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 我的书架 | 手机阅读

书窝网 -> 历史军事 -> 大宋帝国风云录

正文 第四十二章 真正的目标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二章 真正的目标

    李虎c罗青汉c折可求三个人心跳剧烈,被折彦直这番话吓倒了。

    折彦直的汴京策略可谓惊心动魄,如果成功,不但可以就此扭转武人的不利地位,而且还将动摇大宋立国的根基,这个后果非常非常惊人。

    “在这之前,汴京的权力争斗,皇统争斗,和我们都没有关系,但只要使相和西北将门加入,汴京的权力争斗就会演变为皇帝c文臣和武将之间的争斗,皇帝因此陷入被动,为了扭转局面,皇帝会相信使相,给使相以信任,给武将以权力和地位,从而迫使文臣们低头让步。”

    “我们有了皇帝的信任,西征肯定能取得胜利,因为这一仗如果输了,皇帝就要向文臣们低头让步,废嫡立庶之议从此废弃,这是心高气傲的皇帝根本不能容忍的事。”

    “李纲和宇文虚中都是汴京的文臣,而且基本上属于清正廉洁c郁郁不得志的文臣。我在筵席上主动建议让使相来支持皇帝废嫡立庶,就是想试探他们,如果他们极力反对,那么,汴京朝堂上那些志得意满c权势倾天c贪赃枉法的文臣们就更要反对了,由此就会出现我们想要的局面,我们可以就此推动汴京局势朝着有利于我们的方向发展。”

    李虎略感窒息。眼前这个折彦直就象他的外表一样,气势凌人,城府深沉,这种人不出手便罢,一出手,必给人以重创。这个计策有利于虎烈府,但更有利于折家,折家借助虎烈府的力量,一步步达到了自己的目的。折彦直的最终目标恐怕就是做西北第二个藩镇。

    折可求总算吁了一口气。折彦直最后还是选择了折家,而不是他自己。折家和折彦直是一个整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但这么浅显的道理折彦直却迟迟没有想通。他在汴京待得时间太长了,他的心智已经被权利所蒙蔽,几乎失去了自我,好在汴京这次把他赶了出来,让他有了重新选择的机会。

    “计将何出”李虎问道。

    “首先,使相必须明确一点,那就是汴京的形势如果不利于我们,西征就不能开始,仗就不能打。”折彦直说道。

    “你是说,云内和天德军也不能打”罗青汉急忙问道。

    “根本没有必要打。”折彦直说道,“我们已经收复了燕云,大辽已经败亡了,而金国尚未征服大漠统一北方,目前的形势对西夏极其不利。”折彦直目视李虎,问道,“如果你是西夏皇帝,你现在会采取何种对策”

    李虎想了一下,说道:“收缩防御。在大宋没有收复幽燕之前,西夏人要全力攻打代北,但可惜,他们失败了,而且契丹人迅速丢掉了幽燕,导致西夏人发动第二次攻击的时间都没了。目前情况下,他们最好的办法就是收缩防御。”

    “对,西夏人唯一的办法就是由进攻转入防御。”折彦直说道,“西夏人之所以和我们打了几十年,根本原因就是采取了联辽抗宋的策略,而大辽为了把宋军长时间拖在西北战场,也给予了西夏源源不断的援助。现在,大辽败亡了,金国又没有统一北方,西夏人对抗大宋的基本策略无法实施,它的败亡指日可待。既然如此,使相有必要急于西征吗”折彦直问道,“西征一战,只能赢不能输,所以我们要做好充足的准备,一战而胜,因此,使相当务之急不是发动西征,而是先把汴京的事解决了。”

    “你的意思是,西夏人会退出代北,把云内和天德军还给我们”罗青汉又问道。

    “这是必然。”折彦直说道,“你们不熟悉西北,也不熟悉党项人,但我们熟悉,我们甚至和兴庆府的一些党项权贵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在我们看来”折彦直指了指身边的折可求,嘴角露出一丝笑意,“西夏人马上就要改变策略,他们会撤出代北,并派使者和虎烈府议和,试图和你们结盟,共抗大宋。”

    “议和”李虎冷笑道,“他有什么条件来议和”

    “假如西夏人知道使相和汴京水火不相容,知道汴京把使相逼出了燕京,知道汴京在幽燕建立了一支庞大的镇戍军,使相的生存危机重重,西夏人就有条件和使相议和了。”

    李虎眉头微皱,转头望向折可求,“你打算把消息送到兴庆府”

    “当然。”折可求笑道,“折家和兴庆府的关系就是各取所需。目前宋夏的和平盟约还有效,折家从中秘密斡旋,不算背叛汴京。”

    “你确定西夏人会归还天德军和云内”李虎问道。

    “云内肯定会归还,这是他们从你手上夺走的,但天德军就不一定了,那是大辽皇帝给他们的。”折可求说道,“其实我认为是否马上占据天德军无关紧要,这影响不了西征大局。”

    李虎想了片刻,望向罗青汉。罗青汉微微点头,认为折彦直的建议可以采纳。

    “那好,我把军队拉到金河,和西夏军隔河对峙,暂时不打。”李虎问道,“汴京的事又如何解决”

    “汴京的事,最最关键的地方就是郓王,使相只要和郓王结盟,我们就可以操纵汴京局势的发展。”折彦直说道。

    “我要派人去汴京”

    “对,马上派人去汴京。”折彦直说道,“使相借助这次汴京和虎烈府握手言和的机会,派人到汴京感谢皇帝,然后拿着我的书信去拜会郓王。我会在信中透漏一些秘密,把蔡京和郑居中暗中支持太子的事情告诉他,让他知道,他想入主东宫,难度非常大。这时使相的人可以乘机进言,说使相愿意帮助郓王入主东宫,而办法就是请郓王到太原主持西征,使相愿意在郓王的指挥下收复西陲。”

    “这番话等于告诉郓王,使相愿意把收复西陲的功绩送给他。郓王为了入主东宫,想尽了办法,现在突然有这么个机会,当然不愿错过。他会写信给我,询问西征的胜算有多大。我会给他详细解说北方形势,告诉他西征有绝对的胜算,并请他到西北来主持军事。”

    “按照宋制,宗室不得出实职,不得领军,郓王想到西北来,阻力非常大。这从北伐就能看得出来,如果郓王顺利到达河北,攻克燕京的就不是使相,而是郓王了,所以,郓王到西北必须另辟徯径,先以安抚云中路的名义到太原。”

    “皇帝非常喜爱郓王,他不会让郓王到大同冒险,最多到太原就会停下。郓王到了太原后,使相亲赴太原相见,我也会赶到太原,我们一起向郓王进献入主东宫之策。然后使相禀奏皇帝,极力要求郓王出任西北兵马大元帅。”

    “在汴京的文臣们看来,这是藩镇干政,是他们所不能容忍的事,而皇帝最关心的却是废嫡立庶,只要有机会让郓王入主东宫,他愿意冒这个险,而从事实来看,请郓王到西北主持军事和藩镇干政并没有直接联系,文臣们的反应明显就是过头了。”

    “皇帝因郓王而废法的事干了不止一次了,他也不在乎多一次,但他同样怀疑西征无法取胜,毕竟大宋和西夏打了几十年,至今还无法击败党项人,这也是事实啊。”

    “这时候,我将联合西北将门,联名上奏,向皇帝保证西征可以完胜,可以确保郓王建功立业。”

    “只要皇帝下旨,让郓王到西北主持军事,西征就能得到皇帝的全力支持。我们随即可以通过郓王,绕开东西两府,直接听从皇帝的命令。”折彦直望着李虎和罗青汉,问道,“你们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

    李虎和罗青汉都知道,这意味着东西两府已经无法干涉战场,北伐的可怕一幕不会重演,西征基本上取得了一半胜算,更重要的是,它意味着虎烈府和西北将门做为一股强大的力量就此进入到大宋中枢,并影响大宋决策。

    两人对折彦直佩服不已。从汴京中枢出来的人就是厉害,这一计彻底扭转了西北形势,而且顺利实现了虎烈府和折家的目的,更重要的是它影响深远,有可能就此改变大宋的国策。

    “这是我们的设想,我们的计策,但皇帝和郓王有他们自己的意图,而汴京的文臣们会疯狂反扑,汴京局势最终会不会沿着我们的设想而推进,谁都无法预测。”折彦直冷峻的面庞上露出一丝担忧之色,“所以,我们现在不能贸然发动西征,我们必须确保实力,确保自己不会掉进汴京设下的陷阱,确保我们有反击之力。”

    “战争的胜负不是取决于战场,也不是取决于将帅们的谋略和士卒们的勇敢,而是取决于朝堂,取决于国策。”折彦直端起酒杯,一饮而尽,“我们都是战场上的人,我们距离朝堂和国策都非常遥远,我们若想主掌自己的命运,必须牢牢控制朝堂,控制国策。”

    李虎和罗青汉互相看看,不约而同地想到了折可求的那封信。现在看来,折可求在那封信中所表达出来的意思是真实的,西北将门的确非常渴望控制朝堂,控制国策,继而改变自己的命运,而李虎的突然到来,给了他们实现这个梦想的机会。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章节放入书签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