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 我的书架 | 手机阅读

书窝网 -> 都市言情 -> 荡剑诛魔传

正文 第一零五章 烫手山芋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见周围这情景应是不在枯藤洞中了没想到那裂谷深渊下竟有通往外部的暗河。

    此处是为何处?

    红叶、鸡蛋二人的情况如何?

    姜逸尘暂时无法去多想当先的情况还是得先收拾好一身狼狈的自己再作打算。

    左臂上的伤口依稀可见天赐蛛螯牙留下的印记观其色着并未发黑发紫却是正常景况看来那清灵神散还是蛮有效用的。

    姜逸尘解开了穴道不断地揉捏着这只如同木头疙瘩般的左臂以疏通内中血液。

    待得筋骨得以利落活动姜逸尘方才能褪去粘附在身上仅是干了一半的衣裳随意扑在石面上晾晒。

    为减轻负重姜逸尘并不携带瓶瓶罐罐之物因而衣裳中用桑皮纸包裹的药散全然被水浸湿归入溪流中去了。

    姜逸尘皱眉咂嘴地将一团团纸包取出行走江湖的必备良药便如此付之虚无不免有些心痛。

    除了药散、几颗碎银外、便是已被打湿得略显沉重的蓝皮内功心法《霜雪真气》了。

    其实姜逸尘已将霜雪真气的内容熟记于心只是翁镇淮和成寅二老定要他将此随身携带他也不好拂了二老的意思便依言照做。

    打湿了的书本若不摊开来一页页晾晒干便再难将之分离书中内容自也会有所毁损。

    姜逸尘苦笑自己都还未拾整妥当便得先顾着身外之物脑中虽有这想法行动上却不敢怠慢小心翼翼地先将书本摊开正欲摆放在阳光下却见本应是空白无物的一页竟写有字迹。

    “坐忘收心篇:夫心者一身之主百神之帅。静则生慧动则成昏。欣迷幻境之中唯言实是;甘宴有为之内谁悟虚非?心识颠痴良由所托之地……”

    见到“坐忘”二字姜逸尘心中一颤再往下读便知这写的是修炼功法的分篇总述。

    这莫非是无相坐忘心法?!

    可为何会在自己身上?

    “是了我倒忘了去丹霞山庄前我曾向丈三兄与司徒兄讨要过《无相坐忘心法》观摩当时并无笔墨丈三兄便答应从丹霞山庄回来后会将无相门的功法留与我只是重伤醒来之后在翁老、成老的指点下修炼了霜雪真气便将这事忘了。”姜逸尘忽而了然。

    “丈三兄自不是食言之人而用这遇水显色的墨水将这惹得帮派覆灭、传说中极具潜质的《无相坐忘心法》写在一本下等的水系功法《霜雪真气》中倒也是个不错的掩护这也是翁、成二老要我随身携带这本书的目的难道二老便不怕自己一时大意将之丢了么?”

    回想丹霞山庄一役还是不久之前的事可其后接二连三的事件到让人觉得过去的日子甚是漫长而此时手中这本书更似一个重担挂在了姜逸尘的肩上。

    手中沉甸甸的《无相坐忘心法》让姜逸尘无论如何也与无相门脱不去干系丈三、司徒钟二人和他已算得上出生入死的兄弟了若是他们不幸殒命那他无论如何也会把无相门给传承下去即使手中这烫手山芋将给他带来无尽的麻烦。

    蓝皮书中每张纸的单页上依旧是《霜雪心法》的修炼要诀和指导图示在其背面一页便是《无相坐忘心法》的内容了。

    背面的文字遇水显字干了后便空空如也。

    姜逸尘从头翻起比之方才更加小心谨慎地将一页页纸张分离开吹干晾晒生怕稍有不甚使得纸张损坏。

    同时为了不耽误功夫也一页页翻看起无相坐忘心法的内容来。

    “无相坐忘心法坐忘在先后成无相。

    忘却物我界限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无所依凭而游于无穷是谓无相。

    坐忘细分七层境界「一敬信」、「二断缘」、「三收心」、「四简事」、「五真观」、「六泰定」、「七得道」修习者应着重于坐忘收心、主静去欲。学道之初要须安坐收心离境不著一物入於虚无心於是合道。境为心造收心一尘不染超凡脱俗方可得「静」和「虚无」心体回归。

    ……

    色相、声相、香相、味相、触相、生住坏相、男相、女相是名十相无如是相无相功成。

    ……”

    粗略看过一遍姜逸尘总算知晓为何丈三会说这《无相坐忘心法》晦涩难懂、难以修习可无相门里的人都能将之熟背默记了不同于《霜雪真气》或是他曾在西山岛上修习过的同为木系内功的《点穴截脉心法》有着简明扼要的修炼要诀和修炼功法的简易图示这《无相坐忘心法》不仅通篇为文并无任何图示且均似在讲经论道依着心法中的大意想来得要想修成此门内功需先悟道或是说能悟道者便能功成。

    姜逸尘闭眼盘膝而坐体会着周遭的环境尝试着感悟自然万物的生息将自己融入而后渐渐遗忘自身以达到忘我的境界。

    时过半晌姜逸尘并无所获更别提沟通天地万物却有一声异响响起。

    咕隆咕隆。

    声音源自腹部姜逸尘睁开眼低头看向那不争气的肚子自嘲一笑自己未免太过于轻视这传说中简易版的逍遥派传承绝学或是自己还未达到修炼者的那般心境和感悟眼下之际先解决如何果腹的问题才是正道。

    梳洗了一番后姜逸尘便穿上了衣衫夜行衣自是丢弃一边白日间穿着夜行衣行走不免会让他人有所疑心。

    将功法书本揣入怀中辨识了个大概方向后姜逸尘便拾起紫玉龙鳞剑缓步离开。

    …………

    做买卖眼色尤为重要。

    在西江郡做买卖常常一言不合便拔刀相向因而能在西江郡做好买卖能做的长久的眼色必定不差。

    魏老本名魏乾年近五旬的他便是在西江郡做买卖而且是拖家带口的做买卖领着一家老小共七口人经营了间茶铺生财有道熟识的邻里均戏称他为“为钱”但魏老虽是个俗人却在钱这大是大非的问题上很正经不愿落入俗套因而要大伙唤他“魏老”。

    茶铺开在平江原的一处小山丘上占地算来也不小不过只是简易的竹篱笆所围而一家七口也仅是在两间大房子和一个遮阳棚下住宿、开店这小山丘是在三条路的岔口之旁因而往来客商倒也不少茶铺的生意算不上红火倒也足够一家老小安逸度日。

    而这茶铺一开便是十余年有一部分原因是魏老是土生土长的西江人而更重要的便是魏老一家老小在他的言传身教之下都懂得做生意的根本看眼色说话。

    茶铺卖的茶和小食只需要不难吃便可若想要经营得长久那便需看眼色说话语出人喜欢沉默人悦意即使手无寸铁、并无拳脚功夫麻烦自也不会盯着他们不放。

    魏老虽然不在江湖中混迹更算不上江湖中人可他却是深谙江湖中的规矩是以在经营茶铺方面他有着自己的一份心得做买卖的来者皆是客莫论客人身份高低贵贱莫看客人着装相貌热情适度遇挑衅之人只可退不可进遇落魄之人能帮一把便帮一把莫过多计较遇麻烦缠身之人能离多远便离多远。

    虽说当中有些规矩相互冲突但具体事宜具体分析最重要的还是依着眼色说话行事。

    今日虽还未至晌午时分但茶铺中已是有四五桌客人这于往常而言也算是热闹了而这般景象便要感谢老天爷了秋日时分却烈日当空灼热逼人过往商客一时难耐这酷暑气候便也只能跑来这茶铺中纳凉喝茶了。

    此刻便有一落魄的少年站在魏老面前神色稍显稚嫩和木讷穿着倒并不算破落寒酸只是掏出来的碎银确实有些寒碜。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章节放入书签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