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 我的书架 | 手机阅读

书窝网 -> 武侠修真 -> 霸武刀王

《霸武刀王》正文 第362章 大人物的格局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书房,刘卫青用力的拍打着一双大腿。

    此时,刘正基坐在椅子上,望向面前正在拍打着膝盖的刘卫青,问:“今天你去吏部了?”

    刘正基把脸色缓一缓。

    “是!”刘卫青只好应道。

    刘正基又问:“吏部给了你考功清吏司主事的职务?”

    刘卫青赶快点头:“是。”

    望向父亲,希望听到他有些支持。

    但却见刘正基脸色一冷:“不,这个职务你不能接。”

    什么,好不容易当了官,这不是天大的好事,就算打着火把找,也找不到这般好事。

    可是,他却断然拒绝。

    不解,伤心,无助,欲哭无泪,好不容易当了个官那又有什么办法呢?

    刘卫青猛抬头,太阳穴砰砰的跳,愕然,惊讶,失望,一句为什么就要脱口而出,但是看到父亲坚决的表情,他还是强忍住了。

    刘正基知道儿子的心情,卫青不比雪儿,脑子里缺根弦,啥事还是点透他比较好,此时夫人和媳妇已经开始收拾桌子了,堂中没有外人,刘正基叹口气望向刘卫青道:“为父何尝不知道你的心思,只是这吏部的职务确实不好做,你也不想想,为什么头几年没人照应你,偏偏是现在。”

    刘卫青再愚钝,也在京城中混了不少年,多少懂得一些道理,他小心翼翼道:“难道说爹爹要复出了?”

    刘正基点点头:“圣上有这个意思,为父一生清廉,两袖清风,不愿接受任何人的恩惠,你知道这是为什么么?”

    刘卫青懵懂的点点头,又摇摇头。

    “市井小民都知道,吃人家的嘴软,拿人家的手短,吏部主事是肥缺,这个官位的行市你应该知道吧?”

    “嗯,这个儿子知道,没有十万两银子拿不下。”

    “这就是了,十万两银子拱手送到跟前,我怎么能收。”

    “可是……唉。”刘卫青知道说啥都白搭了,这个官职和自己从此成为平行线,永远不会再有交集。

    不过他并不是很难受,失之桑榆收之东隅,虽然主事当不成了,但父亲重新复出,所带来的好处也是不少的,起码兵部那些家伙不敢敷衍自己了,就是凭本事自己也能弄个小官当当。

    夜,雪一直在下,刘正基披衣站在院中,京城不比西北乡下,灯火璀璨,映照着半天天空,雪依然在下,院子里的一株梅花正傲雪开放,梅花清幽,暗香浮动,但刘正基的心思完全不在景致上面,自己即将复出,少不得是个丞相的职位,是一展所学为民请愿,还是循规蹈矩,做个太平宰相,他在考虑,在犹豫,自己老了,夫人身体也不好,再像以前那样起起落落,怕是经不起了折腾了。

    厢房的灯还亮着,刘正基忽然想起女儿还没吃饭,一阵心疼,赶忙亲自到厨下拿了两个包子,端到女儿门口,轻轻叩门。

    刘雪儿的书桌上摆着梅干、杏脯、麻糖、牛肉干,桌子下面摆着红泥捏成的微型小火炉,木炭火上炖着一壶桂花酒,小丫头蹲在椅子上,嚼着牛肉干正抄书呢,听见有人叩门,赶紧把零食全扫到抽屉里,把小炉子往里面踢了踢,拿起毛笔一本正经的说:“进来。”

    刘正基端着俩素包子进来,看着女儿,将包子放到桌上爱怜的说:“饿了吧。”

    “嗯,不饿,爹爹坐。”刘雪儿有点不好意思的笑了笑。

    刘正基坐下,叹口气,道:“雪儿你想明白没有?”

    刘雪儿眨眨眼睛道:“爹爹的意思……元世叔是一代枭雄?”

    刘正基点点头道:“不错,此人绝非池中物,他的意志和心机都非比常人,只要有合适的机会,便会一跃成龙,本来以为他的志向只在一方诸侯,现在看来远不止于此,或许此人心中怀的是……”

    刘正基最终还是没说出“天下”二字,但刘雪儿已经心知肚明。

    “虽然他是个枭雄,但注定不会成功,所以和这种危险人物务必要保持距离,不然到时候家破人亡都是轻的,诛灭九族都有可能,切记切记啊。”刘正基认真的道。

    话不用多说,点到为止,刘正基回去安歇了,书房中只留下刘雪儿托着腮帮子在天马行空的乱想。

    在西北的那段日子,枯燥而无趣,唯一让刘雪儿留下深刻印象的人便是这位所谓的枭雄,元天在芦县的名气极大,堂堂的县衙快班捕头兼保正,又是远近闻名的十三太保瓢把子,黑白两道通吃,什么兰州王家,李家,到了十三太保地头上,也只能乖乖服软,县衙地方不大,刘雪儿没事就跑出去玩,众口铄金,元天的大名早在小女孩心中扎了根。

    后来一伙贼人偷袭县衙,生死存亡关头,元天出现了,将他们一家人从死亡边缘救了回来,那惊险的一幕刘雪儿终生难忘,元天锐利的眼神也成为她脑海中不可磨灭的一个坐标。

    元叔叔哪里是什么枭雄,分明就是英雄嘛,小女孩总是崇拜英雄的,十七岁的雪儿也不例外,她托着腮帮子开始天马行空的乱想,为什么爹爹说元天势必会失败捏?嗯,他手下没有合适的军师给他出谋划策,所以爹爹说他不会成功,那我能不能给他当军师呢?

    遭了,桂花酒都凉了。……

    从刘正基家回来之后,元天也开始注意收集邸报,邸报分为三种,宫门抄和明发上谕,臣僚奏折,以往需要到皇宫门口去抄,到通政司去领,现在方便了,只要花银子就能在报房买到,当然这个东西也不是你想买就能买到的,还需要有一定的官方身份。

    元天是陕甘总督派驻京城的代表,当然有资格买,次日,大堆的邸报便堆在了元天的书房里,其中大部分都是过期的,他花了大价钱买回来就是想研究一下大周的政局。

    三日后,新邸报出炉,元天拿到手以后简单看了一遍,心中巨震,那小丫头分析的太准了。

    宫门抄上的内容是,三皇子张泽承皇子被封为安国郡王,无封地,在京师内建府。

    上谕上写,擢刘正基为内阁右相,加太子少保、弘义阁大学士衔。

    太精确了,连封号和官位都是对的,这小丫头简直就是天生的政治动物。元天由衷的感慨,我就缺这样的人!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章节放入书签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