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 我的书架 | 手机阅读

书窝网 -> 其他类型 -> 两个女人和她们的国

第96章 第六章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穗城基地确实是个小社会。时琴在基地的几家超市逛了一圈,发现里面的商品不仅花色品种齐全,而且价格比市面上低了10%到20%,质量也更好一点——当然,物美价廉的前提是,你得用公司券付款。

    今天时琴的奖学金终于发到了个人账户。她用手机银行把大部分钱转到妈妈的银行账户,然后去新新生命公司广场附近的信用社,将剩下的钱全部兑换成公司券。

    扫码下载了公司券APP和集团通讯工具“新新通”后,时琴来到第七食堂,打算安抚一下五脏庙。

    新华集团真够体贴的,在第七食堂门口的宣传栏上,居然还张贴着一张告示,教大家怎么吃荔枝。大概是因为穗城基地北方人比较多,不知道用荔枝壳和荔枝核一起煲糖水饮,可以防止上火并预防荔枝病吧。

    今年是荔枝小年,黑叶荔枝的每斤售价都超过了80元,刚刚上市的桂味和糯米糍更是卖到了120元以上,而第七食堂门口摆卖的糯米糍,居然只卖45元一斤。这个价格当然还是很贵的,不过时琴觉得买几斤尝尝鲜,也不算太奢侈的举动。

    去年企业倒闭潮中,妈妈工作的公司以减员增效为由,开掉了公司的所有女性。父亲早早就去世了,家里只有95岁的太婆,47岁的母亲和刚满20岁的时琴,日子过得很是艰难。如果不是因为现在女性找工作实在不容易,时琴都想干脆退学打工帮扶家里了。好在舍友告诉她,新华集团的穗城基地新建了一家新新医学院,招收大学二年级以上的女生,只要通过了新华集团组织的生化和基础医学及生物知识考试,GPA达到录取标准,就可以获得一笔不菲的奖学金,以后每月还可以拿到津贴补助。

    新新医学院的考试每年举办4次,时琴参加了今年1月份的考试,成绩优异。收到新新医学院的录取通知书时,时琴的妈妈却犹豫了。

    “阿嬷,听人讲这个集团好多基婆……我只得阿琴一个女……”

    “你知道我是自梳的,阿琴的爷爷是我从大街上捡来的孩子……作为自梳女,女女的那些事我也是做过的,难道你也看不起我吗?”

    时琴的妈妈连说不敢,转身把时琴拉进里屋,告诫她可以找女孩作伴,但是以后必须生小孩,而且她找的女朋友,最好也是岭南人,“北方人都喜欢生吃大葱,日日吃馒头,生活习惯不一样,你会受不了的。”

    时琴排在食堂窗口的队伍最后,想着妈妈的叮嘱,嘴角慢慢翘了起来——集团高层里不乏岭南人,冯晨夏和张凌歌就是深海出生深海长大的。而穗城基地,大部分食堂都有粤菜窗口,还有两家专门售卖粤菜的食堂,第七食堂就是其中的一家。时琴看过菜谱,至少卖相不错,都是非常正宗的岭南菜式。

    至于找北方人还是岭南人,现在大概也是没得选了。两个月前时琴来这里面试时,就有一个高大的北方女孩围着自己嘘寒问暖的……时琴留意到,现在这个女孩,正坐在不远处,目不转睛地盯着自己。

    “你怎么会喜欢这样的女孩?像纸片人似的。”李玊用勺子刮着煲仔饭底部的锅巴,一边笑着贬低杨树锦的审美,“真追到手了,你得给她好好补补,再拉去健身房砸砸铁,集团可不推崇幼齿美和瘦弱美。”

    “会的,会的。”杨树锦的眼睛里冒出一颗颗小星星,“小小的一只,特别能激发我的保护欲……而且,你不觉得她的眉眼长得像朱茵吗?这么典型的岭南美女,我可得抓紧了,你看看那些追着她的目光,特别无耻,特别露骨……狼太多了呀……哦,对了,你再跟我说说女女是怎么做的?”

    “你也太未雨绸缪了吧?”李玊揶揄道,“现在手都没有牵上,就开始想这些乱七八糟的事……而且,我刚才和你说了那么多,都可以写一本小/黄/书了,你还觉得不够?”

    “知识就是力量嘛,自然是多多益善。”杨树锦低头把剩下的叉烧肠粉吃光,用茶水漱了漱口,又拿湿纸巾仔细擦干净自己的两只爪子,“马上就要轮到她打饭了,我得过去陪她吃饭……我现在形象如何?对了,我出门时忘了带‘夜色2号’,你把你的借给我用用。”

    李玊笑着打开双肩包,拿出一支淡香水,她犹豫了一下又放了回去——这瓶刚开没多久,还是不要给杨树锦浪费了。李玊勾着脑袋在包里翻了许久,终于找到一支只剩下几喷的“夜色2号”,然后满脸肉痛地递给杨树锦,“别在这里喷,我这边还有给孙令打包的吃食呢。”

    杨树锦跑到走道上,喷光了瓶里的所有香水,又扯了扯身上像腌菜一样的白大褂,再咧开嘴,露出八颗白森森的牙齿,微笑地走向她的“猎物”。

    李玊没眼看杨树锦的急/色/做派,站起来整理好桌子上的盘子,把它们都放进回收车,然后拎着打包好的食盒,向肾脏移植医院走去。

    孙令可以独立做肾脏移植手术后,更是忙得不见天日,午饭经常用牛奶饼干就打发了。李玊心疼媳妇,上周开始,她每天给孙令送午餐。不知道孙令的手术要做到几点,午餐不能买热食,只能打包葱油饼、卤蛋什么的,虽然营养不见得比牛奶饼干强,但至少能换个味儿,不至于那么单调。

    走在路上时,李玊还在想孙令断掉的门牙。穗城基地没有牙科诊所,想看牙医就得跑去城里,而且做牙冠得跑好几趟。李玊想,不管孙令怎么忙,这个月都得拉上她去看牙医了。不然门牙不敢用力,会影响面容的,媳妇的俏模样也可能会变残。作为一个颜控,李玊绝不允许这样的事儿发生。

    医生办公室没见着孙令,看来她还没有下手术。李玊来到走廊的储物柜边上,输入密码,然后把吃食放在储物柜中间最明显的那一层。一会儿孙令下手术后会来检查储物柜的,现在这里已经变成了李玊和孙令交换物品和信件的地方——对了,还有信件。虽然即时通讯工具发达,但情信还是最浪漫的。今天午饭前,李玊花了一个小时,耗尽了脑细胞,才写满了一页A4纸的情信。费了这么大的功夫,当然必须让媳妇马上看到自己的心意。

    搞掂这些事儿后,李玊来到心胸外科的医技楼,拿出心脏模型,开始练心脏移植技能。

    作为张凌歌的博士生,李玊自然可以用干净猪做心脏移植实验。不过基地的病人太多,培育干净猪又需要时间,所以用来练手的干净猪特别紧俏,李玊等人只能拿心脏模型来练技能。好在基地的器官模型都是特制的,血管接错了,器官颜色会变黑;操作不当,还会流出以假乱真的血液。

    张凌歌教授每天都会做4台手术——上午2台腹腔移植手术,下午2台胸腔移植手术。所以每个学生每周最少可以跟3到5台手术。手术跟多了,后面就到了自己亲手实践的时候。腹腔手术中肾脏移植手术相对而言比较容易,所以全部腹腔移植的学生都可以做肾脏移植了,其中的佼佼者,像孙令等人,已经可以做肝脏移植了。

    但是心胸外移植的学习进度没有那么快,上周,才有一个学生上台做了肺脏移植,今天下午,李玊也够格做心脏移植手术了。

    练了一会儿,李玊就回到心脏移植医院的医生办公室,闭目回放心脏移植的每个步骤和要点。刚回放了一遍,张教授就走了进来,“李玊,再去熟悉一下病人资料,然后换衣服刷手,下午第一台手术由你主刀。”

    张娜是渤海省乌县煦镇人。大一上学期跟着冯晨夏去老家社调后,她就成了冯晨夏最忠诚的追随者之一。3年前,她取得了宪/法/学和行政法学方向的博士学位,随后正式加入集团法务部,负责制定《国民待遇条例》。现在《国民待遇条例》已经成了集团的基础法规。去年年初,她和骆炫瑛被派往穗城基地,成为这个基地的正副头头。

    张娜实在厌烦了中都越来越冷的冬天,接到调令后,她还是挺开心的:终于可以逃离这冰天雪地了。没想到穗城给她一记响亮的耳光——位于北回归线附近的穗城,1月最低温度居然降到零度以下,而且1月和2月,穗城下了5次雪!

    下雪还不算恐怖,最恐怖的是冻雨。那1个多月,穗城的道路变成了镜子,基地的工程车和运输车就撞了几十辆。张娜紧急调来化雪盐,给所有车辆都换了雪地胎,情况才好了一点。

    去年年初,员工楼还没有建好,张娜只能哆哆嗦嗦地和同样缩着一团的骆炫瑛在各个工地转悠,打死也不进冻成冰窟的办公室。

    没想到今年比去年也好不到哪儿去——张娜把除了冷库以外的所有建筑都安上中央空气调节系统,终于可以过一个暖和的冬天了,谁知道寒风刚过,就迎来了长达3个月的回南天。

    中央空调确实可以调节湿度,但是人不可能整天待在室内,于是张娜和所有基地的人,都开始便溏了。

    刚开始,张娜以为这么多人大便不成型,是食堂的食物不干净造成的。她狠狠地训了几个食堂的负责人,一位本地人不满地嘀咕道:北方人就是见识少,这是因为湿气太重,喝点祛湿茶就好了。

    祛湿茶?张娜看过张凌歌发在集团群里的文件,知道这些祛湿茶、凉茶什么的,有可能会损伤肝肾,就跑去找岭南人兼医学专家张凌歌,问她有什么解决办法。

    “这个好解决……便溏是因为脾阳虚,你让食堂多煲一些粥,要烂一点,最好是白粥,然后让大家多喝点就可以治疗脾阳虚了……不过治疗脾阳虚的大/杀/器是荔枝。等荔枝上市了,你让员工们都多吃一点,保证她们一年都不便溏......其实吧,我有时候都想给大家开个中医养生班。岭南好中医很少,大多是清热解毒派。要知道现代女性几乎全部是脾阳虚、肾阳虚,哪里经得住凉茶和冷饮的摧残......”

    张娜按张凌歌说的法子,早早去深海南山等地收购了几个荔枝园,再让食堂注意多买点温养脾胃的食物,好不容易解决了大便不成型问题,穗城又进入了台风季……在欣赏17级台风席卷而过的威风之余,张娜还得解决基地的新麻烦。

    按照冯晨夏和张凌歌的设计,基地的人员构成以女性为主。医生和大部分员工都是女性,但是也有例外,护士就必须有女也有男。因为张凌歌要求男病人由男护士负责。

    前几年经济开始下行时,集团就委托几家护校和医学院代为培养男护士。就业形势不好,这些男人也没有余力去讲什么面子,招生情况还是不错的。今年年中,第一批护校毕业的男护士开始上岗,而张娜也必须解决基地的安全问题。

    从国外请来的移植医生里面,有一半左右是男医生。这些男医生住在远离宿舍区的男专家楼,而且人数不多,安保问题还不太突出。现在700多个男护士上岗了,基地的安全问题就变成了第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

    男性的体力相对女性而言,具有压倒性的优势。而基地这些人,除了自己、张凌歌和骆炫瑛等人外,全部都没有人工外骨骼。张娜只好把男护士的宿舍建在基地以外,然后每天用大巴来回6次,接送这些三班倒的男护士们。

    在来穗城前,张娜只是一个上级交待工作,自己尽力做好一切的螺丝钉。现在成为“一方诸侯”后,才发现每天要面对的琐事实在太多了,而且根本没有人分担她的责任——骆炫瑛是基地负责技术的副总,她的工作也很多,但是至少有点技术含量,不需要考虑什么冻雨、荔枝、大巴车什么的;每个部门也确实有部门头头,她们也都很能干,但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时,依然会上交到张娜这里。

    唉,工作就是困难叠着困难。张娜叹了一口气,从抽屉里拿出珍藏的铁观音,用小型电磁炉煲了一壶开水,再往紫砂壶里注入热水洗了洗茶,然后用90度的热水泡了功夫茶,自斟自饮起来——现在张娜全靠功夫茶,才能保持每天精神抖擞。

    窗外传来一阵阵吼叫声,张娜知道那是安保公司在集训。张娜想,要不要向集团申请一些人工外骨骼呢?不用泰森级,普通级别的外骨骼也可以加强基地的安保力量,至少穿了外骨骼,挥舞警/棍时,力气也会大很多。

    张娜打开电脑,写了个简单的申请报告,然后揉揉眉头,拿着一杯泡得浓浓的铁观音走到阳台,望着远处下班的人们。

    楼下这些女孩子,基本上都是成双成对的。“夜色2号”确实解决了她们的感情问题,可惜张娜自己依然是孤身一人。

    不独张娜,实际上集团高层中,除了早早结婚的张全、死硬异性恋张凌歌外,绝大多数人都是单身。虽然集团不少人在传冯晨夏和曹欣的绯闻,但张娜知道,即便二人有了/肉/体/关系,也绝不会公开情侣身份。

    其她集团高层,就更不可能在内部搞姬了。这不是情感问题,而是政/治问题——每个人都分管一摊要害部门,如果两个高层搞在一起,势必会引起猜忌,冯晨夏也绝不允许集团变成某些人的家/天下。

    前几天,张娜和骆炫瑛一起检查几家工厂的生产流程时,张娜发现骆炫瑛喷了“夜色2号”——在集团内部有个潜/规则,就是高层不在公开场合使用“夜色”系列。除了整天围着冯晨夏转的曹欣外,所有人都自觉遵守这个潜/规则,至于私下怎么做,没人在乎。张娜不知道骆炫瑛为什么明知故犯,也不知道她是想诱惑自己,还是基地的其她女孩儿。

    张娜其实对骆炫瑛也有点感觉。那天闻着骆炫瑛身上的味道,张娜很是情动.但张娜明白,自己和骆炫瑛管着穗城基地好几万人,这里又远离中都,就像个小诸侯似的,如果她和骆炫瑛滚在一张床上,冯晨夏绝对会处理她俩。这就是政治!

    寂寞空虚冷还是用其它办法解决好了——可以找下面的小女孩,可以找外面的人,也可以在人造子宫种几个孩子。

    6个月前,张娜已经在穗城的人造子宫医院种下了囊胚,/精/子用的是基地女孩捐赠的血液改造的,年末,女儿就会出生了。有了小家伙,张娜会忙得不知魏晋,哪儿有时间想什么别的心思?

    在女儿出生前,张娜还要忙招人的事儿。集团就像一个黑洞一样,对人才的需求几乎到了饥不择食的地步。去年下半年,张娜招聘并培训了1万多人,现在这些人在江城集训,等她们的女性意识和集体荣誉感成型后,会拉去阿费力加洲工作。

    提起阿费力加洲,张娜又想起粮食问题了。气候变冷后,全球主要国家的粮食产量都下降了很多。好在集团早早布局了农业生产,现在东北、华北、滇省等地的粮食,基本上可以满足集团内部需求,不足部分,则由阿费力加洲的农场供应,集团还会从东南亚等国进口一些丝苗米。不过现在穗城基地的扩张太快,单靠穗城和东南亚的粮食是不够的,张娜准备再打个报告,请求增加阿费力加洲的粮食。

    张娜返回房间里,正准备写申请,就接到冯晨夏的电话。

    “集团在长三角建了一个半导体基地,你赶紧从穗城的大学和深海的公司里多招一些女性。”

    “要招多少人?”张娜问道。

    “有多少要多少。集团要准备两套研究班子,所以其它专业的人,你也得多招。现在不打基础,以后就来不及了!”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章节放入书签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