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 我的书架 | 手机阅读

书窝网 -> 武侠修真 -> 霸武刀王

《霸武刀王》正文 第429章 锦衣卫和内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京城在一片白色恐怖的笼罩之中,二皇子和三皇子身边所有的人全部被杀光,锦衣卫就在紫金山挖了个巨大的坑才把这两百多人的尸体埋掉。

    不仅于此,连东宫,詹事府,皇后坤宁宫,以及皇后娘家人,全部秘密处死。

    但对外却宣称是皇后和太子被李贲虎所杀,并进行了风光大葬。

    京城平头老百姓和普通官员那里知道是皇帝所为呢,还为皇帝伤心了一陈子呢。

    而有一点已经是公开的秘密,那就是朝延又新增了一个机构,叫内厂的衙门,权势极大,到处安插眼线,秘密的监视着各个阶层的人,朋友,同事,邻居,甚至下人,都有可能是内厂派来的密探,一时间,京城风声鹤唳。

    皇帝过分依重锦衣卫和内厂,所以短时间内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皇帝给他们足够的权力,足够的经费,所有费用不用走户部,直接从内帑里出,顿时这两个机构就架空了刑部大理寺御史台组成的三法司,但却又互相制衡,互相竞争。

    内厂到底是在曹宗钦这个老狐狸的掌管之下,后来居上竟然反压了锦衣卫一头,这里面很大的原因就是内厂的权力比锦衣卫更大,经费更多。

    苏州夏家事败之后,夏家所有的产业全部被朝廷没收,万贯财富被充公,夏家主要是做布匹丝绸生意的,每年盈利阿止巨万,产业链遍布苏州,利润超万巨,如果充公的话,就会变成死钱了,并不能继续创造财富,所以曹宗钦向皇上献策,由内务府把夏家的产业接过来。

    内务府就是皇帝的私人御用机构,供职的人全部是太监,大监本来就是皇帝的奴才,和外面的那些大臣不知道忠诚多少倍,用这些奴才,皇帝才感觉到放心。

    皇帝听了曹宗钦的献策,正合他的思路,于是欣然允诺,并且将这个重任交给了曹宗钦。

    于是,曹宗钦便挑选了他自己的手下干将,赶赴苏州,将夏家的生意全部接手。

    苏州,夏记的产业链很长,也很强盛,宅子,店铺,工场,织机,棉田,桑田,还有大批的熟练工匠,销售网络,全部归了内务府。

    这可是日进斗金的产业,曹宗钦手中有了这个小金库,做起事情来更是事半功倍,郭正海的锦衣卫又怎么比得过曹宗钦的内厂呢。

    皇帝只剩下两个叫泽平,一个叫泽坤的皇子了,两人都搬进了皇宫,在父皇的监视下居住,生活。

    身边没有一个信得过的亲信,两个皇子每日如坐针毡,如履薄冰,他们也知道,自己的羽翼已经被父皇剪除,父皇想捏死他们,不过就像捏死两个蚂蚁一般的容易,现在唯一能保全性命的办法就是本分老实的过日子。

    父皇就是喜欢逆来顺受的儿子,表现出痛改前非的样子,或许还能重新获得他的宠爱,登上太子的宝座,毕竟,国家是需要有储君的。

    皇帝知道儿子们的心思,但他并没有着急立储,因为皇帝正老益年壮的时候,现在先观察一些时候再说,反正还有许多重要的事要做。

    现在最重要的事是清理朝野,然后向西凉国开战。

    剪除这颗盘踞大周帝国西部的毒瘤,那个传奇一般的元天果然有着传奇一般的经历,年仅二十岁就名满天下,不但在凉州击败了突厥大军,还收复了不少失地,不但如此,还把几个皇子耍得团团转,这样下去,迟早一日会威胁到大周帝国的,所以必须趁西凉国羽翼未丰之时,倾全国之兵剿灭他才是上策。

    另外,尽快铲除他安插在大周朝的内应。

    现在,最大的内应就是范东育,皇帝已经派出钦差星夜赶往了甘肃,不但要撤销范东育的一切官职,还要押回京城法办,这个姓范的和元天关系匪浅,他又是陕甘总督,这如何让皇帝安心呢。

    至于刘正基,皇帝知道他的为人,绝对不会和元天同流合污,所以暂时没对他做什么。

    京城内,已经腥风血雨,被皇上下令斩杀的不下万人。

    许多官员被诛了九族,许多府邸已经成了鬼屋,空无一人,很多官员被抄家问罪,下狱的下狱,充军的充军。

    与此之外,六部里却增加了不少新的官员,都是吏部从外地调来的年轻官员,据说这些人的委任都是由内厂批准的,说不定这里面有多少人是吃双份俸禄的呢。

    。。。。。

    而江南的边陲,一个叫天峨县,县衙的后堂,一个穿着青色圆领,头戴乌纱的年轻人正站在院子里,踌躇满志的望着天边的云霞。

    此人,就是新任的天峨县令杨世杰。

    杨世杰是新科状元,才学广博,聪明过人,到任不过数月,就把前任积下来长达五年的积案全部处理干净,不但如此,还把每件案子都断得出神入化,当地老百姓都称杨世杰为再世包公,杨青天。

    连刑部的人看了天峨县发来的案宗也禁不住赞叹,这新县令倒此老刑名还厉害啊。

    除此之外,杨世杰还为当地做了许多好事,比如组织民壮修缮道路学堂寺庙,棍打疯狗,挑马蜂窝,挖水井,微服下乡,救助贪苦。

    老百姓那里见过这般平易近人的县令大人呀,要知道,以前的父母官就是和天一样大的人物,平时连面也见不着呢,现在不但可以跟他说话唠嗑,还可以一起修路,劳作呢。

    杨世杰在天峨县最喜欢做的事就是拉着贪苦乡民老大爷的手,饱含热泪的说:“老人家,本县来晚了,让你老人家吃苦了!”

    然后,就让衙役将面粉和豆油送上来,看着一众衣衫缕烂的老百姓感动得涕泪横流,跪满了一地,杨世杰就会得到极大的满足感。

    杨世杰的官声很快传来了京师,很快得到了内厂的重视。

    京师正缺少官员,更缺少的是爱民又对皇上忠心的官员,于是,很快,京都就来了调令。

    此时,桌上正放着两封信。

    一封是公文,是朝延发来的调令,让他进京委以重任的调令。

    另一封是私信,是当朝右相刘正基派人送来的,信中明确告诉他,想将女儿下嫁给他。

    看着信,杨世杰的脸上顿时泛出得意的笑容。

    马上就有美人入怀,高官重任,美女相拥,人生得意,也不过如此。

    。。。。。。

    而此时的扬州,一间秘密的府邸,元天已经整装待发,他和鲁正涛等人正准备马上返回西北,准备应对大周朝皇帝派出的重兵,一场战争,一触即发。

    而军统司的人马依然留在中原,由叶天强指挥打探情报,煽动民心等,干这个,只能是让军统司干了。

    元天临走时,又特地交代了一件事,扬州府下真州县香圹村,有个叫吴甲忠的赤脚郎中对自己有恩,对他一家人要格外照顾,叶天强自然铭记于心。

    安排好了一应事宜,元天和鲁正涛在八名士兵的护卫下,鲜衣怒马直奔西北而去,他们身上穿的是锦衣卫的官衣,如今缇骑满天下,冒充锦衣卫是最好的伪装。

    一路星夜兼程,晓行夜宿,所到关隘无不严加盘缠,尤其对西行的商旅,检查的很是仔细,官兵趁机大发横财,商人们怨声载道,元天一行人倒是没有受到任何刁难,见到锦衣卫的官服,那些小吏巴结都来不及,那还敢检查。

    一家客栈内,元天和衣躺在床上,床头蜡烛闪烁,映照着他手中军统司的调查报告,厚厚的一册都是中原士绅工农对于前朝武帝的印象。

    令元天震惊的是,中原百姓对于父亲的印象居然极其恶劣,在这本调查报告中,武帝被描述成一个奢侈,贪婪无度的暴君。

    他后宫三千,却仍不满足,三下江南寻花问柳,无数民间佳丽被他糟蹋,以至于百姓闻其名而色变。

    他好大喜功,征发民壮十万开挖大运河,要从扬州挖到燕京,仅仅是为了去燕京看塞外景色,此等暴虐程度和隋炀帝相比,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幸亏大运河工程尚未完工,武帝即暴卒,百姓闻之无不欢欣鼓舞。

    他贪婪成性,一改往日丁役税制,妄图实行摊丁入亩法,压榨出更多老百姓的骨髓,以至于人民流离失所,卖儿鬻女。

    总之,百姓们眼中的前朝武帝,就是一个综合了李后主、杨广等暴君劣迹于一身的一个妖孽般的人物。

    真的是这样么?元天不禁掩卷长思。

    扬州府真州县香圹村,吴甲忠一家人的生活即可看出,大周朝的百姓生活的并不富裕,扬州还是天下数一数二的富庶繁华之地呢,百姓能吃上白米饭竟然都是奢侈的。

    还有来京时在河南的所见所闻,草根一家人,家破人亡,小孩子沦为乞丐,地主豪强称霸一方,买通县衙竟然随意捕人,这难道就是大周百姓应该过的日子?

    想到这里。元天冷笑起来,张士诚倒是有些本事的,至少在愚民方面颇有造诣,且看用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时候,他又能有何应对之策。

    ……

    香圹村外的道路上,一辆马车骤然停下,肥胖的老板被小厮们抬到树下,解开领口喘着粗气,看样子是中暑了,管家急忙跑到村里,随便拉住一个人问道:“老乡,我家老爷在路上病倒了,村里可有郎中?”

    村民见他身穿拷绸直辍,分明是个体面人,便热情的介绍道:“有,村口王骡子便是郎中,我带你去。”

    村民带着管家来到王怀忠院门口,冲里面大喊一声:“老吴,外面有病人!”

    不大会,吴甲忠便提着小藤箱子出来了,眼圈红通通的,问道:“病人在哪里?”

    于是管家领着他们来到村外道路上,吴甲忠见是中暑病人,便开始施救,管家有些纳闷的问那村民:“为啥叫他王骡子?”

    村民卖弄起来:“你是外乡人不晓得,这王郎中虽然有妻有子,但却是是属骡子的,没有自己的种?”

    管家疑惑道:“此话怎讲?”

    村民道:“几年前有父女二人流落到本村,被老王家收留,那女子虽是哑巴,但出落得很是俊俏,被谢员外的儿子看中,非要强抢,王怀忠去救,反被谢少爷一脚踢中下身,从此断绝了子孙根,饶是他医术过人也救不了自己,他哥哥王怀义和谢少爷拼命,打伤了谢少爷,被官府拿了去没多久便死在牢里,他嫂子做主把小三过继给王怀忠当儿子,然后也上吊死了。”

    管家一脸的惊愕,村民摇摇头继续道:“那哑巴女子倒是个极重情义的人,为了报答王怀忠,委身下嫁于他,等于守活寡啊,啧啧,真不知道这女子咋忍过来的。”

    这边说着,那边胖老板已经被救醒了,中暑不是啥大毛病,但是不及时施救的话也会死的,老板出手阔绰,当即打赏吴甲忠五十两银子,看着五枚成色极好的细丝锭子,吴甲忠忠倒有些手足无措。

    “治病救人是应该的,不能拿这么多钱。”吴甲忠道。

    就举手之劳,也不是什么大病呀,居然一出手就五十两银子,我做医生的也必须有医德呀,怎么能乱收人家这么多钱呢?

    “不能收,真的不能收这么多呀。”吴甲忠看着这五十两银子,禁不住吞了吞口水,但又坚决拒绝的说。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章节放入书签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