力下,搞出当前能搞出的。

    比如,他要越过火绳枪,搞燧发枪。

    毕竟这两种枪械的本质不过是点火方式不一样。

    一个使用火绳,一个使用燧石。

    其中的难点则在于燧发枪的击发装置。

    这个东西一个是材料,一个是工艺,可能要耗费一些时间。

    但这也比先装备火绳枪,再搞燧发枪要快一点。

    想到这,他摇了摇手腕,拿过一张纸画了起来。

    金陵。

    赵恒正在御花园中散步,在他身边的却是糜妃。

    燕州大乱后,他对袁家的事心有余悸,连着对势族的信任也落到了最低点。

    相对而言,赵煦稳住了燕州,击退了北狄人,让他感到踏实的感觉。

    比起这些势族,他还是对自己的儿子比较放心。

    最重要的是,赵煦让皇家威望大涨,令赵氏宗室在京师一时间扬眉吐气。

    “这大颂还得靠咱们皇家。”这是一些宗室喝酒时说的最多的话。

    如此种种,赵煦在他心中地位不输给那些背后有势族支持的皇子。

    甚至因赵煦扼守燕关,地位更胜一筹。

    这对赵煦的恩宠自然也落在了糜妃身上。

    近些日子,赵恒常抽出时间陪伴糜妃。

    两人正相伴而行,一个宦官走了过来,将一封折子递给梁成。

    梁成又呈给了赵恒。

    “是煦儿的折子。”赵恒向糜妃亮了亮。

    糜妃闻言,顿时想念起赵煦,收敛了笑容,显得怏怏不乐。

    赵恒见了,说道:“爱妃可是想念煦儿了。”

    “说起来,煦儿去燕州也近乎一年了。”糜妃道,“这些日子来见臣妾的勋贵大臣众多,都想把家里的女儿嫁给煦儿,说起来煦儿过了年就十七了,也不小了,或许该从其中给他挑个王妃了。”

    赵恒点点头,他道:“当下燕州大乱方平,煦儿定然事务繁多,等过些日子,等燕州平妥了,朕便让他回来省亲。”

    “谢皇上。”糜妃顿时露出笑容。

    赵恒这时看起了奏折,看到赵煦提到准以燕郡商行皇商地位时皱了皱眉头,看到海贸权,建立燕州水师时眉头皱的更深了。

    但到后面,看到他说要运送一批火炮献与他时,他的眉头顿时舒展开来。

    从他得到的消息来看,燕王能在燕关退敌,很大一部分因素是因为火炮。

    所以,他嘴上不说,但心里早就惦记上了。

    甚至一度想让燕王将火炮的铸造之法交出。

    不过他后来一细想,就打消了这个主意。

    道理很简单,当下的朝堂到处都是势族的人。

    他从燕王手中要来火炮铸造的工艺,岂不是等于拱手让给了势族

    这样,他如何重拾皇家威势

    所以一番深思后,他不要铸造之术。

    但燕王必须给禁军供应火炮。

    现在燕王既然如此识趣,那他似乎也不能驳了燕王的面子。

    毕竟燕王提的要求不过分。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章节放入书签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