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 我的书架 | 手机阅读

书窝网 -> 武侠修真 -> 霸武刀王

《霸武刀王》正文 第450章 兵出潼关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一定灭了西凉,西凉不灭,我大周就危矣!”大周皇帝当庭宣布,向西凉宣战。

    朝廷中,众大臣赶快跪下,跟着叫:“灭西凉,大周万岁!”

    只有刘宰相有点不解,蒙古大兵已经侵入燕京了,皇帝居然不急,而是急着出兵讨伐西凉,这有点不合逻辑呀。

    但他不敢提出异议,只是跟着跪下,跟着高呼万岁。

    现在的皇帝,已经听不下任何人的意见了。

    大西北的地图,沙盘,水草资料在文华殿内摆得满满当当的,兵部,户部,工部的官员忙得团团转,调兵遣将,征发民夫,征集钱粮,制造兵器,大战在即,帝国的战争机器已经轰然起动。

    一道道绝密的军令通过八百里加急发往西北,命令边军戒备。

    潼关开始戒严,关门再次关上,任何军事物资和民用物资都严禁往西运输。

    燕王也领令前往长安接手军权,一行人浩浩荡荡的骑着马走出京城向西而去,直奔潼关,取道长安。

    另一拨由太监带领的内厂骑兵直扑兰州,前往处置范东育,一路急行军,现在也差不多走到兰州城了。

    风起云涌,大战在即。

    。。。。。。

    潼关,黄河从秦岭下咆哮着,直奔而过,潼关为天下第一雄关,山势陡峭,江水汹涌,不愧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作为关中的门户,潼关有着战略上的重要意义,也是大周帝国重兵把守的地方。

    这里驻扎着数万朝延禁军,城墙高大雄伟,瓮城铁闸齐全,东西两面都是易守难攻。

    此时,元天一行已经骑着马,站在潼关外面,秦岭脚下。

    望着滔滔的黄河,望向对岸高大的城墙,“潼关”二字跃入了眼中。

    绕道山路的话,不但远而且崎岖曲折,容易迷路,不可取。

    渡河没有船只,更是不靠谱。

    唯一能走的路,就是从城中穿过

    从城中穿过,朝廷禁军会答应么?

    但不冒险,又有谁知道能不能穿过呢?

    但是看潼关守军的架势,似乎已经接到了京城来的命令,大批货物积压在潼关以东的官道上,不许往西运送,元天一看,尽是些砖茶,铁器、硫磺硝石、粮食布匹都西域急缺的物资,看来朝廷的动作挺快的,张士诚这个狗皇帝倒也不是个无能之辈。

    而此时,秋雨连绵,那些大车就这样在路边停着,虽然有苫布挡雨,也搁不住这不断地雨水啊,路旁的破烂茅草棚子下,几张粗笨桌椅摆着,车夫和商人们哀声叹气坐着,喝着茶水发着牢骚。

    忽然几个劲装汉子走了进来,摘下斗笠,解开蓑衣。露出大红色的锦衣卫官服,众人便都不敢说话了,锦衣卫们找了桌子坐下,让老板倒两壶热水,拿出干粮来自顾自的吃着。

    看这帮锦衣卫很低调,客商们才放下心来,继续谈天,不过不敢抱怨了,只能说说天气啥的。

    这帮锦衣卫正是元天等人假扮的,由于在少林寺绕了一圈,耽误了一些时间,没有赶在朝廷八百里加急之前越过潼关,现在看来很是不妙,潼关城墙上如临大敌,禁军们顶盔贯甲在城门口排成两行,仔细检查来往的旅人。

    形势不妙啊,元天等人注意到,城门口检查的非常仔细,尤其注意年轻男子,必定仔细盘缠,若是虎口和右手中指有老茧的,一律拿下,因为这是当过兵的痕迹。

    其实农民常年拿锄头也会虎口生老茧,但是本着宁可抓错也不放过的精神,官兵们还是将所有嫌疑人都扣下了。

    这个险怕是不能冒啊,哪怕穿着锦衣卫的衣服也不行,此前已经在徐州府犯过案子了,如果官府的信息传递畅通的话,应该对锦衣卫打扮的人格外注意。

    十几条汉子,还有十四个彪悍的和尚,这目标也太明显了,成群结队过潼关指定是不行的,分批化装过关也不妥,这些汉子都是能打的角色,又不是军统司里那些巧舌如簧的细作,这样走法,非让人抓住马脚不可。

    正在一筹莫展之际,忽然旁边有人干咳一声道:“我还想赶回老家十里堡呢,这下子怕是走不成了。”

    声音很熟悉,还提到了十里堡,元天不由得用眼睛的余光扫过去,同时暗暗握住了刀柄,一看,顿时笑了,原来是故人杨树昌。

    杨树昌还在做着马帮的生意,不过现在是西凉户部转运司的人,专门负责从中原走私货物,他们和军统司走的不是一条线,所以偶然碰上也是正常。

    好久没见,杨树昌看见这个锦衣卫长得像元天,也不敢贸然相认,只好旁敲侧击,结果一试才知道,果然是元天。

    元天站起来笑道:“杨老板,别来无恙啊。”

    杨树昌看了一眼元天,也欣喜道:“大人一向可好?”

    两人呵呵笑了几声,在一张桌子前坐下,元天问道:“怎么样,潼关好不好过?”

    杨树昌叹了口气,摇摇头:“不好过,我都在这困了三天了。”

    “一点办法都没有么?”元天有点着急。

    “是啊,京里派人来了,盯着官兵们做事,我以前笼络的那几个军官也使不上劲,您也知道,我专门采购硫磺硝石,这玩意可是一等一的违禁品,哪怕塞钱都没用,绝对不允许过潼关的,我都要愁死了。”

    元天道:“货物不让过,人呢?”

    杨树昌想了一下道:“应该没啥大问题,毕竟我是熟面孔了,和这些守关的大兵不知道喝过多少次酒了,只要不运违禁品过关,给他们添麻烦,带几个人过去应该不算啥。”

    元天欣慰道:“那就好,货物不要就不要了,最重要是把我们这二十几个人安全送过潼关,你有没有把握?”

    杨树昌道:“若是只有一两个人,肯定没问题,二十多个人,还都是虎背熊腰的年轻后生,怕是有难度,这样吧,我先找熟人试试看。”

    说罢,带了一个小厮,拿了银子走向城门,元天在小棚子下面远远地看着,只见杨树昌走过去,找了个小军官打扮的人,拉着说了几句话,又塞了些东西过去,那军官脸上笑意盎然。

    果然有门!元天不禁心中一喜,正要起身,就在此时,忽然情况突变,一个身穿红色官衣的人在城墙上出现,看见了下面正和军官交头接耳的杨树昌,于是便指着杨树昌对左右说了些什么。

    不大一会儿,从城墙上下来两个兵,将杨树昌和他的随从一并带了去,元天看了心中一沉,难道说守军已经注意到杨树昌了么?应该不会啊,户部转运司的工作相当低调,生意都是转了几道手才到西凉的,就算锦衣卫都摸不清头绪,何况这些潼关的守军。

    杨树昌心中也是疑惑万分,一溜小跑上了城墙,只见箭楼大门敞开着,正当中摆着一把椅子,上面坐了个面白无须的家伙,身穿绣蟒红袍,还披着黑面红底的披风,煞有介事,一副倨傲的样子,两旁站着几个顶盔贯甲的汉子,一看都脸熟的很,是潼关驻军的总兵副将等人。

    杨树昌诚惶诚恐的跪下磕头,还浑身发抖,一副没见过世面小商人的样子,当中那个白脸家伙开腔道:“你是做买卖的?叫什么?”声音尖细,不男不女,竟然是个宦官。

    杨树昌不敢抬头,惶恐对答道:“小的杨树昌,祖祖辈辈都是跑买卖的,离乡背井赚个辛苦钱。”

    “那你贩的都是些什么恶玩意啊?”

    “回大人,这回小的贩了一些制作炮竹的原料,是帮长安府几家爆竹作坊采买的,现如今正停在潼关外,大雨连绵的都快浇透了……”

    那太监忽然干咳一声,吓得杨树昌不敢再说,太监怒道:“硫磺硝石乃是禁物。你竟敢公然贩运,定然是西凉反贼的探子,来呀,给我拿下!”

    一瞬间,杨树昌魂飞魄散,吓得差点趴下,怕的就是这个,没想到今天终于栽了,这个不男不女的家伙实在厉害,竟然一眼就能看出自己的底细。

    可是官兵们却对这个西凉探子并不感冒,只是上来俩人象征性的将杨树昌拉了起来,拖到一旁,杨树昌的随从也吓傻了,束手无措,只听一个当兵的小声道:“愣着干啥,还不赶紧回去凑钱赎人。”

    杨树昌心头一松,原来是想勒索钱财啊,他赶紧给随从丢了个眼色,随从一溜烟的跑了。

    回到城外,一帮人聚到一起商议,觉得只要是花钱能摆平的事情便算不得大事,于是便凑了五百两银子,让杨树昌的副手给送去,顺便再摸摸情况,打听一下是不是花钱可以送人过关。

    副手去了半天还没回来,可是路边的商队却动了,陷在泥水里好几天的大车慢慢的挪动,向着潼关城门开去,元天派人去打听,回报说是官家出章程了,验货过关,若是违禁物资便要扣货拿人,若不涉嫌违禁,便可过关。

    可是官家却不宣布到底啥是违禁品,反正官字两个口,他们说什么都是有理,弄这一套不过是想雁过拔毛而已。

    果不其然,所有过关的车辆都被狠狠敲了竹杠,敲竹杠的手法拿捏的极好,不多不少,让你不得不乖乖拿出这笔钱来。

    中原到陕西必须经过潼关隘口,这些生意人都是常年跑这条线的,做买卖讲究的就是个信誉,人家定下的货,就得按时送到,这是专门替人采买货物的一类商人,诸如杨树昌这样的。

    还有一类是自己经销的买卖,不让过关大不了在中原把货物卖掉拉倒,可是这年头长途贩运,图的就是个价差,若是本地处理掉,就等于白跑一趟,还不如忍痛交点过路费呢。

    这一招,狠啊,不是头脑精明视财如命的人绝想不出来。

    数天以来,在潼关东门外挤压的车辆已达数百,一辆辆的通过城门也是个漫长的过程,更何况每家都要被盘查勒索,花费的时间就更长了。

    元天等人冷眼观看着城门口发生的一切,陆续又有一些行商老板被抓了起来,罪名是里通外国,走私违禁物品,看来这位负责潼关防务的将军是两头都想讨好,又想立功,又想捞油水。

    一个时辰时候,派去打探消息的人回来了,道:“打点了一通,五百两银子交了上去,不过听说这回潼关当家的换人了,不是原来的总兵大人了,而是京城赶来的太监老爷,名叫王魁,杨老板的案子得他点头才能放人,五百两银子不够,要没收货物,再罚一千两银子才行。”

    众人大怒,要打上城头救出杨树昌,元天眉头一皱,道:“小不忍则乱大谋,潼关驻守的都是精兵,不能硬来,不就是几车货物么,给他,银子也给!”

    杨树昌的货物全部充公了,一千两银子也交了上去,可是等了半天,还是没等来人,前去打点的人汇报说:“大事不好了,刚才我把银子货物交上去,他们让我回去等信儿,我多了个心眼没有立刻回来,而是去大牢附近打听,正看见杨老板和几个人被关进囚车,听说这些钦犯是要押往京城的。”

    “这等事情?”元天不禁怒火就喷了出来。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章节放入书签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