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 我的书架 | 手机阅读

书窝网 -> 其他类型 -> 白猿客栈

第五章:醉上金鳌(上)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碧波万顷,大海之上,云天一色,徐福披头散发,满面枯槁的坐在船头,甲板上,又有两名疯掉的船员被五花大绑扔进了海里。

    不是徐福心狠,而是这船上正在闹鬼?中了邪的船工开始四处咬人,疲劳、头昏、失眠、皮肤发红、溃疡、出血、脱发、呕吐、腹泻、怕光等疫病开始降临。有些人甚至开始出现幻觉,到处狂奔,撕扯啃咬同伴,整艘船上到处都是瘦骨嶙峋,口角流涎的船工,他们像幽灵一样四处飘荡,择人而噬,徐福无奈,只得召集一小撮症状轻微的士兵,将这些“中邪”的人,投入海中……

    七天后,濒临崩溃的徐福终于在山东半岛登陆,秦始皇的大军前来接应,将徐福还有他带回来的金鳌龟甲一同运到了咸阳。

    秦始皇见到了这具玉化的龟甲,奉若神迹,召集天下方士钻研这具龟甲,想从这具龟甲中,研究出鳌龙长生的秘诀。然而,没过多久,宫中便发生了十几起“中邪”的事故,一百多位宫人和方士出现了精神失常,皮肤溃烂,眼白凸起,脱发怕光的症状,秦始皇下令将这一百多人悉数坑杀。在宫中也发生了船上一样的事故之后,徐福敏锐的体察到,这一切必定与那具龟甲有关。因为在船上,徐福和部分士兵也出现过类似的轻微症状,但是当龟甲运到宫中,自己远离龟甲之后,这些症状便慢慢的开始消退。于是,徐福面见秦始皇,说明始末,带领众方士们开始研究隔离龟甲“鬼力”的方法。秦始皇多疑,唯恐术士研究出长生之秘后隐瞒不报,故而每次研究都有秦始皇在一旁监督,慢慢的,秦始皇也出现了“中邪”的症状,徐福屡次劝谏,但秦始皇痴迷长生太深,徐福苦劝无果,只得对秦始皇说,上次出海,曾见仙山,但因碰到巨大的鲛鱼阻碍,无法远航,要求增派射手对付鲛鱼。秦始皇应允,再建船队,交于徐福,徐福入海,自此再无影踪。

    秦始皇沉迷龟甲,恨不得日夜相拥,很快就病发身亡,二世即位后,即恐惧于龟甲的鬼力,不敢毁去,又怕自己和秦始皇一样丧命,只能将龟甲收于阿房宫中,着方士日夜研究破解“鬼力”之道,方士们死了一茬又一茬,最终没有白忙活,终于被他们想出了用冶铜时用到的“铅”制成青砖大小,拼接成一件巨大的棺材,将金鳌龟甲隔离,这样就可以“封印”龟甲的“鬼力”。然而就在众方士对龟甲的研究取得阶段性进展的当口上,天下百姓再也无法忍耐秦朝的暴政,大泽乡陈胜、吴广揭竿而起,自号“张楚”,陈胜被推举为王,大江南北云集响应,各地农民纷纷杀长吏,响应陈胜。魏国、齐国、赵国、韩国、燕国、楚国等六国遗族趁机发难,秦二世三年,项羽率领数万楚军,同秦名将章邯、王离所率四十万秦军主力在巨鹿决战,项羽破釜沉舟,率先猛攻秦军,带动诸侯义军一起最终全歼王离军,并于八个月后迫使另二十万章邯秦军投降,将投降的二十万降卒全部坑杀。同年,项羽率兵从巨鹿前往咸阳,杀死子婴,攻入阿房宫,项羽为楚国族裔,军中有一谋士,名曰:范增,乃是楚巫之首,一身艺业经天纬地,奇谋术法神鬼莫测,在攻入阿房宫的第一时间,就找到了藏身在宫中从事龟甲研究的这群方士,在目睹了玉化的龟甲以及参阅了方士们的研究笔记之后,范增果断的带走了铅砖垒成的棺材,将龟甲封印其中,杀死了所有的方式灭口,带走了他们研究的笔记,并且让项羽火烧阿房宫,抹去所有金鳌龟甲的痕迹。据《史记·项羽本纪》记载:“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

    秦灭之后,楚汉争雄拉开了序幕,范增学究天人,术法通天,项羽勇武无匹,故而楚强汉弱。然而,一个人的出手打破了这一现状,这个人就是白猿客栈的张良,在张良的谋划运筹之下,项羽固陵、陈下、城父,三战三败,张良更使用反间计,让范增和项羽离心离德,最终,范增负气出走,张良遣人围杀,范增未到彭城,便假传消息,诈成背上生毒疮发作而死。实则带领手下巫士裹挟着从阿房宫中得来的金鳌龟甲藏身江湖。

    汉五年(公元前202年)十二月,项羽逃离城父,逃至垓下,汉军迅速跟上,将10万楚军包围于垓下。范增虽然对项羽心有怨愤,但终究不忍楚人就此败亡,诈死的这段时间里,范增夜以继日的钻研那些秦朝方士的笔记,被他研究出了一套借助金鳌遗蜕的“鬼力”,破城灭国的战术,于是范增暗地里集结人手,携带着金鳌龟甲直奔垓下。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范增终究是晚来了一步,就在他在路上狂奔来援的时候,楚军兵少食尽,屡战不胜,夜闻四面楚歌,已然军心瓦解。是夜,项羽率八百余骑兵趁夜突围南逃,逃至乌江,在力杀汉军数百人后,自刎而死。

    范增这伙人,不但没救下项羽,还一头撞进了汉军的包围圈儿里,范增一看大势已去,毫不犹豫,掉头就跑,范增在逃跑途中,指挥残余的军中巫士,将金鳌遗蜕埋在了金陵邑(现在的南京)左近的一处“玄武穴”之中,可惜范增领着这帮巫士刚埋完金鳌遗蜕,就被汉军尾追堵截,杀了个干干净净。以至于这些巫士的后人,从此失去了“玄武穴”的方位,只能带着研究鳌龙遗蜕的笔记风流云散。

    然而,虽然这帮巫士把金鳌遗蜕弄丢了,但是笔记却保存了下来,这些巫士的后人根据祖先的记录开始了对金鳌和长生的研究,很快,他们取得了一个小突破,那就是铅汞相和,能够模拟出金鳌遗蜕那种非金非石非玉的材质,于是这帮巫士产生了一个大胆的猜测——铅汞相和就是长生的奥秘。

    但是,秦汉时期,铅汞可是贵金属,铅可是铸造铜钱的官营金属,民间根本搞不到,这些巫士要搞研究,需求大量的铅汞,一筹莫展之际,巫士中出现了一位惊才艳艳的人物——李少君。

    这位巫士李少君,谎称自己七十岁,隐瞒了自己的,籍贯、平生经历,自称懂得祭祀灶神求福、种谷得金、长生不老的方术,更能驱使鬼神,擅用药物,能让人返老还童。

    这位李少君在民间上四处行骗,积累了一定名望之后,被汉武帝征辟。李少君到了皇宫,上奏汉武帝说:铅汞合一可以炼成五金之丹,吃了金丹就能成仙。我曾经在海上漫游,遇见了一位仙人安期先生,他经常吃一种像瓜一样大的枣子。李少君出身楚巫,精通幻术,在庭前表演了入梦之法(催眠术),让汉武帝震惊不已,对李少君非常尊重,赏给很多金银。又一次,李少君和武安侯一起宴饮,座上有一位九十多岁的老人,李少君问老人的姓名,老人说了姓名后,李少君说:我曾经和你的祖父是至交好友,曾经一起夜里游玩宴饮,那时你很小,就坐在你祖父的身旁,所以我才认识你。老人很惊奇,盘问李少君祖父样貌、爱好和轶事,李少君随口应答,无所不中。

    还有一次,李少君入宫,见汉武帝正在把玩一件刚刚得到的旧铜器,就对汉武帝说:我认识这件铜器。春秋战国时的齐桓公曾把它摆在自己的床头。汉武听李少君这么一说,就细看铜器上刻的字,果然是春秋时齐国的铜器,从而认定李少君乃是活了几百岁的仙人弟子,遂拜李少君为国师,命李少君搜集天下仙草,赠其铅汞金银,为自己炼制五金之丹。

    李少君成为了国师,召集了大批的巫士进宫,一边研究铅汞相和炼金丹,一边惦记着,发动人力物力,找到祖先当年埋藏金鳌遗蜕的“玄武穴”,毕竟这五金之丹是根据祖先对金鳌遗蜕的研究笔记设想出来的,要想深入实验,便离不开金鳌遗蜕。

    如今,李少君当了国师,正好接着帮汉武帝搜集仙草的机会,借用朝廷的人力物力,打探“玄武穴”的踪迹。不过,这天下这么大,岂是一时半会儿就能找到的。然而,汉武帝可是等不急了,天天来问仙丹炼好了没有,李少君没有办法,为了拖延时间,只能不断的把炼出来的一些实验半成品拿给汉武帝顶账,汉武帝痴迷长生,开始定期吞服这种金丹。

    果然,还没等李少君利用汉武帝的人力物力找到“玄武穴”,汉武帝就吃金丹吃死了,李少君也跟着被砍了脑袋。

    可是李少君虽然死了,这个套路,由于具有极高的可行性,仍然被无数的巫士才用,就这样,从汉代到隋朝这段时间,无数的巫士进宫,用金丹喂死了二十多个的皇帝,这些巫士也借着给皇上找药的机会,发动人力物力在金陵附近翻找了十几个来回,最终确定了“玄武穴”大概在方山到秦淮河这个位置。然而,还没等这些巫士进一步缩小范围,皇宫这边已经渐渐的稳不住局面了,吃金丹死的人越来越多,皇上已经不相信金丹了,这个时候,一个叫麻叔谋的道士横空出世,凭着一身装神弄鬼的巫术,成功的拿下了隋炀帝,并且破天荒的提出了以“五脏之丹”替代“五金之丹”,并且成功的炼制出了成品,麻叔谋也因此肉身成仙,长生不老……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章节放入书签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