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 我的书架 | 手机阅读

书窝网 -> 都市言情 -> 超级教练

正文 1051 进球的感觉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如果放眼本届世界杯的话到目前为止斯科拉里做得最好的一点就是后腰的重新分工。

    首场比赛打美国巴西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确实是有想过要一炮而红打一个开门红制造一下声势但是没有想到却被克林斯曼的美国队教训了一把这绝对不是偶然。

    斯科拉里从这一场比赛中非常清楚的意识到巴西队的一个问题那就是进攻!

    自从斯科拉里执教巴西队之后从2002年确立了以3r为核心的进攻战术之后巴西的进攻就是这种以最快速度成型的三角快速传递突进进而在最短的时间内形成局部优势然后依靠个人出色能力在局部区域内碾压对手的套路发起进攻。

    但是有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在2002年的韩日世界杯巴西队的3r是罗纳尔多、里瓦尔多和罗纳尔迪尼奥这三名球员绝对都是当时世界上个人能力最强的球员如果把这三个球员放在一起你全世界随便找三个来凑对谁敢说能够超过他们?那一群防守组合敢说能够守得住他们?

    很多人都说巴西韩日世界杯的成功是3r战术的成功斯科拉里从不否认这一点!

    通过双后腰的高到位率来保证中后场的牢固尽快把球转移到前场交给3r通过他们三个人的个人实力所形成的优势攻破对方的防线制造进球。这就是巴西队的进攻方式而且当时还有卡福和罗伯特?卡洛斯这样的边路好手存在。

    可以这么说巴西韩日世界杯的成功是建立在球星个人实力出类拔萃的基础上的!

    世界杯之后继任者继续萧规曹随按照斯科拉里的这门套路进行但是他们却都忽略了一点3r是不可复制的。罗纳尔多、里瓦尔多和罗纳尔迪尼奥这样的天才球员是无法复制的他们所形成的进攻也同样是无法复制的。

    这种情况到了2010年3r全部离开国家队后。体现得特别明显。

    只有一个卡卡关键是卡卡还不是3r那种类型的球员而周围也没有其他个人能力可以媲美3r的队友。所以注定了这一条路是走不下去的。

    邓加也知道在个人能力不如3r的情况下继续采取类似的战术是行不通的06年德国世界杯就是一个教训所以他采取另外一种套路那就是改变。

    既然我个人实力达不到3r我就无法继续采取3r的配合方式所以邓加就开始缩短三人组的距离从杨诚的身上他又学习到了一些无球跑动的进攻方式所以他就通过更多次数的传递配合来展开进攻。

    这样的配合看起来似乎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举动。可实际上进攻虽然远不如3r时期那么犀利但对于技术普遍抠得较细的巴西来说距离短了了个人拿球时间也短了。配合传递次数多了变化也就多了对手防守起来也就更难了。

    一个人带球哪怕个人能力再强再出色都没有两个人配合来得更有威胁更多变化。

    所以足球的发展永远都是朝向团队协作的方向来发展的。邓加的改变算是一种与时俱进!

    在杨诚看来南非世界杯时期的巴西是最近这些年甚至是1998年以来最有希望夺冠的巴西队虽然这支球队没有罗纳尔多之流的天才但是这支球队却有着非常出色的团队合作。

    但巴西的问题实际上真的就出在主教练邓加是很出色但他也很年轻一名年轻的主教练很容易就犯错而邓加也就是在关键的时刻犯了错他让自己的情绪影响到了球队也影响到了比赛最终饮恨南非。…。

    之后吉尔伯托?席尔瓦离开球队巴西队的后腰也出现了新陈代谢的问题这一直到现在才被斯科拉里解决好而这一届的世界杯巴西除了首场比赛之外剩下的几场比赛三名后腰的表现都很出色。

    这使得巴西队的攻守再度得到了平衡。

    可是如今随着卡卡的缺战巴西队的进攻彻底失去了最大的威胁。

    在杨诚麾下效力多年卡卡在转型之后无球跑动策应和助攻传球都非常出色这使得他成为了巴西中场组织进攻中的关键一环没有了他巴西的进攻就玩不转!

    一旦进攻玩不转中场的平衡将被打破原本因为中场平衡后腰覆盖率到位所掩盖掉的球队的防守的问题也彻底暴露了出来。

    …………

    …………

    “巴西的无球跑动更多的是以小三角的方式展开彼此距离不会超过10米尤其是在失去了卡卡之后只要我们稍微施加压力他们就会主动缩小距离我们的球员在由攻转守的移动时更多的还是要注意将这些小三角给切割开来。”

    “蒂亚戈?席尔瓦上抢大卫?路易斯协防但是右后卫阿尔维斯在跟大卫?路易斯的间距上始终保持得不是很理想常常出现脱节只要托马斯?穆勒能够利用好这一点我们这一场比赛就能够稳稳拿下!”

    这是杨诚在赛前的更衣室里在进行着战术准备的时候对球员们反复强调的两个问题。

    一个是防守一个是进攻两点都几乎掐准了巴西队的死穴。

    而在过去的几天里杨诚也在不停的反复演练针对性的战术厄齐尔和克洛泽都是杨诚这一套进攻战术的关键要点尤其是克洛泽。

    很多人都对杨诚安排克洛泽首发感到很奇怪因为这名球员刚刚重伤复出。恢复得并不十分理想过去两场比赛都是打替补所有人都觉得替补出场应该是克洛泽最理想的定位但是没有想到杨诚却安排克洛泽首发。

    但是克洛泽自己很清楚杨诚让他上场。就是希望用一个上半场就结束战斗!

    所谓的奇兵在主教练的眼睛里又分为好多种。

    有人说奇兵就是要在下半场。对方体能消耗得差不多的时候上去利用体能优势冲一冲但说这些话的人是不是有考虑过。对方体能消耗得差不多己方的体能不也一样?

    那么作为奇兵的话需要周围队友的支持那这名奇兵到底是首发趁着大家体能都比较好的时候上比较有效果?还是下半场替补等到大家体能都消耗得差不多的时候上有效果?

    这得看如果是团队战术型的奇兵那上半场首发的时候上效果会更加明显一点但如果是那种个人能力出色。能够一个人打破一个区域在特定情况下发挥作用的角色型奇兵那下半场会更有出其不意的效果。

    克洛泽年纪那么大了又是重伤初愈状态也恢复得不是很理想。这种球员肯定是在战术层面上发挥作用所以杨诚让他首发利用开场的优势直接压制巴西。

    这也在开场之后就取得了很不错的效果德国队从一开始就控制了中场失去了卡卡的巴西队在进攻上失去了最重要的一环。开场后主要还是防守反击。

    一攻一防两支球队在比赛开始后就打得很胶着场面上德国队优势非常明显但是却始终无法制造有效的绝对杀机攻破巴西队的球门但是这支球队却完全控制了比赛。…。

    这也是德国队的一个典型的特点纵观巴西世界杯德国队是唯一一支能够完全控制每一场比赛的球队这一点哪怕是西班牙都不行因为控制住球可不代表控制住比赛。

    也就是因为这一点所以才会有那么多人看好德国队!

    对于足球比赛来说控制住比赛也就等于胜利!

    但是杨诚却很清楚淘汰赛什么情况都有可能发生所以他从一开始就把所有可能发生的情况都预估在内甚至给出了针对性的应对措施而对于球队的进攻杨诚更是制定出了两三种不同的针对巴西防线漏洞的套路就等着在比赛中球员们根据比赛的局势而做出决定。

    别人或许并不清楚但是厄齐尔自己却非常了解比赛进行到现在过去了26分钟德国队有效的攻入巴西32米区域的次数是5次其中有4次都是来自他的脚下2次找托马斯?穆勒2次找克洛泽效果都很不明显。

    波多尔斯基在右路更多的是牵制马塞洛这名巴西左后卫的实力杨诚比谁都清楚所以他这一场比赛继续选择重用防守能力更强的波多尔斯基来牵制这名巴西队的左后卫。

    厄齐尔心里有数德国队的进攻看起来没有威胁可实际上却是在不停的尝试。

    比赛中进球是没有办法计算的属于可遇而不可求的但是却可以通过不停的尝试来获得你尝试了就有机会不尝试就永远没有机会。

    厄齐尔的尝试是传球别小看这一点因为托马斯?穆勒和克洛泽都在对方的严密包围盯防之下他们也在积极的寻找着漏洞也在积极的针对巴西队的防线拉扯制造机会但并不代表说一旦他们找到机会就能够制造威胁因为他们需要来自厄齐尔的传球。

    在他们找到机会和漏洞的时候在最恰当的时机把球以最恰当的速度传到最恰当的地方这对于一名助攻手来说绝对是巨大的考验而且巴西的三后腰对厄齐尔的防守也看守得非常的严密这就使得厄齐尔在拉到空位上拿球再到传球整个过程根本没有多余的时间给他去慢慢思量和调整。

    在这种高强度的压迫下厄齐尔的一举一动都必须要做到最精细而他的传球质量的好坏也决定着队友的下一个动作的质量进而影响到球队这一次进攻的质量。

    有的时候尝试就是一种磨合。一种适应。

    厄齐尔和托马斯?穆勒、克洛泽都在巴西队中后场的严密包围之下他们在不停的尝试着来回传接球适应着巴西队的防守的速度、压迫程度、贴身防守等等他们就好象是一架在磨合中的进球机器出现一丁点的偏差都足以导致进球无法产生但是只要磨合到位了……

    …………

    …………

    当巴西队发起了一次反击球一进入德国队的中后场。立即被斯文?本德稳稳将球断下来缺乏卡卡巴西的球路推进就遇到了很严重的问题。至少在当下的巴西队里没有人能够取代卡卡的作用。

    斯文?本德几乎很少去尝试10米以上的传球因为他知道自己的能耐。而且他也知道一名后腰传球被断后所打出的反击绝对是致命的所以他断球后最先考虑的不是反击而是如何确保球稳稳的传到队友的脚下。

    这是他的优点但也算得上是他的瓶颈限制了他只能当一个合格的后腰!…。

    球从斯文?本德的脚下来到了胡梅尔斯的脚下后者一脚斜传给到了中圈附近的波多尔斯基的脚下后者带球进入了巴西队的后场德国队的施魏因施泰格则是在快速的压上。为厄齐尔分摊防守压力。

    波多尔斯基给到了中路交给了斯文?本德后者转交给了施魏因施泰格球落到了中路偏左的区域但已经抵达了巴西队的32米区域外围。

    托马斯?穆勒在观察。他背靠着左侧边线视线正好看到了巴西队的防线尤其是他身旁不远处的阿尔维斯和大卫?路易斯之间的距离一眼看上去就知道超过了10米但是阿尔维斯却明显还没有足够的清醒去意识到这一点。

    在防守上阿尔维斯和前任麦孔的差距确实是不小。尤其是站位意识。

    托马斯?穆勒举起了自己的手看起来似乎是想要球这个动作立即让阿尔维斯更加靠近他一些但在德国队的其他球员看来这是一个暗号。

    克洛泽突然从前面往回撤他是配合着巴西队的后腰桑德罗的移动始终移动在桑德罗的身后距离球门大概25米一带如果让他在这一带拿球桑德罗很难防守克洛泽的能力绝对能够直接起脚而且命中率不低所以蒂亚戈?席尔瓦招呼了队友一声自己就上去了。

    蒂亚戈?席尔瓦一上去大卫?路易斯就为他保护跟阿尔维斯的距离就拉大到了15-20米左右托马斯?穆勒和厄齐尔都同时盯着巴西队防线的转变。

    厄齐尔立即跑向了左侧举手要求施魏因施泰格的传球稳稳的来到了他的脚下桑德罗和拉米雷斯一左一右形成包夹不让厄齐尔有机会突破或者是传球但是这名德国前腰却没有让球在自己的脚下逗留分毫。

    球就仿佛是撞到了他的脚拐了一个方向反弹向了禁区前沿弧顶外偏左区域。

    托马斯?穆勒第一时间快速的从左侧往中路以一条距离球门25米几乎跟大禁区线平行的路线在跑而这一片区域正好就是在巴西防线和后腰群的两大防守区域之间。

    一冲刺球就到了脚下托马斯?穆勒拐了一个45度左右看起来更像是侧过身去的方向继续冲没有停下来这个举动很有意思因为巴西的后腰在回撤后卫也想要回撤但是托马斯?穆勒拐这个方向使得他可以继续顺利的拿球的同时也可以把后卫和后腰的注意力都集中到自己身上。

    一个带着球不停靠近自己同时已经进入了射程的得分手不管是桑德罗还是拉米雷斯都明显很难追上了因为他的移动很巧妙刺激得大卫?路易斯上抢了但是他的这个举动更像是一锤子买卖只能缓冲一下托马斯?穆勒。

    蒂亚戈?席尔瓦也不得不选择靠近因为他很清楚的知道如果不在大卫?路易斯身旁策应托马斯?穆勒带球越过了大卫?路易斯之后他就能够在禁区前沿直接射门。

    几乎所有的边路横向带球内切后起脚打门都是这样来的!

    可他这一靠近却拉开了自己和克洛泽之间的距离!

    这不能说蒂亚戈?席尔瓦失误因为他没得选在持球的托马斯?穆勒和无球状态下的克洛泽之间作为后卫他永远都得选择前者这是权衡轻重的问题。

    但是托马斯?穆勒的反应也非常快他从一开始就已经在冷静的观察着局势如果蒂亚戈?席尔瓦没有靠过来他会毫不犹豫的选择自己起脚打门他有绝对的把握这一脚球能进因为他可以在弧顶区域内的正中打一个死角对于右脚的他来说这个位置太好打了。…。

    但是蒂亚戈?席尔瓦靠过来了他也没有过多的唏嘘而是把球传了一个斜线传到了点球点附近的右侧因为蒂亚戈?席尔瓦靠过来的关系克洛泽一直都在往右侧移动所以托马斯?穆勒的传球直接给到了克洛泽的面前。

    抬着头停住球克洛泽看到的是诧异的门将流露出了不可思议的表情在准备移动自己的步伐然后他还可以感受得到蒂亚戈?席尔瓦在顷刻间把自己的速度谷催到最高速朝着他扑过来还有一个在身后回追的马塞洛。

    所有的一切都发生在眨眼间刚才压上去进攻的马塞洛到这时候会追到禁区外根本拦不住他了。

    禁区内的一切都浮现在了克洛泽的脑海里球停在他的脚下他可以感觉到球的位置那是一种多年停球和射门所积累下来的感觉或者叫做熟能生巧。

    抡起自己的右腿这一次他没有感受到丝毫的疼痛因为在过去的这一段时间里他每天都在训练自己的右腿哪怕就算真的有疼痛都已经麻木了。

    杨诚说这一场比赛他志在必得!

    那么克洛泽也敢说这一球他势在必进因为在这一刻他再一次找到了进球的感觉!

    。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章节放入书签章节错误?点此举报