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 我的书架 | 手机阅读

书窝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孙氏强敌

第三百五十四章 贪腐一条龙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对于此次贪污舞弊案,其源头比孙策想的更加可恶,完全可以称之为‘贪腐一条龙’。

    首先想百分百通过州试的,要先参加所谓的内试,而要参加内试,每个人需要交付五万新币。

    交付五万新币,只是你有资格参加内试,并不是你一定就百分之百通过州试,这也算是把持州试的人员,心里还有一点忌惮,不敢让没有真才实学的人过分凸出。

    实则这五万新币,是给那些有一定才学,又不敢保证铁定能通过考试的人而设置。

    内试成绩出来后,你心里也就有个谱,自己会考成什么样,在这个基础上,如果想进一步,那再交州试的钱,而收钱的人也会根据你内试的成绩,来决定收多少费用,确保你的出现。

    当然排名越靠后的,这钱就会越高。

    可是每个州的名额有限,这就对那些没有交钱的人极度不公平,由于监管力度的原因,哪怕目不识丁,只要你肯交钱,最后都能通过州试,所以这很可能把原本能勉强通过州试的人,排挤在外,故而这里有了第一层矛盾,也是被庞统发现不妥端倪的点。

    这还只是州试阶段,就已经交了两次钱,再往后到终试和殿试,更是花样百出,别出心裁。

    首先学部会拿到所有参加终试的名单,根据内试和州试的情况,列出一个清单,对于那些才华不显的人,薛综等人会不理不睬。

    他们专攻那些有一定才华,但又不确保自己中榜的人(前一百称之为中榜,可以根据名词下放到各级任职,从督邮、五官掾、长史、郡丞依次往上排),这批人,可以花二十到五十万不等的新币,确保名词,最高可直接任职县令。

    意思也就相当与是花钱买官。

    而且这还是价高者得,抛开前三十参加殿试的不谈,七十个人,就打没人三十万,也是两千多万钱,几个主干人员分下来,到手的是他们现在这个职位上,几辈子都赚不到的钱。

    然后是殿试,这一关就非常考究了,首先你得具备真才实学,然后得有人保举,也就是所谓的担保人,可平白无故,一个外乡学子哪儿去找担保人?

    担保人必须满足两个条件,第一,是征东军势力下的富民以上阶层(庶民、富民、官民军民、爵民),第二,担保人要以房产或地契作抵押,在十年内,确保被担保人,没有任何作奸犯科,或直接被廉政署卸任的事发生。

    那么非亲非故的,又有谁愿意?所以这里被担保人又得花一笔钱,要么自己按要求购置一套房产,要么把自己老家的地契拿出来抵押给担保人,最直接的就是给一笔等价的钱给担保人。

    这是第三笔学子要给的钱,还有第四笔,也就是正是进入殿试的机会。

    没错,只是机会,由于殿试存在孙策点卯的可能,所以这并不能完全保证,不过没关系,先给钱,如果被挤走了,那就把钱退你,但前提是你得先有一百万钱。

    这还只是陆骏、薛综等人敛财之道的其中一个方式,第二个方式,则是被李存孝、杨再兴、徐达三人大闹的赌局。

    从终试第一名到第一百名,以及殿试的三十名,每个人都有赔率,然而一些内定的人员,举个简单例子,比如孙策看到的徐达,上面标记着他进入殿试的赔率是1:11,相信这个赔率很正常,但同样是进入殿试,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人,他的赔率却只有1:100001,相当于你投十万新币,中了才得十万零一新币,这让徐达看了当然不爽。

    而之所以让李存孝三人大闹赌局的是,他们甚至看到了一个1:1的家伙,你说这气不气人,摆明了告诉所有人,这家伙铁定进入殿试。

    这还只是其中一种大类的玩法,更细节的还有名次猜测,这才是赌徒们趋之若鹜的,因为名次的猜测赔率就很高,甚至高达1:100。

    可名次这玩意儿,就基本在庄家的手中了,所以才说赌博,庄家才是永远的赢家,赢的赌徒永远是最小戳那部分人。(顺带一提:十赌九输,别去赌,别以为现在高科技,讲科学,科学也是人发明创造的)

    腊月二十八。

    由于肃清了考场,这一次终试很多人无端宣布退出,无疑,这必然是给了钱,心里又没底的一拨人。

    上午九点开考,晚上六点准时收卷,然后是郭嘉和法正二十四小时,歇人不歇卷的会审。

    腊月二十九,中午,孙策接到了吴国太和孙匡,聊了几句之后,就由孙权带着回了将军府。

    晚上刚用过饭,这次终考的结果就已经放在了孙策案几之上。

    文试前几位,孙策能知晓一二的,从榜首开始依次为,纪韵、廖立、寇准、王维、刘侃、孟建、枣祗、尹默、桓玠、赵累、王祥……

    (前文所写程普等人更职后,召唤所得,纪韵:不多做介绍。寇准,北宋名臣。王维:《山居秋暝》。刘侃:刘秉忠,元代名臣)

    武试前茅,仍旧从榜首开始,依次为,李存孝、徐达、杨再兴、孙礼、田豫、孙翊、史涣、傅彤。

    实则由此也可以看出,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孙策治下文臣岗位的缺失,应该能补充上不少。

    不过还有另一项工作,必须要看看这些从终试突围出来的人的忠诚对象,以此最终确定殿试的人。

    两百人转瞬检查完毕,看着结果,孙策不由笑着摇头,这都多少年了,李世民还是不死心的往这里派探子,真是毅力非凡。

    还有刘备,这大耳朵真该学学别人曹老板,你看别人虽然脸黑,但心里还是很实诚的,一个探子没派来,还有刘表,就象征性的来了一个人,这可比往年老实多了。

    再有一点是,继刘馥之后,已经有几年没有再出现卧底排名靠前的情况,这值得称慰。

    两百人里选四十人,这个工作量就更小了,将剔除后的名单拿着,挨个儿由上往下数就行。

    “就这四十人吧”

    “喏”

    法正拿着名单下去了,郭嘉却还留着,一副欲言又止的表情。

    “怎么,奉孝还有话说?”

    “是的,关于科场舞弊一事,属下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你都这么说了,还有什么当讲不当讲的?”

    捋了捋思路,郭嘉一副言诚词恳的模样“陆骏、程武等人虽然是大过,但念在都是主公之旧臣,还请网开一面,再言之法不责众,主公可否法外开恩?”

    对于这次科场舞弊,贪污腐败案,判罚结果已经出来。

    直接参与舞弊、腐败案的三十七人(后又查出十九人),只待结案便立刻开刀问斩。

    而,像程昱、陆逊、国渊、诸葛瑾、贾逵、鲁肃、贾诩等人,有的处失职论,有的处连带责任,要么被罢免,要么被降职。

    孙策是想告诉大家,他对贪腐这颗恶瘤有多痛恨,故而很多罪责都是加重处理。

    “奉孝,这次的案件表面上是舞弊,实则是贪腐,本将军就是考虑到他们都是老臣子,可老臣子又怎么样,老臣子就能执法犯法?就能作奸犯科?就能骑我头上拉屎?”

    “主公,您这言重了”

    “言重?不不不,一点都不言重,凡事有一就会有二,咱俩打个赌,在我有身之年,这绝不会是第一次,也不会是最后一次贪腐案,我要让那些准备伸手拿钱的人知道,他们这一伸手,就是死!朝阳殿那块扁,可不是本将军心血来潮挂的!”

    “这才两日,狄仁杰就又查出十九个人,本将军是震惊之余,也非常失望,奉孝,你就不用再求情了”

    “可程公、贾公等人毕竟是您的老臣子,如此的话只怕会让人心寒”

    “哼,心寒?我还没心寒!不用再说,一个纵子贪污,一个严重失职,如果这样的罪行还法外开恩,还法不责众?将来大家都跑来讲情面,或者都跟风作案,我这征东军还要不要了?少看点孔孟之道,现在是乱世,乱世当用重典!”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章节放入书签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