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 我的书架 | 手机阅读

书窝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战神崛起

第一百三十六章 内迁的事情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公子,你可算是回来了,那些军务急报公子心中是否已经有数了?”

    “已经有数了,先回去说。”

    诸葛亮其实心里也有成算了,但这件事必须要高干亲自点头,不然他不敢专擅。

    不只是他,钟繇还有刘备徐庶都来了,高干点点头,四个人都坐了下去。

    “首先是左贤王夫如罗的事情,纳什部反叛,可以让庞德将军去对付,他一直驻扎在西域都护府,草原上的事情,相比而言,应该是我们之中最熟悉的了。”

    “嗯,这个倒是没问题,在下也是这样想的,至于公子所说的五虎将,虽然已经清扫了一遍,但这样的归附,很多人心里还是不服的。”

    徐庶又接了诸葛亮的话,附和着,“这样的处理反而会激起民众的不满,现在咱们需要的就是怎么让他们安生的接受我们的管制。”

    高干仔细的思考了起来,又看向了两人,心中冒起了一个想法。

    “这样,草原人不是一直缺乏衣物和粮食吗?上次我去看庐江有很多地方都是荒田,但其实按照以往的话,庐江每年也能供应十万石的粮食是没问题的。”

    “另外在庐江试验开设公塾司,也就是大家把孩子送到公塾司里面启蒙学习,我们专门让那些举人去教这些孩子,而且。”

    诸葛亮沉思了起来,手里的羽扇一直摇个不停,高干说的东西,一时之间他有些理解不了,私塾和请先生都是已经存在的事情了,朝廷也开设过,但也仅限于对已经有些学问的人了。

    而从小就开始,这诸葛亮有些理解不了。

    “另外,胡人移居庐江的,可以将财产寄存在并州或者凉州名下,每年由我们专门集中饲养,每年给他们分利,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

    “贯通庐江到凉州的沥青路,保证他们回家的方便。”

    高干的话让诸葛亮眼前一亮,“公子是说,要同化他们?”

    “嗯,同化他们,以庐江为第一个实验点,如果效果好再扩大规模。”

    诸葛亮不愧是个聪明人,这么一点他就明白了。

    同化了,有归属感了,自然也就不会再生事了,而且中原多舒服,草原多累!

    徐庶点点头,“公子真乃奇才!之前就听说公子联合荀友若劝降韩馥,让出冀州于袁公,而且文武双全,如今看来,真乃奇才!”

    诸葛亮也笑了起来,“当初你还犹豫要不要来,这下知道值得了?就这个科举制,相比征召制,不仅给了更多寒门子弟机会,而且十分公平,每个人的能也都得到了显示,你说说,这样的主子能不让人喜欢吗?”

    “那倒是!”

    听着两个人的夸奖,高干一时之间也有些不好意思了,这都是在历史书上学的东西,具体实施起来还是有很多问题的。

    “那这件事就这样说定了,而且我打算再娶一名胡人女子,让令明帮我选,然后你们选一个女子嫁给夫如罗,成联姻之势,这样让夫如罗明白,我是支持他的,让他安心。”

    高干刚说完,徐庶立马就说道:“公子,要不然还是换个人,胡人女子善战,而且公子的身边不能出现不确定的地方,否则,我们不安心。”

    “没事的,别担心了,就纳一个,主要是要稳住匈奴的情绪,素利可汗那边如果愿意,也可以送一个过来,然后咱们也送一个过去,北方占领要慢慢来,不能急了。”

    高干缓缓说着,这种涉及到前无古人的吞并之事,还是要慢慢来,不能急了,急了就会适得其反。

    徐庶刚要继续说话,诸葛亮就说道:“元直,这件事在下也赞同公子的说法,先安稳住北方,借助刚才公子说的内迁,逐渐将胡人与我们同化,这样就好了,最多不出二十年,胡人就与汉人无异了,这才是公子想要的。”

    高干轻轻笑着,“武力只能开土,但不能守土,仁义才是最好的武器,给他们五谷六畜,田地桑麻,这应该就是仁至义尽了?”

    刘备点点头,“如果是这样的话,倒也算是仁至义尽了,有了五谷六畜,天地桑麻,那就是衣食住都有了保障。”

    高干笑了笑,“行,那就这么定下来,孔明又得麻烦你了。”

    “诺!”

    这一件事算是定下来了。至于为什么要选庐江呢,其他人不知道,高干的心里却是清楚的,只有这样,他才有更多的由头可以去庐江。

    再加上庐江地处山区,本就是地广人稀的,急需人口去填充,所以高干只能从胡人那里下手了。

    顺带着推行一下学校的制度,看在这个时代能不能推行起来,毕竟读书才才能知礼明志,尤其是对于寒门子弟来说,如果没有这样的公立私塾的存在,那他们是不可能有出头之日的。

    能读得起书的寒门子弟可没多少的,这次选出来的寒门子弟虽然多,也只是因为有不少都是世家衰落的那种。

    真正的寒门子弟连书都读不起的!

    所以当高干说起这个的时候,诸葛亮都没有反对,他心里清楚这个制度的优势在哪。

    接着,诸葛亮又问道:“素利可汗那边,他的部下有不少都是步度根和轲比能的旧部,相比而言,他的危险程度更高。”

    “也一样,内迁,并且允许他们有一个汉人名字,这样才能彻底的同化。”

    “诺,在下明白了。”

    看样子公子也是早就有打算了,这个方案比其他的方案来说,更加完整,而且收益会更好,就是耗时比较长。

    诸葛亮坐了回去,独自在心里琢磨了起来,忽然又想起了一件事,看向了钟繇,“钟先生的沥青已经在逐步接手了,那对民众的鼓励是否还在?”

    “福利稍微改一下,但不会改太多,附近有两个县?每个人每年可以领两千钱作为补偿,以后就不要去那附近了,然后让焦触带着人守在那附近。”

    脑子过了一遍,没用的老部下也就焦触和张南了,正好只是看守石油而已,问题不大。书窝网小说阅读_www.shuwo5.com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章节放入书签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