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 我的书架 | 手机阅读

书窝网 -> 都市言情 -> 荡剑诛魔传

烽火情缘 第五五六章 乞丐与面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每个人心底里都留有一道光。

    光之所及是他们心灵最为温暖柔软之处。

    很显然幽冥教便是卢昊粗犷外表下最大的软肋。

    是以卢昊不惜以生命为代价去守护心底的那道光和温暖。

    姜逸尘管杀管埋。

    当他料理好卢昊的坟冢骑着黑将军下山时已近翌日午时。

    身上的伤势经药力滋补和一夜修养仅是恢复了五六成。

    再一番体力劳动后非但没法去闹幺蛾子甚至没余下多少精力来打理妆容。

    只得一切就简将自己扮作成个流浪乞丐进村。

    他进村的目的很简单探听下新近消息补充食物药物。

    然而在他步入村口的那一刻便后知后觉头大如斗。

    自己扮成个衣衫褴褛的乞丐打探消息不成问题可这时候要掏出大把银票来大吃大喝大肆购买药草岂不是此地无银三百两将自己的可疑行径暴露在各方眼线之下?

    无怪乎黑将军只将他驮到村口十里地便放下感情不仅是怕暴露他的身份更重要的是跟着他这“乞丐”主人混不到饭吃。

    姜逸尘对黑将军这不仗义的行径越想越气。

    气得颤栗不止。

    便是骄阳当空都觉着手脚冰凉。

    右腋下拄着的大拐杖受累咿呀作响。

    牛心村的村名并**什么来头。

    想必只因与牛心山离得最近便有此名。

    黔地山峦颇多不可能每个山头都有不同寻常的故事和来历。

    牛心山就属其中平平无奇的一种。

    牛心村亦是牛心山山脚下一个平平无奇的村庄。

    这村庄随着土地高低走势大抵呈倒“之”形排布。

    村里拢共不足四十户人家常在人口却约莫有两百之数。

    虽说牛心村在蜀地泸州郡合江镇辖下地处偏远以致官府疏于管控但这小村庄并未因此变得萧索凄然或是混乱无序。

    反倒因南近黔地北望渝都通吃三路井然有序安定祥和。

    村里十户人家有七八户都做着过往来客的生意吃的喝的穿的用的统统涉猎。

    即便**什么成规模的大店铺但服务品质却深得往来者认可。

    这样的地方当然适宜探听消息。

    尤其是在午膳时分正是人声鼎沸之时。

    想来便是在街边临时搭起的面摊铺子吃碗面都能听知不少坊间趣事或是江湖传闻。

    两个外乡猎户不知从哪个山头上打来两笼野味没急着售卖挑定面摊铺子边缘侧坐下。

    向面摊老妪要了两大碗面想来是要庆贺下今日的丰收成果。

    老妪*纪已然不小可手脚倒足够利索。

    头顶上为食客遮挡日头的大棚全靠她一人搭起。

    同一时间照顾着八桌客人也不显忙乱。

    不多时便端着两碗香喷喷的面来到俩猎户桌上。

    面是黔地特色小吃肠旺面。

    “肠”即猪大肠“旺”是猪血。

    肥肠和血旺分别制成肠臊和旺臊再用猪五花肉制成脆臊然后用肠油、脆臊加辣椒油制成红油。

    面则是“三翻四搭九道切”工艺复杂的细丝面。

    一碗面便具有血嫩、面脆、辣香、汤鲜的风味和口感以及红而不辣、油而不腻、脆而不生的特点以色、香、味“三绝”著称。

    两个猎户被“勾引”上桌这香味绝对功不可没。

    再观其色怎能不教人食指大动。

    正当两个猎户抓起双筷要痛快“厮杀”一场时却意外顿住。

    二人算不上江湖人士可长久以来打猎养成的敏锐洞察力却也不差。

    他们察觉有道强烈而灼热目光似有若无地扫来。

    或者说是扫向桌上的肠旺面?

    很快他们便从五丈外的大街上找到了答案。

    那是个衣衫褴褛、风尘仆仆的*轻乞丐。

    *轻乞丐拄着根劈作一半的大树杈做拐杵在远端街角时不时瞟向面摊。

    见有人看来*轻乞丐怯怯地侧过头缓缓挪过身似要撑拐离去。

    两猎户相视无言再顾叹气。

    其中一人扬手朝乞丐叫唤了三两声将乞丐叫了过来再同老妪要了一碗加料的肠旺面。

    老妪给两猎户上完面后并没马上离去。

    事实上她早便注意到这*轻乞丐了。

    尽管*事已高她也知道这村里本**几个乞丐。

    纵然老眼昏花也不难看出这乞丐岂止是一路风尘而来单那一身伤痕便不是轻易能摔出来的。

    这*轻乞丐大概是午时出现在村里的自村头村**来走去少说也有两三趟了看似漫无目的但无疑就是在寻找果腹之处。

    老妪家中不富裕还要养活三张嘴施舍些吃食倒是无伤大雅。

    之所以视若无睹终究是怕招惹上麻烦。

    幸而还是有好心人有那怜悯心也有那担当乐意施善于人。

    隔着五丈远姜逸尘便闻到了那面香。

    再然后他的腹中一片轰鸣干涸的嘴中津液四溢。

    眼睛是真不想从前头挪开脚真是一步也走不动了。

    这几日来吃的虽说是山珍野味但龙师兄的手艺还有待提高。

    且受条件所限**油盐佐料添香增色口味实在单调了些远不及前些日子享受的美味。

    而那面摊上飘来的面香就不同了。

    即便尝都没尝一口姜逸尘也觉得自己的味蕾被攻陷了。

    果然昨夜被卢昊一顿锤打不仅伤了而且病了。

    病是饿病。

    病得头脑不清稀里糊涂。

    否则怎会把自己弄成个叫花子?

    姜逸尘几乎要把自己蠢哭了。

    就当泪花在眼中萦绕时一双小小的手捧着大大的碗出现在他视野中。

    “大哥哥快吃面。”

    稚**童眨巴着亮闪闪的笑眼说道。

    姜逸尘讷讷接过碗筷。

    过了好半晌直至女孩跑开才反应过来女孩该是老妪的孙女或外孙女。

    刚刚怎么都没看到?

    “饿了很久吧赶紧吃凉了可没这么香。”

    许是见姜逸尘久久不动筷误以为其太过感动一个猎户好心提醒道。

    姜逸尘拄着拐拿着碗尽最大可能地躬身致谢而后在离桌子不远的边角处蹲坐下。

    未等他开吃小女孩又来到了他面前递了颗水煮鸡蛋给他。

    笑盈盈道:“大哥哥婆婆说出门在外一定要照顾好自己。”

    这回姜逸尘也不管自己现在这副样貌会否吓到小女孩及时作出回应点头微笑。

    目送小女孩蹦蹦跳跳离去。

    姜逸尘也看明白了为何先前路过这面摊时都只见到老妪一人。

    原来在那装有灶具的推车空当下一男一女两个孩童躲在那狭小空间里读书识字。

    一碗色香味俱全还另加了颗鸡蛋的面姜逸尘偏偏吃得毫无滋味。

    在吃面的同时他一面听着俩猎户谈话一面却在思索着老妪和孙子女三人的情况。

    两个猎户除了帮姜逸尘叫了碗面外受过他的谢礼后未再同他说过话。

    二人在用膳时的言谈极多虽有意压低了些嗓音却没避开一旁的姜逸尘。

    谈话内容涉及山野猎物的寥寥反而时而谈及近日发生的天南地北之事。

    譬如数起瓦剌军刺探中州东北军情行动。

    譬如现身于北地的不少游兵散卒。

    又譬如东南海域上多出了许多商船。

    从国情到江湖**不一而足。

    这些似乎不该是寻常猎户所知悉之事二人却像唠嗑般娓娓道来。

    二人当然不是寻常猎户而是道义盟暗部成员。

    姜逸尘在入村后不久便与他们确认身份取得联系。

    老伯方面**指令传达予姜逸尘而近来发生之事颇多只有口述方能讲得完整碍于姜逸尘的装扮三人遂定此策传递信息。

    一切都按部就班地进行。

    唯独老妪的反应在姜逸尘意料之外。

    他分明能感受到老妪浑浊眼眸中的关切却也能感受到对方的小心翼翼。

    肠旺面是黔地特色。

    老妪**丢了家乡的手艺。

    至于为何迁来蜀地?

    可能是*轻时嫁过来的可能是这些*才搬过来讨营生的也可能是二十*前那场浩劫中四处躲藏下躲过来的。

    然而老妪膝下似乎已无子女只余孙字辈的一对男女孩需养活。

    好在两个小孩看来都极为懂事。

    读书总有机会改变命运的吧。

    这二十*间中州总体出于百废待兴、修生养息的状态。

    大部分百姓过的日子算不上衣食无忧却也还凑合。

    只要愿意付出一些汗水劳力总不至于饿肚子。

    至于一些或是好吃懒做或是确实无法自食其力的老疾孤贫者则将由各郡所设的养济院进行管教或收养。

    故而不论是在中州何处乞丐成群结队的现象少之又少。

    也正因此民间关于朝廷的风评还不算差。

    只是当他们知道这些看起来还算温馨的景象不过是撑起来暂安人心的障眼幕布二十*那场浩劫很可能将再次席卷而来时又会作何感想?

    姜逸尘吃完最后一口面喝完了最后一口汤只觉着肩上发沉以致**足够的力气起身去归还碗筷。

    他心中正念着偷偷给老妪推车里塞张五十两的银票并打定主意再不扮乞丐却莫名悚然一惊!

    中州乞丐确实不多见可凭中州朝廷的能耐各郡的养济院何来资金和能力管束住这些人?

    莫非!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章节放入书签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