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 我的书架 | 手机阅读

书窝网 -> 其他类型 -> 飘动的导游旗

自序 (十三) 佛光普照大召寺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旅游车沿着大南街驶进了城区,一路向北不一会就来到了今天最后一个景点大召寺。 车停稳了,6川带队走出了停车场。

    片刻买了门票,6川在牌坊前召集好团员开始了讲解。

    好,朋友们,现在我们就已经在了大召寺的正前方了。大家顺着我手指的方向看去,正南方就是古时的明清一条街所在的位置了,当然,现在我们已经看不到当时的原貌了,因为在过去的某一年里,由于一些不当的决策,原有的明清一条街被整体拆除了,没有留下任何原物古迹,想来是比较可惜的,后来在原址上以仿古风格重建了明清一条街,这才为我们现在了解历史留下了一些参照。正如我之前为大家介绍的一样,明清一条街可以是当时我们整个呼市地区最为繁华的商业街区了,最有名的商户是哪一家啊客人多数没有反映过来6川想问的是哪一家。这个时候红姐在人群边上边举手边高声的大盛魁吧红姐罢,得意的甩甩了她的绣。

    6川一坚大拇指夸奖道没错,红姐就是红姐,看来红姐是认真听我讲喽,这么重要的内容,其他人怎么没有想到呢这里要表扬红姐喽,那其他没有想出来的朋友,是不是该批评批评你们呢6川半开玩笑半指责地数落了一下客人,其实没有任何恶意,不过是想活跃气氛,另外就是为接下来讲匾额做准备。

    现在大家往我们的正前方看一下,那里有一座石砌的高台,上边还有一根石柱,这里就是非常有名的玉泉井了,当然,现在由于城市展需要,地下水们因为大量抽取,逐年下降,导致玉泉井已经不再出水了。但它留给我们的影响已经远远出了水所带来的文化了。现在我们走上前去参观一下吧。

    6川带着客人一起来到玉泉井边,

    来到了大召寺前,6给客人留下五分钟拍照时间。间隙他让客人抬头看那块高悬的匾额,问客人哪一们能正确读出上面的字,多数人都读成九边第一关,这也是6川早就预料到的。他向人们纠正道呵呵,我想大家都能读出前边几个字,但难就难在这最后一个字上了,肯定多数人看不懂这是什么字,那现在我告诉大家,这几个字正确的读法是九边第一泉,可能你们都在想一件事情,那就是这笔体看得很是奇怪,即不像毛笔字,也不像其它笔体,这是为什么呢其实啊,这种写法叫作棉书,顶端还有古无量寺字样。这块木匾长约33米,宽1米,上刻行书字体遒劲俊逸、笔势如飞,是名匾之一。相传这块匾系清光绪二十九1o3年大召扎萨克达喇嘛募缘修葺大召和玉泉井时,当地四百多家商户集体向大召敬献的。匾文由三大商号之一大盛魁的帐房先生、山西榆次人王用桢用棉花绑在木棍上蘸墨而书,这种写法称为棉书,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匾内共书大字5个,半大字4个,字长达14字,史料价值也很高,是地区历史展的重要见证。

    那么我还要多几句的是,第一什么叫九边第一泉。历史上,明朝以辽东、宣府、大同、延绥、宁夏、甘肃、蓟州、太原、固原北方九处军事重镇为九边。这九边第一泉的意思也就是我们刚才看到的玉泉井了,它在九边一线众多的泉水中是居于位的。据九边其它地区的饮用水,矾含量较高,喝来苦涩难咽,走遍九边,唯有玉御泉井水清冽甘美。 因此,城中百姓争相来取水饮用,民间甚至有该井水能去百病之。该井共有井孔九眼,由南向北排列,南为井神庙,把井区分为两部分内一眼,外对青石旗杆上刻有源泉常混混的字样。过去在归化城的景致当中,有石头旗杆木头庙一则,就是指此处而言的。

    第二个要讲的是这个古无量寺。大召蒙古俗语为伊克昭,意为大庙。汉名原为弘慈寺,后改为无量寺。已有四百余年历史,是最早兴建的寺院。

    明万历六年年,蒙古土默特部阿勒坦汗迎接西藏三世南嘉措于青海地方,许愿在将生灵依庇昭释加牟尼像用宝石金银庄严,从这时候起便开始兴建大召,第二年建成,万历皇帝赐名弘慈寺,因寺中供奉银制释迦牟尼像,亦名银佛寺。

    万历十四年6年,三世南嘉措来到,亲临大召,主持了银佛开光法会,从此大召成为蒙古地区有名的寺院,蒙古各部纷纷派人到顶礼膜拜,请僧取经,如6年漠北喀尔喀蒙古所建的额尔召尼召,就是采用大召的图纸。

    崇祯五年1632年,后金汗皇太极追击蒙古察哈尔部林丹汗到达,后金统治者为了安定蒙古人心,宣布归化城格根汗庙即大召理宜虔奉,母许拆毁;如有擅敢拆毁,并擅取器物者,我兵即已经此,岂有不再至之理察出,决不轻贷。于是的喇嘛们投降了后金。

    164o年,皇太极命令重修和扩建大召,完工后,皇太极赐给满、蒙,汉三种文字的寺额,汉名弘慈寺改为无量寺。这是今天的大召汉名无量寺的起源。清顺治九年1652年,西藏五世路过,驻锡于大召,至今大召内还供有五世的铜像。

    清朝的札萨克达喇嘛印务处开设在大召。康熙三十七年年,康熙任命内齐托因为八大寺掌印喇嘛,并将大召印玺交付给他。内齐托因二世呈请康熙帝,动用自己的庙仓财产修葺大召,当时因大召年久失修,琉璃瓦俱已破损不堪。蒙文内齐托因二世传记载当时修葺所用的琉璃瓦价格昂贵,每块按三钱计算,计用白银五千两。竣工后,清廷用黄金铸造皇帝万岁牌位,交给大召供奉,今天这一金牌仍在大召。这次修建后,大召的主要建筑物再没有生多大变化。”

    众人听罢频频点头。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章节放入书签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