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 我的书架 | 手机阅读

书窝网 -> 都市言情 -> 将军大人是妻奴

第116章精打细算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朝廷没钱,顾念有是有,但也达不到能赈灾的效果。况且她若是出了一个能赈灾的钱,恐怕她的声望是赚够了,忌惮也是赚够了。

    但顾念是一个生意人,生意人最终的目的就是赚钱,而最会做的事情就是赚钱。

    在灾情已经传到皇城之时,顾念便利用大众的同情心理,在亨通商会旗下的店面打出了‘您每消费一两银子,便会给涝灾地区的人灾民捐出十文文钱’的旗号。

    消费者又能得到东西,还能积德,何乐不为?而且此事还上报给了朝廷,由官府出面监督,不用担心弄虚作假中饱私囊的情况发生。

    说起这个亨通商会,一听这古老的名字顾念便觉得头疼,然而一场会议开下来,就连凌风都觉得亨通好,于是便也就那么定了下来。

    每家店铺都准备好了捐款的大箱子,由一名官差看管,每笔消费明细记账,当场付钱当场捐款。有些直接捐款的,便记上姓名,捐款多的,说不定还能在灾区立碑,供后人敬仰。

    其他地方的效果暂且不说,单单就这皇城最是不缺的就是穷人,一听说买东西还能做好事,点心铺那些早便被挤破了门。点心铺也为了此次灾情单独捐出去不少,平日里限量一万枚的糕点已经撤销了限量,就希望能多卖点多捐款。

    天尽人怡的顾客都是一些大门大户自幼没吃过苦却悲春伤秋的小姐们,只要张嬢那边吩咐下去,那些个店员们在这些大小姐们买衣服的时候叹叹灾民是如何如何的可怜,她们自然是哗哗的捐钱。光是皇城这几日的收入除去拿去赈灾的,就翻了一倍。

    像是飞仙这些就不用说了,反正消费者都是有钱人家的姑娘妇人们,心肠软,捐钱也阔绰。

    接下来就是一些想要和商会联盟的人,见商会这般行善,也纷纷照葫芦画瓢。但亨通商会是朝廷认可,所以每一个捐款的商铺捐款箱和登记人都是有官兵把守的,可信度自然高。

    其他商会就算是有样学样,人家也只是觉得他们想浑水摸鱼欺上瞒下罢了。

    皇帝不傻,孟卫方能查出来的事情他又怎么查不到?加上顾念故意将亨通商会的标记用了一个草书‘念’字,这摆明了是要亮出身份的。只是明面上不说,但也是没有在要隐瞒的意思。

    朝廷没钱,可灾也不能不管。从灾情传入皇城到决定赈灾人选的时间中,顾念所做的一切皇帝都看在眼里。朝廷没钱,不代表商人没钱。

    所以这趟差事,原本就是要交给凌风的。顾念别人不帮,可自己家的相公还能不帮?现下凌风自己站了出来,他求之不得。

    顾念的算盘打得噼里啪啦响的时候,皇帝的算盘打的声音也不弱。

    而且凌风上报顾念也会同去,皇帝这心里算是有一百个放心。他一早便对顾念好奇,正好借助此次机会探查顾念的能力到底如何。

    ……

    说是去赈灾,但也不是说走便能走的。这舟车劳顿,皇城距离南边那边又远,少不得要走十来天的功夫。

    此次为了尽快前往灾区,凌风决定乘水路向南进发,直接到达灾情最严重的寿县。摸约五日路程。

    顾念觉得这古代什么都好,没网没电她也能适应。独独这个交通,想到便觉得头疼。现在唯一庆幸的是,她不晕船。

    户部那边钱粮人手要准备三天,而且最终的谕旨也还没下,现在只是商议阶段。但顾念这边确是即可就可启程的,毕竟一早就在准备了。她将徐默调了回来,由他带着柳瑶一起负责皇城事物。又通知了木先生那边,紧急调动钱粮和人手,以最快的速度采购药材,就连防止疫情的药材都已经想到了。

    其实这些事情顾念前几年也会做,俗话说力量越大责任就越大,顾念看似一切只讲利益,实则也是一个同情心泛滥的人,只是她自己不承认,也没发现罢了。

    就像她在瑞城被围困之时慷慨捐米一样,不求任何回报,只是单纯的觉得自己既然有能力便应当出一份力罢了。而时不时的有些天灾人祸,顾念也会吩咐遇到灾民就接济一下。

    所以她手下对这些事情也是轻车熟路,甚至于顾念还未吩咐,再他们知道有灾情消息的时候便自行开始准备了。就等顾念一声令下,然后施粥施药什么的。因为他们知道,自己的这个老板其实是个善良的生意人。

    但顾念也绝对不会巴巴去送爱心,也就是在她眼皮底下她看不下去,那些她看不到的,她也懒得管。

    不过在旁人看来,这已经是顶天的善意。只是这些善意,除了徐默、胖大厨、龚先生这些人能看到,一般人却看不到。

    可在顾念看来,这不过是一个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道理罢了。

    人要是都饿死了,她赚谁的钱?她现在不过是将这些钱变成食物给她的顾客而已,以后待这些顾客周转过来了,自然会在她这里消费。

    哪怕是这些人永远也消费不起,但羊毛依旧只会是出在养身上。

    出生于商场世家的顾念,习惯性将人所有的行为都利益化。就连人的原始本能,在她看来,也不过都只是利益的趋势而已。而对于利益这个两个字的解读,顾念也比别人来得纯粹。

    所谓的利益,就是对自己好的事物。不管是金钱,还是愉悦。都是利益。

    她行善,她开心。这就是她得到的利益。

    这一次顾念要亲自去,除了要去赚取声望,待治理完涝灾后还能顺道回一趟瑞城。瑞城那帮人,拖了那么久也该收拾收拾了。

    朝廷那边只拨付了二十万两,顾念这边自己从一叶钱庄中调动出了三十万两,没办发,顾念也是最近这半年才算是盈利存银起来,之前的钱,全都用来投资了。

    好在由于亨通商会的成立,许多富商纷纷将钱都存再了一叶钱庄,这才有了三十万的流通银两可以拨付出来。不然按照顾念本身的资产,估计便只能是拨付十万两。

    另外加上亨通商会在各地源源不断的收入捐款和其他爱心人士的捐款,截止至顾念统计之时,单单皇城,共计十万两。另外皇城各大豪门等的捐款,摸约三十万两。

    所以此次朝廷只拨付了二十万两,但最终凌风能拿去赈灾的,却足足有九十万两。这还不算其他地方的捐款,还有顾念前期调动的粮食物质。顾念没说,但凌风也知道,只是他给不出一个具体的数字罢了。

    谁让他对钱没有一个具体的概念呢。

    好在这些钱对于顾念来说半年时间便可以赚回来,而且这次所送去的物资,都有她亨通商会的标记。这无疑是最好的一个广告。

    若这个时代能有创办股市的条件,她定然是要创办一个的,届时她什么都不用做,就可以坐在家中收钱。

    不过一来没这条件和人力,二来这不是她喜欢的。

    若当真是有股市,想来她这商会定然会股市大涨。但没有股市,这知名度大涨也会带起相当一部分的经济收入。

    此次凌风前去,定然不敢有人为难他,加上顾念这种精打细算又熟知行情的人在旁。这些个钱,绝对每一分都能是花在刀刃上的。

    以往若是两百万两才能赈下来的灾,这次一百万两便足够。

    但顾念也有一些担忧,按照人类这个群居动物的惯有尿性。此次她和凌风能以朝廷只拨付二十万两赈下这灾,那么下次,恐怕就要要求十万两了。

    面对这种事情,顾念绝对不是一个富有英雄主义的人。

    现在唯一的好消息就是陛下还没有明发圣旨,这二十万两只是目前的商议结果。

    待顾念将自己的顾忌说予凌风听后,凌风只是笑着说顾念聪明。但就这个问题,凌风早已向皇帝谏言过了。

    一来,若是朝廷只能拿出二十万两,那传出去恐怕会引起旁人笑话。国内还好,若是传到了番邦,恐生觊觎之心。

    二来,也就如同顾念所说,灾情是年年有,总是要让灾民感恩朝廷,而不是商人。

    综上所述,此次凌风和顾念商议,其实也只是想知道顾念这边能出多少钱,他好向皇帝回报,然后在圣旨上面盘算着写多少钱才合适。而且顾念那边一早开始采集物资凌风也知道,所以就算如今总共的钱有九十万,而圣旨上写九十万,那些捐款多出去的钱也能记在物资上。

    顾念前前后后忙了那么久,最终居然是给朝廷做了嫁衣,她当然会不高兴。

    因为她本就是要去赚声望的,如此一来,她最终的名声可能也只是‘亲民、努力、陪镇国公赈灾’而已,依旧是依附着凌风,没有她独立的半点名声。

    她是一个生意人,最是看重利益。而且最是讨厌被人打乱计划。

    如此,即使是凌风,她也不高兴。

    可凌风将她的心思摸得一清二楚,知道顾念生气也不会生多久。然而这也不能怪他,谁让这也是今日才商议出来的结果呢……

    凌风想着应当如何补偿顾念,最终思来想去,决定还是肉偿好了……

    ……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章节放入书签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