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 我的书架 | 手机阅读

书窝网 -> 历史军事 -> 宋春归

第123章 界水无声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doctype html public ”-//w3c//dtd xhtml 1.0 transitional//en” ”

    <html xmlns=”

    <head>

    <title>宋春归- 第123章 界水无声-历史军事-jieqi cms</title>

    <meta http-equiv=”content-type” content=”text/html; charset=gbk” />

    <meta name=”keywords” content=”” />

    <meta name=”description” content=”” />

    <meta name=”author” content=” (jieqi cms)” />

    <meta name=”copyright” content=”” />

    <meta name=”generator” content=”jieqi.com” />

    <link rel=”stylesheet” href=”” type=”text/css” media=”all”  />

    </head>

    <body bgcolor=”#f6f6f6”>

    t;headlink”>

    ->->

    |  |  | <a href=” target=”bl

    ank”>加入书签</a> |  |

    第123章 界水无声

    “噗通”一声,和诜以标准的背越式姿势翻过浮桥护栏,跌入河中。

    幸亏和诜亲信就在旁边,加上这里又是岸边,水不太深,和诜胡乱挣扎间,几个会水的亲信已经下到水中,将和诜拽了出来。

    和诜这次带着的亲信平日里哪见过如此阵势?以前跟着和诜,在雄州城里欺压百姓、横行霸道倒还可以,这时候遇到千军万马厮杀拼命的事,早已和和诜一样腿软了,见到那一个个脸带凶气的大头兵,连大声说话都不敢了,生怕一个

    不顺心,给人一刀砍了,在这杀人如草芥的战场上,岂不是死了白死?

    十多个人团团围着和诜,将这位早上刚刚踏过界河,立足番邦,自比“诸葛亮再世”的和老先生抬到一处岸边,铺上毯子,让老先生稳一稳神。和诜在一伙人又是抚胸又是捶背的伺候下,才从刚才的惊吓和恼恨中平息下来,抬着胳膊,用手指指着南岸,诺诺说道:“走快、快走!”

    众心腹亲信心领神会,其中一个拱到和诜胸前,悄声说道:“主人莫急,小的们早有准备。”和诜闻听有准备,奋力挣扎着起身,问有何准备,那个亲信向旁边几个人一努嘴,旁边几个人站起来,认准位置,向一处泥淖芦丛中躲躲闪闪的走去。不一会儿,从芦丛里搬出一具木筏,估计是这些个亲信也不大相信和诜喊的那一套,背着和诜留的后路。这时候也不怕和诜骂了,表功一般将木筏拉了出来。木筏显然不是新做的,显是和诜在这几位得力干将偷藏下来的。虽然不大,乘坐十多个人没有问题。

    和诜一见木筏,顿时如捡了第二条命,他连忙偷望种师道一眼,见种师道仍在岸边石块上站着,让手下左右一起喝止溃军,立阵御敌,根本无暇顾及这里。和诜忙挣扎着要起来上木筏,亲信们一起动手,十几个人便不声不响上了木筏。

    和诜累的趴在木筏上,亲信们这时果然是与和诜同甘共苦,同舟共济,将和诜围在中间,外围的人一起用力,将木筏划的如飞一般,不一会儿就远离了岸边,向南岸飘荡而去。

    河道中间也是一片混乱了,两道浮桥上都已经挤满了人,一个个争先恐后,这时候只顾逃命要紧,谁肯再看什么旗号、服从军令?身强力壮的用力向前挤,身弱瘦小的被拥挤着前行,桥中间的用力推搡,桥边的人只恐落入水中,向中间钻。北渡的木筏本来已经行进到河中,见北岸溃军如疯了一样想过河来,木筏上的士兵哪里还敢过河到北岸?赶忙掉头向南划去。

    木筏上坐满了人,木筏边上甚至还有身子漂在水里,手拽着木筏的。只要是向南,总比死在北岸好。

    更有自恃水性,泅渡南逃的兵士,凭着自己的力量在奔腾的河水中随波浮沉,艰难的向南岸游。

    从浮桥上挤落水中的兵士在水中胡乱挣扎,无助的想要抓住木筏,也被木筏上站满的人踹开,只得抓着浮桥绳索向前游。

    不会水性,又什么也没抓住的兵士立刻就被河水卷向下游。河面上浮浮沉沉,不是宋兵死尸就是还在挣扎的落水者,更有衣甲、斗笠漂在水面上。

    种师中心急如焚,在河南岸,他已经远远看到,其混乱局面,他这个局外人看的一清二楚。倘若辛兴宗能在宋军防御阵势停下来,绝不南越两个大军步阵,反身与萧干决战,凭着宋军人数优势,必能抵抗萧干部众;河南岸的焦安节率领七千人马冲到北岸,先与种师道合并一处,击败耶律大石,再与辛兴宗夹击萧干,必令辽军大败。虽然宋军骑军人少,不能追击辽军,也可令辽军元气大伤,宋军再乘势北上,克服燕京。这些道理,就是一个普通士兵都会明白,更不用说领兵多年的武官了将帅了。

    可惜,辛兴宗私心太重,莽撞冲乱了局势。那耶律大石不愧是契丹人中智谋、眼光都超绝之人,只一眼看去,便于稍纵即逝的机会中,立下决断,

    用乱敌之计,将四路人马混合后番兵的人数劣势扳回,反倒让宋军自己乱了阵脚,现在任孙武再生,也难扭转局势了。

    眼见局势已定,双方人马已经全部亮出,再没有变故发生,北岸宋军军心已失,大哥种师道仍逗留北岸,立于危地,又没有办法渡河。就是能渡河,恐怕也不会丢下兵士自己一个人先渡河。看来只有他亲自去接了。

    种师中命手下找来十数根粗大麻索,搬到一张大木筏上,这木筏是昨日种师中命人伐木作成的,以备急需所用,今天果然就派上了用场。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章节放入书签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