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 我的书架 | 手机阅读

书窝网 -> 都市言情 -> 轮回痣

第四章 吾心安处是故乡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最快更新轮回痣最新章节!

    储君坐在堂屋的阶梯上,双手托腮,无聊的发了一会儿呆。眼看天都黑了,爸妈哥哥妹妹还没回来,不禁着急起来。

    刚才她已经看过堂屋墙上挂着的日历了,是那种旧式、黑白的、薄纸做成的小日历本,过一天撕一张的那种。

    今天是1994年3月5日,农历正月二十四。爸爸应该还没走,因为四月初,家里要春耕。每年,爸爸都要忙完地里,才会动身去东北。

    一般爸爸在家的话,不会不缘无故把她一个人扔在家里一整天,这显然不合常理。

    越想越慌,储君一刻也等不了了,赶紧出门,想去邻居大叔家问问情况。大叔的爸爸和储君的爷爷是堂兄弟,两家紧挨着,关系处的很好。

    储君家的大门朝东开,出了大门口,正对着的就是大叔家的西院墙了,他家门口朝南。

    绕过这面石头垒起来的西院墙,储君来到大叔家门口,两扇小木头门敞开着。

    “大婶子,大婶子。”她一边喊着一边往里走,还要小心地上绿稀稀的鸡屎,看来大婶子家的鸡吃多了青菜……

    “君君啊,吃饭了吗?快进来,婶子正摊煎饼呢!趁热乎先吃一个。”大婶子推开厨房的门,对储君招呼。

    储君抬头一看,大婶子头上包了一个土黄色的围巾,把头发都包在里面,上身穿了一件蓝布的大棉袄,下身是黑色棉裤。恩,乡土气息很浓烈。好在,大婶子生的眉清目秀,是村里数得上号的美人,这身打扮全靠颜值撑着了。

    大婶子叫王月花,是隔壁王家村嫁过来的,大家都叫她月花婶儿。因为两家是亲戚,所以储君喊他们大叔大婶子。

    说起来,大叔和大婶子的确算得上是郎才女貌了。大叔叫储成彦,年轻的时候,长的一米八的大个子,浓眉大眼方脸,是村里大姑娘小媳妇都喜欢的类型。

    偷偷说一句,她家储太太还曾跟她感慨过大叔的颜值,当然,这话可不敢让储先生听见。可惜蓝颜薄命,大叔家里就他和姐姐两个孩子,没有兄弟帮衬。他自己又没本事,在村里种了一辈子地,勉强温饱。

    一直到储君回来之前,他家依然是三间破屋的这个院子。生的两个女儿倒都是大美人,但是嫁的都不好,自己都顾不过来,也帮不上老俩口的忙。

    “大婶子不忙,我刚吃了。”储君说着,随着大婶子进了厨房。看到厨房的灶台上已经摞了一大摞煎饼了,整个厨房全是烟,雾茫茫的看不真切。

    “大婶子,你知道我爸妈干啥去了?一天没见人了。”

    “上医院了,今早晨我在院子里听着,你爸妈说送欣欣去医院。”大婶子一边说,一边把锅上刚摊好的煎饼,叠起来递给储君。接着舀一勺黑乎乎的地瓜面,倒锅上继续摊。

    储君一听也顾不上推辞,焦急的问:“欣欣怎么了?怎么去医院了?”

    “我也不知道哇,只听着要去医院,我跑过去的时候,他们已经走了。”

    说完才反应过来,看储君一脸着急,又赶紧安慰她:“你别急,应该没大事,这都一天了,也快回来了。”

    储君胡乱点点头,站起来就要走,“大婶子,你忙着,我回家看看去。”

    “哎,君君,别走了,在这吃吧,你爸妈要是回来,我们就听见了。”说着放下手里的活,就要起来。心里暗暗后悔自己嘴快。

    看把孩子急得,也不知道欣欣那孩子咋的了,小毛病也不能去医院呀。

    储君推开厨房门往外走,“不了,大婶子,我刚才在家吃过了”。

    大婶子看她实在不留,就赶紧包了十几个地瓜煎饼,说什么也让她拿着。

    储君知道,平时两家做了什么好吃的,都是相互送的,也就接了。

    一出大婶子家的门,她就反应过来,在她的记忆里,前世妹妹储欣小时候并没有生过大病。

    只是有一次,大姨给妹妹扎头发,随手把橡皮筋儿套在妹妹手脖子上,后来勒到了肉里,也看不见了。直到手脖子肿得吓人,流脓了,妈妈才发现。想来,应该是这次了。

    想明白了,储君也不着急了。

    回到家,天已经完全黑了,借着清冷的月光,储君看着黑漆漆,孤寂的院子。听着周围地里干活儿的人都已经放工回家了,鸡、鸭、羊、狗叫声,两口子吵架声,大人喊孩子回家吃饭声……在寂静的夜里越发清晰。到处都是烟火气儿,也让储君深刻的知道,她不是在做梦,她活生生的成了六岁的小储君。

    储君暗下决定,不管将来如何,眼下,她一定要好好生活。就当给自己放一个假,温故一下长大后多次梦回的童年。学习一些从前想学,却没时间学的才艺和技能,好好提升一下自己。

    如果能够再回去,面对那样一个局面,也不至于茫然无措了!最重要的,就是好好孝顺爸妈,帮助爸妈管好哥哥妹妹,他们三个都要做个让大人省心和骄傲的好孩子。

    储君,加油!

    想到这里,储君觉得浑身充满力量。那个元气满满的美少女储君,又回来了!

    她快速行动起来,准备先从做晚饭开始。

    给兔子找粮食的时候,她已经顺便看过了,这个时节家里没什么新鲜菜,就是萝卜、白菜、土豆。她也不常做饭,没啥好手艺,不讲究这些了。

    厨房里就两个灶台,一大一小。她准备用大锅做一锅疙瘩汤,小锅炒两个菜。

    当年为了不爱吃饭的糖糖,她特意学过怎么做小圪塔汤,做的最好的就是西红柿鸡蛋疙瘩汤。因为糖糖最爱吃西红柿。每次给她做,不用别人哄着喂,她自己就能拿着小勺子吃一大碗。

    想到糖糖,储君鼻子一酸,随即,使劲儿眨了眨眼睛。

    就这样吧,日子总要继续过下去。

    储君先舀了一瓢面,倒在盆子里,又兑了一碗温水,一点点把温水倒进面盆里,倒一点水,就拿筷子搅拌一会儿面,然后再加水。

    她细心的掌握每次倒水量,一次不能倒很多,不然就成大疙瘩了。中间她甚至微笑的回头看了一眼,就像她的糖糖还在身后焦急等着她的圪塔汤……随即,身子一僵,笑容也淡了下去,又继续专心做她的疙瘩汤了。

    等储君把菜也炒好之后,爸妈还是没有回来。她只好在疙瘩汤上面放了个大屉子,把菜放到屉子上热着,盖好锅盖。

    做完这一切,她没有再等,而是回屋找出铁皮做成的旧式手电筒。她要去村口看看。

    也许是因为刚才的疙瘩汤,让她没法继续一个人待在家里,现在的她,很怕一个人。

    今天不是十五,月光并不太明亮,只依稀能看清房屋的大体轮廓。借着手电筒的光,储君慢慢走在村子不大平坦的土路上。

    看着两侧一户户陌生又有些熟悉的老房子,她忽然就明白了老人们落叶归根的执念。一个人,无论他走多远,有多高的成就,最令他心安的必定是家乡的语言、家乡的饭菜,家乡的人、家乡的老房子。回到这里,就像回到孕育他的母体一样,熟悉,自在,安宁。

    此刻的储君也是一样,她发现她是深深爱着这个小村庄的。

    在这里,她有种前所未有的轻松自在。不必担心说普通话偶尔带出家乡话,会被人嘲笑。不必因为别人诧异她来自农村,而感到窘迫。

    朦胧夜色中,模糊能看见一个小小的身影,跟着手电筒的光越走越快,越走越轻松,到最后甚至小跑起来。啪嗒啪嗒的脚步声,在寂静的夜里,传出很远……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章节放入书签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