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 我的书架 | 手机阅读

书窝网 -> 武侠修真 -> 霸武刀王

《霸武刀王》正文 第475章 真龙再现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周木水顿时脸色装作大恐状,但又推不开大家的厚望,只好让范东育修书一封,拿着降书就骑着马悄悄出城,向北而去。

    很快就找到了起义军,把降书递上。

    跟着一个兵进入了叛军大帐,一抬头就看见元天坐在帐中,正和一个老者说着话。

    元天也瞧见了周木水,同时也站起了身,迎了上来。

    “十二弟,终于把你盼来了!”元天一把将周木水拥入怀里,两人一拥,再次分开,互相打量着,顿时哈哈大笑了起来。

    “十二弟,这位是李善长,我的军师。”元天向周木水介绍道。

    “见过李老。”周木水赶快向他行了个礼。

    “呵,兄弟相见,难得难得,老夫就不在这阻你们叙旧了,先告退了。”

    说着,李善长就走出了大帐。

    “长安怎么样了?”元天递上一杯茶,问。

    “没事,一切都按计划进行。”周木水说着,就坐了下来,将昨天的会议说了一遍。

    。。。。。

    次日,消息传来,起义军大头领元天亲口许诺,所有降官留任,俸禄增加三成,兵进长安,秋毫无犯。

    大家一听,顿时欢欣鼓舞,周木水同时还带来一个消息,这伙反贼并非乌合之众,而是有着明确政治目标的正规军,那位叫做元天的大头领,其实是前朝皇帝的遗孤,正儿八经的太子爷,他们打的旗号是反周复汉,军容整齐,战斗力强悍,远非省军可以比拟。

    既然是前朝太子,那投降起来心理负担就多了,俺们这不是投降,是反正,是投奔光明,官员们的心结终于解开,前途又是光明一片了,至于这位所谓的太子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没人追究。

    可是既然要投降,就得拿个投名状出来,不然怎么显示诚意呢,于是大家自然而然的把目光放到了安国郡王和史公公身上……

    谁来做这件事情呢,官员们虽然已经打定主意投降,也不愿意沾血,毕竟还有变数,若是将来周军再打回来也好有个退路。

    好在有人愿意干这个屠夫的差事,陕甘总捕周木水领着一队捕快径直去了安国王府,半个时辰后,一身血污的周木水回来了,手里拎着两颗血淋淋的脑袋,一颗是安国郡王张泽承的,一颗是陕甘总监军史公公的,血肉模糊的大家也不敢看,只是抱怨他为什么不捉活的,周木水只好皱着眉一撇嘴:“想抓活的,你们自己去啊。”

    两颗人头装在锦盒里送了过去,对方很是满意,双方约定在灞桥会面,陕甘总督范东育率领陕甘文武,正式归顺汉军。

    大周天佑二十四年深秋的一天,风和日丽,万里无云,长安城东门大开,一队人马浩浩荡荡开了出来,直奔二十五里外的灞桥而去。

    灞桥横在灞水之上,也算是长安的一处名胜了,选择这里作为受降地点也是经过一番考量的,这里地势开阔,适合进行大规模的仪式。

    红旗猎猎,军威森严,灞桥东侧,整整一万汉军肃然排列,三千骑兵,七千步兵,庞大的军阵,枪如林,人如墙,这么多的人,竟然鸦雀无声,只有偶尔的马嘶和呜呜的风声。

    一杆五丈高的大纛迎风飘扬,上面绣着一个硕大的“汉”字,离得老远就能看见,从长安城出来的这些人,心惊胆战惴惴不安,看到如此森严的军队,都禁不住大吃一惊。

    这是造反的农民们?分明就是训练有素的精锐!上万人马都能排的这么整齐,肯定是经过千锤百炼的,官员们都是见过世面的人,即便不懂行伍,也略知道些道理,和这样的军队作战,没有胜利的可能。

    他们却不知道,此时元天麾下的军队,已经整合了原先编练的陕西新军,这些当兵的光练队列了,排队自然严整,他们吃谁的粮听谁的话,长官让干啥就干啥,绝不胡思乱想,是最纯粹的军队。

    两边的人隔着灞桥站定,元天一身红袍,胯下雪白的大宛马,精神抖擞,真有龙凤之姿,身后正是那杆大纛旗,十六个膀大腰圆的护旗兵站在一旁,一手叉腰,一手握着长矛,威风凛凛,然后是三十二个旗手,每人手中一面两丈高的红旗,红旗猎猎,映着太阳,红光一片。

    再后面是二百名骑兵,每人手中的长矛顶端都飘舞着红色的绸带,风一吹,飒飒作响,元天很擅长营造气氛,这队列,这红旗,都在深深地震慑着对面的官员们,让他们从内心深处真正的臣服。

    范东育一身大礼服,下了车,从随从手中拿过一个朱漆托盘,上面摆着的是自己陕甘总督的印信,双方已经约定,用这种献印的方式来宣告归顺。

    范东育捧着印信走上了灞桥,那边元天也单人独骑上了灞桥,范东育跪下将印信高高举起,元天偏腿下马,双手接过了印信。

    忽然有人大喊道:“看,河里有龙!”

    灞水河面开阔,河两岸足有数千人目睹了这一幕千载难逢的奇观胜景。

    只见平静的河水忽然起了漩涡,隐约有金色的长条状物体在河里翻腾,体型巨大令人震惊,正所谓神龙见首不见尾,每个人都毫不怀疑,自己见到了真龙。

    但是由于大家距离比较远,看的不够真切,只是影影绰绰看到异像,汉军这边的人纪律严明,队形不变,陕西方面的队伍已经大乱了,范总督在灞桥上献印,代表着交出陕甘大权,此时真龙出现,意义很不一般啊。

    大伙情绪激动,纷纷往河边涌去,还没偎到跟前,忽然一声巨响,河里腾起一根巨大的水柱,直冲云霄,有人大喊:“神龙出水了!”

    所有人都抬头望去,蓝蓝的天空上只有几朵白云,炫目的阳光照花了他们的眼睛,但是每一个人都相信,是由于神龙飞翔的速度太快,他们的肉眼捕捉不到罢了。

    这一切发生的时候,灞桥上站立的元封纹丝不动,神态自若,颇有风范,更让大家敬服,果然是真龙天子啊。

    忽然河里又有异动,咕嘟咕嘟往外冒白泡,似乎有个什么东西冒了出来,元天大手一挥:“来人啊,下水!”

    二三十个会水的汉子从队列中出来,扑通通跳入灞水,大家伙一起从水里托出一个硕大无比的东西,岸上有人抛下绳索,七八条牛皮绳子拴住那黑漆漆的东西,慢慢的拉了出来。

    好大一个方头方脑的东西,上面还挂着很多水草,但可以清楚地分辨出两个

    耳,四条腿,分明就是一个上古时期的鼎!

    鼎这种东西可不是闹着玩的,那是国家政权的象征,相传大禹建立夏朝之后,用天下九牧所贡之金铸成九鼎,象征九州,亦是帝王之象征,只有天子才可以在祭祀天地祖先时使用九鼎。

    商汤灭夏桀后,将九鼎迁至朝歌,作为国家象征,周武王灭商朝之后,亦供奉九鼎于太庙,秦灭周后,将九鼎迁至咸阳,但平定六国之后,九鼎却不知去向,失去九鼎之后,秦朝很快灭亡,九鼎再也没有出现过,但人们已经牢记着这上古时期传下来的宝物。

    现在灞水中捞出的这个鼎,极有可能就是九鼎!神龙出水,九鼎再现,寓意不言自明,刘元天才是天下真正的主宰,真龙天子啊。

    当九鼎被二十个水淋淋的壮汉扛到灞桥上之后,范东育上前拨去水草,查看了一番,然后猛然回头,激动地大喊:“这就是九鼎啊!”

    关于九鼎到底是九座鼎,还是一座名字叫九鼎的鼎,学术界一直有着纷争,范东育也是饱读诗书的文化人,对于商周时期的历史文物有一定研究,他的话可信度很高,官员们大都是进士举人出身,多少有些文化的,值此九鼎再现人间之际,岂能不激动万分,有人跪下山呼万岁,然后更多的人跪了下来,到最后,灞水两岸所有的人都跪了下来,只有元封一人站在灞桥之上,接受着千千万万人的朝拜。

    “万岁,万岁,万岁!”声浪席卷着大地,在这个历史性的时刻,所有的人都按耐不住内心的激动,有人热泪盈眶,有人哽咽着说不出话来,他们都在为见证这个伟大时刻而感到自豪。

    情绪是会感染的,此时,就连最理智的人都会变得疯狂,即便是始作俑者李善长,也在人群中涕泪横流,这九鼎是假的,但真龙天子却是一点也不假啊,天下,本该是姓刘的。

    元天,此时应该叫刘元天了,虽然表面平静,但是心中却是波澜起伏,壮怀激烈,在西凉的时候,他也曾接受过万民欢呼,但是那时候的规格和现在不能比,那时候顶多是一方诸侯,现在已经有了睥睨天下的气势,问鼎中原的实力。

    ……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章节放入书签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