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 我的书架 | 手机阅读

书窝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战神崛起

第一百零五章 诸葛亮的建议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只是现在高干还是在想着高句丽那边,又看向了诸葛亮,眯起了眼睛。

    诸葛亮看到高干这个眼神,叹了一口气,“公子又想说什么?”

    你就直说,又有什么坏心思了?

    高干咳嗽了一下,果然共事久了,这一个眼神诸葛亮就知道高干要放什么屁了。

    “也没什么,就是,荆襄不是水多吗?那大船肯定也多咯?”

    诸葛亮点点头,“这个自然是荆襄与其他地方的区别,唯一能和荆襄比水军的,也就扬州江东那边了。”

    “我是这样想的啊,那有没有那种可以塞下一千人的大船,最好是能再装个我们那个投石机和几千石的粮食,可以几个月不下船的那种?”

    诸葛亮皱着眉头,缓缓道:“据在下所知,荆襄水军的大船可以容纳一千个士兵不成为问题,像是大船还能容纳两千人,只是有个问题,在船上几个月不下来的话,可能会有点问题。”

    一边说着,高干就皱起了眉头,难不成要设计一个蒸汽机?

    但是以这个时代的冶炼水平来说,可不一定能抗住那么大的压力!

    现在的问题反而是,有石油了,也掌握了基本的蒸馏手段,但却只能用来做汽油炸弹,其余的方面没法用。

    “那算了,能待上几日就行了。”

    大不了就让他们带着船在海边走,反正白令海峡并没有多少距离。

    接着,高干又询问了一些关于科举的事情,诸葛亮也回答了,刚要离开,一名传令兵喘着粗气就冲了进来。

    “大人,高句丽急报!沃沮扶余设下圈套,引诱高句丽出兵,高句丽精兵尽失,赵云将军已经带着白马义从去协助了,还有马超将军也在请战了。”

    一连两封急报。

    高干和诸葛亮交换着看完了,诸葛亮缓缓问道:“那你可知素利可汗那边什么动静?”

    “素利可汗就在马将军府上,应该已经在商量了。”

    “好,知道,你辛苦了,好好休息!”

    高干止住了诸葛亮的话头,这个传令兵已经很累了,再多问也问不出什么。

    诸葛亮也意识到了有些急了,摆摆手让传令兵下去了,“公子,这就有些不妙了!”

    “不,你不觉得这一手不像是沃沮和扶余的手法吗?”

    高干的话也让诸葛亮恍然大悟,“对呀,这种设伏,玩弄计谋的手段带了很重的中原味道,看样子是有人去帮忙了。”

    高干点点头,微微笑了起来,“正好,徐庶去,法正刚回来,庞统在青州的事情还没忙完。老沮还得一直防备着曹操的大军。”

    诸葛亮仔细思索了一会儿,“这次不如让田丰去!”

    “田丰?老田不行的,他那个性子,除非我在,或者老沮在,不然跟谁都能抬杠。”

    “但是,这次正好用的上他的性格。”

    高干就来了兴趣,“他就是一个认死理的人,除非能让他心服口服的人,不然,免谈。”

    “可是公子忘了,高句丽的女王,可是公子的夫人,田丰虽然会和别人抬杠,但只要是公子的人,那他都会礼让三分的。”

    高干抿了抿嘴唇,思考了起来,“我懂了,你直说啊!真的是,弯弯绕绕的。不过这次的确要让一个认死理的人过去帮她稳定局面,再让赵云和马超协助。”

    有赵云在其中协调,问题也不大。

    “还有,秦宓,他的文章在下亲自看了,是个能治国的人,如果可以的话,就让他留在高句丽那边辅佐李夫人!”

    诸葛亮的安排总是比较完美的,高干也没有太多的话可以说。

    高干这就开始写书信了,这种事情还是尽快处理的比较好。

    “那素利那边,我也让郭援注意一点。刚收拢三部,那边还是一团乱麻。”

    “嗯,这样也好。”

    诸葛亮的目光放到了地图上,转而又说道:“最近荆州有人在秘密联络曹军的人,咱们是不是要多做准备了?”

    诸葛亮的消息来的也不比他慢,看样子也是插了人在的,但是和法正一样,他也没多问什么。

    都是大才,不能随便猜忌。

    他不像袁绍那样喜欢猜忌人,朝令夕改,只是点点头,证明了消息的准确性。

    “怪不得,在下看公子已经在布局黑山和冀州的防御了。”

    高干也笑了起来,“李大目他们四人虽然出身不正,但不得不说,他们的实力还是有的,只是缺一个好的军师。”

    “所以公子原本是想把田丰留给他们的?”

    “全线开战,还是需要人手的,不过问题不大,到时候,我亲自过去坐镇就好了。”

    但是诸葛亮立马就说道:“公子不可再随便出去了。”

    高干有些奇怪了,以往诸葛亮可从没有说过这种话的。

    “如今,大乱将至,外有强敌,虽有克敌之策,但也需谨慎施行。而领兵于外,该当将军之责,伐谋之事,该是幕僚之责。”

    高干其实还蛮想出去的,但诸葛亮的话也是有道理的,“也对,现在需要一个人坐镇中心调度。”

    诸葛亮虽然能力被他承认,而且也的确做得还不错,但因为加入时间太短了,而之前的沮授和田丰他们都算是老相识,都是从袁绍那边继承过来的。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之间没有太大的隔膜。

    但是诸葛亮不一样,他刚来就被高干留在了并州负责调度的问题。

    小规模的还好,但是大规模的调度上,他缺乏经验也缺乏对彼此的信任。

    相反,高干的经验丰富,而且实战经验也比他要多,各方武将和谋士也都信服他,所以有他坐镇在中央,事情会好办很多。

    最关键的是,高干现在身系高位,高仁也没有长大,不能像曹操那样可以放一个儿子在家里,起码权力还能巩固。

    高干想着都头疼,一时之间没有反应过来,跟这种大才在一起共事的确是舒服,但经常说话说一半,就有点烦人。

    诸葛亮见他已经明白了其中的意思,接着说道:“在下倒认为,不如让孙资接手青州,让士元赶去司隶。”书窝网小说阅读_www.shuwo5.com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章节放入书签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