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 我的书架 | 手机阅读

书窝网 -> 武侠修真 -> 霸武刀王

《霸武刀王》正文 第323章 京城路漫漫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西凉也开始筹备进京的贺礼,毕竟大周皇帝以仁孝闻名天下,皇太后七十大寿那可是件盛事,作为友好邻邦的西凉当然会认真对待了。

    贺礼少不了和田玉,羊毛地毯,良马和各种香料,元天却对上京充满了期待,那个汉武帝是怎么死的?他是一个将万千百姓从异族的统治者手中解救出来的好皇帝,不但诗词歌赋样样精通,还是个坐拥后宫三千的风流皇帝,到底是个什么人,来自何方,又是死于什么样的阴谋呢?

    元天进京此行,就是打算将这些真相一一揭开。

    虽然距皇后大寿华诞还有一年两个月,但路途遥远,还是早点动身为好,毕竟,除了使团,还有大批礼物。

    当然,元天还打算将军情司和军马司的大批人马逐次分批向中原渗透,因为大周已经在凉州安插了密探,那么,元天就没那么客气了,大量西凉密探也开始向大周渗透。

    西凉就先交给史千秋打理了,他本来就是凉州之主,威信极高,又是个守成之君,深谱经营之道,元天开疆拓土,史千秋负责经营,那简直是绝配,把西凉国交给史千秋管理,元天绝对放心。

    当然军权不能旁落,军队必须有人镇着才行,这个任务就交给骠骑大将军赵铁蛋了,有他在,元天就放心。

    金秋十月,正是出门的好季节。

    凉州城外,众将正在向使团送别。

    元天穿着一套普通的布衣,向众人拱了拱手:“各位,凉州就交给你们了。”

    赵铁蛋上前,端起一碗酒,道:“六郎,你先去打前站,把路趟熟了,我们随后就到,咱们在京师见。”

    “好,不见不散!”元天也端起一碗酒,说着举碗一饮而尽,两人尽是豪气冲天。

    此时,史千秋也端起一碗酒,对着元天道:“好男儿志在四方,西凉终究是池水太浅,而真龙,就该纵横四海,老臣就在这等你的捷报。”

    元天一听,热血沸腾,把酒一饮而尽,向史千秋一躬到底:“史大人,家中全靠你了。”

    “家中有我,一切无需挂念。你只管办你的事,把属于你的一切拿回来便是。”史千秋说罢,也举碗一饮而尽。

    元天冲众人深深一点头,将碗一摔,飞身上马,坐在大食名驹的大白马上,冲众人一抱拳:“保重!”

    说罢,一策马,疾驰而去。

    一队早已等在一旁的骑兵也纵马紧跟着奔了出去,朝阳下,上千人的马队正向南疾驰。

    从凉州到兰州这段路,是用不着乔装改扮的,甘肃已经是西凉的势力范围,新建甘军更是以西凉士兵作为基础建立起来的,穿州过府,西凉军就如同在自家疆域上行军一般,所到之处百姓们箪食壶浆夹道欢迎。

    一路来到兰州府,西凉军才收敛一些,大军在城外扎营,元封带着亲军悄悄进城,范东育已经得到通报,早早的在衙署门前迎接,看见元天到了,范总督纳头便拜:“外臣参见陛下。”

    元天赶忙下马搀扶:“这是哪里话,咱们是结义的兄弟,哪来这些虚礼。”

    说罢携手进了堂,沿途站岗的总督标兵全都立正敬礼,总督府的亲兵全部是向元天要来的西凉精兵担任,这或许是范东育表达忠心的一种方式。

    元天的行程是保密的,所以会面并没有设在签押房,而是在后宅正堂,分宾主落座,下人奉茶之后退出,范东育又从座位上起来,走到屋子中央,恭恭敬敬的给元天磕头。

    “范某所有的一切都是陛下所赐,当初若非陛下出手相救,范某早已是兰州城外的一杯黄土,客死异乡的孤魂野鬼,如今紫袍玉带,大权在手,光宗耀祖,虽死无憾了,唯有一事耿耿于怀,那就是无法报答陛下的厚恩,我范东育在此发誓,只要陛下一句话,虽肝脑涂地,刀山火海,范某往矣。”

    这是表忠心呢,范东育果然是个厚道人,读书人中少有的忠义之士,这也是元天愿意帮助他的原因,从官复原职,到升任道员、巡抚,再到升总督,几乎范东育每一次升官都脱不开元天的帮助。

    从范东育的角度来说,元天就是他人生中的大福神,从他在客栈中被鞭炮惊醒,被八抬大轿拉去做道台的时候,他就认定了将这条命卖给元天,升巡抚,升总督,那不是自己的本事,也不是皇上的赏识,而是元天生生给他造出的机会,所以他一点也不感激大周朝廷。

    话又说回来,即便范东育有异心,甘肃可是紧挨着西凉的,随时随地西凉人都能南下夺了兰州,这一点他又不是不知道,所以说,范东育已经被牢牢绑在西凉的战车上,除了前进没有其他道路可以选择。

    再说了,范东育是封疆大吏,和朝中户部尚书的关系又好,彼此间书信往来不断,还都是通过官邮驿马走的,速度很快,自然能获得京中不少信息,对于京城人来说那就是一钱不值的旧闻,对于边陲之地的人来说,那就是值钱的情报。

    正因为如此,元天才能如此放胆的对付周使,以为从一开始他就知道东周人的底线,知道他们国库里没银子,知道他们最近两年不敢打仗,所以才能在那场外交斗争中占据了上风,并最终取得了胜利。

    表了忠心,一番寒暄之后,范东育坐下来,品着茶,又讲了些朝廷中的人事关系,各种轶事,其实他也是道听途说,不过总算聊胜于无,通过这一件件互不联系的故事,一幅大周政治脉络图在元天脑海里渐渐清晰起来。

    “刘正基大人已经回京了,据说还在赋闲,不过登上相位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在京有事可以找他……”

    听范东育说到这一句,元天不禁微笑一下,刘正基可不是个好相与的角色,看到自己在京城出现一定会引发他许多的联想,这个人还是少接触为好。

    ……

    在兰州耽搁了数日,元天又有了新的身份,陕甘总督的私人特使,皇太后万寿节,各省督抚都有孝敬,范东育也不能例外,除了代表官方的礼物之外,还有一份私人的孝敬,当然了,朝廷上下各级官员都得打点一番,这点规矩范东育还是明白的,他又不是温千超,在甘肃根深叶茂的没人敢惹,万一哪点招呼不周,怠慢了朝中大佬,参他一本就后悔莫及了。

    等甘肃的贡品准备好,西凉的使团也到了,虽说距离万寿节还有好长一段时间,但京城太过遥远,关山万里的,使团又不是行军打仗,走的快了难免磕着碰着那些珍稀玩意,所以还是早点动身的好。

    队伍晃晃悠悠走了一个月,终于抵达了长安。

    夜晚,李府,今天是家主李少华的寿辰,白天来了好多的客人,李府门庭若市,就连知府老爷都亲自来贺呢,寿宴已经结束,客人们的车马也都离去了,时值深秋,门前一片萧瑟落叶,一个老院公拿着大扫把慢悠悠扫着落叶,忽然在墙头灯笼的照映下看见一个熟悉的身影,孤零零的站在门前。

    老院公揉揉眼睛,似乎不敢相信,喃喃道:“小姐……”定睛再一看,果真是小姐回来了,身穿狐裘脚踏蛮靴,一副西域打扮,只是容颜未改,依然是那般的俏丽可人。

    老院公把扫把一扔,飞奔入院,兴奋的声音响彻李府:“小姐回来了!小姐回来了!小姐还活着,小姐还活着!”

    不多时,下人们便看到老爷快步如飞的从书房里走出来,脚不沾地的走向大门,向来持重的老爷从没这样激动过,直到距离大门十步远的地方,李少华才放缓了脚步,慢慢走到门旁,看见夜色中亭亭玉立的女儿,坚强的尉迟家主也不免眼眶湿润了。

    “妍儿……”

    “爹爹!”

    李妍大叫一声飞奔过来,李少华也慌忙迈出大门,这时他才发现,女儿身后不远处的大树下,还站着一个玉树临风的年轻人。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章节放入书签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