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 我的书架 | 手机阅读

书窝网 -> 科幻小说 -> 快穿系统:论反派的成长之路

第96章公子,您有病!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就是。奴才方才还在打趣状元郎,这核桃剥得这么好看,自己又不爱吃,有什么用。”祝贺不知何时突然出现在这里,帮着李子羡打趣他。

    “像我就爱吃核桃了。以后洵都哥哥只给我剥核桃可好?”为了显得自己真的很爱吃一样,李怡若抓起一把核桃就往嘴里塞。

    李子羡跟祝贺看得啧啧称奇。

    宁璨从他们的眼神读解出,这两人在坑公主。

    李怡若吃完核桃,睁大眼睛看着宴洵都,等待他的答案。就连李子羡跟祝贺这两个看戏的,也把目光瞄准在他身上。

    “当然好呀。”宁璨如沐春风的回答,内心只想扇自己一巴掌,让你没事剥核桃,剥啥核桃。

    接下来的一幕,李怡若催着宴洵都剥核桃给她吃,不管宴洵都剥多少,只要是宴洵都剥的核桃,她都吃。李子羡要拿,她都会凶回去,让他去找他的嫔妃们给他剥。

    宁璨怎么听这话,越听越觉得味道不对。

    从皇宫出来,宴洵都的手指是肿的。学礼心疼地捧着宴洵都的手掌,哭诉道,“公子,您这手怎么了?您不是去参加琼林宴,难道是惹圣上不高兴,受罚了。”

    宁璨抽回自己的手,看着,“确实是受罚了。”

    “那怎么办?”学礼的心一下子荡到谷底了。才第一天跟自己的顶头上司相处,就碰撞出这样的事情来,这以后可怎么办。

    后来,关于宴洵都与天子不合的起因,被世人认为是今天引发的。

    宁璨拍了拍学礼的肩膀,“放心吧。这些都不是你该担心的。你只要照顾好本公子就行了。”

    “公子,小人一直把这个当成己任。”学礼万般讨好地道。

    “是吗?”宁璨看了一眼站在马车旁的浩清,“可是我怎么听说,你这阵子很关心浩清。啧啧”

    学礼倒没有宁璨那么不正经,反而紧张地道,“公子,小的绝不是寻私故意找浩清麻烦。”

    “算了,那是你们的事情。”想打趣人,结果对方是个不知趣的,宁璨灰溜溜地钻进马车里。

    看着宴洵都的身体彻底被车帘遮住,学礼戒备地盯着浩清,“是你告的状吧?”

    浩清冷着一张扑克脸,“我没有那么无聊。”说完,他坐在车舆上,学礼也连忙跟着坐上去。

    一大清早,宁璨被斯于挖起来洗漱,穿上那套状元服,前往国子监祭拜孔庙。祭拜完孔庙,她就可以换上官服。状元的官名叫“翰林院修撰”,是个六品官。榜眼和探花二人,则封授为“翰林院编修”,正七品官,是地道的芝麻官儿。

    从制度上讲,翰林院是朝廷考议制度、详正文书、咨议政事的机构。翰林官的主要活动多为朝廷日常性工作,如从事诰敕起草、史书纂修、经筵侍讲等。然而,自天顺朝以后,出现了“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的奇怪现象。这种现象足以说明,翰林院既是明代通过科举考试汇集优秀人才之所,又是明代高层政治人物的输出之所。

    明代科举进士分为三等,一等直接进入翰林院,二等为翰林院庶吉士,取得翰林院的预备资格,三等则委以地方基层官吏或其他职务。可见,能够直接进入翰林院的,实则仅科举进士名列前茅者。对于这样一批人才,朝廷高度重视,精心培植。

    譬如,以皇帝名义颁发的各种诰敕本应阁臣起草,但实际上一般性文件多由翰林代笔,这项工作有助于翰林官适应政务、加深阅历、加强对国家事务的熟悉。而在经筵侍讲中,翰林官又因此而不断熟悉朝廷仪制和国家要政。同时由经筵讲读而形成的亦君臣亦师生的关系,成为翰林官在院期间或日后为官主政时启沃君心、对皇帝施加影响的重要条件。

    由此可见,明代翰林院远非普通的文职机构。是作为国家重要的育才、储才之所,它在政治生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宁璨初入翰林院时,每天忙得要命。为何,不忙也要自己找事做。翰林院作为职场,又不是书塾还有老师手把手教,什么事情都要多看多学。而且还不是你想学就有人愿意教。要知道,只要是职场便会有竞争。

    作为新人她又不能表现得太过,免得被他人当做竞争对手,使劲儿的对付她。除了要尽早掌握这儿的情况,还有学着如何保住自己。

    不过宴洵都还是有一个强大的外挂,那就是他的老师,刘太师。宁璨可不会放弃捧着刘太师的大腿,稳固住自己。她又不是那种自认清高之人。

    刘堃哲双眼危险地一眯:你在暗讽我?

    宁璨真怕宴洵都这身体这么弱会撑不住,又花了五千积分向系统买了一枚固气丹服下。系统所有的警告与劝阻,宁璨全当做耳边风。为了任务能顺利圆满的完成,她什么都可以豁出去。

    反正船到桥头自然直。

    以找宴洵都目前的官位是没有资格上早朝的,她每天按时上班,加班到晚上才回来。除了努力稳固自己在翰林院的位置,同时也是为了避开娄氏那个侄女。唉!

    眼看着秋收季节要来临了,结果全国

    上下闹旱灾了,搞得民不聊生,所有辛苦一年的作物都没了。很多难民都往京城跑来,结果这事情才被曝光出来。

    这几天朝中十分不平稳,每次上早朝,所有的官员都会被天子骂得狗血淋头,尤其是刘太师。因为这些政务都是归他管理的,是他督促属下不周,才导致有人知情不报,隐瞒到现在。

    郑太傅这几日的心情可好了,每天上朝围观死对敌被骂。如果郑太傅有相机的话,定会拍照留念,留下着珍贵的一幕。

    对于这烫手的山芋是无人敢管的。这件事之所以能瞒到现在,才因难民的出现被曝光,足以看出出手掩盖这件事的人,可不止那么一两个,还可能涉嫌更高等级的官员来。无人敢一手揽下。

    宁璨意识到,她的机会来了,下了班直接去丞相府等刘太师回来。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章节放入书签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