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 我的书架 | 手机阅读

书窝网 -> 其他类型 -> 两个女人和她们的国

第99章 第九章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一般而言,岭南10月下旬就很少有台风了,但是今年在11月中旬迎来16级超强台风“电母”后,12月初,“塔拉斯”、“奥鹿”和“玫瑰”等三个热带气旋又在东南亚海域形成了。

    按照世界气象组织的命名规则,“玫瑰”排第124号,也就是说,往年仅会形成80多个热带气旋的亚洲太平洋地区,今年已经形成了124个热带气旋。“塔拉斯”和“玫瑰”对华夏的影响不大,二者在海上兜了个圈,然后扑向东南亚国家;而半径超过“塔拉斯”和“玫瑰”之和、臂旋半径超过1000千米的“奥鹿”,则扫过菲国诸岛,直奔珠江口。

    早在3天前,时琴已经收到了穗城基地的台风预警,说是“奥鹿”的中心风力超过了85米/秒,已经属于17级以上的超强台风了。时琴从小在台风肆虐的岭南生活,但她对台风半径、中心风速等数字没有一点概念。虽然“奥鹿”已经确认今天上午会在珠三角流域登陆,虽然集团每半小时就会在“新新通”播报台风近况,一大早,时琴还是来到了穗城基地办公大楼47层的杂志社,忙着《生殖》杂志的校对工作。

    早上过来时,外面已经开始下雨,不过不太大。中午时分,情形变得有点不一样了。正在边吃零食边核查论文数据的时琴,突然听见一声惊叫,没过一会儿,楼下又传来咣当的窗户破碎声。时琴站起来想走到窗户前看看是什么情况,却发现这间位于47层的办公室在晃,晃动幅度肯定有半米了。

    时琴站立不稳摔在地上,惊骇地忘记了呼吸。正在惶恐中,杨树锦的电话打了进来。

    “你在杂志社吗?我不是叫你不要去吗?我们医院全部放假了……这个台风比1979年的史上最强台风泰培还要厉害……你怎么这么不听话呢?”杨树锦的声音里带着哭腔,“刚才办公大楼有一扇窗户被吹掉了,我没看清是几楼的窗户。你赶紧走远点,不要靠近窗户。”

    “房……房子在晃,”时琴抖得话都说不顺畅,“大楼会倒吗?”

    “基地所有的建筑全部用顾氏水泥建造,基础也是用什么特殊方式设计的。”杨树锦安慰着时琴,“不过太高的楼层会有一定的摇动安全幅度,可能最多会达到1米以上……要不你下到一楼大堂吧。”

    挂断电话后,时琴爬到门口,拧开房门。看到走廊没有人,她不顾廊道监控会录下自己的“英姿”,四肢着地的爬到消防楼梯,然后一路狂奔,只花了不到10分钟就从47楼跑到1楼大堂。到了大堂后,惊魂未定的时琴,给母亲打了个电话,问她和太婆有没有转移到安全的地方。

    “现在我们在避难所,就是我们小区旁边的体育馆。本来想去地铁躲躲的,电视上说怕洪水倒灌,让大家不要停留在地铁站里。”

    母亲她们都安全,时琴终于放下心来。她和几个女孩一人拿着一瓶饮料坐在大堂的沙发上,一边抚着心口,一边呆呆地透过玻璃大门,眼睁睁地看着集团大厦广场上的大树,一棵棵被超强台风拔了起来。

    这个戊申年多灾多难——东部和东南部沿海多次遭遇超强台风;10月和12月,岭南局地不少县市的24小时降雨量超过了1100毫米;长江中上游雨水远超常年水平,各地又谱写了一篇又一篇抗洪救灾的英勇篇章;而华北和东北,则遭遇了几十年不遇的大旱。

    进入12月后,中都的最低气温降至零下20多度,不过阳光还是不错的——没有一丝一毫热度的阳光,照在光秃秃的树枝上,显得愈发萧瑟,但好歹中都是晴天,总比南方雨雪肆虐的天气好。

    冯晨夏看着窗外的阳光和气象预报、农业部门发来的数据,心里却慌得不行——集团在东北和华北的粮食基地,有几个地方已经400多天没有见过一滴降水了。虽然集团采用了滴灌技术,但是今年粮食减产已成定局。

    在上午紧急召开的脑库会议上,历史和农业研究员提交的报告,让冯晨夏更是心惊——1957年,华夏遭遇极冷天气,琼岛1月的最低气候降到零度以下;随后数年,华夏的降水也和今年一样不均匀,华北某些地方800多天没有一滴有效降水。在那个大兴水利的年代,有的水库,用了好几年才达到设计水位。而之后的(饥)荒,和前几年频发的干旱、洪涝有着密切的关系。

    这是说情况还可能变得更坏吗?冯晨夏调出集团储粮数据,略松了一口气——按膳食平衡模式的人均口粮和饲料用粮的低方案计算(每人每年280公斤),目前储粮可供所有员工食用一年零三个月。但是如果集团继续招人,这点粮食就不够吃了。而且,粮荒肯定是全球性的,无法在国际市场采购到足够粮食的华夏,会不会再次出现饥)馑?

    张全走进来时,刚好看见一脸愁容的冯晨夏——前段时间,张全一直陪着陈匀检查身体,确认老公没有前列腺癌和其它前列腺问题后,张全没那么焦躁了,但她还是和陈匀一起在四合院住了一个多月,每天督促厨师做健康且容易消化的食物。好不容易确认老公的饮食习惯变得好了些,张全才又回到六环的集团总部住。

    “您说,会不会再出现票证制?”冯晨夏看着站在办公室门口的张全问,“现在经济不好,女性失业率上升导致贫困率增加,真出现粮荒,女性和老人、孩子肯定是受害最深的人群……如果搞票证制,即便大家都吃不好,但至少不会出现饿(殍)遍地的情况。”

    “我觉得很难。由于路径依赖,至少在确认情况不可控之前,不可能搞什么票证制。”张全歪歪头,让冯晨夏和她一起去出去,“你可以多招一些失业女性,眼睛不要光盯着高端人才。我们集团,什么人都要……走吧,我们边吃饭边好好聊聊,我再和你说说路径依赖的事儿。”

    平素,张全和冯晨夏都是和普通员工一起排队打饭,但是今天打算商量要事,张全特意要了一间包房。让服务员送了几碟小菜和2个盒饭后,张全就让她们带上门出去,房间里只留下自己和冯晨夏。

    张全用小型电磁炉上煲上水,然后加入玫瑰花和龙眼肉。在氤氲水汽中,玫红的花、褐色的果肉上下翻滚,煞是好看。

    看着张阿姨的做派,冯晨夏知道她准备和自己长谈。最近大家都很忙,俩人很久没有聊过了,冯晨夏也希望和她聊聊集团的未来布局。

    “你想建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吗?”张全给自己和冯晨夏各倒了一杯花果茶,“你知道完整的工业体系包括什么内容么?”

    “按照联合国的产业分类目录,所谓完整的工业体系,包括41个工业大类,191个中类,525个小类……我当然希望能够搞齐全!”

    “好的,那让我们一个个看看吧。”张全拿出准备好的资料,手握签字笔勾划起来,“煤炭、石油、天然气、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和非金属采矿业,高度依赖本身的资源。我知道祁平柳搞到几个矿,也占了一个海上天然气平台,不过目前集团并没有黑色金属富矿,甚至贫矿也不多。虽然顾氏水泥可以部分替代钢铁的作用,但是现代科技依然是建立在大量使用黑色金属的基础上的。这个你准备怎么解决?另外,我们再说说第一产业。农林牧副渔,你现在解决了几个?光是口粮,目前已经捉襟见肘了吧?”

    冯晨夏看着这长长的表格,气馁地点点头。

    “还有石油化工、纺织等轻工业,以及通用设备和专用设备制造;仪表、通信设备、IT类硬件制造;航空航天、轨道交通、汽车工业、机床制造、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和能源装备……你说说,我们哪项大类是完整的?”

    “医疗、医药、高新材料及新能源、粮食加工业,部分IT技术等等,还是不错的吧?”冯晨夏想了想目前集团的强项,“我们的优势在于,除了IT行业以外,其它专长之处,不仅掌握了核心技术,也可以控制原料供应链,至少可以保证原材料的可替代性……像菊花5G制造公司那样被亚米国卡住脖子的事儿,在我们集团应该不会出现。”

    “这方面你说的没错。”张全拿起筷子夹了几口小菜,“现在的情况是,目前我们无法建成这么庞大的体系。建成完整的工业体系是后面的任务了,我们只能找一些关键的行业重点发展,且这些行业的原材料和关键技术不能被人左右……还有销售市场问题。如果我们的技术和产品是不可替代的,也不可能在短期内被赶超,则这个产业就是安全的。”

    冯晨夏看了看联合国产业分类目录,盘算着哪些领域集团必须进入,哪些目前应该布局,哪些可以外部采购——能源、材料、医疗行业的优势要再扩大;设备制造业和精密仪器设计制造,得准备人才了;航空航天、轨道交通和船舶制造业,关系到安全问题,也必须马上开始布局……什么也别说了,继续扫/荡人才吧。

    “知道要做什么还不够,我们还必须先确定发展路径。”张全看着聚精会神的冯晨夏,笑了笑,“我记得你本科副修经济学。那你应该知道1993年获得诺奖的道格拉斯诺斯是怎么解释落后国家为什么走不出怪圈吧——某个经济体,一旦选择了一种体制,由于规模经济、学习效应、协调效应以及适应性预期以及既得利益约束等因素的存在,会导致该体制沿着既定的方向不断得以自我强化。换句话说,做了选择就是走上了不归路,惯性的力量让该选择不断自我强化……想逃出来,就会有大动/荡!”

    张全赶紧扒了几口饭,然后她给冯晨夏讲了发生在20多年前的一场网上论战。

    上世纪末,满是“三来一补”、“来料加工”工厂的深海,被冠上了“山寨之都”的称号。2000年初,这个称号传遍华夏后,在《强/国/论坛》“深水区”展开了一场影响深远的大讨论。

    在那个年代,《强/国/论坛》可谓国内第一高端论坛,其“深水区”经常冒出后来大家耳熟能详的大神,比如说网名“数学”的深海大学理学院数学系讲师陈必红。此公70年代在南海/舰/队服/役5年,77年考入西北电讯工程学院,本科毕业后陆续考上国/防科技大学电子技术系和华清大学无线电系,1988年获得华清大学工学博士。可惜,陈必红做事儿有点魏晋风范,于人际关系一窍不通。他拿着80年代的博士学位,却在深海大学做了一辈子讲师,连个副教授都没有评上。

    当初,张全就是追着“数学”的文章来到强/国/论坛的,没想到在2004年年底,赶上了这次网上大论战。

    2004年12月18日至2005年2月21日,网名“chenjin”真名陈经的网友,和网名“愚蠢小猪”真名钟庆的网友就经济发展路径展开了论战。日后,陈经整理了他的20多万字回帖,出版了《官办经济——世界上最怪异的经济》一书,并提出了“发达国家粉碎机”概念。陈经认为,2001年9月华夏正式加入WTO,将加快华夏的经济发展速度,通过仿制、逆向工程和技术追赶,华夏将把大部分“高端产品”变成“低端白菜”,从而碾碎那些没有核心技术的二流发达国家——24年来华夏的发展,证明了陈经的判断非常准确。

    而陈经的对手钟庆,是一名旅居东瀛的科研人员。他在2005年后的几年内,陆续出版了《刷盘子,还是读书?》、《大国兴衰之道——铁制度文化》以及《市场经济——大国衰落之路》等书。目前,他和陈经都是著名的民间经济观察者,而两人的论战,则引发了大家对路径选择的思考。

    钟庆在他的第一本著作里提出一个问题:想要赚大钱,一个人应该选择读书,还是干脆打小工刷盘子?假设一个人在亚米国留学,TA有两个选择:打工赚钱,或者边读书边打工,打工的钱可以支付学费并维持简单生活即可,这个人应该怎么选择?如果选择在餐馆刷盘子打工,每个月能拿到五六千无须打税的现金,当然,此人每天的打工时间肯定超过10小时,没有时间读书;如果TA选择边读书边打工,这段时间赚的钱肯定没有全职打工多,且投到教育上的费用不一定能带来回报。

    钟庆认为,国家和个人也有相通之处。选择加工业、选择卖资源、选择赚快钱就是选择了“刷盘子”,刷盘子的诱惑是巨大的,且很快能看到效果。但是真的选择刷盘子,而不是读书(提升国民素质,搞高科技研发而不是仿制),即便GDP增长再快速,也不可能绕过“中等收入陷阱”——巴西、阿三、双头鹰等国,就是埋头刷盘子不读书的例子。

    “这是两条路径,一条先甜后苦。目前亚米国技术封锁后,国内很多产业的日子非常难过,这就是刷盘子的结果;另一条是先苦后甜。当然,做得不好的话,这个甜会不会有,也难说。”张全笑着看看冯晨夏,“选择了一种路径,就会产生高度路径依赖。想转变几乎不可能。所以你现在必须下决心,你打算让我们集团走哪条路?”

    冯晨夏靠在沙发上想了很久,才抬头告诉张全,她准备“读书”,而不是“刷盘子”。

    “很好,那你得忘记大学《西方经济学》课程的大部分内容,特别是‘比较优势’理论,那玩意儿就是一个陷阱。”

    ……

    回到办公室后,冯晨夏还在想刚才张全说的话。现在自己给新华集团选择了一条艰难且不可能短期看到效果的路,对集团的发展是福是祸尚不清楚。冯晨夏只知道,这一步真的迈出去了,则再回头已是百年身,甚至不可能有再回头的机会。

    要不要更谨慎一点呢?冯晨夏想了想,给脑库出了一个新课题——国际间的贸易是必须的吗?假设这个世界上只有一个经济体,其经济模式会变成什么样子?

    刚把这个课题传上去,冯晨夏就接到祁平柳的“新新通”视频请求。

    “大/大,现在有个很划算的买卖,期限长达270年,签不签?”视频接通后,祁平柳还没有开口,她旁边的雷振宇就兴奋地嚷嚷起来,“签的话,今天我们就得下手了。”

    “条件怎么样?”冯晨夏知道她们说的买卖是什么,觉得心脏都漏了一拍,“多大地儿?”

    “41万!”祁平柳笑着说,“条件嘛,还不错,蛮便宜的。不过他们提供了两种支付办法,一种是用亚米国的货币支付;另一种用粮食。粮食支付的话,可以便宜15%左右。”

    “当然用钱支付了。现在国际市场上,粮食有价无市,大家都遭受了洪水干旱冰冻等灾害……另外,粮食你们留着,不用运过来,我再给你们运多一些人过去。国内员工吃的口粮,我们自己来解决。”冯晨夏看了一眼手机上的时间,“祁平柳第一次抵达那边,也是这个时间,12月26日,圣诞节后第二天。今天就设为你们基地的纪念日吧……好好干,你们基地,可是我们这只狡兔最重要的一窟!”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章节放入书签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