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 我的书架 | 手机阅读

书窝网 -> 历史军事 -> 大宋帝国风云录

正文 第六十章 必败之战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第六十章 必败之战

    李察哥最终选择了要回平夏路和河南南部州县,西夏王国为大宋的藩属国,西夏国主称王,放弃皇帝称号,两国建立永久和平盟约。

    其实大宋一直没有承认西夏国主的皇帝称号,而辽国则是在国祚危急时刻为了得到西夏人的援助才承认西夏国主是皇帝。金国的吴乞买做皇帝后,为了结盟西夏,早早承认了西夏国主的皇帝称号。

    李察哥此刻拿出这个结盟条件到太原,摆明了就是要离间西北和汴京,搅乱大宋局势,引发大宋内战,可谓居心叵测。

    第二天,李虎陪同李察哥拜见了郓王。

    郓王在童贯的劝说下,已经正视了现实。他的策略是,现阶段依靠李虎盘踞西北,竭尽全力密切合作,等到进了汴京,做了皇帝,李虎就有心无力了,因为治理这样一个庞大的帝国,不仅仅需要李虎的武力,更需要精通政事的文官。武将和文官斗起来了,虽然血腥,但郓王却可以左右逢源,并逐渐培植自己的实力,要不了多久,李虎就会失去对权柄的控制,而郓王却可以拿回权柄。这是一个长期的斗争,需要耐心,但只要坚持下去,最后的胜利者必定是郓王。

    一番交谈之后,李察哥大致摸清了李虎的心思。

    显然,李虎的目标是汴京,是大宋的国祚,像李虎这种人物具有这种野心很正常,不以为奇,但李虎是北方汉人,而且实力有限,在大宋又没有根基,他想一步登天太难了,最好的途径就是先扶植一个傀儡皇帝,实际控制大宋权柄,等到他在大宋站稳了脚跟,再取而代之。这种谋取国祚建立王业的方式是历史上改朝换代的主要模式,李察哥一看就明白了。

    李察哥暗自窃喜。大宋的内乱由饥民暴动发展到了皇统之争,这时只要全力支持李虎,必能推动大宋的分裂。大宋分裂,李虎也就没有精力对付西夏了,而大宋分裂必将导致大宋走向没落。大宋没落,不但女真人有了南下扩展的机会,党项人也获得了喘息的机会,如果机会够好的话,党项人也能乘火打劫,在瓜分大宋的盛筵中分一杯羹。

    有了这种对大宋局势的全新认识,李察哥即刻修改了结盟条件,以尽可能满足李虎的要求来迅速推动大宋的分裂。

    郓王和郓王府主要负责与西夏的谈判,李虎和西北大元帅府则负责经略西北。

    此刻若想虎踞西北,首先就要通过西北将门控制陕西,这件事由折彦直和以折家为首的西北将门来操作,但钱盖c范致虚和五位经略使的到来让李虎非常头痛。如果把这些人长期羁留于长安,汴京势必会做出反应,这不利于即将开始的河北大战,李虎和西北人也不想因为这件事马上和汴京翻脸。

    童贯建议,西北大元帅府以参加河北大战为条件,逼迫汴京授予西北大元帅府军政大权,全权负责西北军政。

    这个要求汴京显然不会同意,但汴京若想挽回割让三镇带来的恶劣影响,小皇帝和汴京朝廷若想重建威信,那么他们就要仔细权衡利弊,不答应也得答应,否则河北大战一旦失败,金军乘势二次攻打汴京,小皇帝和汴京朝廷也就完了。

    “汴京恐怕不会这么想。”李虎对汴京那帮君臣也不抱希望了,对于汴京来说,权力和利益永远是第一,宁愿割地赔款向敌人俯首称臣也不愿放弃利益下放权力,汴京那帮人就是一群疯子。

    “我们需要的是缓冲时间。”童贯当然不会指望汴京会答应,但他知道河北大战即使有虎烈军的参加,也必定要失败。他看到汴京送来的具体攻击办法了,在这种危急时刻,汴京竟然收回了战场指挥权,架空了种师道,根本就是自寻死路。

    童贯对大宋兵制的弊端非常清楚,他在西北主掌军事的时候,因为得到老皇帝的信任,有先斩后奏的权力,所以很多时候他都把战场指挥权交给前线统帅,但他和西北人的矛盾很深,双方都想利用战斗胜负来打击对反,因此童贯在西北的战绩并不理想,有时候为了掩盖罪责甚至蓄意欺骗老皇帝。现在汴京有主战和主和之争,而主战派占据了上分,这种情况下,汴京的权力之争很激烈,主和派势必要利用河北大战来打击对手,架空种师道显然就是主和派拖后腿的办法之一,但主和派绝不仅仅满足于拖后腿,他们的最终目的是把主战派大臣赶出中枢,甚至赶出汴京,所以,河北大战必败无疑。

    “你以为汴京能打赢这一仗”童贯嗤之以鼻,“你以为虎烈军参加了河北大战,你就能击败金军”

    李虎当然不会幼稚到这种地步,但他对汴京权力斗争的血腥程度还没有直观的清晰的认识,在他看来,大宋国祚到了这种地步了,汴京的权力斗争即使激烈,也还不至于失去理智,然而,童贯的话让他感到恐惧,难道汴京的君臣真的疯狂了疯狂到了不管国祚安危也要争权夺利的地步

    “总帅,当年童帅主持北伐,种师道和刘延庆先后出任前线统帅,但两战两败,而且还是在宋军占据绝对优势下两战两败,为什么”宇文虚中看到李虎迟疑的神色,马上提醒他,“战败的真实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汴京的权力斗争已经到了丧心病狂的地步”

    宇文虚中望着童贯,眼神凌厉,神情异常愤怒。当年正是童贯和蔡京c郑居中c王黼c梁师成等人斗得最疯狂的时候,君臣互斗,权臣互斗,内侍互斗,权臣和内侍更是斗得头破血流,这种完全丧失理智的斗争导致北伐两战两败,最后不得不花钱把燕京买回来以挽回脸面。

    “如果说要对付你,汴京肯定齐心协力。”宇文虚中继续说道,“河北大战打赢了,虎烈军实力再度膨胀,这对汴京来说,绝对不是好事,他们不愿看到。”

    “难道汴京愿意打败仗”李虎虽然认同童贯和宇文虚中的观点,但他不相信汴京那帮疯子有心自掘坟墓。

    “汴京当然不愿打败仗。”童贯说道,“汴京希望靠自己的力量击败女真人,这样就可以遏制你,缓解你对汴京的威胁,但种师道c姚古等人显然没有这样的自信,更严重的是,汴京根本不会把军权交给种师道和姚古,他们不相信种师道和姚古,要亲自指挥,这简直是拿大宋国祚开玩笑。”

    “如果汴京指挥这一仗,虎烈军即使把全部兵力投进河北战场,也是有败无胜。”宇文虚中苦笑道,“总帅,以我看,你还是缓一缓为好。”

    童贯说要缓冲的时间,宇文虚中则建议缓一缓,李虎不得不重新考虑局势。

    董小丑c黄涉c张孝纯c柴云c范直昌等人都没有说话,这缓一缓太危险啊,一旦河北战场上的宋军打败了,全军覆没,那虎烈军未必挡得住金军。

    西北大元帅府在接到汴京的圣旨后,最早拟定的计策就是集结大同军队反攻奉圣州,以牵制宗翰的西路军。

    其实现在整个西北,也只有大同的军队可以动。汴京不允许虎烈军从太原方向进入河北,太原的军队不能动。西北军现在一部分戍守边境,一部分镇戍关中,根本不可能进入河北战场。河东军在大同苦战数月,损耗较大,现在返回河东,一边休整补充军队,一边南下进入河中府一带,屯驻于黄河两岸。河东军的这种部署对于太原和汴京来说,都是好事,太原可以借此随时切断两地的联系,而汴京可以借此阻挡虎烈军南下。

    仅仅调用大同的军队,虎烈府还是可以承担战争所需的钱粮武器,但李纲的书信送达太原后,大元帅府对汴京的形势彻底清楚了,大宋的局势随着老皇帝被软禁龙德宫也完全改变了,这时候河北大战的重要性就出来了,这是一场关系到大宋生死存亡的大战,汴京亲自指挥也有它的道理,但汴京亲自指挥的后果,除了小皇帝和那帮醉心于权力的中枢大臣视而不见外,其他人都知道,所以李纲在书信中几乎是哀求李虎,务必给河北战场以强有力的支援。

    如果这封信是汴京其他人写的,李虎可以置之不理,但李纲写的,他就不得不重视。

    李纲知道李虎的真实身份,当初也和李虎约定要中兴大宋,虽然李纲后来到了汴京,现在更是主掌西府枢密院,但李纲中兴大宋的理想不会变。这封信里充满了绝望,这种绝望的情绪影响到了李虎,既然李纲对大宋的未来都如此悲观,自己又有多大的信心实现最终的目标

    为此李虎接受了李纲的建议,打算集结军队由太原方向进入河北作战,但是,童贯和宇文虚中坚决反对。童贯和宇文虚中对汴京的事情非常清楚,他们阻止虎烈军进入河北战场,当然不会是帮着汴京说话。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章节放入书签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